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国际市场油价再创新高,有一个话题越来越成为有关报道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开发替代能源。
比如2月27日,星期三,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盘中价首次突破102美元/桶,次日,<中国石化报>作为一个国有石油巨头的报纸,就打出了"油价破百刺激 LNG冷能利用"的标题。
原来,"约零下162摄氏度的液化天然气由液态气化为天然气时会释放大量冷能。据测算,每吨LNG气化过程相当于释放830-860兆焦耳的冷能,将这大量的冷能进行回收,可以用于发电、化工等诸多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LNG冷能开发使用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是一种绿色环保能源。据统计,一个300万吨/年的LNG接收站扣除消耗于高压外输气体的压力能后可利用的冷功率为76兆瓦,折合电能约10亿千瓦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若中国消耗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年,其中进口LNG1000亿立方米/年,或以7700万吨/年(相当于日本目前的进口量)计,可用冷能折合电力257亿千瓦时/年,相当于一个600万千瓦电站的年发电量。"
如果是这么干净而有效的能源,为什么以前没有怎么听说?报道指出,"目前世界上的LNG冷能利用项目大都是单一用户,极少有多用户集成的项目。迄今只有20%的LNG冷能安排利用,冷能利用量仅占LNG冷能总量的8%。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国际上每年1.2亿吨的LNG贸易中,3/4由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购买。它们市场经济发达、地少人密,很难在LNG接收站项目同时集成规划和安排冷能利用下游用户群;另一方面,此前能源价格低致使冷能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效益不高,难以发展。"
接着话锋一转,"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暴涨,能源和电力成本大幅度增加,LNG冷能利用越来越显得珍贵和必要。对人均能源资源只有世界一半的中国而言,其意义尤其明显。"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际市场油价上升,并且达到一定水平,开发这个东西就不能显出经济意义。
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替代能源。比如3月4日,国际油价再探新高度,次日,属于另一个国有石油巨头的<中国石油报>就做了"二甲醚:开辟替代能源新途径"的报道,而这种东西看起来简直无懈可击:
"二甲醚(Dimethylether)又称甲醚,分子式是CH3OCH3,简称DME,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室温下的蒸气压力约为0.5MPa,与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很相似。二甲醚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几乎xx,在空气中长期曝露不会形成过氧化物的特质。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低于液化气,储存运输比液化石油气xxx,并且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量低,属于超清洁能源。二甲醚还可掺入石油液化气和煤气或天然气混烧并能提高热量,纯度大于95%的二甲醚可直接作为替代液化气的燃料使用。二甲醚的十六烷值大于55,高于柴油,可作为理想的柴油替代品。此外,二甲醚还可用做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喷雾油漆、杀虫剂、空气清香剂、发胶、防锈剂和润滑剂等。"
为什么之前没有好好开发,原因同样离不开经济意义的计算。记者随后也引用一家二甲醚生产商的分析,"如果按照目前柴油每吨6100元计算,按照1∶1.5换算,二甲醚出厂价每吨低于4100元,就可以经济地替代柴油。市场每吨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为6500元,而二甲醚的成本仅为3000至4000元,二甲醚替换液化天然气的比例为1.2∶1,可以看出,在高油价下,二甲醚具有成本优势。"
想起之前作为能源市场分析员做的{dy}个专题,就是中国的煤变油工业调查。{zh1}发现,这个东西有没有经济意义,取决于国际油价处于什么水平。有人说35美元/桶左右,也有人提出更高的估计,比如超过50美元/桶……也就是从这个功课开始,每次看到替代能源开发的报道,就会留意它在油价处于什么水平的时候才有优势。
因为油价本身在波动,这就自然成为每个打算投资替代能源的人最在乎的数据。这时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法国一家银行的分析员会有必要进行研究,继而得出结论说,如果油价处于85美元/桶以上超过一年,石油需求的增长就会受到拖累,如果油价处于106美元/桶以上超过一年,石油需求本身就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