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世荣诗词》——评析篇(二)
                              读《磨歌》                         

                                魏虎德 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北斗》创刊号上诗作,窦世荣的《磨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真实是诗的生命。《磨歌》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新旧社会我国北方农民的生活变迁。你看,“一个瘦小的身影”,正“牵着一根细长的磨棍,在古老的磨道上,一圈圈地画着岁月的圆”。这不正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么!这既揭示了贫苦农民当牛做马的苦难岁月,一圈一圈总是走不到尽头;又为讴歌今天的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饱满的诗情,写了今天村头的电磨,抒发了对新生活的热爱。你听,“村头上的电磨,飞出一串新的磨歌”,“洒满了丰腴的小村,掀起一河欢乐的碧波。”啊,无数农民终于从古老的磨道里解放出来了,过上了电气化的美好生活。这“新的磨歌”,不正是对我国当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热情赞颂么!就这样,《磨歌》通过一个小小的生活事件,反映了一个重大主题。
    语言凝练形象,才能生动地反映生活,升华作者的感情。《磨歌》中,当写到人们“一圈圈画着岁月的圆”的时候。作者采用了“画瘦了月亮,画瘦了太阳”这样凝练形象的诗句。一个“画瘦”,把人们在旧社会的沉重苦难揭示得淋漓尽致。当写到电磨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时,又用了“唱圆了月亮,唱圆了太阳”的形象诗句。一个“唱圆”,又把人们在新社会的美满生活,表现得惟妙惟肖。一“瘦”一“圆”,两相对比,把两个不同社会的不同生活情景,活生生地托在了读者面前,给诗歌增添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磨歌》的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根植于生活、富有感染力的好诗。
   【注】原载1985年7月5日《陇东报》。作者系中共庆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半联得千金

                                    乔旺堂             

                    九粮液九粮春九粮神九九归一迎一九九九
                    零丁洋零丁人零丁梦零零为二奔二零零零   

    这是《北斗》杂志主编窦世荣为甘肃滨河集团所出上联而对的下联。它以构思 新奇、对仗严格,获得了这次征文一千元奖金。
    甘肃滨河集团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在《甘肃广播电视报》发起征联活动后,共收到了下联四百六十八条,经评选一九九九年三月中旬于该报揭晓。除一等奖空缺外,评出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窦世荣名列三等奖第二名。这次征联上联共十八字,重复奇妙,数字居多,且达十个。它以该集团产品酒名出对征联,以九谐酒,引出迎一九九九的主旨,应对的难度显而易见。然而窦世荣凭着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奇特的形象思维,借用“零丁洋”地名,一抹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的艰危遭遇和悲怆心境,写出了零丁洋人对新生活新世纪的憧憬,确属构思奇妙、意境深远、对仗工稳的传世佳联。
    窦世荣与对联结缘已久,八十年代初,他曾为一生操童子业的已故父亲撰联:
                       施教有方把学子当亲子数君为最
                       治家无私视侄儿如嫡儿舍父其谁
    逼真地写出了其父爱他生如亲生的施教、治家形象;

   一九九七年,窦世荣应约为西峰东湖公 园撰联:
                           烟柳云桥一湖水
                           晨曦暮月半座山
 曾被学者视为上乘之作。
    【注】原载1999年4月8日《陇东报》。作者为《陇东报》编 委,高级记者。 

郑重声明:资讯 【窦世荣诗词》——评析篇(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