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议辛亥(三):孙中山违法:青天白日旗与五色旗的战争- 启风居- 绝世 ...
非议辛亥(3):孙中山违法:青天白日旗与五色旗的战争 [原创 2010-02-15 20:58:15]   

按:今天在新浪上看到微夫的一条微博“有个网友问我,这几天怎么老在网上,不创作了?我告诉他:如果作者在大新年还在写作,可能是三种情况,一是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二是功利心太强,三是无聊之人。”后来王小山加上两条,“1、作者很勤奋,2、写作本身就是乐趣。”

我需要澄清的是,上述五条我都不是....因为这一篇三十前就完成了,只不过挑到今天来发而已。呵呵。

另外,尝试了三篇,我想是该调整风格了,毕竟故事才是我的初衷。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height=217 alt="" src="http://fmn.xnimg.cn/fmn044/20100215/2045/b_large_5MbI_2de40001eb882d10.jpg" width=319 mce_src="http://fmn.xnimg.cn/fmn044/20100215/2045/b_large_5MbI_2de40001eb882d10.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height=230 alt="" src="http://fmn.xnimg.cn/fmn045/20100215/2050/b_large_TQMW_097800021a362d12.jpg" width=308 mce_src="http://fmn.xnimg.cn/fmn045/20100215/2050/b_large_TQMW_097800021a362d12.jpg">

    广州起义前,陆皓东烈士设计有青天白日旗,作为兴中会的革命军旗。此后数十年间,孙中山都在义无反顾地捍卫着这面旗帜。

    1906年,才成立不久的同盟会在东京开会,讨论革命方略。当论及未来中华民国国旗样式时,什么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井字旗、金瓜钺斧旗等等众多方案、莫衷一是。

    孙中山主张以青天白日二色旗,再加上红色底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国旗。根据后来的解释,旗上青、白、红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同时也代表中华民国以三民主义立国的初衷。虽然在这次会议上对国旗样式并未最终通过决议,但是孙中山在此后所领导的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黄花冈等历次起义中,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11年,辛亥革命功成,国旗之争再起。民国初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行参议院职权时,议决《国旗统一案》,定五色旗为国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复议参议院,表示反对五色旗:“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旗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其用意为五大民旗,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他进而指出:“夫国旗之颁用,所重有三:一旗之历史,二旗之取义,三旗之美观也.....天日之旗,则为汉族共和党人用之南方起义者十余年......南洋美洲各埠华侨同情于共和者,亦已多年升用,外人总认为民国之旗.....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着于赤帜,亦为三色。”{zh1},他说“究之革命用兵之际,国旗统一,尚非所急”,因而建议《国旗统一案》“暂勿颁定施行,而俟诸民选国会成立之后”。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height=242 alt="" src="http://fmn.xnimg.cn/fmn037/20100215/2050/b_large_LFq5_0bd100021ace2d14.jpg" width=329 mce_src="http://fmn.xnimg.cn/fmn037/20100215/2050/b_large_LFq5_0bd100021ace2d14.jpg">

孙中山的反对理由,着实是有些牵强。首先五色旗与满清海军“一、二品大官之旗”虽然相似,可也有不小的差异。清海军统领所用旗帜,色彩排列自上而下为黄、白、黑、绿、红,并在上角钉单锚,而民国的五色旗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自上而下排列。他接着说以五色代表五族无理可寻,其实也不那么理直气壮。中东欧国家国旗多是不同样式的红、白、蓝三色旗,因为那是斯拉夫民族的代表颜色,那又来得什么具体依据呢?说五族平等,就不该有上下排列,那么法国国旗上蓝、白、红的三色不仅有先后,甚至还有宽窄之分,那么是不是它们分别代表的自由、平等、博爱,还要分个高低贵贱?

     孙中山说的不错,国旗应当讲究历史、取义、美观,可他反对五色旗,难道是因为五色旗没有历史?在前面提到的同盟会1906年会议上,宋教仁、陈其美就已经在主张五色旗了。而到辛亥革命,江浙地区脱离清政府的时候,用的也正恰恰是这面旗帜。

    那么五色旗缺少象征意义?1911124日,孙中山还滞留国外的时候,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上,即商定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因其“既可表明革命行为系为政治改造而起,非专为种族革命;又能缓和满、蒙、回、藏各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在当时的情境下,对于维护全国统一,较为平和的五色旗显然要比象征革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更具优势。

至于美观与否,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很难一概而论。或许孙中山真真确确地认为五色旗不够美观,可青天白日旗又如何呢?至少,黄兴就曾明确表示,该旗“形式不美,且与日本旭旗(即日军军旗)相近”(冯自由《革命逸史》)。孙中山自己其实也明白青天白日旗远非xx,不然他也不必费尽心力地去修改旗帜,“且增加红色于上”,发明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了。大多数人会觉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美观?恐怕也不尽然。而更有说服力的则是,当时全国各界多已视五色旗为国旗,纷纷采用。

依照《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十四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决议事件,如不以为然,得于具报后十日内声明理由,交令复议;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仍执前议时,应仍照前条办理”。因此孙中山在否决《国旗统一案》后,法案重回代理参议院(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表决,但未能获得2/3多数同意。《国旗统一案》被暂时搁置。

       19124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参议院随之迁往北京。当五色旗作为国旗方案再次交付表决时,全体参议员起立,三呼万岁,通过决议。同年6月,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国旗统一案》颁布施行。由此,五色旗正式成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海军军旗)。此后孙中山声讨袁世凯帝制自为也好,指责段祺瑞毁弃约法也罢,可无论如何,他不能否认北京临时参议院的合法性、也没有理由去否定其通过法案的正当性。

然而事实却是,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正式规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再往后,孙中山不管是在1917年任非常大总统,还是1922年做陆海军大元帅,“国旗”用的都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为什么孙中山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他的青天白日情结究竟因何而生?除去他向代理参议院罗列的诸多理由外,恐怕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深层考虑。说穿了,也就是希望以青天白日旗确立自己和同盟会在新中国的独特地位。1911年武昌首义的意外成功,促成了中华民国的诞生。可那时孙中山在美国、黄兴在香港,发动起义的共进会和文学社,至多只能算作同盟会的分支。一部《辛亥武昌首义史》几乎找不到孙中山和同盟会的名字。

同时,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学说,在新的共和中国也毫无体现。那么如何才能加强孙中山和同盟会在创建共和政府中的影响呢?我想,使青天白日旗成为国旗,恰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对孙中山后半生革命行动的评价,在今天学界颇有争议,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事,但我们在此只看他一个废弃五色旗行为,就已然是在背叛民国法治了。不错,袁世凯、段祺瑞一干军阀践踏法律,可孙中山就真的对得起自己“手创”之共和吗?

       不断的斗争失败,使孙中山的青天白日情结最终成了心结,至死也没能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国旗飘扬四海。在他身后的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建立,不久出师北伐,但凡攻克之处,都一律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928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从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得以通行大陆。1946年底,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孙中山衷心的非法国旗至此总算真正取得了合法地位。

 

 

郑重声明:资讯 【非议辛亥(三):孙中山违法:青天白日旗与五色旗的战争- 启风居- 绝世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