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冲击波引发全球电影产业震荡--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官方 ...

《阿凡达》冲击波引发全球电影产业震荡

编者按: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正以全新的姿态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电影大片《阿凡达》甫一问世,就以其高超的特技、恢宏的场面、出人意表的想象和“普世价值”,迅速冲击了全球电影市场。这部炙手可热的好莱坞电影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续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料,但《阿凡达》现象却在文化产业层面上为我们引出了诸多思考。为此,我们编发这组稿件,希望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电影产业的独特思路,能为我国创新文化产业打开更广阔的视野。

英国

依靠丰厚文学底蕴打造“英国电影”品牌

自2008年以来,英国电影市场尽管面临金融危机冲击,却呈现一片繁荣景象。2009年年底上映的美国影片《阿凡达》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火爆。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英国充分发挥本土电影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多种优势,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形成聚集效应,打造“英国电影”品牌,在金融危机中有效拉动消费,推动了本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危机难挡电影市场火爆

自2009年12月10日《阿凡达》在伦敦举行全球首映礼以来,詹姆斯·卡梅隆的这部大片横扫英国票房。上映{dy}周,该片就拿下850万英镑(l英镑约合1.6美元)票房,并在接下来的圣诞档期遥遥{lx1},截至2010年1月的{dy}个xx,《阿凡达》在英国取得了3280万英镑票房收入。

实际上,《阿凡达》的热映只是英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虽然整个英国经济深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一年多来电影产业却是一片繁荣。按照英国电影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继2008年英国电影总票房创下8 .5亿英镑的历史性收入后,随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星际迷航前传》等影片的推出,2009年上半年票房收入同比增加了一亿英镑。而下半年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圣诞前夜》以及《阿凡达》等众多大片和圣诞强档的带动下,2009年英国全年票房收入会超过2008年,冲击10亿英镑大关,创出历史新高。

发挥本国优势应对好莱坞冲击

如何应对好莱坞大片的压倒性冲击,对全世界电影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挠头的命题,但英国电影人却好整以暇,因为英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这个大舞台上从来不缺少闪光点。早期的希区柯克、卓别林、詹姆斯·威尔都曾在电影史上取得过巨大成就,现在的英国电影也以差异化路线在世界影坛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伦敦电影节艺术总监桑德拉·希布伦表示,成功的英国电影都植根于英国电影的特性中。

首先,英国电影的特性体现在精良的剧本上。英国电影与传统的英国文学一样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基础,而后者又为电影剧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点绝非好莱坞电影剧本的快餐文化所能比拟。很多英国电影都是名著改编而成,比如《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等,尤其是BBC拍摄的电影,可以说大部分都源于名著。而近几年最卖座的电影《哈利·波特》也改编自J·K·罗琳的同名小说。英国文学给英国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剧本资源,好剧本又给优秀的电影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是英国电影显得更有深度的原因之一。

其次,英国电影拥有一支强大的电影人队伍。英国电影后期制作行业以训练有素、实力雄厚的人力资源见长,并拥有大量世界{yl}的公司。在电影业特殊视觉效果全球{zj0}提供者的名单上,英美两国的后期制作行业并列{dy}。

自莎士比亚以来,英国就具有悠久的戏剧传统,这使得英国成为电影业的人才源泉,从编剧到导演、演员,再到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剧组,一应俱全。大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使得英国电影业涌现出许多在全球享有盛誉的重量级人物,比如肖恩·康纳利、理查德·柯蒂斯、特伦斯·戴维斯、朱边·丹奇等,这些大腕本身就是英国电影{zd0}的特色。

制定优惠政策打造本土品牌

伦敦投资局研究表明,每向电影业投资一英镑,最多可使英国经济受益2.5英镑。英国电影产业仅在2008年一年贡献的G D P就超过50亿英镑,因此符合低碳经济之道的电影业是英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为了支持本土电影业的发展,电影被划入英国重点发展的创意产业范畴,得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按照电影减税规定,在英国本土制作的电影,制片人可以向英国政府申请资助,还可申请税收减免待遇。影片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一旦获得“英国电影”的资格认证便受益良多,因此大量其他国家制作的影片,纷纷在英国进行拍摄及后期处理,努力获得“英国电影”的资质。

按照英国政府的规定,为了获得“英国电影”资格认证并享受因此而带来的税收减免待遇,影片必须通过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新出台的文化测试。这项测试根据四类内容(文化内容、文化贡献、文化枢纽和文化从业人员)对测试对象进行打分。

在优惠政策带动下,2009年上半年在英国投入的电影制作费用已达5.35亿英镑,创五年来新高。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厚的产出,英国电影2008年全球票房收入达到26亿英镑,占全球票房的1/6。据保守估计,2009年英国电影的票房收入还会有7%的增幅。 (记者 王亚宏)

日本

运作模式新鲜独到本土影片叫座叫好

电影《阿凡达》在日本公映以来,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但由于本土影片在日本电影市场长期占据相对优势,并与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互动,《阿凡达》在日本并未引发轰动效应。面对美国电影3D化趋势,IM A X影院在日本院线中至今仍是很少,从而避免了人为扩大美国电影在本国市场的优势。

票房不错但波澜不惊

《阿凡达》自2009年12月下旬在日本公映以来,已经连续四周获得xx票房{dy}名。据《产经新闻》统计,其票房总额已超过60亿日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其前四周票房增长速度已超过曾在日本进口电影中xxxx的《哈利·波特》系列,很可能创下继1997年《泰坦尼克号》之后进口电影的又一个新纪录。

但是,《阿凡达》并没有在日本社会引发较大反响,成为“公众话题”。日本几大主流报纸基本没有关于《阿凡达》的报道和评论,电视上也少有介绍。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些日本民众,大多数都没有看过这部影片,而且也没有要去观看的打算。

在院线方面,《阿凡达》的地位同样也并不突出。院线对《阿凡达》的场次安排反映了市场的喜好。在《阿凡达》上映期间,日本国产电影依旧占据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的半数,其中排名第二的日本电影《xx急之歌最终乐章前篇》仅比《阿凡达》提前一周上映,五周来取得了32亿日元票房,达到《阿凡达》的一半。而这部基于热门电视剧改编的电影,成本远小于商业大片。

日本“ 川日中友好基金”研究员玉腰晨巳长期从事中日社会比较研究。他认为,日本的文化市场和电影市场较为成熟,民众通常有各自的文化消费和电影观赏取向,且本土电影也较受欢迎,在这种情况下,一部进口电影如无特别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或契机,很难成为公众话题。

日美电影平分秋色

日本本土电影产业的发达,是其与美国电影进行竞争的基础。在几乎xx开放竞争的情况下,日本电影业在国内市场仍能对美国形成一定优势,且时常涌现出xx导演、演员和精品力作。东宝、东映、松竹和角川等四大电影企业均拥有雄厚实力。

根据日本电影行业组织“日本映画制作者联盟”的统计,日本全年放映影片约800部,其中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基本各半。2008年,日本放映的国产电影达到388部。

在日本电影市场票房中,国产电影占据一定优势。“日本映画制作者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在全年52次xx票房排行中,日本国产影片30次获得{dy},进口影片则为22次。自2001年以来,日本电影市场票房前10位的影片中,有五部是日本国产片(含一部日美合拍片),五部是美国影片;日本观众人数最多的10部影片中有六部为日本国产片。

培育本国电影竞争力

日本电影产业之所以拥有较强竞争力,与其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有关。

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的制作过程如下:在同一个媒体集团下,首先由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小说或漫画作品,如果市场反响良好,就会由影视制作部门(或有固定关系的其他电视台)以原作为基础,制作动画片或电视连续剧。当电视作品在市场上获得一定认可,积累一定观众基础时,制作方就会推出相同主题的电影,甚至可能推出影片续集。对媒体集团而言,这种“剧场版”电影有诸多优点:产业链长,市场风险小,观众群体有保障,投资收益稳定。

此外,日本电影企业还注重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的结合。比如2004—2006年期间,在当时安保政策成为社会话题的背景下,日本社会出现了一批与自卫队有关的畅销书。松竹等电影企业随即跟进,拍摄了《亡国的宙斯盾》《战国自卫队》和《男人的大和》等一批军事题材影片。这些影片在当时的环境下,既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又产生了投资方希望的社会效果。2009年,《读卖新闻》和东映集团联合炒作基于畅销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彷徨之刃》,力图推动提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也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日本,电影已不仅仅是艺术或商业作品,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运用各种平台影响社会舆论甚至进而影响国家政策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电影企业还非常重视院线与电影生产之间的协调关系。以IM A X为例,日本虽然电影产业发达,但全国仅有四家加入商业院线的IM A X影院。

玉腰晨巳说,日本电影制作集团往往拥有自己的院线。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电影生产商并不打算向3D化转型。他认为,日本电影一向不追求视觉震撼和刺激性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院线大量修建IM A X影院,新增的IM A X市场必然会被美国电影占领,这反过来会对日本本土企业造成冲击。所以,日本电影企业不会用自己的硬件投资去给美国企业开拓市场。(记者 刘华)

俄罗斯

本土电影产业落寞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阿凡达》目前在俄罗斯国内可谓一票难求。俄罗斯文化界人士认为,高科技与“普世价值”宣扬是《阿凡达》成功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在金融危机之前曾短暂复苏的俄本土电影产业正重新面临严峻形势。为此,俄政府已决定加大对本国电影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美国文化影响广泛

《阿凡达》全球票房收入突破10亿美元仅用了17天时间,这再次深刻反映了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强势输出和文化产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异军突起”。

电影《阿凡达》在俄罗斯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不管普通观众还是电影业内专业人士,对此片都是趋之若鹜。《阿凡达》“这把冬天里的火”在冰天雪地的俄罗斯电影市场烧得可谓红红火火。

1月10日是俄罗斯新年长假的{zh1}{yt},很多俄罗斯人都赶在{zh1}的假期前往电影院观看《阿凡达》。10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莫斯科一家拥有IM A X屏幕的影院,看到IM A X版《阿凡达》的电影票售价竟高达850卢布(约合200元人民币)。记者在询问《阿凡达》电影票销售情况时得知,所有白天场IMA X版的票都只有一星期以后才能买到,3D版《阿凡达》当天尚未售出的票也只剩下几张位置不理想的。

由于没有“抢到”IM A X版电影票而只好选择看3D版《阿凡达》的俄罗斯观众萨沙面对记者的采访大发感慨“新技术的效果就像传说中的一样棒,电影拍摄的真实度让我在看的时候很怕自己被箭射中,或者被子弹扫到。”而他的女友则表示,新技术固然很好,但更吸引人的是影片本身传达出的爱与希望。

俄罗斯xx影评人瓦洛伯耶夫也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阿凡达》之所以能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zx1}的技术、高额的投资、精美的画面固然重要,但影片里的正义彰显、情感宣泄、让美好拯救人心等实质内容才是更吸引人的东西。好莱坞把电影推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所有人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好莱坞xx的问题大都是全人类所共同xx的,比如灾难、环保和所谓的“普世价值”等。

政府扶持本国电影产业

苏联电影曾在世界舞台上辉煌一时。但随着苏联解体,俄电影业陷入空前困境,俄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均大幅下降。近年来,俄罗斯电影公司出品了一系列高票房的本土大片,俄电影业逐渐走出低谷。

2004年,俄罗斯本土科幻恐怖电影《守夜人》在俄国内票房收入达1600万美元,超过了几部同年的好莱坞影片,在俄罗斯本土之外的国际市场也收获了1500万美元。2005年,俄罗斯影片《第九连》仅用900万美元成本便创下高达2560万美元国内票房。

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是俄罗斯政府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首先,提升文化产业地位并积极扶持。俄文化部长阿夫杰耶夫表示,俄罗斯正逐渐将文化提升到与经济和国防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上。俄政府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如将文化预算资金首先用于建设、改建和修缮艺术教学机构、剧院、图书馆、文化古迹工程等。

其次,政府首脑亲自挂帅,推动国产电影发展。2008年12月,俄成立了由总理普京亲自挂帅的国产电影发展委员会,以保证xx各部委、文化活动家和经营实体在国产电影发展问题上有效合作。在政府支持下,俄罗斯电影业的人才得以保留,相关技术设备得以更新,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在2008年和2009年都呈上升趋势。

第三,俄政府对以电影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拨款逐年增加。2001年,俄政府向电影业拨款2500万美元,2002年猛增到5000万美元,2003年比2002年又增加了70%。2005年,俄政府拨款近10.5亿卢布对80%以上的国产影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资助,到2008年这一资助达到33亿卢布。俄政府对本国电影业提供财政支持采取了公开竞标的方式,国家财政支持占俄每年电影总投资的1/3。

加大扶持力度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刚刚略有起色的俄罗斯电影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2009年,俄电影出口量因投资不足锐减了50%。俄政府2009年对本国电影产业的资助金额,也降至31.55亿卢布(一美元约合29卢布),仅能帮助那些已经开拍和处于后期制作中的电影完成相关工作,而无力再资助新电影开机。

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布瑟金在全球金融危机伊始就曾表示,经济低谷尤其是石油的大幅降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俄电影及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

布瑟金认为,文化产业如果只靠国家财政拨款会活得十分艰难。目前俄罗斯很多大型艺术展览和文化项目都是依靠本国实业界,尤其是石油、保险、投资银行等大公司企业赞助方得以举办,如果赞助单位出现财政困难,预算外来源就将显著减少。

俄罗斯影评人斯维特兰娜·霍赫里亚科娃说,如果这种情况再无根本性改变,2010年将是俄罗斯国产电影最困难的一年。届时,俄罗斯人可能将无新的国产电影可看,在一些国际性电影节和电影比赛中将找不到俄罗斯国产影片。

对此,普京在2009年11月3日举办的莫斯科国立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建校90xxx典上表示,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将从物质上帮助本国电影产业发展,以使本国电影业加强技术革新、购置先进设备,并加强培养本国电影人才。

去年底召开的俄罗斯国产电影发展委员会会议上,普京表示,2010年,俄政府准备从国家预算中拨款49亿卢布,直接用于支持本国电影产业发展,这比2009年增长55%。在49亿卢布中,42亿卢布将用于支持电影拍摄制作和拷贝发行,七亿卢布为举办各类电影节和电影展映活动的组织经费。

此外,俄还将在本国电影产业内恢复“国家订购机制”,即政府向俄罗斯电影生产商订购一些“能够充分体现俄罗斯主流价值观、社会价值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电影作品。业内人士透露,俄2010年优先发展的是动画片、原创电影和大型纪录片,而俄政府2010年订购“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的财政预算将不少于20亿卢布。

俄电影业内人士表示,俄政府此次对本国电影业解囊,是对本国电影人的一次“拯救行动”。但也有人认为,政府加强对国产电影的直接财政支持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这些经费不能合理有效分配,只是“撒胡椒面”,或者仅仅支持一些xx导演,将无法实现刺激俄国产电影重振雄风的梦想。俄电影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基里尔·拉兹洛格夫强调,俄政府必须“雪中送炭”,大力帮助那些青年导演,而不是只为那些知名导演“锦上添花”。

对此,普京认为,“政府对电影业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高。钱是不够多,但好的创意和优秀作品更少。不是金钱产生才能,而是才能创造金钱”。他强调,俄电影业应在近年内实现“质的飞跃”,并加强自身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地位。(记者 高帆)

(来源:中广网)


郑重声明:资讯 【《阿凡达》冲击波引发全球电影产业震荡--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官方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