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墙桃李何莘莘——学生的别称(上) - 三耳的博客- 敏思博客

 

 

【适才改考卷,某同学写《蜗居》的“宋思明”一不留神把的三耳先生大名整到卷子上了,这才记起《中华别称类编》即将整理完毕,却是“学生的别称”没有纳入,今补充之,谢谢那位俞姓同学。】

 

 

似乎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说:“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不做孩子王。”说明“天地君亲师”的古训到明末清初已经江河日下。也难怪,蒲松龄到61岁还当着家教,71岁时考上贡生,五年后的1715年正月病逝,坎坷一生,出此慨叹也正常。

无奈“一朝为师,终生为父”,人类文明全赖于师传生受,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化才能弘扬延续。古今中外,君王百姓,其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由于中国是个儒教大国,师生之间非常讲究,大凡做过学生的人,对“传道授业xx”的老师大都终生毕恭毕敬,对同窗学友大都至纯至真,不少人直到晚年仍袭用“年兄”、“师兄”等亲切的称谓。而且,师生之间也有不少浇称和美称,至今仍在沿用。

   

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玄注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是故“衿”字现在应该读入“今”。至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不仅扩大了“青衿”的含义,更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的敬重。

   

学生要从师而学,受业老师,才有望成才。对老师,学生就是弟子,所以,学生又别称为“弟子”、“学童”。   

门,意为师门。所以,学生的别称里又有“门下”、“门人”、“门生”、“门徒”、“门下士”、“门下生”、“门下客”、“门弟子”等等。   

“门人”即弟子。《礼记擅弓下》:“子思哭于庙,门人至。”郑玄注:“门人,弟子也。”

“门生”也指学生。东汉时“门生”则指再传弟子。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中说:“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后世也指亲授业的学生。

“门下”也指门生、弟子。“门下士”指学生、弟子。清刘大櫆《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遂以授徒为生,教授宗党及前溪、洵川间。其门下士数十百人”。“门下生”亦指弟子、学生。郭沫若《我的童年》:“他是张之洞、王壬秋的门下生,听说张之洞的有些学说是剽窃他的。”“门下客”也指弟子。明唐顺之《送邹东郭掌南院》诗:“此去谈经门下客,几人相对坐春风。”

“门弟子”,谓及门的弟子。《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门弟子又省称“门弟”。    

“门徒”指的是弟子或徒弟。徒,意为弟子、门徒。所以,学生的一些别称也就冠以“徒”字。诸如“徒人”、“徒弟”、“徒役”、“徒侣”。“徒人”,弟子、门生。曾国藩《送先生南归序》:“仲尼既没,徒人分布四方”。《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论谈,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凡创一学说者,辄广求徒侣,传于其人,而千里负笈者,亦不绝于道。”

郑重声明:资讯 【门墙桃李何莘莘——学生的别称(上) - 三耳的博客- 敏思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