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料冲压成形CAE实用教程(随书附光盘)-希望书店
(图片仅供参考)

  
编    号: 305670
著 作 者: 龚红英主编
出 版 社:
书    号: 9787122065933
出版日期: 2010-1-1
市 场 价: ¥38 元
书 店 价: ¥36.1 元
立即节省: ¥1.9 元
人    气: 
   
咨询电话:400-609-8115
8000/8001/8002/8004/8005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在线咨询:

/
/

板料冲压成形CAE是评估板料冲压性及成形工艺性的有效工具。本书是指导读者将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应用到实际环节的一本。
书中以常用的板料冲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xxxxDynaform为平台,对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涉及的基本内容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软件基本功能的介绍,由浅到深配以典型实例,对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的各个环节:模型建立、前置处理、求解以及后置处理等工作做了详尽的介绍。
配有形象展示书中所介绍实例的模型和模拟过程,以引导读者掌握应用CAExxxx解决板料冲压成形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本书可供板料冲压成形方向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本、专科以及硕士研究生塑性成形专业的。板料冲压成形是一个具有大挠度、大变形的复杂塑性成形过程,涉及到金属在各种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塑性流动、塑性强化等问题,在实际成形过程中还会产生破裂、起皱和回弹等成形缺陷。因此,单凭经验很难准确预测板料冲压成形性能,致使模具正确性也很难加以评估。实际生产中必须反复模具,获得有效的工艺参数,最终使具体零件得以成形,但这种方法增加了和用户的实际生产成本,生产周期也被迫延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相关汽车企业及研究部门已经普遍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冲压成形工序进行CAE分析,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具体零件成形工艺和进行工艺优化的最为简便和有效的方式。然而相对于CAD、CAM技术而言,CAE技术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使得专业人员在采用CAExxxx进行具体板料冲压成形模拟分析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实际的软件操作和应用以及工艺分析等困难。技术人员只能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和进行相关理论、技能的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从事CAE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
本书以国内外常用板料冲压软件ETA/DYNAFORM5.6作为平台,兼顾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两个方面需求,首先介绍了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涉及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以及ETA/DYNAFORM5.6软件的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并根据典型的板料冲压零件工艺及特点,选择了六个典型的板料冲压成形应用实例,由浅到深地对应用ETA/DYNAFORM5.6软件进行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过程中的前置处理、求解计算及后置处理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引导读者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较快地应用ETA/DYNAFORM5.6软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书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龚红英主编。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李名尧、苏钰、张猛、孙健、宋晨、杨华。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于治水、曹阳根、徐纪平、张水忠、赵中华、李培耀等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第1章绪论 1
1.1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技术概述 1
1.2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有限元理论 1
1.2.1有限变形的应变张量 3
1.2.2有限变形的应力张量 5
1.2.3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6
1.3板料冲压成形CAE分析的关键技术 9
1.3.1有限元求解算法及常用板料冲压成形CAExxxx 9
1.3.2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运用 10
1.3.3单元类型的选择 11
1.3.4有限元网格划分 11
1.3.5边界条件的处理 12
1.3.6提高CAE分析效率的方法 14
1.4板料冲压成形缺陷分析 14
1.4.1起皱 14
1.4.2破裂 15
1.4.3回弹 15
第2章ETA/DYNAFROM5.6软件应用基础 17
2.1ETA/DYNAFROM5.6软件简介 17
2.2应用ETA/DYNAFROM5.6软件的一般步骤 17
2.3ETA/DYNAFROM5.6软件系统结构 19
2.3.1ETA/DYNAFROM5.6软件主界面 19
2.3.2前置处理模块 20
2.3.3分析模块 21
2.3.4后置处理模块 22
2.4DYNAFORM5.6软件的基本功能 27
2.4.1文件(File) 27
2.4.2零件层控制(Parts) 28
2.4.3前处理(Preprocess) 29
2.4.4模面工程(DFE) 35
2.4.5坯料工程(BSE) 35
2.4.6模拟设置(Setup) 36
2.4.7回弹补偿(SCP) 37
2.4.8工具定义 37
第3章圆筒件的正向拉深成形模拟 39
3.1带凸缘圆筒件的拉深工艺分析 39
3.2导入模型 40
3.3前处理设置 40
3.3.1编辑零件名 40
3.3.2零件单元网格划分 41
3.3.3零件网格检查 42
3.4快速设置 45
3.4.1创建压边圈零件“BINDER” 45
3.4.2双动设置[正向拉深/Doubleaction(Toggledraw)] 45
3.4.3定义坯料零件“BLANK” 46
3.4.4定义压边圈零件“BINDER” 46
3.4.5定义凹模零件“DIE” 47
3.4.6定义“Material” 47
3.4.7材料及工具运动相关参数的修改设置 48
3.4.8工模具运动规律的动画模拟演示 49
3.4.9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49
3.5自动设置 50
3.5.1初始设置 50
3.5.2定义板料零件“BLANK” 50
3.5.3定义凹模零件“DIE” 52
3.5.4定义凸模零件“PUNCH” 52
3.5.5定义压边圈零件“BINDER” 54
3.5.6工模具初始定位设置 54
3.5.7工模具拉深行程参数设置 54
3.5.8工模具运动规律的动画模拟演示 57
3.5.9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57
3.6传统设置 58
3.6.1创建凸模零件“PUNCH” 58
3.6.2创建压边圈零件“BINDER” 59
3.6.3定义工模具零件 60
3.6.4定义毛坯零件 61
3.6.5工模具的自动定位 62
3.6.6测量凸模零件“PUNCH”的拉深深度 62
3.6.7定义凸模零件“PUNCH”的拉深行程 62
3.6.8定义零件“BINDER”的压边力载荷曲线 64
3.6.9工模具运动的动画模拟演示 64
3.6.10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64
3.7后置处理 66
3.7.1观察成形零件的变形过程 66
3.7.2观察成形零件的厚度分布云图及成形极限图 67
第4章矩形件的反向拉深成形模拟 69
4.1矩形件的拉深成形工艺分析 69
4.2导入模型 70
4.3设置分析参数 70
4.4前处理设置 71
4.4.1编辑零件 71
4.4.2零件单元网格划分 72
4.4.3零件单元网格模型检查 73
4.5快速设置 74
4.5.1创建压边圈零件“BINDER” 75
4.5.2单动设置[反向拉深/Singleaction(Inverteddraw)] 75
4.5.3定义坯料零件“BLANK” 75
4.5.4定义压边圈零件“BINDER” 76
4.5.5定义凹模零件“DIE” 76
4.5.6定义材料“Material” 77
4.5.7材料及工具运动相关参数的修改设置 77
4.5.8工模具运动规律的动画模拟演示 79
4.5.9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79
4.6自动设置 79
4.6.1初始设置 79
4.6.2定义毛坯零件“BLANK” 80
4.6.3定义凹模零件“DIE” 83
4.6.4定义凸模零件“PUNCH” 83
4.6.5定义压边圈零件“BINDER” 84
4.6.6工模具初始定位设置 84
4.6.7工模具拉深行程设置 86
4.6.8工模具运动的动画模拟演示 87
4.6.9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87
4.7传统设置 89
4.7.1创建凸模零件“PUNCH” 89
4.7.2创建压边圈零件“BINDER” 90
4.7.3定义工模具零件 90
4.7.4定义毛坯零件 91
4.7.5工模具零件自动定位 92
4.7.6测量凸模零件“PUNCH”的拉深深度 92
4.7.7定义凹模零件“DIE”的拉深行程曲线 93
4.7.8定义压边圈零件“BINDER”的压边力载荷曲线 93
4.7.9工模具运动规律的动画模拟演示 95
4.7.10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95
4.8后置处理 95
4.8.1观察成形零件的变形过程 95
4.8.2观察成形零件的厚度分布云图及成形极限图 97
第5章汽车油底壳零件的拉深成形模拟 98
5.1导入模型 98
5.2快速设置 99
5.2.1创建零件“PART”单元模型 99
5.2.2创建零件“PART” 99
5.2.3网格检查 101
5.2.4创建并定义零件“DIE” 103
5.2.5创建并定义毛坯零件“BLANK” 104
5.2.6创建压边圈零件“BINDER” 106
5.2.7调整零件的冲压方向 108
5.2.8定义工模具及相关工艺参数设置 109
5.2.9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110
5.3后置处理 111
第6章U形零件的回弹模拟 113
6.1回弹分析 113
6.2导入模型 113
6.3单元网格划分 114
6.3.1工模具零件单元网格划分 114
6.3.2毛坯零件网格划分 114
6.3.3网格检查 116
6.4自动设置 117
6.4.1建立新的拉深模拟 117
6.4.2定义板坯材料和属性 117
6.4.3定义工具 118
6.4.4工模具自动定位设置 119
6.4.5工序设置 120
6.4.6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121
6.5回弹分析设置 121
6.5.1导入模型进行回弹分析 121
6.5.2回弹分析设置 121
6.6后置处理 122
6.6.1在后置处理器中读取d3plot文件 122
6.6.2回弹分析 122
第7章球形件的液压胀形模拟 124
7.1板料液压胀形工艺分析 124
7.2导入模型 125
7.3设定分析环境参数 125
7.4零件单元网格划分 126
7.4.1毛坯零件单元网格划分 126
7.4.2工模具零件单元网格划分 127
7.4.3单元网格检查 128
7.5自动设置 129
7.5.1初始设置 129
7.5.2选择毛坯材料和定义属性 130
7.5.3定义工模具零件 131
7.5.4定义压延筋零件 131
7.5.5工具定位 135
7.5.6工序设置 136
7.5.7提交任务到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140
7.6后置处理 140
第8章十字形管件液压胀形模拟 142
8.1管件液压胀形工艺分析 142
8.2导入模型 143
8.3编辑零件 144
8.4零件的单元网格划分及网格检查 144
8.5自动设置 147
8.5.1定义零件“TUBE” 148
8.5.2定义工模具零件 150
8.5.3设置工模具零件初始位置 153
8.5.4定义工模具零件的运动行程 153
8.5.5工模具运动规律的动画模拟演示 156
8.5.6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156
8.6后置处理 157
参考文献 158本书可供板料冲压成形方向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本、专科以及硕士研究生塑性成形专业的教材。



郑重声明:资讯 【板料冲压成形CAE实用教程(随书附光盘)-希望书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