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之二——法兰伏虎_上海联络处_新浪博客

 

东晋于法兰法师,是高阳人,这个高阳在哪里?山东、河南都有过高阳这个地名,而现在河北省高阳县是战国时就有的,此处高阳应该是河北高阳,我不是搞考古,暂置不论。但是高阳不在东晋境内,后世皆称以东晋于法兰,乃其久居东晋故也。

法兰法师十五岁出家,出家之后尤其以精进出名,夜以继日的研读讽诵经典。法师对正法十分的渴求,求法问道,必然在大众之先。我们现在的佛弟子就是缺少对法的渴求的精神,对正法不懂的往往弃之不顾,只要不影响自己赚钱就行,事实上这是把所谓学佛当作自己生活的点缀。但是自己还很有道理,认为只要念佛,不用学什么,临终定能往生极乐世界。殊不知,往生以信愿为先导,若不明理,则信愿不真,信愿不真,则临终稍有违缘,便瞥而随它去,依然在轮回中了。

法师到弱冠之年的时候,出落的风神秀逸,而其对佛理的精通更是“道振三河,名流四远”。这也可以看出当时风气对玄理尤其是佛理的崇敬,在现代社会,即使是菩萨转生为大法师,法师讲的再好,都没有名流四远的可能。

法师性好山泉,喜欢住到岩壑之地。有一次,时值隆冬,大雪纷飞,冰冻甚严,法师仍然住在山中。如此的严寒,让山中的老虎也忍受不了,串入了法师的房中避寒。法师见虎,毫无慌张之色,老虎见法师,也毫无兽性,甚是温驯。这是法师的大慈悲心的体现,如我等凡夫,见到老虎首先会感到害怕,进而就会想到把老虎赶出去,如此我们一露凶相,则老虎必然感到不安,为自卫,则必然也兽性大发,伤人吃人。而法师,见老虎遇寒则生悲心,此心一生,老虎自然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故不发兽性,反而温顺。故平时我们应当善护自心,长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样不仅老虎,连恶鬼、恶魔也会收起嗔心,成为护法。这也就是所谓的“仁者{wd}”,仁者是没有敌人的(并非仁者十分强大,打遍天下{wd}手的意思)。

如此法师和老虎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雪止,老虎乃去。这山中的山神也经常来请法。法师德感精灵鬼魅如此。

法师后来听说江东山水,以剡县为最,就徒步到了剡县境内。剡县就是现在的嵊州市,辖区包括今天的嵊州市和新昌县。嵊州是译者的故乡,山水最美,但是至今没有大的风景区,可谓xx风流,又无游人之扰。剡溪穿过嵊州全境,译者村后就有剡溪主要支流流过,可直通钱塘江……。剡县以山水闻名,有诗为证。李白诗曰:“自爱名山入剡中”,又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名扬天下,杜甫诗曰“剡溪蕴秀逸,欲罢不能忘”,又有“东南山水,越为最,剡为面”等等说法。说到自己的故乡,就岔开了。《高僧传》中称于法兰法师为“晋剡山于法兰”,可见我的故乡对法师的重要性。

法师到剡后,居于石城山,石城山位于今新昌县境内,在新昌县城城关镇,xx的新昌大佛寺就在石城山。新昌大佛寺开凿于此后不久的南朝梁朝时代。

法师在剡县居住不久,一次研读佛经之后,呛然长叹“佛法虽然已经兴起于华夏,但是经书和佛理多有缺失,如果现在能让我听闻到真正完整的圆教,我就是今天晚上死了也值得了”(大法虽兴,经道多缺,若一闻圆教,夕死可也)。

于是法师立刻远赴西方,欲求未曾听到过的正法,到交州则生病,在象林这个地方圆寂。交州位于今天广西南部和越南中北部,象林应该在越南境内,那个时候属于中国管辖(不考古,对错不论)。

看看古代的高僧,一有疑问就马上起步要去印度,现在的人呢,让他电脑里面查查看都懒得查,译者也感到惭愧。

沙门支遁后来为法师立像,并且作了一首赞“于氏超世,综体玄旨,嘉遁山泽,驯洽虎”。

另外有其他的传说,说法师一次要漱口,找不到水,旁边一口枯泉马上涌出泉水来给法师用。这就是德化的作用。故我们一定要修行自心,善护己德。

                                                               原载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弟子沈炎斌恭敬评论译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高僧传之二——法兰伏虎_上海联络处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