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春晚,买椟还珠的时代- 自然者- ziranzhe - 和讯博客
我们的春晚,买椟还珠的时代 [原创 2010-02-14 10:08:32]   

    每到旧历年底,我都要对家中的杂物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有用的留下,无用的或价值不大的坚决丢掉,使蜗居的空间尽量大一点、整齐一点。清理中,惊奇地发现,有许多的包装盒实在舍不得丢掉,而包装盒的原配“主人”大多早已驾鹤西去了。

    留下最多的是手机包装盒,大概有七八个。盒子里的手机除两部在使用外,其余丢的丢、坏的坏了。这些盒子都非常精美、结实、耐用,一直舍不得丢掉,分别用来装首饰、针线、折卡、光盘等物品。

    其次是月饼盒。今年中秋,在外工作的妹妹寄回了两盒月饼,那包装是木质的,非常精致而牢靠。里面的月饼是何滋味早已忘记,唯有两个盒子却留下来了,成了我的修理工具箱和杂物储存盒。

    还有几个装玩具的盒子,里面的玩具七零八落,唯有盒子完好无损,成了儿子玩腻了的那些“残兵散勇”们的集中营。

    {wy}例外盒子“主人”还在的是一个中国红瓷艺术品茶杯盒子。茶杯里面洁白如玉,外面xx中国红,还配有雅韵古诗,这是让人爱不释手。但更让人爱不释手的是其包装盒:同样是中国红的颜色,配以仿古的环扣、经典的装饰纹,同样是一件古典艺术品。就这样,整个盒子就直接摆放在我的陈列架上,盒子的“主人”躺在里面,难见几回光日。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买椟还珠”的故事:春秋时候的一位楚国人为了自己的珍珠能卖个好价钱,就请高人制作了一个华贵的装珍珠的盒子,装上珍珠到郑国去卖。郑国有个富豪高价买下了盒子,把珍珠还给楚人,“获至宝”满意而去。孩提的我毫无疑问总是嘲笑那位愚蠢的没有眼光的郑国富豪。他舍本求末,被华丽的外表迷惑了眼睛,而错过了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可是,如今我长大了,知识经验增加了,碰到“珠”和“椟”的关系,反倒迷糊了:究竟是“珠”好还是“椟”好?韩非子“买椟还珠”的故事中,究竟是买椟的郑国富豪愚蠢和还是卖珠的楚人愚蠢?

    韩非子的本意当然是讽刺郑国富豪的舍本求末、缺乏眼光,但楚人的“过度”包装就没有值得检讨的地方?也许楚人已经赚了,一个盒子就买了一个好价钱,而且价值更大的珍珠依然还在手中。但如论如何,他借华丽包装彰显珍珠价值的意图还是落空了,过度的华贵包装掩饰了珍珠的光芒。他作为商人会为偶然获利而喜,而作为收藏行家可能会为珍珠被埋没而悲。

    我的疑惑并非仅仅因为家中大大小小的剩下来的“椟”。大概今人已经吸取了楚人的经验,取得了新的突破:既然有买椟还珠的买家,“椟”中之物就不再重要了。把包装做好比包装中的东西做好更能获利。于是,我们处在了一个“包装”时代。华丽的包赚、过度的包装,不仅仅是出现在月饼上、手机上、首饰上、珠宝上,而且出现在演艺届、政治界、商业届,甚至社会的方方面面。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央视春晚成为中国人过年重要内容,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温馨、甜蜜、欢愉的回忆。张德兰唱《春天的回忆》,韦唯唱《爱的奉献》,毛阿敏唱《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等歌曲,歌声从内心流淌而出,打动亿万观众的心。回过头去看,那时的舞台何其简陋,灯光和音响等次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张德兰的牙齿没有整形,韦唯和毛阿敏也没有今天这样容光焕发、珠光宝气。而现在,春晚场面是越来越大,灯光音响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激情高潮出精心设置火焰、烟花助兴。演员个个艳丽性感,没有先天条件的通过整形美容创造条件也要上……作为观众的我常常患下郑人的错误,留下了“椟”,忘了拿“珠”。

郑重声明:资讯 【我们的春晚,买椟还珠的时代- 自然者- ziranzhe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