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教育培训当心四类骗局_小马哥的空间_百度空间

参加教育培训当心四类骗局



北京考试报记者 刘海燕
  “16名大学生掉进高薪兼职陷阱”、“考试有变未告知,培训机构遭索赔”……日前,有关教育培训纠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zx1}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关于教育培训的投诉达685件。相比一般的诈骗行为,以教育培训的名义进行诈骗,不仅令受害人损失大量钱财,更重要的是耽误了考生宝贵的备考时间。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庞标提醒考生,参加教育培训时,要防止落入当前多发的四类骗局。


轻松让你拿xx
  2009年,某大学招收了数百名学生,承诺毕业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得到该校xx和学位。但是,学生入学就读后发现,毕业后学校将要颁发给他们的xx仅是“校发性质”,根本不被xxxx。学生叫苦不迭,因为此时他们已错过了选择其他学校的机会。

  律师提醒:这类骗局的特点是隐藏关键信息,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加以误导。就读入学门槛越低的学校,考生越要问清楚xx的性质。要获得xxxx的学历,一般要经历严格的入xxx进行选拔,然后是数年的学习,{zh1}经过严格考核才可能拿到xxx。上述案例中的学校深谙此程序,但隐藏并模糊了最关键的信息——xx的性质。学生花费数年时间和大量金钱,获得的是不被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学历,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出示xx,无法在教育部门查询核验,这些xx不能证明他们的学习经历和专业能力,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好工作等你做
  某市一职校打着为国内航空公司招收、培训空姐的旗号,在全国招收了近100名学生,承诺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签订劳动协议,直接登机从事空姐工作。选拔过程的细致严格,让这些考生信以为真。两年后,她们又交了4000元登机费后才发现,要与航空公司签订劳动协议,登机从事空姐工作,她们与其他人一样要等待航空公司的统一公开招聘和层层考核。

  律师提醒:这类骗局的特点是利用人们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制xx象或作出虚假承诺。轻易获得好工作,就像天上掉馅饼,是不存在的。这种“安排工作”或“百分百保就业”的承诺,更像是满足考生求职愿望的美丽肥皂泡。随着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类以“保就业”为诱饵,以收取高额培训费为目的的骗局越来越多。考生要切记,好工作只能自己去争取,空头支票不可信。


考试“保你过”
  一家培训机构近日被其培训过的考生告上了法庭。原来,该培训机构开设了高价培训班,大肆吹捧自己的教师团队授课质量高,并向考生承诺缴费后参加培训就能“确保通过考试”,如没通过考试全额退费。一些考生参加考试后未能通过,要求该培训机构退费时,却遭到百般阻挠,并以资料费、报名费等各类名义加以扣除。双方最终闹到法院上。

  律师提醒:总有人对通过考试心存侥幸。这些人在自己没信心通过考试时,就把希望寄托于别人,比如培训机构的老师。“真正能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能‘确保’通过考试”。实际上,这些承诺只能让考生损失大笔金钱。目前,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考生人数众多,很多考生希望通过考试获得职业保障。考试热带动了培训热,培训热引起了竞争热,授课质量也就越吹越离谱了。


你也能当“小燕子”
  “支付一定培训费,就有机会让孩子出演系列电视剧,在电视荧屏上露脸;孩子还会接受剧组的定向培训,由表演专家授课。”某文化传播公司的这则小演员招募广告让不少家长动了心。然而,交了钱的家长们却发现,上课的“专家”是20来岁的毛头小子,上课内容、上课时间极不规范,让孩子当演员上电视的承诺也迟迟不能xx,更让孩子家长意想不到的是,公司的办公场所悄无声息地变了。学生家长与培训机构之间积聚的矛盾一触即发。

  律师提醒:“别人的孩子能成为大明星,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家长们从来都是如此“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有些培训机构就是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在英语、钢琴、绘画、表演等各式各样的培训骗局中得逞。影视“热”曾经一度催生了很多人的明星梦,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甚至盲目跟风。已经发生的年轻人被骗案例不胜枚举。目前,有些培训机构的招数似乎更进了一步,他们同时利用了当事人“渴望子女成为明星”或“舍得为子女智力投资”的双重心理,将“魔爪”伸向家长。


郑重声明:资讯 【参加教育培训当心四类骗局_小马哥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