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大王和他们的希望帝国- 李罡-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
 
              

 

 

 

饲料大王刘永好

                     

 创造希望帝国神话

 

创业源于知青插队的感恩

 

这是四川省新津县古家村。古家村是个有名贫困村,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没有一条完整的路,无水、无电,缺医、少药,一个劳动日仅值二角七分钱的小山村。四川新津县古家村是刘永好的第二故乡。他十七岁就插队到这里。

刚下到农村,有时连盐都没有。{yt}户长一个建议去山上找野菜,改善一顿生活,吃过饭户长同意大家睡半天。这一觉不打紧,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还是贫协主席来敲门,把大家叫起来的。只见各个都肿得变了样,“你们都中毒了!”说着,便往门外走去。

多亏老户长发现得早,他找来赤脚医生,又用当地的一些土办法给大家解了毒,没有几天同学们都复原了。

古家村虽然穷,但山里人心地善良、朴实。知青得到他们很多照顾,那些往事都一一记在刘永好的心田里。他很早就暗下决心,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让这些朴实、善良的山里人过上富裕日子。这个理想隐藏在他的心里多年了,一直不能如愿。

 

路经坎坷风雨  壮志雄心不改

 

刘家创业的家庭会议开了三天三夜,{zh1}通过了一项特别决议:“脱公服”当专业户! 四兄弟先后辞职,变卖手表、自行车和家中废铁,凑足1000元资本,开始大干一场。 兄弟们{zx0}计划在古家村与生产队联办一个“奇异电子厂 ”,以实现刘永好多年的夙愿。 可是,有{yt},生产队长慌张地跑来对刘永好说:“咱们的奇异电子厂泡汤了。” 刘永好一听,手上青筋鼓胀,脑袋轰轰作响。他急忙跑到公社,向有关人员三番五次地解释,千言万语地请求。然而,别人根本听不进那么多。刘氏兄弟的建厂计划流产了。 刘永好没有放弃,又办起了“育新良种场”,专门搞养殖。谁也没有想到,良种场的{dy}笔业务就让人心惊胆战。

有{yt},乐至县的一个专业户来场订了10万只“北京白”鸡苗。刘永好准备好车辆,和众人一起把2万只鸡苗运走以后,才发现那人带来的xx是假的。当找到那个人时,那人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都怪我昧了良心,前天一场大火,把买来的两万只鸡苗连同房子一起烧掉了,求老兄宽恕!” 面对身无分文的穷苦农民,刘永好动了恻隐之心。{zh1}只能把没运走的8万只鸡苗卖了弥补损失。

后来,刘永好了解到,成都市浆洗街有个鸡鸭集市。于是他们兄弟每天四点钟起床装好鸡苗,蹬3小时自行车,跑40公里坎坷路,赶到集市用喇叭扯破嗓子叫卖。这样,20天下来,四个兄弟每人掉了10多斤肉。但值得庆幸的是,8万只鸡苗全销售出去了。年底算账,竟有10万元的盈利!

刘永美拨动算盘珠合计着:“一个鸡蛋卖一角多钱,而只有它1/5大的鹌鹑种蛋,一个就值2角。而小鹌鹑孵出后,40天就能下蛋。一对鹌鹑一年可以抱5窝小仔,值100多元。这真是‘短平快’”的生财之道!于是,刘永好兄弟便马上组织了一个科研小组,培育出产蛋率高达80%的良种鹌鹑, 还配制出系列饲料。刘氏兄弟的算盘确实打精了,他们抓住公家企业对赚钱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机,开足马力育种、孵雏、卖饲料,全力供应所有对鹌鹑感兴趣的地方。

刘氏兄弟此时是适应了市场的需要,买卖越做越顺。他们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不仅净赚了1000多万利润,掘到了“{dy}桶金”,还获得国家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真是名利双收!如果说,从育鸡苗到养鹌鹑是刘永好兄弟经营空间的扩展,那么,从搞养殖到开发饲料生产,则是使家庭作坊经营向现代化规模经营的大步跨越。

1987年夏天,刘永好出差到广州,偶遇广东农民排长龙购买泰国正大颗粒饲料,令他惊奇不已。他观看了饲料,索要了说明书,回成都后向几位兄长介绍了生产猪饲料的前途。刘氏兄弟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放弃养殖鹌鹑而转向生产饲料,并作了详细的战略部署。

四兄弟当机立断,用“希望饲料公司”取代了“育新良种场”专业户成了私营企业,并在古家村买下10亩地,投资400万元建起科研所和饲料厂。

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筛选,从33个配方中优选出来的“1号乳猪饲料”脱颖而出。

产品面市,很快在四川农村产生轰动。它的质量与“正大”相同,价格却比洋饲料低,一下子打破了正大集团及其洋饲料垄断中国xx饲料市场的局面。

从此,“1号”、 “2号”等30种希望饲料深入到千千万万养猪户家中,“吃一斤,长一斤”的顺口溜“溜”遍了巴山蜀水。

 

腾飞不断的刷新  帝国希望中诞生

 

19963月,在新希望集团成立大会上,刘永好作了一次激情满怀的发言:“辉煌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刷新自己的过程。我这样想着,也一直这样做着。过去的希望已成为现实,现在提出新希望就成为瓜熟蒂落的事。所谓新希望就是新目标新梦想,就是要走出四川的崇山峻岭,进入江汉平原,继而奔向大海。我们的目标是大海而不是沟塘堰壑,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知足常乐,要坚忍不拔,九死不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刘永好除了依然拥有庞大的饲料帝国之外,还有近几年的产业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向多元化发展,涉足的领域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化工以及IT产业。在秘书的讲述中,记者有一个深切的感觉,这个亿万富翁始终在一种艰苦状态下冷静地经营他的亿万财富。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这位在农村卖饲料的企业家,就起念涉足其他行业。

刘永好不承认自己是房产业新军,他透露说其实5年前他们就研究这个领域了。刘永好同时还研究了世界上许多成功富豪的产业,发现他们的王国里,很少有一枝独秀到底的。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饲料业竞争激烈,利润下降,刘氏家族早已占据国内天下,再开辟新厂,难免造成自己和自己竞争的局面。刘永好手中有几个亿沉淀在银行,必须流动起来寻求发展,他首先选择了局势已经明朗化的房地产业。

刘永好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七八千人搞饲料,利润两个亿;七八十人搞房地产,回报两个亿;七八个人搞金融,回报差不多还是两个亿。”由此,可以看出刘永好的勃勃雄心。

刘永好这位憨厚的汉子用十几年的时间树立起“中国饲料大王”的形象,又用两三年的时间不断变换新的角色:地产大鳄、金融大亨等等。他在商业帝国中精彩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xx。由1000元原始积累起步,历经20年的艰辛创业,终于发展成为跨行业、跨省区,集科技、经贸、生产为一体,拥有资产83亿元的中国大型民营企业集团。200110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将该集团法人代表刘永好兄弟评定为“中国大陆首富”。

 

致富不忘本,饮水要思源。

 

刘永好依靠改革开放政策,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但是他始终未忘那些仍然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这是一个亿万富翁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怀。

致富不忘本,饮水要思源。刘永好到中国西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确定{dy}个光彩项目实施地点定在凉山。自19941115日破土动工,1995118日,由希望集团投资1500万元,年产10万吨饲料的西昌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只用了63天便建成投产。该厂被称为中国光彩事业的{dy}号工程。

希望集团自在凉山州创办{dy}个光彩扶贫工厂以来,采取同样的方式先后投资2.4亿元,在新疆、甘肃、宁夏、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云南、江西、海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建造20家同类型光彩事业扶贫工厂。

中国“光彩事业”已经形成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身“光彩事业”。6年来,参加“光彩事业”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已接近4000人,总投资超过105亿元,扶助192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光彩事业”赋予企业新的生命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饲料大王和他们的希望帝国- 李罡-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