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年少时,为自己是一名艺术生而自豪,十一年时光,忠心的画面陪伴着与我一同成长,毕业后,走在画面构成的边缘,从没有为之后悔,怀念走过的一步步脚印,为摄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步步助我走向成熟。
从写生思维看摄影图片
写生的初级阶段是临摹,临摹发现的是点线面之间的构成。
刚接触写生时候,老师总要建议找一个范本做为参考,目的就是通过带有思考问题的照抄,达到技术性和所谓艺术性的结合统一。技术,可归纳为三大构成与五大调子,在画面中找出起支撑作用的点线面框架结构,通过主观思维对客观因素的概括、归纳、提炼、总结用明暗调子加以润色,使画中物像更具还原物体本身的容貌;艺术,则是要求脑袋的把握,怎么把活儿做的更漂亮,不仅再现出本有的属性妆容,而且将这些属性创造加工,发挥出更加{jz}的作用。具体指标包括历史的背景,现在所处的环境以及预见的期盼,都要熟练掌握,熟悉其中各环节,通盘考虑整合。无奈当时觉悟不高,理解性不强,盯着细处死画,照猫画成虎不说,更重要的是偏离了绘画意义的初衷,在向画匠的层面靠拢,走过了生硬僵化的{dy}步。
转向摄影,影调的构成通过曝光组合完成,灰卡就是我们的眼睛,没有正确读数,出来的照片影调不清,层次混乱,画面中找不到点线面的有机组合,画不达意,拖沓繁冗的感觉让拍摄者倍感烦恼。更谈不上拍摄一幅心有成竹的画面。这一步一定要坚持走过去,为未来走巷铺垫正确的基石,即使数码时代,与有志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Fans无关。它决定了我们拿的碗是不是漂亮。
写生观察过程中,培养画面的取舍和意念的取舍
对所画物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会主动的控制画面,物体的近大远小,层次的前实后虚,主体与陪体的客观存在,都在脑海中经过思考下笔摩挲。沉住真气,细心的勾勒着我们想象的不脱离实际的空间。我们主观的营造着画面的氛围,沉浸在自己的一片小幸福中,会感觉越来越有意思,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主观性在思考,并不是照抄照搬一个画面,其中融入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在创造一个物体,在二维的画面中创造三维的景象。至此,想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老师们为了让我们短时间内考试通关,呕心沥血的传授着他们总结的经验,却忽略了实在的感知能力。在培养画面的组织与取舍之外,削弱了学生自身的感知能力。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实验性教学,调动神经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感应新奇的事物,用心去感受,感受倍受时间沉浸的真实。
摄影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更要求摄影人懂得取舍,减法法则在画面中实用,整体的取舍突出主体,交代环境,细节的取舍突出主题,交代背景。取舍取的是一个符号,一张表情。心底平静心湖中激起的一波涟漪。
写生写境,是写生的高级目标
考学了,翻看书店中美术院校优秀xx,当时看作平凡的卷面如今敬而恭之,有的色调细腻,有的粗犷豪迈,有的笔触干练,有的灵活蓬松,共有的一个相同点就是不拘一格,各自表达自己心中感受的事物并直抒胸意。并不依靠某一章法,是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与自身性格,环境,价值观相联。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清泉”至今受益非浅,在捉襟见肘的方寸画幅中抒发自己对园田自然的美好向往,几滴蛙墨留香,像跳跃的音符,随着山涧清泉跃然纸上,摄影人能借鉴到什么呢?
摄影是一影像活动,除了真实记录本职职能之外,时代的进步对摄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觉不是科技的进步就能代替摄影的真正涵义。解海龙的《我要上学》,焦波的《俺爹俺娘》,以至于应对全球温度升高产生的插图摄影,既而产生的写真摄影,诸如〈阿凡达〉的世界性课题语言,都充斥着摄影的世界。我们唯有静心聆听,感受,用心诠释这一概念,才能走向真正的进步。对于一个迈入摄影队伍中的爱好者而言,吸取边缘知识扩充专业力量,不能成功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