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在先,贯彻始终。所谓立意,就是在盆景创作之前,作者得到了树胚之后,就要依据其形态特征与材料本身的特点,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对盆景作出总的构思。
所谓立意就是着重处理盆景的神,构图则着重处理盆景的形,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在进行立意构图的同时,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得到立意新、构图美,独具魅力的盆景作品。
立意要表现什么主题,这是最重要的,主题,既意境,即诗情。主题的意境如何,是品评盆景作品优劣的{dy}标准。立意要高雅、新奇,盆景要有动态气韵,反对平淡无奇,刻板老套,也不要一味真实,照搬自然,要正确处理奇与实的关系。奇也是真实的,它只是从自然中、现实生活中提取出令人意外、引人入胜、生动有趣而又合乎情理的东西。
盆景中的各物主次安排、远近位置都得要围绕主题,制作盆景的时候要作通盘的考虑,应用各种艺术手段为创造盆景的意境服务。
制作盆景前,先有构思,大局定后,在实际创作过程当中,还要反复审视材料,及时修改和添补,把立意贯彻于盆景创作的始终,这才能使其达于xx的境地。无论表现何种主题,盆景比园林更加强调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越好,盆景的艺术价值越高。
盆景中有大型盆景,但比起参天古树、万里江山来仍然是小的,何况一般盆景都是中小型盆景。要在二三十厘米或更小一些的盆里表现xx姿百态的景物,就必须巧于布局,才能收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散点xx,增加层次。所谓散点xx,就是在许多不同的点上xx景物,好像山下望泰山,只见一重山,不能重重都看见,更不会看到丘墼溪谷。以大观小,所见万叠云山的层次,应用缩龙成寸的手法表明出来,即把有限的咫尺空间分成若干等级,就能取得扩大景深、层次丰富的效果。
人们在观赏盆景时,由于平视风景的感染力,使人感到水有万里遥;由于仰视风景的感染力,使人感到山有千仞之高。人们在创作盆景的时候,就得要利用这种散点xx的原理,因为人们在看盆景的时候总是爱在某一点上来观赏。
注重比例、对比与烘托。盆景要能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须要注意盆中物、色的恰当比例,应用对比烘托手法,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丈出尺树,寸马分人。说的就是大小尺度的大致比例关系。鸟鸣山更幽,蝉鸣林更静,讲的就是以闹求静的烘托手法。一切事物都是在比较中实行鉴别的。高低大小、欹直、明暗、浓淡、疏密、动静等等,都是因相互比较而存在的。
主次分明,顾盼有情,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之一。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必然有主、次之分。盆景的创作当中也要突出宾主分明、参差有致。如一盆山水盆景,主山与群山要像祖孙父子关系那样,主山就是祖父,要庄重威严,顾盼有情,群山如子孙,要恭谨顺承,不得各自为政,才能收到众星拱月的效果。
繁中求简,因材施艺。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要善于取舍。俗话说,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有省略才能有突出。为了突出应该突出的地万,创作盆景要像雕塑那样,去除那些没有用的部份,若不加以取舍,就很容易造成轻重不分、暄宾夺主或景物繁杂的现象。只有抓住景物特点,删繁就简,或繁中求简,才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从而集中和典型地再现自然景色。
繁中求简是艺术创作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一般情况下是可舍则舍,可抛则抛,正如清代画家郑板桥论画时所说:“一两三枝竹竿,五六七片竹叶,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叠叠。”
在制作盆景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已经含有作者的主观审美感受了,同时盆景所表现的景色也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和改造,因此盆景比大自然界里的景色更高、更美、更集中和更典型。
因材施艺是盆景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在它所采用的主要植物、山石、土、水等等,与其所表现的对象同属于一类,这些材料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自然形态和色彩,其中植物还有着生命特征,因而能赋予盆景的自然美,这是绘画、雕塑等其它造型艺术所不能够达到的。
盆景材料的特点也使盆景的造型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限制。绘画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出各种各样的山水、树木来,而制作盆景则必须按照不同的植物材料特点,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确定如何造型,如何根椐植物材料来表现主题,这就是因材施艺的处理方法。
在树木盆景中,对于松就宜表现它的苍劲,对于柏就宜表现它的古拙,对于梅就要表现其疏影横斜,对于竹就要表现其潇洒扶疏。若以松柏表现婀娜妩媚,以藤蔓表现苍劲,这样就不符合因材施艺的原则。
无论是植物材料或山石材料,在加工造型的过程当中都要细心审视,根据材料的自然美,该表现什么题材,然后进行造型。所以因材处理可以使盆景作品既有适当的人工,又有xx的野趣。
人工是重要的,xx任其自然,就谈不上盆景艺术。但人工的斧凿痕迹过甚,却又失去自然。因此就要既不能xx放任自然,又不能xx依靠人工,这样才能使盆景真正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
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所谓虚实,是指满与空、疏与密的关系。塞得太满,盆景便显得笨拙,臃肿庞杂,使人感到窒息。因此要疏密有致、虚实相宜,如一处密,须一处疏,以疏其气。但不宜过疏或过密,以免盆中各物失去联络,导致脉气不能连贯。在处理一盆盆景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时,要有虚实、疏密之别。在处理某一局部时,也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密中有疏、疏中有密。所以虚与实在盆景艺术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为虚者,可以理解为虚空与实在,或无与有;作为实者,则可理解为虚境与实境。所谓实境,是指盆景中看得见的形象;而虚境是由实境的联想和想象中生成的形象。
盆景的意境即表现为实境与虚境的统一,作为一个盆景艺术作品,如果不能激发出欣赏者活跃的想象力,那就没有什么生命了。
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可以使观赏者神游,神游就是虚。因此虚与实是对立的统一体。而虚总是要寄托于一定的实,没有实,虚就无从存在;而实又离不开虚的补充,没有虚,就没有想象的余地。因此盆景艺术作品必须做到有虚有实。
在盆景中,对景物的塑造并不是{zh1}的目的,而是抒情于景的手段,既要有实感,又要有虚感。
盆景本身就是虚,因为它表现了自然景物,但毕竟不同于那些真实的自然景物。
作为盆景艺术就应该是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实有虚,终而达到虚实相生,化景为情思,形成盆景的意境。
宇宙本身就是虚和实的结合,客观事物本来就是有阴有阳、有虚有实的结合。盆景艺术既然要真实生动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就必须运用虚实相生这一事物固有的辩证法。
树桩盆景中的虚实关系,主要体现在枝叶与主干、树木与空间、树与盆土以及树根等方面。一般空间为虚,主干为实,枝叶相对主干为虚,而相对于空间则为实。在枝叶与植株的安排上,疏散处为虚,密聚处为实。因此,可采取修剪、攀比、雕琢、选盆布局等手段来调整虚实关系,以达到虚实相生的美妙意境。
露中有藏,景外生情。运用欲露先藏手法,须善藏善露。如果藏得巧妙,就可以使观赏者感到不知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有多少,并由此而产生主观联想。
盆景是给人们观赏的艺术品,毫无疑问,首先必须有露,否则无从观赏。然而,如果将一切都露在外面,使人一览无余,就会失去人的想象余地。因此,盆景布局还须要做到露中有藏。
俗话说:景越藏则境界越大,景越露则境界越小。盆景布局如果做到露中有藏,对于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大的意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盆景艺术贵在含蓄,处理好露中有藏,就能展现出一个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动人景面,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和共鸣,从而有利于创造盆景的深远意境,而意境正是盆景艺术最重要的追求,也是品评盆景的{zg}标准。
在丛植的盆景布局中,最忌一目了然。欲表现丛林之幽深,仅靠采用很多株树木未必奏效,其原因就在于露而无藏,若做到前后错落穿插、树木枝干相互遮挡,有露有藏,虽然几株树木却有丛林之感。
对于孤植的树木,要注意使干、枝、叶穿插变化,处理得有隐有现,才能显出繁茂,有些规则式的树木盆景,将所有枝片都整齐排列在主干两侧,毫无遮挡,这样既显得单调呆板,又违背自然之理。
露与藏,实际上也是一种虚实关系,露者为实,藏者为虚,有藏有露,则虚实相生。
动静相衬,均衡相宜。在创作盆景时,须注意动势与均衡,这样才能发挥景物内部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是作者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灌注。如果忽略动势,势必满盆死物,毫无气韵可言。人有坐卧行走,山有偏正欹斜,峰峦树石,无不各具风姿神态。
动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状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如山本静,水流则显其动;树本静,风吹则显其动。在设置动势时,还须注意平衡。只求其动势,以致娇柔造作,反而给人以不自然、不稳定的感觉。在考虑动势与均衡时,须兼顾高度、体量、质量等各种因素。如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盆景就会刻板呆滞,缺少变化。
盆景的布局最忌四平八稳,而必须注意取其动势,达到动静相衬,使作品避免呆板乏味,显得生动而有气势,同时合乎自然规律。
动静相衬在盆景中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在山石盆景中的欹与正、险与稳、顺与逆,以及其它不同景物之间的对比等等。有时通过对盆景的命题,起到画龙点睛、增强作品的动感作用。
在树桩盆景中,通常以斜干式和悬崖式最富动势。曲干式往往给人以蕴藏抗争之力的联想,这又是一种动势。有时候,景物虽然左右平衡,没有欹斜,但上下却有虚实轻重的不同,这也是一种取势的方法。如直干式的造型处理恰当,就可以表现出一种参天古树之势。
平淡奇特,刚柔互济。平淡与奇特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在盆景艺术中,有的作品以奇制胜,如奇峰、奇石、奇树、奇花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的。
有的盆景则看似平常,而其实不平常,它可以使观赏者如食橄榄,回味无穷,这也是一种奇,它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盆景艺术,既不能太平凡,也不能太奇特。太平凡没有趣味,太奇特又失去自然。同时,奇得有生活基础和自然依据,应该是虽出人意料之外,却尽在情理之中。
奇,绝不是荒诞怪异,而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让人信服。在自然界里的景物中,既有雄伟险峻的高山,也有蜿蜒曲折的长河;既有刚劲挺拔的苍松,也有婀娜多姿的垂柳,这就是刚柔互济的辩证关系。
在盆景艺术中,刚柔体现在盆景的表现题材、艺术风格以及景物的形体、质地、线条等方面。刚好还是柔好,不可一概而论。就盆景的题材而言,刚柔两体,各有千秋,犹如中国历代文学中的刚健派和婉约派一样。但就盆景的艺术造型来说,刚者,不可一味地刚,而应该刚中有柔。柔者,也不可一味地柔,而应该柔中有刚,这样才能有变化,有对比,才能使刚者更显其刚,柔者更显其柔。
树桩盆景中的刚柔关系,多体现在主枝干与枝条之间,以及配石与树木之间。一般主枝干偏于刚,枝条则较为柔。配石多为刚,树木则多为柔。
在苍劲的松树盆景中,人们通常是通过枝条的转折来借以达到刚柔互济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山水盆景中,刚柔互济也体现在很多方面。山与水就是一刚一柔,而山石与树木又是一刚一柔的矛盾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