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铅山连纸情_门耳_新浪博客

梦绕铅山连纸情

   “梦绕铅山连纸情”是铅山县土地管理局退休干部杨碧源先生撰写的,杨先生多才多艺,多年来,他关注铅山的历史文化挖掘抢救工作,并为此尽心尽力。此文记录了,杨先生参与恢复连史纸制作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此种高尚之举令我佩服。特转发杨先生的文章,希望更多人关心关注连史纸加工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门耳)

 

梦绕铅山连纸情

□杨碧源

   有一种手工制纸,洁白如玉、防虫耐蚀,用它印成的书籍,清晰明目,久看不倦眼;用它书写的字画,行笔润畅,经久不变色。她,就是产于江西省铅山县的{gjj}文化遗产连史纸。近年以来,为抢救这一濒临危亡的连史纸,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在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投资抢救恢复生产连史纸,本人于过去的一年有幸参与了该公司“千寿纸坊”的筹建工作。

 

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千寿纸坊”设在风光秀丽的天柱山乡浆源村。浆源虽说是连史纸生产{zh1}叫停的地方,如今在这里也很难找到做过连史纸的师傅和遗存下来的工具设施。由此可见,我们来这里筹建连史纸生产,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得维修好纸坊房屋,寻找到会做纸的师傅和修建起做纸的工具设施。

用作千寿纸坊的房屋是浆源村原小学废弃的校舍,其破烂程度让人不敢想象,所有的门窗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任风儿在里面自由自在地呼啸穿行。行走在校舍里面,到处是垃圾,有两个教室还被村民们关了牛。原来升旗做操的院子,更是棘刺丛生,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小草。有个帮我们卸东西的村民见我们走来走去,好心地提醒我们要注意脚下,说草里面有牛屎千万不要踩到。面对如此艰苦环境,我带领工匠们迎难而上,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维修好了房屋等。

    好多年没有生产连史纸了,会做纸的师傅大多都已故去,还健在的也多数干不动了。经多方打听,我们费劲周折才找到一个名叫章仕康的做纸师傅。三十九岁的他是天柱山乡佛寨村人,父亲、祖父都是做连史纸的。他听说我们请他来做连史纸,是为了抢救我们铅山的{gjj}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表示将尽自己{zd0}的努力把连史纸试制出来。接下来我们又通过其它的途径和线索,先后在篁碧乡找到了焙纸师傅雷乃旺和淹纸料师傅翁仕兴,将试制纸几个关键技术的师傅都凑齐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连史纸所需的工具设施。这些工具设备包括有纸槽、纸榨、纸焙、王锅、漂塘、水碓等。纸槽、纸帘等修补一下还能用,其它的几乎都要重新做过。纸槽、纸榨、纸焙、王锅和漂塘,请工匠参照原物去做问题不大。难弄得要算水碓了,遗存物虽然找得到,但木制的主体部分全没有了,当地木匠都说做不出来。{zh1}还是章在陈坊找到一个会做这玩艺的木匠师傅,我们专程去陈坊把他请来,一个多月后,一座古色古香的水碓房就立在了纸坊门前的小溪旁,成了千寿纸坊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现在方便干活和今后开发旅游的需要出发,我征得公司的同意,把王锅、漂塘和水碓规划修建在纸坊门前溪边的一大一小两块菜地上。有道是规划容易实施难,拿租用这两块菜地来说,就不知费了我们多大的劲。菜地的主人也不是不肯租,主要是想多要些租钱。我们与他们头天晚上讲好租用价格,第二天早上他们说不租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要留下自己种菜。没有办法,只好又与他们商谈,抬高一点租金。就这样反复商谈了多次才最终签订下租用菜地的协议。两块菜地的租金是高了一点,但事后看还是很合算的。因为我们在菜地靠溪边筑起一道防洪墙,扩大了将近一半的使用面积,把王锅、漂塘和水碓都安排修建在了上面,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美观。

 

全力以赴抢收竹条

    所谓竹条,即当年春季新发的嫩毛竹,是制作连史纸的主要原料。比起其它的竹制纸,连史纸对竹条的要求更高。老了剥不出竹丝不行;太嫩了剥出的竹丝剩不了多少也不行。只有刚刚长出两至三对枝芽的那种{zh0},而这个时候恰好是立夏的前后,因而,这里民间有收竹条立夏前三后五的说法,过了这个时节,就没有竹条可收了。

    今年立夏前的那段日子气温高,新发的毛竹长得非常快,几天前看还只是两尺多高的春笋,转眼间就成了两丈多高的嫩毛竹。我们开始想直接向村民收购竹丝,只是村民们已多年没有人剥制过竹丝卖,谁都不敢承接了去搞。我们只好收购竹条了。因怕人手不够,还向公司要了两个人来帮忙。

    这收竹条工作我们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怎么个收法心里没有底。经过大家商议,决定价格参照去年此地毛竹收购的价格来定,每根略低一元钱左右。收竹条的地点,因为浆源村书记说本地毛竹去年雪灾受损需要养护,我们便确定放在高泉村的上访岭和坛合村的桐家坪两地。尤其是桐家坪,因为做水库快要搬迁,村民们大的竹条都会卖,我们有望能收到优质的竹条。

收竹条的日子{zh1}定在五月六号。头天晚上我召集全纸坊的人员开了个动员会,要求大家全力以赴抢收竹条。还将人员进行了分工。我们一共六个人,分成两个组,每组3个人。我和老周年纪大些,带公司来的一个人到上坊岭收一锅纸料的竹条。章仕康会骑摩托车,带小连和公司来的另一个人去桐家坪收竹条,以两锅纸料的竹条为准,能多收就多收一点。

收竹条的那几天,可以说是我们进山筹建纸坊以来最辛苦的日子。每天我们都早早就吃了饭上路,而后一直要干到晚上六、七点钟才回纸坊吃饭。而章师傅那组因要先骑二十多分钟的摩托车到坛合,再下车走六、七里的山间小路到桐家坪,就更辛苦了,常常弄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到纸坊。收竹条还须上山去收,量竹条的地方大多在一块空地上,中午的太阳毒的很,也得劈头顶着,晒得大家一个个都成了非洲人。

 

艰难的试制纸之路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五月十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终于开始试制连史纸了。这天一早,我们就按照制作连史纸技艺的要求,着手蒸煮纸料。全纸坊的人都上到王锅,在淹纸料师傅的指挥下,大家担纸料的担纸料,浸碱水的浸碱水,装王锅的装王锅,干得非常起劲,只用了半天就完成了装锅工作。下午四时开始点火烧王锅,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我们还燃放了一挂火爆,噼噼叭叭的火爆声引来村里大人小孩都来看热闹。纸料蒸煮到半夜两点才熄火,我们也就一直熬到那时才睡觉。可能因为心里太高兴了,我那晚几乎都没有睡着觉。

    几天后的五月十五日,是又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这天我们成功试产出了连史纸的成品纸。这天做纸的主角是抄纸师傅章仕康和焙纸师傅雷乃旺。连史纸的做法像我们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看到的那样,由两个人做的。只见章雷二位师傅系好围裙,精神抖擞地走了纸槽,一个这边,一个那边,分开两手紧握着纸帘架。开始抄纸了,只见他们先将纸帘架的一头按入纸浆中,旋即马上捞起,紧接着又按下纸帘架的另一头,再捞起,轻轻来回荡几下,将纸帘架靠槽沿放好。这时章师傅走到靠纸帘架的槽板中间,一手从纸帘架里提出纸帘,转身反过一面平放在纸榨的底板上,再掀起帘皮,一张白色的连史纸便滑落在了底板上。如果说五月十日我的心情有些兴奋的话,今天则是非常地紧张,主要是怕纸做不出来。现在好了,纸做出来了,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然而,纸虽说是做出来了,但是我和师傅们却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做出来的纸质量太差,不仅厚薄不匀、杂质多,还存在严重的粘张情况。事后我们总结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纸料放置的时间太长有的都发霉了,如纸药可能不纯净掺有其它的树藤。还有就是纸帘太旧破损比较严重等等。当然,也不排除技术上的问题,两位师傅毕竟好多年未做过纸了,很可能手生技术发挥不出来。

    连史纸历史上之所以有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质量上乘,从而深得用户的欢迎。因此我们今天恢复生产,首先要抓的就是它的质量,只有质量上去了,连史纸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为此,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想了许多办法,先后进行了十余次的试制纸。如针对纸料霉变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洗晒挑拣纸料,每洗晒挑拣一次纸料,做出来的纸都会更好一些;再就是反复换用纸药,给纸浆兑纸药量不断进行调试。再就是重新订购了新的帘皮,按照几位师傅的建议,还买来香烛供品祭祀造纸的发明家蔡伦等等。

    每一次试纸我都作好详细的记录,并留下样张以便对照比较。应该说,我们每一次试纸都有所收获。如纸料每洗晒拣挑一次,做出的纸都会更白净一些。换过纸药和纸帘后,纸的粘张情况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据几位师傅的经验,说我们做出的纸质量已经达到至少二级,比村里现存的纸还要好些。章师傅通过这一次次试纸,对做出高品质的纸充满了信心,说来年有了新的纸料,一定能做出高品质的纸。

 

(工人们将竹条放到池子中浸漂)

   

(经过漂洗,连史纸出池了,)





我在进山造纸一周年时写了一首题为《造纸山乡感怀》的诗,表达了我进山造纸的心境,在此就以它来结束此篇拙文:

山乡岁月如歌行,满含艰辛连纸情。

转眼秋冬春夏过,吾生有幸虔心诚。

 

写于2009年12月20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梦绕铅山连纸情_门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