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4 15:09:13 阅读20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文/满囤儿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再铁人的意志,也无法保证能够每个活儿都出足工,用尽力。《锦衣卫》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群已经拍电影拍累了的人们,凑在一起,你出三分工,我出五分力,勉强堆砌起来的作品。我们在这个影片中看到了太多的突兀事件,听到了太多的雷人台词。影院里接连不断的笑声,真的是不该属于一部有着打开新武侠片时代野心的功夫片的。
对照影片之前的看点。{dy}点就是本人最关注的,也是{wy}促使我看这部片子的噱头,就是武器。三大兵刃:大明十四势、脱脱的神秘武器和吴尊的日月弯刀。本来对影片{wy}的期待,就是想看看这三个独特的武器怎么用。结果呢?大明十四势基本上就是个武器盒子,无非有个也不知道是声控还是触控还是光控的超级开关。箱子里的几把刀,在一开始介绍的时候,还挺有气势,每一把都有个名字。听上去挺玄乎。可是到影片中,这些名字没有给刀带来多少区别。影片中刀的应用上还是比较传统,只有一把转的刀还算是有新意,可是看来看去我也没明白那把转着用的刀是之前提到过的哪把。不能不说很失望。这些刀比较显眼的时候,只有在他们单独飞出去的时候。此时的刀用电脑{tx}做出来,倒是有了一点儿变化,只是这个变化够吗?发器械格斗设计上的牢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未满足和不过瘾,毕竟被吊起胃口后放鸽子,巨大的落差是很让人不甘心的。
脱脱的武器,说白了还就是一个鞭子而已。传说中的“脱一件,就有新武器;脱得越多,武器越厉害”的设定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甄子丹的功夫片{zshy}的,还是那几部写实化的。脱脱那几段飞来飞去的戏法,一下打乱了甄子丹武戏的真实感,让人感觉好像一下穿越到了《画皮》的那种魔幻劲儿。脱脱这个名字起得也是在是太恶心了。每次被人念出这个名字,观众都报以苦笑。这就是想得出点子,却没能把点子拓展成型啊。记得上学做化学实验,我们简简单单就能合成性能超牛的新材料。好多同学说咱开工厂吧,做这个肯定挣钱。老师立即便给泼冷水:你得先把微量的实验,拓展成中等规模的生产,再发展成大批量的工业生产。如果只停留在实验阶段,无法打规模工业生产,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套在这里也是一样的。有想法是很可贵,但是想法没拓展开来是无法拿出来见人的。吴尊的武器就更不用说了,xx没有运用,全靠特技做出来一个“飞去来器”。就连这个特技做的“飞去来器”,也没有得到更新鲜的运用方法。作为新武侠时代,细节上的设计功力还是得跟前辈多学习,自己多研究啊。
打戏虽然没有达到一个新的创新高度,至少在场面上看来还是够劲爆,够炫目的,影片在文戏上处理的糟糕程度竟然到了让普通观众都瞠目结舌的地步。身边一位女观众,全片观影竟然爆出了近十次“Cao”这个不雅音。笑场次数就更是无法统计了。可以这么说,影片的剧情不会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因为大家都被打戏和台词给吸引住了,剧情已经xx变成了一个鸡肋。观影时动脑子想这个故事的逻辑,就是一种浪费时间。影片的感情戏主要靠得是演员的个人表演,而不是铺垫。因为青龙这个角色本身并不具备正常人的情感历程,所以影片既要展示青龙作为锦衣卫的那种冷,又要表现他对乔花逐渐的热。这个细微改变,并不好处理,更何况是在一个文戏时长有限的武侠片里。缺少了陈坤来和赵薇配成催泪搭档,甄子丹也是孤掌难鸣。
其实,毁掉整部影片的最短板环节,是台词。影片的台词之“雷人”xx可以把《赤壁》之流踩于脚下。而且为了填补两个小时的时长,角色好像故意把台词念得很慢,半句和半句之间也会停顿很长时间。有些地方,尤其是打戏间隙,本来很紧张的气氛,总是会被一两句节奏怪异的念白给搅和了。台词流畅,基本上得达到{lx1}或同步于观众的思维。如果观众听完或者看完前一秒,就知道后一秒角色会说什么,这台词就会淡了。如果后一秒你顿了一下,再后一秒才说出来,而且说出来的和观众想到的仍然是一样的,就变成笑场了。
新武侠片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如果说仅仅是能够在武打动作中加入电脑{tx},那现在的影片都可以算是优秀;如果说是在影片中体现一种浓厚的个人风格,那李仁港算是及格了;如果说是把影片做成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体验,那李仁港们还需要在很多文戏细节上下功夫啊。《锦衣卫》的警示就是:台词这种环节出问题,也是会严重影响到个人风格的被认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