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茶 枸杞
大枣
山楂
保健养生。
三金汤 金钱草
海金沙
鸡内金 各30克
功效 排石。5碗煎成2碗水。
蒲公英 肉桂 *胡
干姜
薏仁米
xx宫颈糜烂。
从国医大师任继学的辩证xx看中医之神妙
任继学教授xx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属于祖国医学中“虚损性肾衰”、“水毒证”等范畴。虽然肾脏移植手术和血液净化技术的开展为CRF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由于xx费用昂贵、技术复杂,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故难以普遍推广。任继学教授是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全国xx中医学家,从医50余年,对CRF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xx经验。
病理:
任继学教授认为,咽喉为肾之连姻,且咽喉为关隘,易为邪犯,少阴肾脉循咽喉,挟舌本。所以外邪入侵,从皮毛玄府而入,或从呼吸道而入,盘踞于咽喉,邪结咽喉之血络或毛脉,郁结不散,化生瘀毒,而生xx如蚕蛾,毒随少阴经脉下犯肾之膜原、血络,致病情加重,难以缓解。肾气受伤,卫外不固,“毒邪入侵首犯肺卫,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疡科心得集》[1]),循经再伤及肾,致病情发展、缠绵,形成咽喉与肾的恶性循环,此为标本传变之理。如明•杨继洲所说:“经络外布一身,为血气之道路也,其源内根于肾,乃生命之本也。根在内而布散于外,犹树木之有根本,若伤其根本,则枝叶亦病矣。苟邪气自外侵之,伤其枝叶,则亦累其根本矣”[2]。
因此对于伴有乳蛾者,任继学教授常用金荞麦、马勃、桔梗、穿山甲片等以xxxx散结、驱邪外达以安正,否则贻误时机,邪毒留恋,损伤肾体,加重病情。金荞麦又名金锁银开,亦叫野荞麦,味酸、苦,性寒,可xxxx,消肿散结,“治一切喉症”,为xx咽喉肿痛、喉症开关之要药。马勃“辛平轻虚,清肺解热,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鼻衄失音”(《本草备要》[4]),一可上疗咽喉,二可下止血尿,体现了“清上治下”之理。桔梗“表散寒邪,清利头目咽喉”,“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至于至高之分成功”[4],用之一以利咽喉,二以散表邪,三以xx诸药而为使。穿山甲片“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贯彻经络,透达关窍,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医学衷中参西录》[5]),曾有记载用炮山甲xx喉核肿大(《蠢子医》[6])。对于慢性乳蛾缠绵者,加穿山甲片可收显效。
药理:
CRF患者,因于脾肾衰败,气化无权,临床上可出现大xx结,浊阴难以从下窍而出,潴留体内,致生他变,即“阴阳反作,病之逆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遇此,应用大黄通腑泄浊,使浊邪有出路,对于缓解病情是十分必要的。
本病总的趋势为正衰邪实,多由虚损致实,正气愈衰,邪气愈盛。大黄“善于推陈致新,瘀血停于经络,必得大黄以豁之”[7],其延缓肾功大能减退的作用已被证实[141],而生大黄性味苦寒,《汤液本草》[8]戒曰:“大黄恐寒则损胃气,须煨。”《本草正义》[9]载:“其味大苦,最伤胃气,胃弱者得之,无不减食,且不知味……不可轻率使用。”《本草备要》[4]亦说:“然伤元气而耗阴血,……胃虚、血弱人禁用。”CRF患者久病体虚,用之不慎必伤胃气、耗阴血,“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而重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脾胃论》[10]),而有“虚虚”之弊,正如《医宗必读》所说:“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
有感于此,任继学教授采用秘制大黄法炮制大黄,该方法见于《清太医院秘录医方配本》之“秘制清宁丸”[11],“天地之气则随阴阳寒暑之令,人之禀赋亦从生克制化之源,内合五脏,外应五行,则有周流循环不已之数。即人之五脏六腑,使阴阳之气各有升降之理,上下交泰,人身清宁矣”。可见秘制清宁丸是为顺应人生理之常而设,可“升清降浊,明目止眩,滋润脏腑,通利关节,……功难尽述,效莫大焉”,“可以常服”[11]。任继学教授针对慢性CRF的病机特点,在此法基础上,于{dy}次用炮附子煎汁拌大黄蒸制,以制其寒性,使之更加适于CRF患者服用。生大黄经秘制大黄法炮制成后,其苦寒之性得除,用之不伤气、不伤津、不损阳,可引邪外出,避免了因应用生大黄所产生的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蛋白质属于人体之精微物质,即是“脂膏”[12],由肾封藏。任继学教授认为蛋白尿的形成,是由于血液稽留、为肿为毒,毒邪伤于肾之血络、膜原,导致血脉肿胀,脉络膜变薄、破裂,造成肾失封藏之功及血脉、血络之能,不能约束肾精之闭藏,精微外溢,下输膀胱则随溺而出,即为蛋白尿。虽临床表现为蛋白尿,但血积毒蕴实为蛋白尿生成之因,而土茯苓可“xx消水、去清分浊”[13],“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以渗利下导为务”[9],毒去则血络、膜原得复,肾精得以封藏,蛋白尿得消。
《本草纲目•土茯苓》[14]载:土茯苓“甘、淡、平,xx,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粮充饥,……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可长期大量服用而xx副作用。经临床证实,大量应用土茯苓对xx蛋白尿确有良效。
“久病入络”的学术思想于《黄帝内经》开其端,《金匮要略》血痹诸方见其用,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叶氏认为,病人失治、误治,或病势缠绵,日久不愈,邪气久羁,必然伤及血络,他多次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经年宿病,病必在络”,“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病必瘀闭”,“久病在络,气血皆窒”[15],败坏形体而转化为毒,其病势多沉重缠绵,正如《张聿青医案》[3]所说:“直者为经,横者为络,邪即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在xx上,叶氏指出:“初病治气,久必通络”[15]。
病症及调理:
CRF可由多种疾病(如慢性淋证等)不解,伏邪发病而来,即“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或已xx,而未能尽除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清•孙吉人《伏邪新书》)。《临证指南医案》[15]有“肾络“之称,“凡人脏腑之外,必有脉络缠拌,络中乃聚血之地”,由于气化功能失常,造成络脉气滞、血逆、水津代谢障碍,聚而为痰为饮化毒,毒害大络、小络、孙络,即“久则络血瘀气凝滞,……瘀浊水液相混”[15]。对于此,任继学教授采用橘络、赤芍、丹参、地龙、水蛭等以入经络、行滞气、通血络,其中,“橘络专能宣通经络滞气,祛皮里膜外积痰,xx”[16]。
西医学所说的“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增高,以及“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毒邪不解,命火受损,相火式微,下不能温肾,中不能煦脾养胃,上不能温润于肺,导致人体气化代谢功能障碍;又因久潜邪毒,损害肾水、精、气,发生水精代谢失常,产生水毒、痰浊、涎毒等蓄积于体内,不能正常排泄而成,即“气郁不通畅,如食物在器复盖而自酸”[17],产生酸腐之毒。
酸气收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辛胜酸”,任继学教授推而广之,以半夏、干姜辛以胜“酸”,“辛散其表里怫郁之气”(《东医宝鉴》[18])。半夏“辛温,能走能散,和胃健脾,xx化痰,发表开郁……能行水气,以润肾燥,利二便”,干姜“辛热,逐寒邪而发表温经,……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19],二者合用可开郁结、通腠理、畅血络,则辛以散之,酸性代谢产物自除,如《本草纲目》[14]云:“但言补之以辛、甘、温、热及气味之薄者,即助春夏之升浮,便是泻秋冬收藏之药也,……但言补之以酸、苦、咸、寒及气味之厚者,即助秋冬之沉降,便是泻春夏生长之药也。……酸收也,其性缩;辛散也,而行之也横”。
昆布、牡蛎皆属水族,“禀乾刚之气,得坎水之精,体刚质柔,味咸而淡,能攻坚软坚,能燥湿清热,……湿热者、血燥结块者,用之尤宜”[20],其中牡蛎为“肾经血分药”,可“摩宿血,消老痰”[21],经醋制则“酸能软坚”,且醋可“散瘀xx”(《本草备要》[4])、“措五味以适中”(《东医宝鉴》[18]);昆布为消坚要品,牡蛎“佐昆布则去水为多”(《医药浅述》)。二者攻坚软坚,以通络隧;祛瘀化湿利水xx,可以祛除经络中之痰湿,助浊邪排除,则浊毒能有出路而不致停积不化,对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有效。大豆卷甘、平,xx,可“消五脏留滞,胃中结聚,xx出毒,润皮毛,xx气,可消水病胀满”
(《本草纲目•大豆卷》[14]),“破恶血”[22],通络祛毒,利水除滞,对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亦有效,可以为训。
肾衰水浊之邪壅滞,胃为肾关门,中焦脾胃所主,水毒犯于中焦,胃不能司开合,激惹胃气上逆,故见恶心呕吐;清气在上,浊气在下,而生腹满腹胀,患者因此而不能进食,衰竭日甚。
《肘后备急方》[23]有记载用枇杷叶、芦根xx“食后喜呕吐者”,任继学教授取之用于CRF所致恶心、呕吐。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取其下气之功,……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14]。肾衰,浊毒弥漫,上犯于肺,肺无肃降之力,气化不宣,导致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上逆,《本草求真》载芦根可“治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13],由于“芦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热,热解则上焦之气化行”[4],故肺行肃降之令而助胃气下降。清•汪讱庵曾以“芦根一斤,水煎浓汁服,用于气滞胸膈噎食、呕哕不止”[24]。香橼“理上焦之气而止呕,进中焦之食而健脾”;白术生用“气虽燥而质润,既能胜湿,又不伤津”(《医原》[20]),“在气主气,在血主血”(《本草纲目•白术》[14]),健中化瘀,补而不滞;九香虫“上通下达”,既可合厚朴入中焦而理膈脘滞气,又可温通下焦之阳,中焦得命火温化,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减腹胀腹满有奇效。
肾衰髓虚不能生血,水火失济,血少不能上奉于心,心体失养,心阳亏乏,心气内脱,心动无力,血行不畅,瘀结于心,心体胀大而成心衰。
白通加猪胆汁人尿汤为《伤寒论》中xx少阴病的主方,由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五合和猪胆汁一合组成。历代医家认为该适用于少阴病,阴盛格阳于上,有欲脱之势,热因寒用,取“反佐以取之”之意。“肾苦躁,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干姜、附子之辛以散阴寒,“恃葱白为力,以救已绝未绝之阳”(《伤寒论本义》[25])。然阳上浮则不能入阴,阴下结则不能受阳,“若调寒热之逆,冷热必行”。加人尿、猪胆汁者,“以阴为导引入浮阳之中,以下开凝阴之寒”[25],“则热物冷服,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故病气随愈”(《本草纲目•豕》引成无己语[14])。人尿、猪胆汁咸寒之品入白通汤热剂之中,使其气相从,则可以去格拒之患(清•张璐《本经逢原》)。综观此方,葱白通上焦之阳,下交于肾;附子启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三物共行,则使上下交通,水火既济。由于猪胆汁不易取得,故任继学教授以人工牛黄代之,每遇心衰必以此方加味,效如桴鼓。
阴阳、水火、气血的偏胜偏衰,均能引起血压的升高,CRF多见。命火衰微,龙雷之火不安其位,虚火在上而下元火衰,可呈现风头眩之症;肾衰则不能生髓养肝,肝气内变,阳郁为热为风,血因风生热腾而上冲脑髓,呈现风头眩之症。
“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素问•厥论》)。“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针灸大成》[2]),“凡治下部肝肾之病,皆宜贴足心”,“龙雷之火,五脏起相为煽,引火涌泉津涂”(《理淪骈文》[26]),上病取之于下,任继学教授临诊时用“降压汤”浸泡两足,“外治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且“不经脾胃,故不致伤脾胃”[26],对CRF患者尤其适宜。“降压汤”由炮附子、吴茱萸、透骨草、罗布麻及茺蔚子组成。“引热下行,……皆宜用附子、吴萸等药敷足心”[26],故用附子、吴茱萸以引火归元,导龙入窟使之安其位。茺蔚子“清肝散热和血”(《本草经疏》),“重坠下降,故能平逆”(《本草正义》[9]),罗布麻可“xxx”[27]。“凡药中用透骨草少许,即能深入骨髓”[26],故方中用透骨草引诸药以达病所。“降压汤”降压迅速、安全,避免了因口服药造成的消化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