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理论_公瑾の天空_百度空间






爱情的现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写、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在心理学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理论,主要有两类范畴:社会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学上常见的爱情理论,在这里我们先介绍社会心理学家的爱情理论。-psytopic.com

爱情态度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叁种成份∶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xx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xx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者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aHR0cDovL3d3dy5wc3l0b3BpYy5jb20v,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後,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爱情成份理论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叁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叁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叁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於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於爱情的动机成份;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於爱情的认知成份。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xx式的改变,上述的叁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叁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叁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 1986 )的说法:「叁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叁种成份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份;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份;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叁种成份俱无;
       8.完整的爱∶叁种成份其急於一个关系当中。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

       此类的研究取向也不脱将爱情分类,但多了将爱情关系与依附关系做了一个连结,这些研究者(Hazan&Shever,1987; Bartholomew&Horowitz,1991)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认为小时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对後来的爱情互动型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以下介绍两种爱情依附风格理论。

       (一)叁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Hazan和Shaver(1987)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附的过程,即伴侣间建立爱情连结的过程,就如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附性情感连结的过程一般,他们根据 Bowlby (【 1969 】,引自Hazan&Shaver,1987)的依附理论和Ainsworth等人(【1978】,引自Hazan&Shaver, 1987)的叁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叁种「依附风格」:

       「安全依附(secure style)」: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
       「逃避依附(avoidant style)」:与会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
       「焦虑〖矛盾依附(anxious〖ambivalentstyle)」∶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

       现象,善於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在Hazan和Shaver(1987)的研究中发现,叁种不同爱情依附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安全依附约占56%,逃避依附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附约占19%),与婴儿依附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附风格,可以从他们对其与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附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

       (二)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以上述爱情依附风格理论的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四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理论,他们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像」和「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像」两个不同的向度来分析,得到四种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

       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焦虑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逃避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郑重声明:资讯 【爱情心理学理论_公瑾の天空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