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的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当时一些工副业比较发达或者地广人稀的村庄,根据村集体的实际情况,没有实行包产到户,而是坚持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路子,如河南的刘庄村、黑龙江的兴十四村[1]等等;还有一些村集体在当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后来又根据村里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土地及村办企业集中到村集体,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如河南的南街村。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所有村民都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及村办企业等归村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代表全体村民履行所有者职能,实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始终以村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和较高的社会福利制度,既承认劳动差别又避免了贫富差距;村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普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村集体。这里将以刘庄为例对这一模式作一具体分析。

2008年,刘庄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上缴税金1.36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固定资产超过20亿元,较5年前均增长一倍以上。[2]五十多年来,刘庄人民在老书记史来贺和新书记史世领的带领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刘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经坎坷,发展成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排头兵。昔日贫穷落后的刘庄变为今日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刘庄。
一、刘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史来贺带领刘庄人民建立农业合作社,摆脱小块土地私有制的束缚,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此后,刘庄人民开始进行土地改造,一心一意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棉产量。到60年代末,刘庄已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农民能“吃饱肚子,有房子住”。刘庄用发展的成绩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集体经济的生命力。70年代初,刘庄在稳步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农、林、牧、工、商各业,改变单一农业经济格局。70年代末,刘庄已经初步形成农工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的刘庄面临着一个关键抉择:在全国土地承包到户的情况下,刘庄的土地、村办企业到底是分还是不分?史来贺和刘庄党支部一字一句地反复学习、不断琢磨中央文件,深入认真地分析当时刘庄的实际:{dy},刘庄的农业机械化是比较先进的。那时刘庄已经有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已经形成了一百亩的农田九块以及与之配套的水渠。在这种情况下,分田到户就会造成大部分农业机械派不上用场,势必会影响刘庄机械化的进程,因此对刘庄来说不适合。周围的兄弟村庄在当时采取了一分了之的形式,结果很多大型农业机械不得不低价处理掉。第二,刘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转移到了工副业,集体经济已经有一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倡一分了之,势必会影响工副业的发展,从而阻碍生产力的进步。认清了前进方向的刘庄人,在史来贺的领导下制定了“集体经营,继续前进”的工作方针。此后,在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刘庄人民找准高科技制药厂这一突破口,建立了华星药厂,为刘庄集体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的刘庄,已经成为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家家住四层别墅的社会主义小康村。
二、农工商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刘庄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生产为支柱,农、工、商、副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1、农业是刘庄经济的基础

刘庄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夯实了基础。刘庄现有农业耕地1050亩、农业劳动力19人。在刘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占全村劳动力的2%,其余98%的劳动力全部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始终注重发展现代农业的刘庄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已经实现了“能用畜力,不用人力;能用机械,不用畜力”。现在的刘庄,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科学种田的大农业格局。目前,刘庄有大型收割机7部,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移动式喷灌机4台。遇到旱天,4天时间就可以将全部耕地灌溉一遍;夏季麦收,3天时间就可以将1000多亩小麦收打、入库,并播上秋作物。随着自身发展,刘庄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昔日的粮棉高产村已看不到棉花的影子,只有千亩粮田在微风中不停地涌动着绿色的波浪。现在的刘庄农场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亩产1000公斤。粮食基本满足村民需要。此外,每年的玉米还能够为淀粉厂提供一定的原料。现在的刘庄畜牧场,主要任务是使刘庄人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2、工业是刘庄经济的支柱

刘庄的工业主要包括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华星药厂、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刘庄淀粉厂以及为华星药厂提供配套产品的刘庄机械厂。20多年来,刘庄人始终坚持以华星药厂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企业顺利发展。

华星药厂是刘庄集体经济的支柱企业。它已由建厂初期只能生产一种药品(肌苷)发展到现在拥有肌苷、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xxx粉针、红霉素、溶剂、热电联产等10个分厂、能生产几十种原料药和成品药、拥有职工6000多人,销售收入达数亿的现代化外向型企业。

刘庄淀粉厂始建于1990年,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为华星药厂提供原材料。为了适应华星药厂科技含量的提升、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产品结构的相应调整,满足药厂对原材料的需求,刘庄淀粉厂不断扩大规模,成为豫北地区{zd0}的淀粉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除了为华星药厂提供淀粉、玉米浆、蛋黄粉、玉米油等原材料之外,其副产品还为社会上的饲料工业提供优质产品。

刘庄机械厂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一个只会生产独腿耧、做窗户的铁木业组。由于偶然的机会,刘庄人开始研制双音排气喇叭。他们生产出的喇叭畅销全国各地,为工厂赢得了利润。以后,他们又自行设计、制造了小型奶粉机,这项制造还填补了河南省的一项空白。从1985年开始,机械厂主要围绕华星药厂的建厂、扩建来生产其需要的配套产品。现在的机械厂拥有职工100多人,能够加工、制造、安装各类发酵罐、压力容器和提炼设备等。机械厂由一个手工作坊式小厂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台机床,能生产小喇叭、小型奶粉机、电瓶车、汽车配件等产品的企业,成为刘庄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服务业是刘庄的窗口

刘庄的服务业主要包括满足刘庄人用车需要的刘庄车队、满足日常消费的刘庄商业公司以及接待宾客的刘庄大酒店。刘庄车队始建于1969年。当时仅有两部拖拉机,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和刘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车队陆续购进了大型收割机、播种机、装载机、挖掘机、吊车等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拥有各类车辆120多部。大型载重车辆承担总公司的运输任务;特种车辆担负建厂和新村建设任务;大型拖拉机、收割机主要服务农业生产;小轿车、大轿车主要用于党委、村委、总公司、企业商务活动并为村民婚丧嫁娶、计划生育等实行免费服务。刘庄商业公司主要满足刘庄人日常消费需求。按整体规划,刘庄还要建设现代化超市。刘庄大酒店,前身是刘庄招待所。它是1999年由村里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现有职工70余人。现在的刘庄大酒店收支基本相抵。正如刘庄人所说的,刘庄大酒店是刘庄对外的一个“窗口”,它的宣传、示范意义即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经济效益。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刘庄产业结构从单一农业到农工商副全面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刘庄人做到了立足农业发展农村和运用高科技工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广大村民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实现了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立足农村发展农村和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思路。
三、“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大部分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当时的刘庄人民在史来贺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结合刘庄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了具有刘庄特色的“集体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集体综合经营、专业分工生产、分级承包管理、奖罚联责联产”。[3]

1、刘庄农工商总公司

刘庄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实体是1980年成立的农工商联合社。农工商联合社把农、牧、副、工、商等行业统一起来,是综合经营农业、工业、商业的联合经济组织。联合社下设农业、园林、畜牧、工副、商业、农机、建筑等7个专业,并由全村的36个承包单位进行承包经营。随着经济发展,刘庄农工商联合社改为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在总公司内部仍然实行农工商各业“集体综合经营、专业分工生产、分级承包管理、奖罚联责联产”的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是刘庄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村里的集体资产都属于总公司所有。农工商总公司所属农业、工业、商业各企业是由总公司投资组成的相对地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计盈亏的经济实体。总公司与其下属企业和经济单位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财务管理上,刘庄农工商总公司下属各企业是单独但不独立核算,企业的人财物由总公司统一安排、调动;企业资产由集体统一投资;企业职工由集体统一安排;职工工资、职工福利由集体统一发放;企业按定员每月给集体上交工资和福利费。

2、专业承包经营

在刘庄农工商总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分级计算盈亏的管理体制下,各企业(农场)对农工商总公司实行经营承包,承担资产xxxx责任;总公司每年给各承包经营单位定生产任务、经营目标;各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企业的债务负有限责任。在经营目标和任务的制定上,主要是总公司与各企业的负责人即厂长(场长)进行协商,制定下年度的任务。协商的根据主要包括上年度该企业完成的任务量(这是制定新任务的基数和参数)、过去的一年中企业的扩建情况、市场因素以及天灾xx等意外因素等等。在新的年度结束之后,按照合同完成任务和超额完成任务,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如果是人为原因不能完成任务,根据任务减少的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以2005年华星药厂的承包任务为例。在刘庄农工商总公司与华星药厂签订的“华星药厂承包任务合同书”中明确规定了甲方(刘庄农工商总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如向乙方(华星药厂)的注资、人员安排、监督指导、物资采购以及会计核算等;乙方(华星药厂)的承包任务,主要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对药厂资产的管理、职工管理等内容;以及奖罚措施等等内容。其他各承包单位也是每年与总公司签订承包任务合同书并接受总公司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指导。

3、干部聘任制

刘庄各企业的管理结构基本是:厂长(场长)—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各个企业内部采取层层承包、级级定任务的形式。因此,各企业厂长在与总公司签定下年度任务后,车间主任要同厂长签定本车间的任务合同。以此类推,班组长要同车间主任签定本班组的拟完成任务合同;员工要同班组长签定本人的任务合同。当然,这个任务不仅仅是数量上完成,在质量上也必须有保证。各上级生产单位与下级生产单位签定任务合同时,不仅会定产量,而且会定能耗、定员工,尽量避免靠高投入获得高产出的粗放型生产现象。这样,生产任务由大化小,层层落实,总公司、各企业的年度任务与职工每个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及其所属各企业均实行干部聘任制。干部聘任制克服了官僚作风、任人唯亲、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缺点,保证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刘庄农工商总公司现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刘庄村村民,是刘庄党委培养起来的管理大军。具体聘任办法是: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由刘庄党委、村委聘任;总公司副经理、办公室主任、下属企业厂长由总经理提名,党委、村委会议通过,刘庄党委、村委聘任;总公司下属企业副厂级干部和有关单位正副职干部,经总经理征求企业厂长和有关单位意见,由总经理聘任(除药厂外);经营干部、经营人员、财会干部、财会人员和保管属总公司和下属企业双重领导,由总经理聘任。华星药厂副厂长由总公司总经理征求厂长意见,刘庄党委聘任;华星药厂车间主任、副主任、班组长由厂长召开厂级干部会提议通过,华星药厂聘任,报党委备案;其它企业车间主任由总公司总经理征求企业厂长意见,总经理聘任。其它企业班组长由本企业厂长征求车间主任意见,召开厂级干部会提议通过,本企业聘任,报党委备案。同时,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各企业、单位书记、政工干部由党委任命通知。

刘庄的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一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刘庄的集体经济发展程度更高,因此跨越了分散经营阶段,采取了统一经营的方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在充分发挥家庭分散经营活力的同时,更强调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及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及其优越性。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符合刘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刘庄群众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的自主选择。
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刘庄这种在集体内部人人平等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其分配形式是按劳分配。目前,刘庄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和完整体系的按劳分配制度,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合理差别、共同富裕”的分配原则。共同富裕在刘庄得到切切实实地贯彻和落实。刘庄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按劳分配的数额每年都在增加,群众得到的实惠也不断增加。具体来说,刘庄的分配制度包括三大内容,即工资、奖金和年终再分配。此外,还包括老人的退休金、村民的各项福利等内容。按照刘庄人自己的话说,这是两个渠道的分配,一个渠道是按劳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合理差别;另一个渠道是社会福利的分配,是按人头分配,凡是刘庄村民都一样,这体现的是人人平等和共同富裕。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对职工付出劳动的基本报酬。在刘庄,工资并不是每月发放,而是到年终同年终分配一起xx。在刘庄,人人都有工作,弱智和残疾的村民也不例外,村里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因此,年终人人都能领到工资。

刘庄分配制度中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工资分配的20个级别。这20个工资级别的划定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庄实行的工分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工分制年代,刘庄同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一样,对生产队社员的劳动评记工分。当时,是20个工分一个劳动日。1985年,刘庄根据形势的发展,在分配上废除了工分制,实行 20级工资制。这20个工资级别中,第20级为{zg}工资,工资额为180元。每级工资差是9元。工资每低一级,递减9元,如第19级工资为171元。也存在半级工资的情况。20级就是40个半级工资,每半级工资差是4.5元,如第19.5级工资就是175.5元。

并不是说,工资一旦定级就不再改变。在刘庄,工资是每年一调整。调整的内容,一方面要给新上岗的人员主要是刚毕业回来工作的学生、嫁到刘庄的新媳妇确定工作岗位、划定工资级别;另一方面,要根据劳动者个人的劳动表现、劳动业绩调整工资级别。工资评定、调整的程序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民主评议,然后经过总公司审批。工资评定的根据是劳动者的工作表现、思想表现等,所以,每年的调整,都会发生工资级别的升降现象。由于做到了各尽所能、人尽其用,目前刘庄无一人享受{zdj0}的工资。弱智和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村民工资是7级,每月分配63元,是该村的{zd1}工资。

2、奖金

奖金是促使职工更好地完成任务的一种奖励手段。这种奖励不是推进某个人工作的手段,而是对各项工作从整体上推进的一种手段。刘庄各生产单位的奖金是每月一发,现金结算。奖金的多少取决于各生产单位完成任务和创造效益的情况。总公司根据各企业完成任务的情况、创造效益情况定出该企业所得奖金数额;而企业又会根据各车间完成任务的情况定出该车间所得奖金的多少;接下来,车间会根据班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定出它该得的奖金。由于和生产效益挂钩,生产一线的职工、干部的奖金要高于非一线的职工、干部。这样,处于管理层的刘庄村村干部的奖金就会相对较少。

3、年终再分配

年终再分配是刘庄村民生活水平的反映。每年年终再分配的增加反映了刘庄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刘庄年终再分配的总额与基本工资的分配总额以及奖金的分配总额密切相关。年终再分配的总额是年度总分配额与基本工资的分配总额和奖金的分配总额二者之和的差值,即年终再分配总额=年度总分配额-(基本工资分配总额+ 奖金分配总额)。而个人年终再分配所得的数额则与年终再分配系数、个人工资分配总额密不可分。年终再分配比例系数是年终再分配总额与基本工资分配总额的比值,它直接反映着个人年终再分配的水平。每年的年终再分配系数都会调整。由于个人年终再分配额直接以个人基本工资分配额为基数,所以,没有工资的人,进一步说,也就是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人,如老人、儿童等,不参加年终再分配。

4、社会福利

由于工资、奖金和年终再分配直接同个人参加的村集体生产劳动挂钩。因此,退休的老人、上学的学生等不参加村集体生产劳动的人员不参与前面三项的分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必须依靠其他的家庭成员。刘庄日益完善的福利制度为每个刘庄人提供了保障。如果,以上三种分配形式属于按劳分配的途径,那么,刘庄村的福利制度则是另一种途径的分配,是按人头的分配形式。福利分配的内容几乎包括吃穿住用行各方面。每年,村里会给各家准备好新鲜的蔬菜水果、优质的油和肉,还会为全村群众提供一次免费的全面体检,组织老年人、优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劳动模范到祖国各地学习、参观、旅游,等等。

同时,刘庄建有退休保障机制。村民退休年龄为男68周岁、女60周岁;有国家和社会承认的专业职称、技术特长以及特殊岗位、特殊工种的党员、干部、员工,根据工作需要,经本人向村委会申请,获得批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退休老人除享受各项福利外,还按月领取退休金。2003年4月份,退休金由原来每月200 元增加到300元;2005年9月份开始,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和退休的党员每人每月再发50元的补助金。刘庄对村里的小孩、学生一样有福利照顾。他们除了享受村集体的各项福利外,每人每月另发20元补助金。如2004年,刘庄村为村民提供水果、蔬菜、鱼类、肉类、水电补助、公费医疗、退休金、学杂费等近 40项福利,总额近300多万元,人均1800多元。

5、家庭再分配

家庭再分配是刘庄分配制度的特殊产物,是刘庄发展集体经济的特殊产物,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家庭再分配是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使家庭成员安心从事集体劳动的形式。它主要针对的是从事集体劳动的、儿女比较多的家庭。从事集体劳动的弟兄几个成家后,如果仍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对家庭财政贡献的不平衡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村民参加集体劳动的积极性,从而损害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这一矛盾,刘庄人探索出了家庭再分配这一家庭内部的分配形式。它实际上是提倡,参加集体劳动的家庭成员的所有分配所得中把多少留给大家庭、把多少留给自己的小家庭。由于各家具体情况的不同,分配所得中留给家庭的比例和自己留下的比例自然会不同。比如,有的是40%留下用于大家庭的开销,60%用于自己小家庭的支配;可能有的是30%留下用于大家庭的开销,70%用于自己小家庭支配;可能还有的是五五分成,不一而足。

 

[1]多年来兴十四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把一个贫困的山东移民村变成了拥有30多家企业、10亿多元资产的富裕村。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农村开始全面推行大包干,兴十四村党总支遇到了分还是不分的难题。考虑到当地地广人稀、土地瘠薄,一家一户难抗御风险的实际情况,党总支决定走共同富裕的路,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他们把全体村民划分在农业、工业、林业、牧业等7个专业队,合理分配劳动力,充分发挥机械化、水利化优势,走多元化道路,不断调整结构,延长产业链条,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兴十四村耕地仍由村里统一经营,1.68万亩耕地承包给6个种植大户,户均近3000亩,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村办工业已经形成了以乳品、玉米精深加工和生物制品为主的3大产业链,98%的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村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彻底改变,森林覆盖率达到32%。一万多亩人造林不仅成为万顷良田的保护屏障,而且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新华社2002年6月12日。)2007年,兴十四村各业总收入实现7.4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实现1.7万元,还被联合国机构评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zj0}范例”。(参见齐齐哈尔市政府网:《全国文明村的排头兵——甘南县兴十四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纪实》,.)

[2] 参见李虎成、贺棣葆、赵同增的新闻报道稿:《刘庄今日旗更红》,《河南日报》2009年4月22日。

[3]“集体综合经营”,即刘庄农工商联合社是刘庄集体经济的实体,在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支配人力、物力、财力,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五统一”原则下,对各行业进行系统管理。农工商联合社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内部各企业实行互补互助,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共渡难关。“专业分工生产”,即各专业人员基本固定,但在联合社内部可以相互调动、相互有偿协作,做到定而不死、活而不乱;“分级承包管理”,即各专业建立不同形式的责任制。每年初,农工商联合社和各专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订出各单位的年度承包指标,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奖罚联责联产”,即各专业按照承包合同规定,若超额完成各项指标,到年终拿出超额部分的30%进行奖励;若完不成任务,则按完不成部分的20%进行处罚。

 
(本文由彭海红执笔,是赵智奎研究员主持的调研课题“史来贺精神与刘庄之路”的组成部分。)
作者:赵智奎 彭海红 文章发于:中国睿库

郑重声明:资讯 【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的发展道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