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是怎样练成的阿里巴巴szwblwj的博客BLOG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

  一、1.储蓄与投资高效并行

  观点:不储蓄,{jd1}成不了富豪;储蓄不是美德,而是手段;努力工作赚钱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投资;储蓄是守,投资是攻;时间就是金钱;储蓄和投资都要趁早;与其感叹贫穷,不如努力致富。

  2.负债也属于一种资产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另一种是被前一种人无形中把钱滚走的人。富人,就是能让钱灵活滚动起来的人。观点:想买房,xx吧;只想还债的人成不了富豪;巧用债务创造更多的收益;借债一定是为了投资。

  3.投资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本金

  投资原则之一,{jd1}不能把本钱丢了;投资原则之二,一定要坚守原则一。观点:能保住本钱就是赚钱;失去了本钱就等于失去了一切;xxx无收益。

  4.复利投资的秘诀

  复利投资是迈向富人的"垫脚石"。观点:时间就是金钱;巧用复利投资;花钱挣"时间";"72"法则成就富豪。

  5.依靠"常识"炒股票

  寻找变化中的不变,这就是能挣大钱的"常识"。观点:"常识的力量"xx成功投资;炒股和炒房地产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分散投资和集中投资有机结合起来;绩优股要长期持有。

  6.明明白白炒基金

  观点:热情和时间是直接投资成功的催化剂;追求稳定性的投资者宜做间接投资;不能一味信奉基金代理商推荐给你的商品,仔细看一下基金商品过去的业绩而不是现在的业绩,不要固执的选择收益率超过平均收益率的基金商品,从长期投资来考虑不xxxx券和股票混合型基金而应该选择单纯的股票型基金,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二、商业世界不相信眼泪

  7.向善人行善,向恶人施恶

  除了实力外,你还需要底牌,底牌是通向成功的密码。

  8.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

  有力量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支配者;适当的时候以"诈"制胜;用强者理论武装自己。

  9.追逐成功

  从看得见的地方获得知识,从看不见的地方获得智慧,这样的人才具有成为富人的资格。观点:不断追逐财富;不断学习投资理财;书中自有黄金屋。

  10.与书为伴

  新生代富豪都是读书狂。不要找借口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

  11.用心经营婚姻

  要想成为富人,就一定要跟相爱的人结婚;婚姻幸福是成功的基础。

  12.积累人脉

  不管什么人,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成不了富豪的。观点:人脉的力量;人脉需要细心经营。

  13."除掉"竞争者

  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如果正面进攻失败就从侧面进攻。

  14.言行举止要向富人看齐

  在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吝惜钱,但即便如此,也要进行合理消费。观点:不是因为虚荣而是因为需要;该用钱的时候决不吝啬;追求合理消费;节约与吝啬截然不同。

  15.{dy}印象决定成败

  虽然我们没有权利选择上天赐予我们的容颜,但我们有权利修饰自己的外表。观点:穿戴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如何穿出传统西装的成熟美;如何选择合身的西装;成功人士的衬衫穿着方法;领带的选择与系法;皮鞋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

  16.信息就是财富

  即使拥有信息,但如果没有运用这些信息的预见力和决断力,你也{jd1}挣不了大钱。

  17.活到老,学到老

  要想成为富人,就要想办法参加富人的聚会。观点:建立人际关系网;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投资房地产,越早越好

  18.没钱也要买房

  当你决心通过投资来赚大钱时,首先要让家人安心。房子就是能使家人安心的xxx的资产。现在买未来使用的房。

  19.投资房地产

  "投资"是成为富豪、获得经济上自由的{wy}途径。观点:房地产学习越早越好;勤奋学习房地产知识。

  20.活用房地产竞买战略

  狮子睁着一双似睡非睡的眼,静静地蹲在草丛里,观察着周围,只要一有猎物目标,便会箭一般地扑上去。投资也要像这样。观点:竞买是用头脑赚钱的投资游戏。竞买的5个优势,通过竞买你可以用比市价低得多的价格购入房地产;竞买的程序简单,而且较为安全,就连对竞买不太了解的新手都可以参加;利用竞买的方式可以避开政府的各种房地产政策的干涉;竞买拍下的房地产,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好的收益;作为竞买对象的房地产,除了亚洲经济危机时期,韩国的房地产还从来没有让投资商失望。寻找投资市场的蓝海;竞买一年一次足矣。

  21.成为投资法律专家

  成功投资80%靠的是法律知识。观点:炒商品房不如炒地皮;投资成功与否,关键看掌握的法律知识;"种金蛋"是介于投资与投机之间的一种状态;"变型种金蛋"。

  22.成为"税务博士"

  新生代富豪们倾注大量的心血收集税收信息,目的并不是"逃税",而是合理节税。观点:学会合理节税;一定要学习与税收相关的法律。

  四、寻找投资市场的"蓝海"

  23.成为"世界人"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外语是必需;培养国际化视野;国际礼仪很重要。

  24.放眼全球市场

  不要固执己见地只投资一个品种,随时变动投资对象才能赚大钱。观点:不要光在国内寻找投资机会。

  25.美元弱势,新机会抬头

  在正确分析形势后,如果你认为某投资对象有投资价值,那么到该价值到达"终点站"为止都要执著地坚守岗位,如果在中途"下车",巨额收益也会跟着一起"下车"。观点:读懂形势,才能赚大钱;货币的升/贬值对财产影响巨大;人民币,最有魅力的投资对象;人民币升值伴随着巨大的收益。

  26.海外投资"下金蛋"

  所有的海外投资都应该从该国{zd0}的国际商业中心开始。

  27.分散投资海外股票

  如果坚持投资韩国企业,那你就等于主动放弃了投资世界{yl}企业的机会。

  28.投资海外基金

  投资海外基金最扰人心的一点就是"汇率风险"。(生活理财网)

  牢记三个要素,你也会成亿万富翁

  最近网上流行一篇文章,叫《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像是基金公司或银行理财部门的人写的。

  文章开宗明义,认为富人和上班族的本质区别在于投资理财能力,而投资理财有三个要素:(1)定期投资;(2)追求高回报;(3)长久的时间。

  文章举了个例子:一个年轻人,每年存14,000元并进行投资,如此持续40年,每年获得20%的回报,40年后,他总共投入56万元,而总回报呢?高达1.0281亿元,成了亿万富翁。

  25岁开始投资,到65岁就有1个亿了,每年投14,000元,压力也不会太大,看上去不难。

  如果按这个方法,每年把14,000元存入银行,利息5%,40年后本利仅为169万元,是前面的1/60。

  文章写得简洁,有说服力。作者对投资的长期增值有坚定的信心,确实能收到宣传效果。

  这其实更像是一篇励志文章,类似“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40年,能做到;每年投入14,000元,能做到;但40年下来平均每年能获得20%的回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内地股市总共不到20年的历史,笔者的朋友中,年均回报率超过20%的大有人在,但这并不代表以后。

  过去20年,如果在中国买房投资,收租加升值,回报达不到每年20%。

  过去40年,在美国股票历史上,年均回报率能达到或超过20%的,也就索罗斯、巴菲特等寥寥几人。伟大如约翰·坦普顿,过去50年的年均回报率不到15%,但他已经是伟大的投资家了。

  所以,谁要有信心,能够在40年里每年获得20%的回报,他已经能够开创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成为亿万富翁这么简单。

  要长期持续获得高回报,不容易。

  笔者有时也跟年轻的同事做这种简单的算术,他们都毕业于青藤名校,天资聪颖,自信努力,对这种算术嗤之以鼻。他们的核心论点是:现在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养车供房,正是需要钱的时候,60岁时要1个亿做什么。弄得笔者无言以对。每个人都活在他的时代和他的年龄里,这种算术题,做一遍就足够了。

  《福布斯》将富人分为三等:{dy}等为超级富豪,身家10亿美元以上,全球共约1,000人;第二等是除了自住物业以外,自有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全球约10万人;第三等是除自住物业以外,自有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全球大约1,000万人。全球60亿人口中,富人不到2‰。

  划分很科学。{dy}等富人往往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富可敌国,影响民生,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第二等富人衣食无忧,财务上彻底自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第三等富人不用手停口停,失业后必须马上投入下一个工作,为五斗米折腰,可以挑一个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的基础。

  理财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理财能够保证你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保证你年老时能有尊严地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你成为亿万富翁。

  如何能成为亿万富翁呢?以下几条仅供参考。

  一、忘掉成为亿万富翁的目标,而应该想着如何把你的事情越做越好。

  二、自己创业,当老板。如果仅靠打工,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很小。因为老板一定会缩减开支,他的目标不是使他的员工成为富翁。如果你在打工并成为高层,则要想办法跟老板要股权。

  三、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天分+勤奋+运气。天分是个很难界定的东西,人的特长各不相同,牛顿在科学上是个里程碑式的伟人,炒股票却不灵,搞得倾家荡产。所以,天分应该是寻找自己喜欢干又适合干的事情,任何人在天分上都不应妄自菲薄。

  勤奋更简单。头悬梁、锥刺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成功的努力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持之以恒,努力的人很多,持之以恒努力的人不多,所谓持之以恒,既要不断地花时间,更重要的是朝一个方向努力,不要投机取巧。这样,你就能度过艰难困苦,迎来好时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用心,用心总结规律。

  运气的重要性被强调得无以复加,笔者同意,短期内确实如此,运气背的时候一切免谈。但时间会过滤掉波动,放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比如说二十年,运气的重要性会下降。

  四、尽快把你的企业上市,如果你有自己的事业。

  五、做好成为亿万富翁的心理准备,学会驾驭金钱,而不要让金钱驾驭你。

  赶快投入工作吧。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如果你运气还行的话,你很快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如何将300元变成100万

  如何将300元变成100万元呢?这个看似“白日做梦”的想法,通过投资理财你xx可以实现。

  跑赢CPI

  CPI(通货膨胀)以前是一个专业经济词汇,如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xx的一个重要数据。CPI上涨,反映到生活中来就是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成为民众{zd0}的烦恼之一。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不能跑不赢CPI。”这句话正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同时反映了人们朴实的理财愿望:让手中的财产保值、增值。

  什么是CPI呢?通俗的解释是:我们吃的、喝的、用的一些物品,很多价格都在上涨。到底涨多少呢?各门各类会有一个涨或跌的幅度,而{zh1}再根据一定的公式来算出这个CPI,它能反映物价的总体幅度,到底是上涨了还是下跌了。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英文缩写,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它是央行考虑货币政策时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CPI高位增长,不仅表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价水平处于高位,也说明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物价上涨的影响也正在传导到老百姓最现实的生活中去。

  2007年,对通货膨胀率的高增长每个人感同身受。2007年3月以来,受猪肉、食用油等食品涨价的影响,CPI涨幅连续9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其中有4个月超过6%,11月份的CPI涨幅更是创下6.9%的新高。

  尽管2007年央行5次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但在CPI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还是赶不上CPI的上涨幅度。负利率的现象仍然是存在的——中国基准利率为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以2007年的银行利率举例来说,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升至3.87%,扣除5%的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3.676 5%。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的税后利率与11月份CPI数据6.9%相比低了3.22个百分点,所以仍然是“负利率”。

  2008年1月国家统计局统计,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截至笔者写本书前,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4.14%,依然低于CPI的增长速度。

  既然现在是负利率的状况,那么人们应该更积极努力地通过各种理财渠道,使自己的财富增值,使收益超过CPI。

  在理财投资中,资产收益增长只有超过通货膨胀的增长,才会获得{jd1}收益。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就在于要找到打败通货膨胀的投资方式,而复利的力量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投资的真谛:富者越富

  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投资理财的能力。

  民众理财知识的差距悬殊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财致富只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长期投资、追求高报酬和长期等待。

  有这么一个故事: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各一锭银子,并让他们在自己远行期间去做生意。国王回来后把三个仆人召集到一起,发现{dy}个仆人已经赚了10锭银子,第二个仆人赚了5锭银子,只有第三个仆人因为怕亏本什么生意也不敢做,最终还是攥着那一锭银子。

  于是,国王奖励了{dy}个仆人10座城邑,奖励了第二个仆人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认为国王会奖给他一座城邑,可国王不但没有奖励他,反而下令将他的一锭银子没收后奖赏给了{dy}个仆人。并且国王降旨说,少得就让他更少,多得就让他更多。

  这个理论后来被经济学家运用,并命名为“马太效应”。

  理财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这个故事说明了投资理财的本质:投资可以使一个人的财富锦上添花,富者越富。相反,不投资理财,在高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下,财富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少,穷者越穷。

  如何将300元变成100万元呢?其实,这个看似“白日做梦”的想法,通过投资理财xx可以实现。投资理财不但能使你手中的储蓄保值,更能使你的财富增值,实现财富{zd0}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25岁的上班族,每年投资一万元,每年的xxxx率是10%,到75岁时,就能成为百万富翁了。

  放眼我们耳熟能详的亿万富翁,无一不是精明的投资家,如股神巴菲特、金融炼金师索罗斯等,不一而足。投资家成功致富的秘诀只有一条:用钱生钱!

  巴菲特在他的书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元。到13岁时,他有了3 000元,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他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我们普通人如何用投资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富有的人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相信若干年后你也是百万富翁中的一员。

  这三个造就百万富翁的原则就是:①先储蓄,后消费,每月储蓄30%工资;②坚持每年投资,投资年回报10%以上;③年年坚持,坚持10年以上。

  复利的本质:钱永远在为你工作

  复利也就是要把所赚到的钱再进行投资,让钱再生钱。如果能让复利的车轮转起来,那钱就会自动生钱,让金钱为你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你经济情况许可的时候,投资的时间价值会给你的资本带来增值,而这种价值的增长却无须你付出任何辛苦的努力。

  假设你现在有一万元用于投资,每年的投资收益是25%。如果你是赚单利的话,三年后,你总共可以赚到7 500元。但如果你每年都把赚到钱用于再投资的话,那么三年后你总共就可以赚到9 531元。这多赚的2 000多元是在这三年里你的钱所生的钱。

  从三年时间来看,复利与单利相比差额并不太大。可时间一长,差异就会非常惊人。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30年后,如果是复利,你最初的那一万元就会变成800多万元;而用单利计算的话,就只有8万多元。

  由此可见,你不必追求高收益率,只要有适当的收益率,让复利发挥作用,同样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

  但问题是,有多少人可以长期取得一个稳定的收益呢?这就需要遵守投资理财的最重要的原则——时间原则,也就是要让时间来帮你来赚钱。

  及早投资,享受复利的神奇

  复利所产生的结果看起来似乎不合理,但是想象一下,两个年轻人一个在22岁开始每年投资10 000元,直到40岁,每年按照复利15%的方式增长。另一位呢?年轻时候逍遥快活,32岁才开始投资,为了弥补失去的岁月,他每年存20 000元,按照15%复利计算到40岁,那么你认为{zh1}谁的钱更多呢?是22岁的那位,显然,及早开始自己的投资是让金钱快速增长的{zh0}方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当时间和复利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威力是非常惊人的。

  因此,投资理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量入为出,尽快地积累起投资的资本;尽早投资,哪怕是有限的收益率,假以时日,同样能取得可观的收益。

  让财富种子开花

  有一个故事:两个穷苦青年经过千山万水的艰难跋涉,终于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找到了财富使者。使者看到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和追求财富的坚强毅力,便给他们每人一颗财富的种子——一颗果树种子。

  一位青年将种子撒在土地里,经常为它施肥、浇水、除草。不久土地里长出了一颗茁壮的树苗。第二年那棵树就变得枝繁叶茂,果实挂满枝头。他卖掉了水果留下一部分钱,又购进了许多树苗将果园扩大了许多。很快,青年就拥有了大片的果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足之人。

  另一个青年却把种子煮熟了,当做美餐饱食一顿。然后青年等着财富使者能突然施与他财富,青年熬白了头发,却仍然一贫如洗。

  他十分不理解,认为财富使者在欺骗自己,于是他又千里迢迢跑去质问财富使者。财富使者笑而不答,只让他到另一位青年那里看看。当他看到那个青年的大片果园时,顿时醒悟。

  每一颗财富种子都能长成一座美丽的花园,善待每一颗财富种子,精心培育,就能成就财富梦想。

  所以,从现在开始,珍惜自己的每一元钱,视之为金钱种子,把金钱种子精心播种在土壤里,你将收获一座美丽的财富花园。

  记住:今天节约下来并明智地投资每一元钱,将来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回报。每天省下的10元钱并以20%的年收益进行投资,20年后你将得到100万元的回报。“如果你对金钱使用和投资多加留心,就能节省并赚取更多的钱。”

  

  理财致富只需三条件

  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投资理财的能力。民众理财知识的差距悬殊,是真正造成穷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财致富只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固定的储蓄,追求高报酬以及长期等待。

  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钱追钱快过人追钱

  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俩究竟谁比较有钱,有钱与否其实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lx1}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将财产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xxx,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于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3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xxx的投资策略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xxx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富人不买股票?年年赚才是正道

  我认识的富翁客户,有千万元以上的客户,从不沾手股票,只买国债,一年只有10%的回报,年利润每年为100万元--年年赚,活得挺滋润的。如果你拥有500万元资金,那就说明:你的资产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你已经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样上下波动50%的高风险,你只需要买些国债,或者基金,便能达到每年10%-20%的xxxx。

  股票是高风险投资工具。我见过无数人炒股票输得很惨,都是因为尝了点甜头,以前赚了一点股票的钱,就想在市场高峰时,全身投入--投资判断xx被暴利所蒙蔽,根本见不到风险,而往往悬崖就在前面。全线买股票,是拼命的做法,可以结果只有两种:暴赚或者暴亏。

  假如你是20岁或30岁的话,能从头再开始,我可以理解"全线买股票"的拼命做法。

  假如你是40岁或50岁,已经不想输的话,我建议你跟随其他富翁的稳健做法:投资目标回报:定在中庸之道便足够。

  例如:[I] 整体现金,年回报达到15%。

  [II] 保证年年赚,先不要亏。

  如果你是500万元的投资大户,你已经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样上下波动50%的高风险,只需要买些国债,或者基金,便能达到每年10%-20%的xxxx。

  对于500万元本金来说,年回报达到15%,便是75万元的利润。你只需买一支好的债券基金,便已经有这个回报,债券风险很低,年年都能赚,何需再冒股票风险呢?

  假如每年能赚20%,便已经是100万元的利润。要达到年回报20%,专业的投资者会给你设计一个综合的理财组合:一半买国债基金,四分之一买股票基金,只有四分之一是买股票。这个理财组合里面,有低风险的国债基金,有中风险的股票基金,也有少部分高风险的股票,攻守兼备。

  纯买股票是高风险投资行为,要求年回报50%以上,期望太高。由于要冒高风险,也会导致亏本赔钱收场。因此,纯买股票的投资行为,往往只适合一些年轻人,或没什么钱的人,以小博大。

  我认识的富翁客户,有千万元以上的客户,从不沾手股票,只买国债,一年只有10%的回报,年利润每年为100万元--年年赚,活得挺滋润的。何需买股票,冒高风险呢。

  记住:股票是高风险,是以小博大。你已经是富翁后,便不用去参与了。

  正确理财规则之一:先不要亏本

  看起来这一条超简单,但是要吃透这句话,是有深度的。举个例子:

  甲是超保守,有10万元存款,全放在银行,只买些国债,年回报10%。两年后,变成12万元。

  乙是超冒风险,也有10万元存款,全买股票,2006年赚了60%,2007年亏了35%。两年后,还是10万元,没赚没亏,白干两年。

  丙也是超冒风险,也有10元存款,但2006年没参与股市,只在2007年3月份才跟风进入股市。他买了一些蓝筹股,亏了30%,10万元变成7万元。7万元事后要追回到10万元,需要xxxx增长50%。以美国首富的本领,平均收益率也只是25%的年回报,即是说:丙要再花两年时间,才能回本;要再花两年时间,才可能追上甲。

  丁君,也是10万元本金。他不幸买了垃圾股,10万元本金亏掉8万元,只剩2万元。那么,从2万元要增长500%,才能涨回到10万元。要增长500%,以年回报30%来计算,要用15年的时间。即是说,丁君相比甲君,落后足足15年的时间。

  看上去{dy}理财规则:"先不要亏本"好像简单,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很多富翁都会采取避开所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便是守住这条规则。投资者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冒进,每年稳定增长,细水长流,这样远比暴发户高明。

  正确理财规则之二:年年赚

  美国首富有个理财规则:年年赚,每年xxxx都要超过10%。以他的操作经验,他平均每年回报25%,三年翻番。没有一年亏,维持了70年。

  用我们普通人做例子,现在35岁,有25万元人民币存款的人,为数不少。按照以上的稳定操作,年回报25%的话,3年翻番,请看看以下的成绩。

  开始: 35岁 有20万元, 保持年增长25%

  6年后: 41岁 变成80万元,

  12年后: 47岁 变成320万元;

  18年后: 53岁 变成1280万元;

  24年后: 59岁 变成5000万元

  20年后,20万元可以变成1000万元;25年后,就变成了5000万元。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你的 20万元存款,如果经营得宜,20年后,你也可以变为千万富翁。

  当然,首先你要掌握到年回报10%以上的技巧。 2006-2007年,股市上升的时候,外行也能赚。但在2003-2004年,无数人给股市套牢的时候,你能有本领赚到10%以上吗?以我所见,除非你有高人指点,否则以你自己的能力,一般是做不到的。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一:乱枪打鸟

  20万元,购买了20支股票或基金,每支1万元--很多投资者由于不知道买什么为好,道听途说,于是每样买一点。一年后的结果往往是:10支赚钱,10支亏本,成绩平平,甚至只是拉平,半点儿都赚不了。

  要点:投资讲究准确度,赚钱的股票或基金,一支便足够。一支赚的股票或基金,可以不断加码,不用再去选别的了。

  记住:一支赚的股票胜过10支亏本的。

  正确方法:选种一只赚的,可以不断加码。

  要记着,选一只新的股票或基金,有一半机会出错,多选多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二:相信高回报计划

  "高回报计划"有很多种方式出现:炒外汇、炒黄金甚至种树计划等等。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标榜:"低风险,高回报"。

  由于起了"贪婪之心",大部分很难抵挡住它们的诱惑。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高回报而低风险的投资--高回报只表示高风险,你很可能会全赔。

  记住:高风险,即是你会全赔的意思,不碰为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三:长线能赚

  在我20年的理财顾问的生涯里,客户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买的那支优先股票,能否长线持有?

  市场上亦有很多参考资料:一些书籍偏向于理论,都赞成"长线投资";另外一些书籍,较重图表分析,都比较教导人去操作短线投资。

  长线?短线?谁对?谁错?

  从逻辑面来分析:

  (a)假如股票市场是10年大牛市,那么长线能赚钱是对的。

  (b)假如市场是大熊市,比如,日本从1991年39400点衰退13年,跌到{zd1}时2004年的8000点。长线便输到一塌糊涂。再例如,美国纳斯达克从2000年的5000点,跌到2003年的1000点。现在2007年,退在2500点左右。长线同样是一塌糊涂。

  假如市场是长期的徘徊市,那么,你长线多年也是一无所获。

  记住:长线能赚,是靠"超人"能力或"超好的运气"

  人们常有"事后孔明"的说法,20年前购入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江事业"股份,20年后便已经变为富翁。但是20 年前,李嘉诚还只是香港众多商人其中的一位,你从何得知他会脱颖而出,成为贵人呢?你能在20年前便选中他的话,要么是你有独到的眼光,要么就是你乱打乱撞,碰到"超好运气"。

  

  世界巨富的理财经

  我们都羡慕李嘉诚、比尔盖茨的巨大财富,其实他们跟我们一样“小气”。他们甚至会因一分钱的用处而操心,他们也深知“你不理财财也不理你”的道理。既然说得他们这么普通,究竟他们在理财功夫上是怎样比我们更胜百筹呢?

  比尔盖茨:善用每一分钱

  据说有人曾经计算过,说比尔盖茨的钱财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但事实是{wy}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但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李嘉诚:30岁后理财

  在亚洲富豪中位居首席的李嘉诚认为,一个人在3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要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才是开始重视理财的时候。因为这时候赚钱已经不重要,而如何理财则显得比较重要。

  贾刚都斯坦利:过分节俭就是巨大浪费

  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是必要的,但不要为节约1美分的钱财而绞尽脑汁,而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开源,过分的节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呵呵,有新意。

  施利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施利华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放弃了股票,转而炒房地产,并把所有的积蓄和银行xx全部投进去。他认为,这样做可能会有较大风险,但对人生极具挑战性。商场如xx,只有时时准备着从零开始,明天才会更好。

  郑周永:喝咖啡浪费外汇

  韩国首富、现代集团创办人郑周永虽腰缠万贯,却异常节俭简朴。他在创业时曾以“喝咖啡浪费外汇”为由,告诫部下要勤俭节约。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省下更换鞋底的费用,他给自己的鞋底钉上铁掌。至今,他仍穿着20世纪70年代穿过的工作服,家中用的电视机还是1998年生产的17英寸电视机。不会吧,有点不太相信似的。

  洛克菲勒:三分钱邮票都不忘记账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虽拥有巨额财富,但他始终保持锱铢必较的理财态度。他的各种花费开支都要记录,就连三分钱邮票也不漏记。因此,他的记账本从不离身。人们发现,他的每本账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正是这一“绝招”,令他在经营石油公司时,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成本与开支、销售与利润等数据。

  林绍良:钱要用在刀刃上

  作为印尼首富,林绍良的资产总额已超过70亿美元,目前名下共有192家公司,分布在印尼及世界各地,涉及金融、地产、矿产、电子、航运等70多种行业。林绍良虽是商界巨贾,但从不炫耀富贵,处处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他的个人理财观是:“钱要用在刀刃上”。

  看来各巨富都有各的门道,细想想他们的理财观其实正是我们认为不起眼而被忽略的东西。或许他们的理财观并不适用于每个人,而且也并不一定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同,但是毕竟他们是成功的,那么就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富人是怎样练成的阿里巴巴szwblwj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