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湄公河航道开发现状及前景_刘勇杰_百度空间

摘 要:本文以上湄公河331公里河段的水力指标,分析提出航道整治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在对航道碍航滩险的分布及分类情况进行总体现状分析的同时,结合中老缅泰四国共同实施的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及环境影响报告的要求,分析提出了处于界河段的航道滩险,特别是浅滩整治将受到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的制约。为四国间今后协商对航道进行继续改善引为参考。
关键词:上湄公河 航道 环境影响

    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流经云南西双版纳出境后称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中、老、缅、泰、柬、越六国,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全河段落差5060米,平均比降1‰,入海口平均流量12000立方米/秒,全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沿岸居住人口近1亿。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30公里,云南境内长1247公里。流经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后进入中缅界河31公里,老缅界河234公里,老泰界河94公里,老挝内河777公里,又再成为老泰界河882公里,进入柬埔寨内河502公里,出境柬埔寨后进入越南内河230公里。


航道分段及主要碍航滩险的成因分析


    上湄公河331公里河道,从中缅243号界碑至相腊157公里河段,枯水平均比降0.507‰。共有碍航滩险38道,枯水期严重碍航的有:楠累河口礁石险滩,属枯水甲等滩,枯水期河道中礁石群外露,航道水流紊乱,极易发生海损事故;挡石栏溪口急流滩,属枯水甲等滩,该滩因右岸溪沟冲击扇伸入江中阻水挑流,加之滩尾有基岩突嘴和明暗礁石阻水,枯水期坡陡流急,船舶上行十分困难,下行由于水急浪大,航行速度快,躲避不及将造成船舶触于滩尾段基岩突嘴和明暗礁石,十分危险,在上湄公河上俗称“滩王”;空丹险滩,亦属枯水甲等滩,枯水期两岸岩壁矗立,形成“S”形急弯航槽,船舶下行危险,经常碰撞岸壁礁石;洪水期亦有碍航严重的班展河段和帕山滩。
    相腊至唐奥河段71公里,属中洪水急流河段。枯水平均比降0.594‰,共有滩险23道,除枯水期严重碍航的挡板险滩外,中洪水期,河中巨石伫立,坡陡流急,航行危险,严重碍航的有唐奥急流滩,该水期滩段明暗礁石多,产生较强的泡旋水,航道水流紊乱,流速急,航道凶险复杂,极易发生海损事故,属中洪水甲等滩。
    唐奥至会晒河段长104公里,属宽浅河段。枯水期平均比降为0.219‰,共有滩险16道,主要表现为枯水碍航,碍航滩险段河床较上游宽阔,水深浅,礁石、沙洲散布于江中,中枯水期河道分汊,航槽不明显,船舶易触礁、搁浅、断航。金三角浅滩,十万树桩滩,宽皮龙礁石浅滩均处于该河段内。
    从上述的碍航滩险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结合河段的地形地貌,上湄公河331公里河道,明显地可分为上、中、下三特征段,从中缅243号界碑至相腊157公里河段为上段属于典型的山区航道,显现的特征是枯水期滩险比降集中,流速大,以枯水期急流急弯礁石、溪沟滩为特征。中段从相腊至唐奥河段71公里,属低山河谷航道的洪水急流河段,由于该河段的河床及水面比降大,除枯水险滩外,显现的特征是中洪水期滩险严重碍航,水汹浪大,水面坡陡流急,水流紊乱,明暗礁石多,航行危险。唐奥至会晒104公里河段,属微丘平原河段,显现了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河宽水浅的特征,碍航滩险大多以浅滩为主。


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


    1.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的由来
    为保证各国商船的通航安全,四国政府按照《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第21条中提出的各方协商合作维护和改善河流通航条件和该协定附件之一《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维护与改善导则》规定:“各方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排除航道上有碍船舶航行的障碍物和险情,维护和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结合中老缅泰上湄公河航运联合考察报告提出的工程实施建议,四国政府经过多次协商及四国专家的现场调研考察后,达成共识,决定对上湄公河航道进行整治。2000年11月,我国朱镕基总理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国—东盟10国领导人第4次会晤时表示:“中方愿在老挝、缅甸同意并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提供专项资金,帮助疏通其境内300多公里上湄公河航道”。2001年上半年四国专家对上湄公河航道进行了测量、地勘及现场环境影响调查。2001年9月四国专家在武汉共同编制了《上湄公河中缅边境243号界碑至会晒段航道改善工程初步设计》及《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至2002年3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工程初步设计陆续得到了四国政府的批准,启动了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
    2.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的实施必须谨慎地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1.通而不畅
    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实施后,331公里的航道中仍存在着70多道碍航滩险,其中80%以上为急流滩.四国通航河段国内段澜沧江航道已整治达到Ⅴ级航道、通航船舶大多为200吨,已出现少数300吨的船舶在中洪水期航行于上湄公河。上湄公河航道仍存在大于国内段航道的急流滩通航水力指标的滩险。据调查,船舶上行需绞滩上滩的险滩有帕山滩、档石栏滩、楠索河口滩、哈乐滩、档板滩、班扎屋滩6道,其中较突出的是档板滩和哈乐滩,档板滩在中枯水位以下成滩水期,绞滩上滩亦十分困难,上、下滩航行都很危险;已列入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后因涉及老泰界河的边界问题而至今尚未整治的宽皮龙礁石浅滩,枯水期为断航滩险;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的枯水急弯滩青苔滩等都严重碍航,船舶在上湄公河航行中须谨慎驾驶,避险航行。特别是枯水航深不足的孟巴里奥、相腊、金三角3道浅滩,已成为枯水期船舶航行的主要障碍,经常出现船舶搁浅事故。在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中仅仅安设了18座岸标、7座限速标、20座鸣笛标、8座水中标、4处航行水尺,并且由于没有航道维护管理机构,部分已安设的航标及导航设施已水毁。对331公里的航道而言,航标及导航设施尚不配套,船舶航行中在多处不通视的河段靠鸣笛,中方船舶之间采用船用通讯联系,但外方船舶则无船用通讯联系,只能谨慎驾驶,看水走船。上湄公河的航道现状是经过局部改善的xx河道条件下的通航航道,国际航运逐年在发展,而航道的现状是通而不畅。
    2.对航道继续实施改善的建议已列入四国联委会议程
    澜沧江—湄公河通航后,中老缅泰四国间按商定的协议及规则成立了商船通航联合协调委员会(简称四国联委会),该联委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和协商商船通航中的相关事宜,结合通航后的航道碍航情况,中方分别在第6次会(2007年的仰光会议)、第7次会(2008年的内比都会议)上提出了对上湄公河航道实施继续改善的建议,从有利船舶航行安全提出了对相腊、孟巴里奥、金三角三道浅滩和档板急流滩进行整治和航标维护的继续改善航道的建议,老缅泰支持中方建议。并达成缔约方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下向亚行申请航道整治及航道航标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援助,以期实现对该段航道的继续改善的共识。同时中方承诺出资在急弯险滩青苔滩和孟巴里奥、相腊滩、金三角滩4处浅滩河段安设航行水尺,以指导船舶在上述滩险的碍航水位期的安全航行。
    3.上湄公河航道浅滩治理将受到的制约
    上湄公河航道中存在的孟巴里奥、相腊和金三角3道枯水碍航浅滩均处于老缅界河上。孟巴里奥和相腊浅滩为宽浅河段汊流型沙卵石浅滩,枯水季节碍航严重,经常产生船舶搁浅事故。按照浅滩的整治原则,一般情况是结合浅滩的上、下游河势和水流动力方向,分析浅滩碍航原因和演变规律,对整段浅滩碍航河段进行设计,规划出合理的整治线。要使整治线内的航道达到通航要求的水深、流速等水力指标,则须用整治建筑物来实现封堵支汊,将分散的水流束水归槽,提高航槽内水流的输沙能力,壅高水位,调整航槽水流,改善流态。同时需护岸,固定和加高上、下边滩,形成坝田和河滩的淤积以稳定整治线内形成的航道。常用的整治

建筑物有顺坝、丁坝、潜坝、锁坝及护岸建筑等。浅滩的整治,必然将改变原有的水流状态。支汊的封堵、河滩的淤积提高将产生的两岸岸线的演变,按照实施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时四国共同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提出的航道开发整治不能改变原有河道的水流流向,不能改变河道的深弘线,不能改变以河道为边界的岸线自然条件等要求。对位于两国界河上的浅滩的治理,必然受到上述要求的制约,国与国之间双边、多边的协调工作难度必然很大,给浅滩的整治设计造成障碍。上湄公河航道中的浅滩已成为碍航的主要矛盾。
    4.对航道进行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上湄公河331公里河道,从前面所述的全河段的水力指标,就平均比降、枯水流量、多年平均流量、河道的自然条件及其所存在的碍航滩险分布情况分析,开发条件优于国内已开发整治通航的澜沧江。现澜沧江景洪以下至中缅243号界碑河段已开发整治达到了我国通航300吨船舶Ⅴ级航道标准。上湄公河331公里河道按Ⅴ级航道标准开发整治,技术上是xx可行的。但由于该河段均处于中老缅泰的界河,航道的开发必须受到环境影响的制约,在四国专家对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提出了上湄公河中的急流河段和水中的礁石是鱼类回游产卵的场所和栖息地,礁石的清炸和滩险的整治将对鱼类的回游产卵产生影响。下游柬埔寨、越南对鱼类的影响亦十分xx,在工程环评期间和施工期间均派出人员了解及观察对鱼类的影响。使得四国在对该段航道实施改善工程的前期协商工作中,难以对全河段按等级航道进行规划实施建设,所协商达成共识的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只对存在的94道碍航滩险中提出了对船舶安全航行威胁较大的11道滩险实施整治和10处礁石的清炸排障,从有利于船舶安全航行对上湄公河航道进行了局部的改善。要充分发挥上湄公河航道的开发潜力,按技术可行条件规划开发建设该段航道,涉及湄公河沿岸各国对环境影响的xx。期待随着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发展,航运对沿岸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对航运认识的提高和重视,以先通后畅逐步推进航道的规划建设。

,确保航道的改善工程不改变河道的深弘线、下游地区水位及相关国家以及湄公河为边界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四国专家确定的工程建设内容为改善11道滩险自上而下分别为:灰拉滩、挡弄下滩、青苔滩、龙宋滩、楠累河口滩、空丹滩、挡石栏滩、相腊滩、翁微滩、三角石滩、宽皮龙滩;10处零星礁石为:唐龙控制河段、哈塔班莫滩、贯莫待滩、空帕河段、会纳耶滩、挡板滩、鲜皮滩、孟巴里奥滩、楠洛河口滩、唐奥滩;安设20座地xx、18座岸标、7座眼速标、20座鸣笛标、8座水中标、4把航行水尺;安设了挡弄滩、班扎屋滩、哈乐滩、楠索河口滩、挡石栏滩、挡板下滩6处船舶自绞的岸上绞滩桩。
    工程于2002年3月25日开工建设,经过3个枯水期的施工,于2004年5月完工。投资4228.9万元人民币,工程由中方组建建设指挥部与中老缅泰四国专家组共同组织实施。
    3.工程效果
    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实施后,大幅改善了对船舶航行安全威胁较大的险滩和局部河段,降低了滩险的比降和流速,加大了急弯险滩的航道弯道半径,航道通航能力得到了提高,船舶上水航行绞滩次数减少,绞滩时间缩短、船舶下水航行操作难度降低,提高了船舶上、下水航行的安全性。助航标志的安设,航道尺度的增加方便了船舶航行,通航由半年延长到全年,通航规模由季节性通航60~80吨船增大到常年通航150吨船舶,达到了预期目标和设计要求。上湄公河航道现状及规划分析


郑重声明:资讯 【上湄公河航道开发现状及前景_刘勇杰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