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创意农业的枷锁(一) - 刘孝全-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

  本文系中国创意农业(北京)发展论坛的主题发言之一

打破创意农业的“创意”枷锁

——和谐社会与中国创意农业的三重视野

文/刘孝全

 

一、 “二元”社会缝隙里的小草——“创意”农业的起源与现状

 

把西瓜种成“方”瓜,将养殖的鱼塘变成“钓园”,在吃鱼之前还可以过过捞鱼的瘾,绕着桃花就着花香再尝尝仙桃,需要的话,还可以把菜园搬进城市变成公园……

与30年前的情景相比,这些做法的确让朴实无奇的农村、农产品、农民和农业变得更加有趣起来。因为有趣,所以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的土地和人也就变得更有吸引力了,看得见的好处就是:农产品的销量比以前更大了,农民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了些,往昔荒荒寥寥的田野也逐渐更多了些人气……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农业的新景象,为研究农业问题的专家、关心农村发展的政府官员、急迫需要提高收入的农民带来了启发和思考。200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将此现象及其现象背后的道理总体描述为“创意农业”,并将其进一步解释为“创意农业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zd0}化”。显然,这种理解远远高出了那些将“创意农业”理解为“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的总称”这样的定义,它能让我们把目光从紧紧盯住“农业”本身逐渐转移到“农业”之外,所以也就为我们将“创意农业”带出“农业”本身,踏入更为广阔的全球化现代产业链提供了可能。

但是,这仍然不是“创意农业”真正的自由天空,也并不能为中国的“创意农业”指出最终的方向。它在为当下的“创意农业”带来新的自由空间的同时,又为我们更进一步的发展套上了新的“枷锁”。

“创意农业”究竟是何时起源的?如果把谁{dy}次提出这个概念当作起点,显然与事实相去甚远。相比较于“名”而言,“实”则更早。最早“创意农业”的做法究竟源自何时何处,目前尚无考证。但是,显而易见,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意农业”的起源肯定是离不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人民群众“物质需要”从改革开放前较为缺乏的状态过渡到后来的较为“满足”的状态,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也就越来越强,由此产生了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了“供应”——这可能就是产生“创意农业”的xxx动力。直到今天,“创意农业”和我们对“创意农业”的认识依然没有摆脱这种原始力量的痕迹。这种“痕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创意农业”价值的理解比较原始,把“创意农业”的价值仅仅定位在“经济”方面,显然这是对“创意农业”{zd0}的束缚;

2.对“创意农业”要素的理解比较原始,对于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农业生态的理解,依然是上个世纪的陈旧思维,用这种属于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未来,无论如何解读,都是误解和误读;

3.对“创意农业”过程的理解比较原始,即使试图将“创意农业”的外延从单纯的{dy}产业延伸到第X产业,我们对“创意农业”的内涵仍然停留在数千年前的{dy}次社会大分工之际,显然这是对“创意农业”更深层的束缚和压抑。

要打破束缚“创意农业”的枷锁,还给“创意农业”更大的真正自由,需要我们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新认识。

    

  •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妮妮
  • 个人名片 沈凌莉
郑重声明:资讯 【打破创意农业的枷锁(一) - 刘孝全-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