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中国民俗文化村歙县三阳见闻_许琦_新浪博客

   

    “杨柳池边挂,荷花开满塘,喜的是人间美景胜天堂,喜的是人间美景胜天堂。”

    201029上午(农历腊月二十六),歙县三阳村街道两旁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观看失传近半个世纪的民俗文化节目打秋千,市电视台家园节目组也来现场拍摄。

    在中国民俗文化村--歙县三阳村的打秋千别具一格,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打秋千这一传统民俗文化节目几近失传。面对这一窘境,三阳乡广大有志之士积极行动起来,搜集历史资料、走访村中长辈,深入挖掘,并筹资募款购买节目道具。经过大家的艰辛努力,终于使这一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节目再次以原有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秋千姑们从早上6点钟就起早化妆了。

   

村民们乐开怀

      

秋千架高丈余,成十字状,可前后自由旋转,地盘有四个大木轮。高达两人多高的秋千架上端做4个小女孩,由六个大人推着秋千架前行,四位秋千姑都是八九岁的小女孩,是从三阳村的女孩子里挑选出来的,长相端庄甜美。打秋千的表演呢是以锣鼓开道,舞龙助兴。

 

锣鼓开道,舞龙助兴。                                                           

 

身穿古装,脸带彩妆的少男少女称为地兴,跟在秋千姑后面保驾护航。4位秋千姑坐在可以转动的秋千架上,绕着三阳村走一圈,每到一个人口集中的地方,秋千姑们还要敞开嗓子歌唱。

    

 

队伍浩浩荡荡,踩街似长龙,整个三阳村沸腾了,男女老少、四里八乡的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跟着秋千姑,一睹为快,把个大马路挤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壮观。 秋千姑走过的地方是人山人海,整个三阳村都沸腾起来了,村民们相拥而来聚集观看,还有的村民拿出手机,相机要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盛事。

    

 秋千姑用方言清唱《普陀庵》等歌曲,边荡边唱,唱腔动作韵味十足,极具观赏价值,堪称古徽州民间艺术中的活化石  

   

   三阳人告诉我们,打秋千的年俗最早是清朝开始的。秋千架上的四位千秋姑象征着春夏秋冬。秋千架上面春夏秋冬寓意着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最早的由来就是这样来的,通过口口相传,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但是,秋千姑并不是一直由女的装扮。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这上面的四位秋千姑可都是男的,今年已经63岁的洪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位。

         

   因为以前祠堂里面女的是不给进去的,女的打秋千打到上面去了,站到人家男的头上去是{jd1}不可以的。所以那个时候演球千姑都是男的,没有女的,解放以后,都是女的, 

   因为各种原因,1962年的打秋千表演之后,这项民间艺术就停歇了。今年已经60多岁的洪奶奶就是当年的秋千姑,而她8岁的小孙女是今天的秋千姑。提起当年的场景,洪奶奶还记忆犹新,整个踩街活动,她全程跟在秋千姑旁伴唱。

       

 

     三阳村村长洪乐五在接受黄山电视台记者时说:“这次打秋千表演的所有费用都是由村民们自发筹集的,而时隔半个世纪之后把这项民间艺术再次搬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除了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之外,更多的是为了丰富富裕起来的农民的文化生活,让新年更热闹。”

      

 

郑重声明:资讯 【打秋千-中国民俗文化村歙县三阳见闻_许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