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繁荣中国地板的正道沧桑- 袁海云-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

  走向繁荣 中国地板的正道沧桑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高志华教授回忆录

  撰文 袁海云 (《地板专家》杂志主编、凤凰卫视特约编导)

  中国地板的起源

  地板作为地面装饰材料,应该说是最普及的一个品类。中国现代概念的地板出现时间其实很短,也就是100年左右的时间。

  地板是怎么来的呢?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地板是由国外引进的,其实准确的来说这只是指强化地板,实木地板在中国其实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发展历史。

  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都住在山洞里,因为要避免野兽对人的侵袭。山洞里非常潮湿,所以睡觉的时候都会铺上一层野草或者树叶,而在洞口一般会架上一些树枝树干之类的东西作为防御障碍。这应该是人类最早在居室中利用木材的历史。

      现代概念地板的雏形应该是“踏脚板”,“脚踏板”就是床脚边上用来放鞋子的木板。具体出现的时间还没有考证。在还没有出现两层以上建筑物的时候,“踏脚板”就是地面铺设木板最早的形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房屋建筑结构出现两层以上建筑的时候,木板以楼板的形式出现就很普遍了。在安徽、山西、浙江等地有一种建筑叫“小姐楼”,整个建筑形式一般为两到三层,几乎全是木质结构,包括扶梯、楼板、窗户、门板。{dy}层也会铺木板,就是在地面上用砖头砌起类似龙骨一样的底架,然后铺上木板。这样的结构其实主要是为防潮考虑的,与现在木地板的装饰功能还不等同。

  

  1985-1992    地板产业萌芽期

  关键词    新生事物 散户作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xxx提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村经济改革推广承包责任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此,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发生xxxx的变化。

  随着大量民居房屋的建设和单位分房,人们开始关注家居装饰。在地板还没有普遍出现之前,家居中的地面材料很简单,就是在水泥地板面上涂上一层油漆,以红绿为主,而且这只在城镇中,农村很少有这样的“xx装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知青开始返城。从东北林区归来的知青一般都会带一点木料回来。那个时候国家实施封山育林政策,能搞到一点木料是一件足以有面子的事情。带回来的木料主要用来做家具,剩下的才会考虑做成地板。于是促使“马路木匠”出现,他们天天手拿手锯在马路边趴活儿。由于原材料都是边角料,所以地板几乎都是拼接而成,当时俗称“拼花木地板”。

  随着百姓对地板需求增多,北京地板市场开始热起来。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将一些枝桠材、风倒木和柴火料加工成地板。当时的地板既没有油漆也没有经过专业干燥,xx风干后一平方米一捆,三个平方米一编织袋,装好就卖。当时地板的特点是规格小,没油漆,都是素板,而且没有榫槽,都是平口的。铺装的时候粘胶,铺完之后打磨,打磨之后刮腻子,刷油漆。由于木材渠道优势,北京林业大学成了当时北京{zd0}的地板集散地,而规模{zd0}的是“北京林业大学京伊林业新技术公司”。

  上世纪80年代末,很多木材公司开始云集在西直门并逐渐形成地板聚集区。紧接着西四白塔寺、地安门地区,聚集有卖地板的,卖地毯、胶合板等建材商户,而且越来越多。90年代初,东土城开始形成更为集中的建材集散地,也就是现在的“建材经贸大厦”。再往后发展就出现了现在的玉泉营、丽泽桥、居然之家、集美、红星美凯龙等较为现代的建材城、家居馆。

  

  

  1992-1996    地板产业培育期

  关键词需求强劲 善创者先

  培育期的地板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家依然没有品牌意识概念,其地板产品皆没有经过淋漆线和专业干燥的地板,质量很不稳定。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急需相关标准出台,否则市场没有办法规范。1993年,行业开始制定标准。

  对于中国来说,地板行业是一个新型产业,制定标准的时候发现没有本土的参照标准,所以选择欧洲的地板标准作为参照成了权宜之计。欧洲的标准实际就是德国的标准,因为德国的地板产业发展最为成熟。当时具体负责标准起草的主要专家之一就是现在的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高志华教授。

  实木地板标准的出台为地板产业发展壮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国际木材贸易的打通为地板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证。东南亚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不断丰富了地板的树种品类,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地板的使用性能。广东因为口岸政策的优势首先成了全国木材贸易集散地,相应带动了地板和其他木制品产业的发展。

  这个时期对中国地板产业影响{zd0}的是强化地板的引进。从欧洲引入的强化地板以高科技产品形象出现在中国,价格比当时的实木地板高出几倍,价格曾经一度飙升到500元/㎡左右,几乎成了xx品。物以稀为贵,高昂的价格也成就了几个地板品牌成为行业的“暴发户”,曾经有一个叫“鸳鸯”的品牌就是当时的佼佼者,可惜现在这个牌子随着市场的发展目前已经消失了。

  1995年,圣象的创始人之一彭鸿斌开始在北京推着三轮车卖地板。公司品牌的初期不叫“圣象”。由于此人观念前卫,营销技法高超,圣象的地板业务开始风生水起,品牌迅速壮大并逐渐成为地板行业的{zd0}的企业。后来彭鸿斌还出了一本书《圣象地板德国造》,主要讲的是圣象的发家史。

  客观地说,彭鸿斌对中国地板的影响力和贡献是很大的,因为他带来了品牌营销新观念、新思路,让强化地板这个品类迅速向全国推广。业界有美称“一头大象带动一个产业”。彭鸿斌的成功还有一个人物有关,他就是王宝生。

  圣象之后,北京市场也出现了几个非常知名的品牌:四合、欧罗家、欧典。当年的四合{za}打价格战,圣象卖358元/m2,它卖258元/m2,圣象卖258元/m2,它卖158元/m2。一样的强化地板价格相差百元,说明当时的利润非常丰厚。很多地板人的{dy}桶金都是那个时候赚到的。

      欧典的发家和受挫是北京乃至全国地板市场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欧典老总闫培金早期是欧罗家的经销商,后来自己创建欧典品牌。在“欧典事件”发生之前,其营销思路“船甲板”和“2008”经典营销创下行业销售神话。

  

  1996-1999 地板产业初步发展期

  关键词技术升级 标准护航

  经过5年左右的市场培育,北京地板市场品牌之间在规模和知名度等方面开始拉开距离,明显呈现出高中低三个档次。其中发展比较好的品牌有贝尔佳、福满地、福海、伯晶、福满地。

  90年代中后期,淋、辊漆线的使用是地板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革新标志。从素板到油漆地板,不管是地板的稳定性和装饰性都有了质的飞跃。中国淋、辊漆线的鼻祖是台湾省,包括仿古地板、竹地板、竹签等竹木制品技术和标准,台湾都走在大陆前面。

  98-99年地板行业开始讨论强化地板标准,实木地板又进行修改,实木复合地板标准还没有。强化地板标准的制定也是参照欧洲。在欧洲没有强化地板一说,准确的称谓是“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当时国内对强化地板的叫法很乱,有叫“复合地板”的,还有叫“金刚板”的,后来高志华教授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强化地板”。

  

  

  1999-2007 地板产业蓬勃发展期

  关键词 品牌崛起 品类成熟

  1999年之后,整个中国的地板产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强化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有些年头甚至以{bfb}的比例增长。现在还有很多地板非常怀念这种发展速度,这需要我们调整对于发展认识的心态,总是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不现实的,也是危险的。

  2006年更是中国地板行业的“品牌崛起年”,在一年之中出现了“中国实木地板之都——南浔”、“中国强化地板之都——”和“中国竹地板之都——安吉”三个地板区域品牌。它们的产生很大程度带动了区域中较大企业的品牌提升力度,其中南浔的世友和久盛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之都”的产生还为地区产业链完善和信息管理共享提供了条件,最关键的是让企业家的品牌管理意识得到提升。道理很简单,没有眼光的老板虽然有雄厚的资金也不一定能将品牌做起来。所以不管什么行业,老板的眼光、思想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急功近利肯定做不好。

  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行业会展的崛起,中国(上海)国际地面材料及铺装技术展览会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的,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和规模{zd0}的国际地面材料展览会。

  品牌意识的觉醒也为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30家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品牌”提供的培植沃土。从2001-2009年,有多家地板品牌企业蝉联“30家”荣誉,应该说,“30家”为地板行业的品牌培养和推广带来了新生机。

       经济的腾飞带来了装饰市场的火爆。1999年强化地板的销售量首次超过了实木地板,2007年是实木复合地板超过了实木地板。由此明显形成了强化、复合及实木三种品类地板不同的发展路线:强化木地板普及,实木复合地板更适合工薪阶层或者工程项目,而实木则走向xx市场。这种变化或者说轮回非常有意思,就像当年棉麻衣服不如“的确良”衣服xx,可是现在棉麻制品又回到大家{sx}和追崇的地位,因为它最适合人体健康。这一切说明消费者不断走向理性,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升级。

  

  2007-现在 地板产业洗牌期

  关键词 扩张 洗牌 竞合

  这两年来地板行业一直处在资本和整合,洗牌与市场调整的动荡状态。随着凯雷、摩根斯坦利、联想投资、IFC、三林集团等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部分地板品牌的规模和知名度开始迅速扩张膨胀,其中生活家、大自然和安信、圣象、四合等企业最为显著。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们出口型地板企业负面影响深远,出口转内销成了很多企业的无奈之举,最让他们无奈的是由于没有成熟渠道和国内市场运作经验,所以多数企业面临销售锐减甚至倒闭的境地。

      由于销售无力提升,很多企业选择了变卖资产或者专做OEM发展定位。像上海永乐电器老板陈晓一样变为国美的打工仔这样的景象开始在地板行业出现,同行老板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总的来说,竞合的局面变为现实,这其实是行业发展的成熟表现。

郑重声明:资讯 【走向繁荣中国地板的正道沧桑- 袁海云-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