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说明文课堂教学学习方案

初中三年级说明文学习方案

鲁子问

2010年1月10日

学生

上海市三林中学北校初三学生

学习内容

为学校撰写说明文,邀请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xx政治家、学者、知名人士、中学生等参加“三林中学世博论坛(联合国式辩论:低碳时代的学校治理)”!

自我设定的类似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完成写作任务。

2、尝试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进行写作。

3、了解不同形式说明文及其写作要求。

4、学习写作说明文。

5、从同伴习作中获得启示。

6、为同伴习作提出建议。

7、基于同伴建议修改习作。

8、了解和学会参与联合国式辩论。

9、其他自我设定目标。

任务

请选择以下写作任务之一完成。

1、以三林中学学生身份,写阐述性说明文,邀请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xx政治家、学者、知名人士、中学生等参加“三林中学世博论坛”!

2、以三林中学学生身份,写介绍性说明文,邀请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xx政治家、学者、知名人士、中学生等参加“三林中学世博论坛”!

3、以三林中学学生身份,写使用性说明文,邀请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xx政治家、学者、知名人士、中学生等参加“三林中学世博论坛”!

4、以三林中学学生身份,写描述性说明文,邀请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xx政治家、学者、知名人士、中学生等参加“三林中学世博论坛”!

5、以三林中学学生身份,写记叙性说明文,邀请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xx政治家、学者、知名人士、中学生等参加“三林中学世博论坛”!

6、自我设定的类似写作任务。

评价标准

请在以下标准中选择至少4项作为自己作文的评价标准。

1、发现、培养、展示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

2、准确理解说明文的类别。

3、基于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写习作。

4、准确把握三林、世博的优势。

5、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6、写出具有吸引力的话语。

7、自我设定的其他评价标准。

     

预习

1、分析你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选择确定一项任务作为学习目标。

小贴士:如何判断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你可能长于设计复杂的故事情节,你可能长于设计复杂的人物关系,你可能长于情感描述,你可能长于景致描述,你可能长于别出心裁地使用语言文字等等。

    我们写作时,应该尽可能基于自己具有优势的写作文体,这样才能展现出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呢?很简单。

    {dy}步:想一想,你最喜爱的文章是什么?故事?散文?科普文章?你最喜欢的文章,你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步:想一想,若让你自由选择写一篇文章,你最想写什么类型的文章?你最写的,你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步:写下你最喜欢的10个词,分析其中是适合哪一类文章的词最多?最多的,你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合这三方面的优势,就是你写作的文体优势。你可以多训练这一文体的写作,并经常运用这一文体写作。

2、预习学习资源中的“学习资源:一、说明文的分类;二、说明文的写作”,了解不同类别的说明文的特点,确定自己计划写的说明文。

3、预习“学习资源:三、三林中学文献”,为自己的写作做准备。

启动

向来宾介绍三林中学。

与来宾畅谈世博给三林带来的机遇。

学习

了解老师介绍的学校活动计划(学校计划开展一次联合国式辩论:低碳时代的学校治理)。

了解老师介绍的联合国式辩论。

小组探讨

参与4-6人小组活动。

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判断各自写作的文体优势是否准确。

寻找具有相同文体优势的同学,与他们坐在一起,组成新的小组。

阅读文献

阅读“学习资源:三、三林中学文献”,了解文献的基本信息。

全班探讨

参与全班探讨“三林中学的独特吸引力”。

全班开展联合国式辩论:

   各种文体优势小组组成代表团,代表本团发言,其他人提供支持。

说明各自的优势,对学校邀请函的文体提出建议。

确定可能的文体。(可能不只是一种文体。)

{dy}次写作

尝试根据自己的文体优势,写出{dy}稿。

小组探讨

参与2人小组活动。阅读同伴作文,发现值得学习之处与建议修改之处。

与同伴交换作文,相互讨论修改。

第二次写作

根据同伴的建议,和从同伴作文中获得的启示,修改{dy}稿。

全班展示

争取机会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习作。

说明:1、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

2、从同伴作文中获得的启示。

3、根据同伴建议进行的修改。

课后

完善写作,提交学校。

写出完整的活动策划书,向学校争取开展这次活动。

思考这次活动对自己写作的影响。

思考联合国式辩论的优势。

10年后,思考联合国式辩论的意义。

20年后,思考联合国式辩论的意义。

一生中,与他人发生任何冲突时,思考联合国式辩论的意义。

 

学习资源:(以下资源来自多个网站,著作权属于原作者。特此说明。)

一、说明文的类别

  一、依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介绍实体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它的说明对象是事物。

  事理说明文(解释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它说明的对象是事理。

  还有一种介绍程序的说明文,即程序说明文。如制作程序——泥塑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劳动生产中,往往有着一定的进程和次序。生活、工作按着这个次序去做,就会顺利地达到目的;反之,就会走弯路、窝工,甚至会达不到目的。说明这些进程次序的文章,就是程序说明文,它是说明文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常见的程序说明文有产品使用书、工艺流程说明、工作进程说明等。

  二、依据语言特点,说明文又可分为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和非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简明平实)。

    1.文艺性说明文

  文艺性的说明文又叫科学小品。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情文并茂的说明文。它虽然也属说明文的范畴,但在写作过程中,与其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这种说明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双重产物。作者在写法上明显地运用了文学作品的写法,文艺性很浓,即一方面要把问题说清楚,一方面又注意使文章既有趣味又色彩浓厚。在语言上运用生动说明, 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这类说明文包括描写性说明文和记叙性说明文。

  (1)描述性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适当地运用描写性的语言来说明。这种说明文有些形象性,它要求寓知识于形象之中,使人在进行艺术欣赏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

西湖的桥

西湖的桥都不太长,造型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放到沿湖长了有一定年份的法国梧桐中间却是刚刚好,看起来格外舒服。西冷桥也不例外。 
孤山朝北里湖一侧,在与北山路交接的地带,有着很大一块草坪,冬日的下午,有很多人都坐有在阳光照射得到的草地上打牌喝茶。过了门口树起一颗大印章的西冷印社,就到了西冷桥。 
大约是1500年前,在某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位坐在油壁车里的曼妙女子,就在这里轻轻撩开了车上的帘上,或者根本就没有帘子,然后看到了一位骑着青骢马的翩翩佳公子。爱情就这样在垂柳依依的西湖边上发生。 
西斜的阳光掠过宽阔的水面,照射到了西冷桥头的慕才亭里。远远就看到一位女导游在亭子边上比划着手势,旁边是一个十来人的旅游团队,不想走近后,讲解却已经结束。我只有坐在亭子里,一个人望着西湖,然后想象着这样可能的一幕。 
苏小小,南齐钱糖人,聪慧美丽,虽为歌伎,但自知自爱。这是生活在1500多年后,用观光电车代替了油壁车与青骢马的人们对她所做的简短评介,就刻在了亭子边的石碑上。 

 

(2)记叙性说明文:在说明某事物时,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适当地运用记叙性的语言来说明。

大自然的声音

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2.非文艺性说明文

非文艺性说明文对说明对象做客观的介绍,只把事物说清楚,不带个人感情色彩,一般运用平实说明。这类说明文包括阐述性说明文、介绍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

  (1)阐述性说明文:就是用平实的笔调,对事物、事理做条分缕析的说明,在说明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多么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我们对它的赞叹和歌颂,同时也不妨对它作一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还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菊花,“金英翠萼带春寒”的迎春花,都呈黄色。菊科植物除了黄花以外,还多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颜色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 ……

  (2)介绍性说明文:就是用平实的笔调,对某种事物做介绍,一般只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xx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xx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xx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

  (3)实用性说明文:也称应用性说明文,这种说明文文字扼要,跳跃性大,有实用意义。各种法典、规则、条例、产品说明书等多属这一类。

登月舱规格

登月舱中的下降级中包括了登月装备、雷达天线、降落火箭引擎、以及降落所需的燃料。下降级上还带有几个装载其他货物的隔间,比如阿波罗月面实验包、移动仪器推车(阿波罗14号)、月球车(阿波罗15号、16号、17号)、月面摄像机、月面工具和月面样品采集箱。 而且登月纪念牌也安装在下降级的爬梯上。

起飞部分包括舱盖、反应控制系统、雷达和通信天线、起飞火箭引擎以及回到月球轨道并与指令/服务舱对接所需的燃料。

规格:(Baseline LM)

上升级:

乘员: 2人

成员舱容积: 6.65 m³ (235 ft³)

高:3.76米

直径:4.2米

{zd0}燃料装载量: 4,670千克

舱内气压: {bfb}氧气250 (33 kPa)

供水: 2个19.3公斤(42.5磅)水罐

冷却剂: 11.3公斤(25磅) 水溶液

反作用力控制系统推进剂量: 287公斤(633磅)

反作用力控制系统推进器:16个推进器,4套,每套4个,每个提供445N推力

反作用力控制系统推进剂: N2O4/UDMH(xxxxx/不对称二甲肼)

反作用力控制系统比冲量: 2.84 kN·s/kg

上升级推进系统推进剂量: 2353公斤(5187磅)

二、说明文的写作

一、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

递进结构的主要形式有:

①现象——本质;②特点——用途;③原因——结果;

④整体——部分;⑤主要——次要;⑥概括——具体。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要分清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如果是递进,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是从现象到本质?是特点到用途?是原因到结果?是整体到部分?是主要到次要?是概括具体?

二、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作者常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目的。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zj0}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方法;是采用这种方法,还是采用那种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1、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只从单方面加以说明是不够的,需要根据其性质、功用等不同的标准、角度,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如《食物从何处来》把一切活的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归为两大类,一类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叫异养,靠植物来生活的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这一类。

2、举例子: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收到对事物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举例说明将抽象化为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恰当地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看云识天气》中“有时象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象一块洁白的绫纱”,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不但使卷云的特征更为具体鲜明,而且生动优美。《食物从何处来》中用了两个暗喻“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这两个暗喻在说明中我们称为打比方。《苏州园林》写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是一幅xx图画的特征。如《生物入侵者》一文“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用打比方形象而生动说明事物。

4、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说明分用确数和概数。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有些事物用具体数字加以说明更容易突出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文中用一系列数字说明,准确具体。

5、作比较: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比较说明更益于把事物或事理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自然的语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其中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苏州园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通过对比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6、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就是给事物下一个准确定义,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如:

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统筹方法》

②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食物从何处来》

③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了废气——氧,这就是光合作用。《食物从何处来》

④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奇妙的克隆》。

7、作诠释: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的认识。如“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恐龙无处不在》。这段文字,对“板块构造”说进行了诠释。

8、摹状貌:用描写的方法,摹写事物情状的方法。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9、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10、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衡量说明文的语言优劣,要用准确、简明、周密这把尺子。所谓准确,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不含糊,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所谓周密,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说明文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道:“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2400只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大许多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差错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蜻蜓一小时可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100只,{yt}24小时,当然吃2400只了。作者的统计是正确的,但却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yt}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

如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1、通过确切的数字,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如《死海不死》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确切的数字用语科学准确的反映出死海的前景。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通过确切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可见数字的xx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中国石拱桥》中“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都是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当作者还没有或无法考证出确切的年代时,使用表估计、揣测的词语,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向沙漠进军》中“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最主要”修饰武器,明确的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三、三林中学文献

     千年古镇浦东三林的由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初中三年级说明文课堂教学学习方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