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垃圾发电,技术不是问题_新京报新知周刊_新浪博客

中节能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经理谈垃圾处理问题
刘建平 烧垃圾发电,技术不是问题
 

近日,北京市政市容委传出消息,将重新拟订此前曾经引发社会xx的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厂址。事实上,近期关于垃圾焚烧发电的争论一直都没有断过,很多地方因为相关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发生了一系列群体事件。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经理刘建平,请他从技术角度为我们重新树立垃圾焚烧发电的全过程。刘建平坦率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强调,中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其他方面”。

 

1 垃圾发电主要为公益

 

新京报:“中节能”做过哪些垃圾发电的项目?

刘建平:已建的和在建的有8个垃圾发电的项目。{zd0}的是在成都。今年开工建设日处理1800吨垃圾的项目。在北京我们没有项目。

 

新京报:垃圾发电同时有处理垃圾和产生电能两种效益,那它主要的效益是什么?

刘建平:是公益项目。垃圾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填埋、堆肥和焚烧。所以,垃圾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的手段之一。垃圾焚烧发电是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一种方式。我觉得“三化”的核心还是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如果能资源化就更好了。焚烧之后,垃圾的体积会减少80%-90%。现在,北京{yt}会产生超过1.5万吨垃圾,体积有2.5万立方米。根本没有那么多地方埋。

 

新京报:那焚烧后剩下的和排出的东西分别是什么?里面有什么有害物质吗?

刘建平:垃圾焚烧的关键技术是垃圾烟气处理。这方面的投资大约占到总投资的1/3。经过烟气处理之后,排放的指标应当能达到垃圾焚烧排放的国家标准。比如说,我国规定二英的排放量不得超过每立方米1纳克,欧盟II标准是每立方米0.1纳克。实际上,我国很多垃圾焚烧厂都能达到欧盟II标准。剩下的10%是炉渣。炉渣很像我们家里炉子烧出来的炉灰。它肯定是xx无害的,可以用来做清洁砖或者铺路。还有烟囱里出的炉灰,里面有一定的危险物质,按规定要固化成方砖,填埋。炉灰的体积大约只有原先垃圾的2%—3%。其实,焚烧厂怕和填埋厂建在一起,因为有臭味。

 

新京报: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谁来监管?

刘建平:这个标准是国家环保部门制定的。我们厂里有监测仪器,和当地环保局是连线的。他们可以实时监控硫化物、氮氧化物之类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二英不能在线检测,要定期抽样到实验室里检测,检测周期要一个月,一般一年两次。国际上都是如此。

 

新京报:环保部门有没有驻厂代表?监测仪器会不会被做手脚?

刘建平:目前没有。环保局审批的时候有个验收报告,之后就是实时监测。我们希望国家的法规能够更加完善。现在垃圾焚烧发电的问题比较引人xx,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这个问题。比如排水排污,往往检查的人一走,就把高污染的阀门又打开了。相信以后国家的政策会更加完善。

 

2 未分类不会增大排放

 

新京报:垃圾焚烧厂烧的垃圾是经过分类的吗?

刘建平:我国的大部分垃圾都是没有经过分类的。

 

新京报:这样是否会造成烟气净化的困难?

刘建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达到排放标准。未分类的垃圾确实加大了垃圾处理的成本。未来如果垃圾分类能够达到很好的水平,我们的成本会降低。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技术本身都不是问题,投入才是问题。

 

新京报:垃圾是怎么烧起来的?是要往里喷油吗?

刘建平:现在垃圾焚烧有两大主流技术:炉排炉技术和循环流化床技术。炉排炉启动的时候要往里喷油,一旦启动起来就可以持续正常运转了。循环流化床技术要始终往垃圾里加煤帮助燃烧。这个是有国家规定的,加煤不得超过1/20,否则加得再多就成了“小火电”了,成本就不合适了。现在先进的循环流化床也可以做到开始的时候添煤,后来就不用添煤了。

 

新京报:污泥燃烧发电大家不太熟悉,但最近因为佛山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开始引人注目,你能讲讲污泥燃烧发电是怎么回事吗?

刘建平:我们公司在绍兴做过一个污泥和垃圾混合焚烧厂。其实,未来污泥焚烧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不过,污泥的情况很复杂,比如有污水厂出来的污泥、河道污泥、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泥,每种污泥不一样,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在绍兴的污泥焚烧项目,处理的是造纸厂污泥,热值比较高。污泥焚烧之前要先做干化处理,要把水处理掉40%。这个技术比较麻烦。烧完之后就只能剩一点灰了。

 

新京报:垃圾处理真的只是技术问题吗,你怎么看那些“非技术因素”呢?

刘建平:我国的垃圾处理这方面发展非常快,所以出了很多问题。开始的时候就是填埋,很多填埋厂都不标准。近年来才开始发展垃圾焚烧。市场化之后,有各种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虽然只要有足够的投入在技术上就可以达到要求,但有些人为了营利偷工减料,结果对环境造成损害。我们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行业行为,加高准入门槛,不达标就拆掉。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很多社会责任,央企做这样的项目更合适些。其实我们也是“坏企业”的受害者,我们在深圳做的项目的旁边就有两个小的垃圾焚烧厂,做得很糟糕,居民意见很大,搞得我们也很难做。这些问题是坏事,可能也是好事,因为它让国家更加重视这些问题。

 

3 建厂一定要快

 

新京报:国家规定垃圾焚烧厂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刘建平: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在居住人群300米外就可以建垃圾焚烧厂。

 

新京报:即使环保指标都能达标,那对于一个地方的居民来说,还是没有这个厂比有这个厂要好。那么垃圾焚烧厂应当如何选址呢?

刘建平:确实是这样。谁都知道垃圾不处理不行,但谁都不希望在自己家门口处理。西部还好,土地比较多,可以以填埋为主。东南部地区的城市,基本上就没地方填埋了,只好建焚烧厂。因为焚烧厂占地面积较小,只要100亩左右的面积就可以了。而填埋场的面积就大得多,而且常常两三年就填满了。我们只需要填埋炉灰,填埋量很少。

我个人觉得政府要规划好,之后一定要建设快。这也是韩国等国的经验。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垃圾焚烧厂建设引发很多群体事件,原因就是规划下来之后,还要花很长时间走重重手续。在这个过程中,周边的房地产已经起来了。这时候开始建焚烧厂,开发商和居民就有意见了。其实,有的事件背后有房地产的利益推手,情况很复杂。

北京曾经规划了5个垃圾焚烧厂,六里屯一个、阿苏卫一个、南宫有一个。这么多年,就只建成了一个高安屯垃圾焚烧厂。高安屯的这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建了,开始的时候周边没什么东西,结果后来周边的房地产起来一大片,那建设垃圾焚烧厂就成问题了。

 

新京报:如果像江浙地区那样,到处都是房子,没有空地建了,那怎么办?

刘建平:那就需要建立某种民主机制,召开听证会,向公众说明情况。国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告诉公众只要符合国家标准,住在垃圾焚烧厂周边也没有问题。在有些国家,政府会对垃圾焚烧厂300米以内的居民进行补偿。比如韩国的垃圾焚烧厂会给周边居民低价供热,还有其他一些补偿,所以垃圾焚烧厂300米以内的房子一样有人要买。

现在很多问题都不是技术问题,我国的垃圾焚烧厂确有不达标的。韩国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过程才能达到现在这个程度,我国的垃圾处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采写/本报记者 刘铮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烧垃圾发电,技术不是问题_新京报新知周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