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1来源: (北京)
核心提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单位,决心停办退出一批。截至目前,已有49家党报党刊集团实现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相分开。
中国青年报9月21日报道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退出一批。同时,对那些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新闻出版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安排重点项目、配置出版资源、上市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
他表示,要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同出版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鼓励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并购重组。争取在3到5年内,培育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销售超过百亿的实力雄厚且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内{yl}、国际知名的大型新闻出版企业。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向纵深发展,向面上铺开的新阶段。”柳斌杰说,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有上千种经营性报刊完成转制,49家党报党刊集团实现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相分开,经营部分正在转企改制。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即将实施,到2011年年底前,所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基本完成转制任务。
“总体来看,在整个新闻出版行业中,印刷业和发行业转制任务已基本完成;地方和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进展顺利;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已蓄势待发,即将全面铺开。”他说。
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更加明确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体制改革使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尽快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
据介绍,按照有关要求,党政机关所属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原则上逐步与原主办主管的党政机关脱钩;已完成转制的新闻出版单位要按《公司法》要求,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数字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组建26家省级出版集团公司,24家国有省级新华发行集团公司,3家期刊经营集团,49家报业经营集团。
针对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柳斌杰透露,新闻出版总署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推进以企事分开、转换机制、加强服务、改善经营为重点的改革。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活力。
延伸阅读: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这是迄今{dy}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此前该报曾多次试图引进战略资本,但都未能如愿。据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通过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实施细则,将于近期颁布。
附录:
垃圾媒体与传播效果(一)2007-7-26
宋沐洋
时下传媒业形式多样,网络的崛起使传统的媒体受到了冲击,同时一些传统媒体的弊端日益显现,管理体制的落后,人力资源的匮乏,媒体运作水平的低劣日益凸现。
笔者与多家媒体进行过交往,除了同质化竞争以外,没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说没有存在的价值,只因为拥有一些虚幻的资源,在苟延残喘、浪费着国家的资源。
举个例子,一家期刊对外声称发行5万册,实际不足5000册,期刊工作人员被一不了解传播业务的家族控制,用人基本都是关系人员,尽管期刊经营惨淡,但是管理层拒绝社会市场人士。这些期刊的前景应该是暗淡的。据了解,类似的期刊不在少数,没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距离市场越来越远,势必被网络等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打败。
而对于一些企业而言,由于对于行业不了解,对媒体的认识往往肤浅,不了解媒体传播产生的价值和效果,盲目投资的情况不胜枚举。某跨国企业自以为什么都是专家,前不久投入1000多万元在一家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由于受众与产品消费对象严重错位,广告预期打了水漂。面对琳琅满目的媒体,良莠参差不齐,有些媒体是真正的垃圾,主流媒体使用不当,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不佳的效果,影响传播的价值。
传媒领域同样存在一些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例如媒体的发行量、影响等,大多媒体愿意夸大其辞,不注重内容和传媒质量,传播者应该通过传媒质量调查,选择有效的媒体组合,避开传媒地雷,实现营销和传播的核心即沟通,提高传播价值。
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起点是消费者和产品信息,增加定量化的、测度性的、分析性的价值元素,不仅是制定计划,而且是面向结果的。
通过专业策划和整合将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传播营销策划活动中,进行过程控制达到效果效益{zd0}化,使企业等组织机构团体的营销成本控制到尽量低的水平,减少无效传播和传播浪费,通过监督改善提高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团体竞争力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