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
一)农业的起源和产业结构
1.起源:从采集向种植发展而来(采集经济还不是农业)
2: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别:北粟麦南水稻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 ,“六畜”
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良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石器、骨器
2.商周:少量青铜
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牛耕西汉普及推广)
4.唐: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翻车(三国曹魏)、筒车(不用人力)
三)xx水利设施
1.春秋战国:都江堰(成都平原)
2.西汉西域:坎儿井
四)小农经济
1.原始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2.小农经济
1)产生时间:春秋
2)产生原因:①铁农具、牛耕②私有土地出现
3)特点:①拥有部分土地②以家庭为单位③与家庭手工结合,“男耕女织”
④勉强自给自足⑤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对社会经济有一定阻碍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井田制
1)实质:名义国有,实际贵族所有
2)内容:“公田”,实际贵族占有;
“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崩溃、瓦解:由于铁农具使用,
“公田大量抛荒”,“私田”大量开垦并私有
3.土地私有的确立: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
4.土地私有形式:
1)土地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私有土地
2)地主私有土地主要来源:土地兼并
3)北魏、隋唐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措施:均田制
5.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1)东汉的庄园经济:“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2)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明清普遍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劳动者有一定生产自主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西汉四大经济区域:
1)区域分布:山东、山西经济实力强,是经济重心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
2)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2.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3.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
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江浙 “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第4课
{lx1}世界的手工业
1.金属冶炼技术
2.纺织
2)棉纺织
3.陶瓷
明
清
4.手工业经营方式
1)家庭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
3)私营手工业
明中叶后占主导,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第5课
1.商业
春秋战国
隋唐
宋
元
明清
周秦至唐
宋
2.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
1)战国时期由于商人流动性与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重农抑商”思想产生
2)西汉
3)明清
第6课 近代前夜(xx战争前的明清)的发展与迟滞
1. 明清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综合国立强盛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明中叶后
1)特点:雇佣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听大户呼织”
2)阻碍因素:①自然经济(根本原因)②重农抑商政策③海禁政策
3.近代前夜的危机:
(内因)明清
(外因)西方列强
单元二
一、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左右)
1. 原因:寻找黄金、开辟东西方直接的商路、传播基督教
2. 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过程:迪亚士
4.影响: ①使欧洲同各大洲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西欧早期(指工业革命前)的殖民活动
1.主要方式:以武力殖民扩张与掠夺、奴隶贸易、组建商业公司
2.过程:
3.影响:①促进了欧洲(不包括西、葡)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三、两次工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
1.{dy}次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 市场需求的扩大
2)时间:
3)过程:
4)重要发明成就:
瓦特改良蒸汽机
5)影响: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2)时间:1870年左右(19世纪70年代)开始
3)重要发明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
4)影响:①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垄断产生,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原因: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等经济特权,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2)表现:东南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3)影响: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2.洋务运动---中国近代企业产生(1861年)
1)目的:清内外交困,企图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
2)内容:前期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资金燃料不足,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xx了外国经济侵略
3)影响:①标志中国近代工业(使用机器生产)起步,一定程度上xx了外国经济侵略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原因: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是欧风美雨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产生
3)阻碍根源:
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原因:①帝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表现: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重工业起步
2.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萎缩
1)沦陷区:由于日疯狂经济掠夺,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2)国统治区: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和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萎缩
六.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生活习俗的变迁
1)原因:①欧风美雨的影响
2)表现
物质生活
风俗习惯
2.大众传媒
1)表现:出现近代报刊和电影
2)影响:及时传播信息,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人们视野
3.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
1)表现: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2)影响:①
加快人们生活节凑
单元三
一.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
1.战时共产主义
1)背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内忧外患
2)内容:①余粮征集制
3)作用:前期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政权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无力直接经营所有企业
2)内容:①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社会生产
4)作用:有利于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为苏俄指明了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3.斯大林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建立)
1)表现:①单一公有制
2)经验教训:①使苏联经济取得过突出成就,1941年苏工业欧{dy},世界第二
4.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原因:①(根)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直)生产相对过剩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3)影响:①导致国际关系紧张②资本主义面临空前政治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1)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首要环节)②调整工业生产(中心环节)
2)特点: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核心是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
4.影响:①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但使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企业股票分散化和由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但决定权仍在资本家手中
3)出现福利国家
4)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重比重不断提高
5)50-60年代西方经济普遍高速发展。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胀”,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单元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2)1953一五计划开始,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开端
2.195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3.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正确的探索:①1956“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指出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社会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失误: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成就:1956—1966年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开了经济改革序幕
2.内容:①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1992党的十四大确立国企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中国:
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性统一市场,是经济全球化产物,1995年成立,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世界经济接轨,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2001年中国经济中年跃居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dy}
2.20世纪80年代中进入互联网时代,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社会生活,人们价值观及思想观念
单元五
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原因:①为了稳定世界经济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 影响:①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1.原因:通过经济合作,协调国与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与竞争力
2.表现:欧盟:1993年正式成立,具有经济政治一体化性质(一体化程度最深)
三.经济全球化
1.原因:①科技是根本推动力②国际分工的产物
2.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 ②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增多
3.问题与展望:
1)问题: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展望: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②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③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