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话 笔 筒 收 蔵_衣宝泰_新浪博客
漫 话 笔 筒 收 蔵(2010-02-10 14:04:53)
   笔筒是有文字以来,文人墨客在书房案头朝夕相处的文房用具之一,是笔、墨、纸、砚、水盂、臂搁、镇纸、印盒之外的一个收蔵大项。笔筒的收藏它是集使用与观赏于一身,一个好的笔筒能给你的书房案头平添一种高雅文靜之气。所以受到很多文人,尤其是鉴藏者们的珍视和追逐并加以收藏。

     据有关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笔筒,那么据此上推,何朝何代文人就已使用了笔筒?那就很难加以考证了。反正笔筒在我国的使用的历史是很久很久啦!

     笔筒多以竹、木、玉石、树根、象牙、陶瓷等制成,近年来在市场上也发现了很多玻璃、聚脂等制品,以仿竹、仿象牙等。笔筒的形制多种多样,以圆形居多,也有八方、六方、四方,梅花、葵花等花型和云头、卷书等式样。其珍贵者莫过于象牙和明清两代的名窑产品,如钧窑瓷笔筒、哥窑瓷笔筒、龙泉窑瓷笔筒……等。木制笔筒多以紫檀、红木、黃花梨、乌木、金絲楠木、檀香……等为贵。尤其那些流传下来的,带有鱼、鸟、花虫、人物等雕刻图案的笔筒更受到文人、书画家及蔵家的追捧和青睐。木笔筒{zj0}的是整木挖雕而成,若是拼接或底是补堵的价值就降低了。再就是粗细、厚薄、直径与高要成比例。明代的笔筒高雅大气,花纹疏密有致,刀刀见功,神韵异常;清代笔筒纹饰细密繁缛,追求精细,有小家碧玉之感,在厚重和意趣上不如明代那样。

     我国的文人墨客大多崇尚使用竹制笔筒,这可能与国人崇尚竹子的高风亮节有关。郑板桥对竹就有着极高的评价。郑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竹也是节操的象征,郑板桥曾说竹:“未出土是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他说:“年年种竹广陵城,爱尔清光沒变更。最是读书窗外纸,为爭夜半起秋声。”“遇着青山便栽竹,短长高下总清风。”以竹喻高节,以竹喻虚心。中国文人大多崇尚使用竹制笔筒可能有其以上原因吧,文人一般多清高,以竹寓己。

     竹制笔筒收藏要注重竹质的优劣和它的竹雕艺术,尤其是明清刻竹名家的作品更显其珍贵,如明代的李文甫,朱松邻……等的作品。清乾隆时的内务府造办处为宫廷雕刻的竹制笔筒,收藏价值都非常高。明代金陵派竹刻大师濮仲谦,清代封锡爵……等名家的作品都是藏家的收藏目标。竹雕笔筒一般有三种雕制方式:一是用竹筒直接雕成。二是利用竹根的凸凹疤节做文章。三是用竹材拼制而成。不论那种,收藏者都要在其主题內容,雕刻技法、美学和文化內含等方靣去细心观察。还有的老笔筒是某位名人使用后加款的,这种笔筒的收藏价值更高,它集年代、名家雕刻、名人使用于一身。总之,有的即使不是明清时期名家雕刻,只要在其作品中体现出高超的技艺,也还是有相当价值的收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东西会越来越少,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原创》衣宝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漫 话 笔 筒 收 蔵_衣宝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