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肢体残疾的预防与康复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

一、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可导致多种残疾,但其中最常见的是肢体残疾,由于意外伤害所导致的肢体残疾约占此类残疾的26.1%,据此估计,因意外任务所致肢体残疾者,全国约有252万.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为工伤、交通事故及其他外伤. 我国部分地区的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建筑业较发达的城市与平原地区工伤的致残率较高,山区与丘陵地区其他外伤致残率较高,大城市与高原地区交通事故致残率较高,从总的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 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工伤致残的高发年龄是在中青年时期,交通事故致残在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相近,其他外伤儿童所占比例稍高.
{dy}节 肢体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
二、血管性疾病
由血管性疾病所导致的肢体残疾约占此类残疾人数的16.7%,造成肢体残疾的最主要的血管性疾病为脑血管意外,它所引起的肢体残疾为脑血管性瘫痪. 脑血管意外也称脑卒中或中风,可分为脑梗塞与颅内出血两类,脑梗塞又可分为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两种,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是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发展急骤、预后差、可造成多种大脑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或遗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意识不清,瘫痪、失语、失认、失用、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痴呆等. 1.脑血栓形成 2.脑栓塞 3.脑出血 4.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儿麻痹症
儿麻痹症是由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多发生在小儿,以小儿的肢体肌肉弛缓瘫痪、萎缩变细和丧失运动功能为主要特点,常常留下终身残疾,给患儿带来极大的危害.过去认为5岁以下小儿易患此病,且以肢体麻痹瘫痪为主要表现,所以被称为"小儿麻痹症",又常被简化俗称为"儿麻".
小儿麻痹症的表现患病之初,患儿感到xx、咳嗽、咽痛、疲乏无力,好像患了感冒.轻者1~2天症状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重者则在感冒症状同时发生高烧、上吐下泻,之后还会出现肢体肌肉麻痹不能活动,并伴有疼痛,稍一触碰患儿上下肢,孩子就会哭闹,拒绝合作,病情严重者还有可能死亡.许多患儿在病情进展中,突然发生肢体瘫痪,在几天内达到高峰.以后瘫痪的肌肉和不会动的肢体活动会渐渐好转.尤其在得病最初3个月内恢复较快,以后渐渐变慢.如果两年后仍不见恢复,则再恢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时可针对患儿留有的后遗症情况,施行手术xx.
四、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xx引起的骨骼感染,包括骨髓、骨质、骨膜.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骨髓炎.引起本病的感染途径有三:①xx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行到达骨组织引起骨髓炎,即血源性骨髓炎;②由于割伤如开放性骨折、枪弹伤感染后发生的骨髓炎;③从邻近的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组织,如端指感染所引起的指骨骨髓炎,在三种感染途径中以血源性骨髓炎最为严重和常见.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附骨疽) 急性骨髓炎xx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变为慢性期,常有:一个或多个瘘管,时愈时发,经久不愈,反复排出脓液或死骨,瘘管周闺皮肤色素沉着及瘢痕组织.如果脓液引流不畅,局部肿胀疼痛加剧,出现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经年日久局部肌肉萎缩,全身体形瘦弱,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畏寒肢冷,盗汗头晕,腰酸膝软,身体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牌肾阳虚及气血虚症状.X线摄片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 慢性骨髓炎可并发病理性骨折,肢体畸形,关节强直,癌变等并发症.
第二节 肢体残疾的预防
一、脑卒中的预防(一)合理膳食.饮食要低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或者黄色的蔬菜水果.多吃鱼类和禽类,适当吃猪、牛、羊肉,不吃或少吃动物油、肥肉及内脏.每周要吃豆类及豆制品、杂粮,保持饮食中粮食谷物、薯类为主食,少吃油煎炸食品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戒烟限酒.(二)经常运动.中老年人每天要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量.运动时间不宜一次时间过长.运动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散步、慢跑、骑车做操等.运动时要注意运动量适中,运动幅度不宜过大.冬季运动时注意保暖,以微出汗为适宜,防止大汗淋漓引起感冒.寒冷冬季不宜过早出门,可在室内适当锻炼.
(三)心理平衡.注意随时自我调整心情,自我松弛,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人心胸宽厚、豁达大度、劳逸适度.办事量力而行,不盲目的自我增加精神压力,善待他人和自己.应重视预防本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高粘血症、糖尿病和风心病 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中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处事,一旦出现脑卒中先兆症状,尽早检查xx,以免延误xx时机.(四)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血粘度等,尤其是那些有过中风先兆的患者及具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如发现 异常情况,要及时寻找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xx.发生中风先兆时,应先卧床休息,避免紧张、稳定后可家人陪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情况给予及时xx,如情况恶化,要住院xx.
二、小儿麻痹症的预防(一)预防接种(二)加强卫生宣传小儿麻痹后遗症的预防 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由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脊髓前角中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肌肉弛缓性麻痹,造成瘫痪.长期瘫痪后部分肌肉、骨胳和皮下组织都发生萎缩,肢体变细,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医学上称为"软瘫".由于发病年龄以出生后 6 个月到 3 岁以内为多见,故又称"小儿麻痹症"或"小儿瘫".
三、化脓性感染的防治 预防化脓性感染的关键是及时xx体内的化脓性感染,防止化脓性病灶的血行转移.(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防治 早期诊断和早期xx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xx的关键是早期控制炎症和引流减压,防止死骨形成.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的xx素,有可能控制病变的发展,使之痊愈.必要时,局部引流与局部固定.一旦发生慢性骨骼炎,应进行手术xx,彻底摘除死骨,xx增生的斑痕和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并改善血液循环,为愈合创造条件.(二)化脓性关节炎的防治 在发病早期用足量有效的xx素xx脓毒血症,固定xx关节,同时可进行关节内xx素xx,或施行关节切开引流术,当急性炎症消退后,即可鼓励病人逐渐锻炼关节功能,同时作理疗热敷,以防止关节内发生粘连和强直.
第三节 肢体残疾的康复与训练
提高儿麻后遗症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和生活能力,改造环境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工作,称为社会康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发扬扶弱助残的优良传统,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是实现社会康复目标的重要方面.总之,残疾人的社会康复就是从社会环境及残疾人本身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真正享有应有的社会权益.成为社会的主人.
肌力增强训练? 小儿麻痹症发病以后,肢体瘫痪,肌肉萎缩无力,经xx后可渐渐恢复.一般来说病期超过2年以后瘫痪的肌肉就不会再恢复了,这时就可以采用手术疗法.手术时用好的肌肉代替失去功能的肌肉,重建瘫痪肌肉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手术后的肌肉力量要下降,为了保证手术效果良好,所以患者要配合做肌肉力量增强训练.另外有些患儿虽未手术,但肌肉没xx瘫痪仍有恢复可能的,也应进行肌力增强训练.肌力增强的训练方法可根据患者需训练肌肉力量的大小来选择:①当肌肉力量较弱,主动活动肢体较困难时,可以由他人帮助做主动助力运动(就是患者自己用力活动,同时他人给予一定帮助)来提高肌力,比如患者伸膝肌力弱抬起小腿困难,训练时调节患者体位至瘫痪肌肉最有力的位置侧卧位,患肢在下方,他人一手帮助抬起健肢,同时让患者主动伸直患肢的膝关节,这时他人用另一只手在患肢小腿后方稍稍施加助力,使小腿伸直(图3).②当肌肉力量虽较弱,但可以随意抬起,比如坐位时患肢可主动伸直膝关节抬起小腿,可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训练来抬起患肢,以提高伸小腿的肌力.③当患肢肌力更强些时,可采用抗阻力主动运动训练来增强肌力,一般可用小布袋装砂粒绑于肢体上做阻力来进行训练,阻力可逐渐增加(每周加一次重量).重量选定方法是:先测定需训练肌肉能对抗的{zd0}砂袋重量做为基础量,然后分三组训练,每组分别是基础量的l/2量、3/4量、全量,每组做肢体抗阻力运动10次,每组运动中间休息1分钟,总计运动30次.这种训练每天做一回,砂袋的重量每周增量一次,改变训练的基础量,以适合不断增长的肌力
夹板就是用来固定瘫痪肢体的木板条,一般用两条以上把肢体夹起来固定在一个良好的位置上,所以常称夹板.夹板也可以用竹板、树枝、铁丝编网等代用.支具是由专门技师根据瘫痪肢体的xx需要而制作的架子,用来固定患肢于良好位置,又叫矫形器、支架等.支具一般是用轻质铝合金、皮革、塑料等制成(图2).夹板和支具都是在预防和xx小儿麻痹后遗症肢体畸形中常用的工具.
制作助行器步骤如下:①确定助行器的高度.助行器的高度可因患者的需要不同而做成不同的高度.如果患者需要支撑身体躯干,可以做得高一些,便患者能屈臂撑在助行器上.如果患者不需要支撑躯干,可以把助行器做得矮些,让他拄着助行器即可站立.制作助行器需确定所需的高度,测量时让患者靠墙站立,上肢自然下垂,然后用皮尺测量助行器所需的尺寸,矮的助行器高度是从地面到手腕的距离.高的助行器高度是从地面到患者腋窝至手腕之间中点的距离,然后再测量患者的肩宽,所得尺寸即作为助行器宽度的尺寸.②制作助行器的材料.4根与助行器高度相等的木棍作竖条,6根与助行器宽度相等的木棍作横条,其中用于上面的3根横条应特别结实,直径需3指宽,以免应用时被压断.另外需要一些螺丝钉、胶水、布块,还需要4块小胶皮做助行器4个腿的垫脚以防滑用.③制作方法.把一根结实的横木条与两根竖木条用螺丝拧上,再在竖木条的下1/3处钉一个横木条,中间再钉两根交叉的加固木条,就成了一个木框(图17①).同样方法再作一个木框,然后用一根结实的横木条将两个木框在上方钉起来,其后再于两个框的竖条下1/3处钉一 个横木条用以加固,这样一个助行器就做成了(图17②).{zh1}再把该支架的4个脚钉上胶皮,以防用助行器行走时滑倒.应该注意,助行器上面的木条要刨光或者缠上布条,避免划伤患者.如果没有木料,也可以拿竹子等做支架,用结实的绳子把竹子捆绑成助行器.怎样利用助行器站立行走? 利用助行器可支持体重,保持患者站立,从而使下肢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实现站立和行走.使用方法是:患者站立在助行器内,手扶助行器的上端横条支撑体重,脚放在支架中间,身体向前倾.走路时先把助行器向前推或搬起来向前移动放稳,再向前迈一条腿,身体跟进,全身重心向前移,身体移入助行器架内站稳,然后再向前迈另一条腿,{zh1}双腿都进入架内.如此反复,再接着又开始向前移动助行器、迈步、身体前移,形成走路动作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
郑重声明:资讯 【第五章肢体残疾的预防与康复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