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drew Stein ? 译者:.Unstop

数据证明,中国是世界汽车市场上新的{wz}!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击败了美国的成为世界上{zd0}的,它标志着在历史上{dy}次,另一个国家战胜美国而拥有此称号。中国汽车销售较前一年增长了46%——共售出了超过1360万辆轿车和卡车,这打破了预期的900万销售量。事实上,中国逐步增长的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打破了来自JD Power和 Associates的预测。起初预测师们并不认为中国会在2025年之前超过的美国的巨额产销量。

中国政府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似乎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政府的喉舌,中国日报(CHINA DAILY)宣布了中国作为“世界上{zd0}的汽车市场”的新地位,并将其列为中国的“2009年的xx‘{dy}’”。前一个星期,我和同事张先生一起吃午饭时,我谈到了最近汽车在中国很火。他回答说,“是啊!我们有世界上{zd0}的汽车市场!我们对这个统计结果感到非常自豪,它表明我们真正成为了像美国一样的大国。我们已经真正成了相当发达的国家!”

谁能责备张先生太骄傲了呢?根据那些被世界所广泛接受的经济模型——这也是发达国家所一直提倡的,这些统计数字与发展紧密相连。但大家似乎都想问:“中国能保持这样的高速发展吗?”一种流行的观点——如xxxx记者布拉德什所说的:“中国的高速消费增长,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首先,将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作为火车头来帮助全球经济走出低迷状态。”但是,这是真的吗?这确实是“世界的好消息”吗?另外,关于中国能否“保持增长”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这么问:“中国人能继续开着这辆高消费的列车,行进在建于有限资源,和已经被破坏了的环境的土壤之上的轨道上吗? “

对这个问题,目前的答案似乎是:“是的,他们可以!”和“是的,他们会!”但是,下一个问题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这种不加限制的增长还能继续多久?”及“这种偏执的,痴迷于消费的增长方式给我们的后代将带来怎样的结果?”{dy}个问题的答案尚不明确,但如果我们根据那些环境被破坏的迹象来看,那么答案似乎是:“不会太久。”根据易明开创性的作品《河水变黑了》(The River Runs Black)提供给我们的资料:中国的北方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缺水,超过75%的城市河道中的水是不适合饮用的,而且这些河里已经无鱼可钓了。中国是世界头号的二氧化硫排放国,这造成在中国大约三成的农业用地受到了酸雨的威胁。近几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持续居高位,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4%。此外,由于大量砍伐森林,预计认为,中国将在2030年拥有843000平方公里的沙漠,这是整个国土面积的9%。

第二(如果刚才说的还不够的话),这种增长方式的后果日益明显。三年前,世界卫生组织(WTO)预计,中国的空气污染将导致每年65.6万人的死亡,另外,由于饮用水水质污染又将导致9.56万人死亡。实际上,这些数字只增不减。虽然中国的污染率已下降,但其整个污染的情况却愈演愈烈。

因此,不要问,“中国能保持这样的高速发展吗?”,并称赞中国为“帮助全球经济走出低迷状态”的“火车头”。我们应该问:“这个世界是否真的需要另一个火车头?”让我们全面的考虑这个问题,但从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到人类的幸福指数来说,似乎答案都应该是“不”。我们不想要一个或者两个这样高消费的“火车头”。

但是,我们的{lx}们和大多数人似乎都掉进了井底(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说是患了近视眼)。我觉得上个月Alan AtKisson说得{zh0}:

有数万亿的资产的通过电子手段印刷和流通,我们要看到我们打算重新启动的绝大多数的齿轮并不那么绿色。这些齿轮被用于衡量GDP的增长、用于说明经济发展一如往常,人们很可能被这些现象所蒙蔽: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风力发电领域,及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围绕搭建更优的经济模式而重组(如悍马公司的破产,这看起来好像是上天对罪恶灵魂的{zh1}的正义判决)。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购物市场和航班的疯狂争夺战正硝烟不断。(他没有提到的还有汽车市场。——作者)

我并不是说经济,作为一个领域,对维持全球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危险的,或者说他正在解构全球的正常发展。我也并不是说要让市场导向为主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彻底转型为乌托邦式的,中央计划的经济,因为事实证明它也做得确实不太让人满意。我要说的是,美国及类似国家的某些被广泛使用的经济和道德的思想(特别是那些支持过度消费和不惜一切代价的经济增长)是失败的,而且如果我们继续持着这种观念,将来它也会继续带给我们失败。就是这种还在继续着的想法,它很可能给我们的后代带来严重的后果,当然,也有可能包括我们自己。

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会议进行到了一半,xxxx大大的就中国巨大的汽车销售量将它称赞了一番,但仅仅在令人失望的15国协约签订的两周之后,大概这比气候变化重要的多,中国骄傲地庆祝着他们世界上{zd0}的汽车市场,就像是在展览他们的战利品。请别感到庆幸或者仿佛为之鼓舞,我们应该感到很害怕。

当下造成我们对于经济活力担忧的原因中,比人口过剩更紧要的是高消耗的问题。当这两股力量结合是,它将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可怕的破坏。随着中国汽车数量持续增加,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石油需求也随之增加。 2008年,联合国“科学家对一个从阿拉伯半岛延伸到中国和西太平洋的超过三千米厚的烟尘和其他人为造成的微粒层的研究”其结论是,“从北京到新德里的众多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脏,高山上,如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极端气候也越来越普遍,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大气褐云(atmospheric brown clouds,又称大气棕色云团)和温室气体的联合作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激增的个人汽车数量只会加重这种趋势。

南京的一个很典型的下午一点,从一座附近山上拍摄的,这张照片拍摄于2008年3月。

因为被“美国梦”所吸引和迷惑——大汽车,大房子,大片土地,高消费和大量浪费。2008年,中国人为了SUV,皮卡和小型货车而疯狂。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政府对小型车减税,而且为鼓励SUV,皮卡和小型货车的销售而补贴了七亿三千万美元。”中国人都在开着SUV,对美国人来说,开大排量的SUV还需要更好的理由吗。同意中国人也在想:“如果他们能,我们凭什么不能?”放开了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思维;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问着自己同样的问题。

2007年,美国交通统计局公布,美国总共有237402545辆注册在案的客车和其他机动车,我们把这两类合起来,都叫他们“个人汽车”。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统计数据算作是2.37亿。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CIA World Factbook),美国有约有3.07亿人口。这意味着,在美国每四个人中大约有三辆汽车。事实上,美国高速公路的登记人数超过了美国总人口的77%。众所周知,有些人拥有不止一辆汽车,还有人没有登记他们的车辆。任何统计数据都是不xx的,因此我们不会说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三个拥有私人汽车。但这个数字仍然是惊人的:美国每四个人中大约有三辆汽车!

美国被世界许多国家当做现代的发达的范例(尤其是在中国)。但这种发展几乎总是在看增长,消费和人均财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有没有轿车是个人财富的一大标准。好比张先生,我的这位中国同事上周告诉我,在现代中国成功的四大指标是有“妻,子,房,车”。你可以想象,这个星球上五分之一的人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期中国汽车销售大幅上升,石油需求量攀升和污染加重。如果中国步了美式发展的后尘,以3:4的车对人的比率,那么不久在中国将有1033409211辆轿车。[1]为方便起见,让我们就算作是10.3亿辆轿车。假设中国毫不犹豫地继续走着美国的过度消费的路子,那么世界上大约每6.6人中将有一辆中国轿车[2]。

其实,在中国,轿车没什么实际作用。他们上升的消费水平是过度消费思想的产物,而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美国。他们在电影中,报纸,杂志上,或者电视上看到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他们说:“我要变成那样!那就是发展。”但是,如果把个人的经济条件和它带来的便利也算上,再来看是否要买一辆汽车,恩,它很有吸引力,但买一辆车确实是个很糟糕的选择。的确是。

中国的公共交通很发达,比美国的好得多。中国的公共汽车和火车系统非常方便,非常便宜。现在,我生活在湖南的一个小县城里,这里的交通条件是我在中国遇到的最差的。然而,这里的交通依然便宜和方便,而且它比在中国或美国驾驶轿车更有利于环保。为了说明使用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相对于驾驶私家车的经济优势,让我们再来看看我的同事,张先生。

你这里最近的城市是常德,距离超过90公里,但我们会为方便起见就算作90公里。汽油(93号汽油)目前的价格是6.32元/升。张先生开着雪佛兰乐骋(Aveo),他说,因为它“省油,保护环境,而且是由xx的美国公司生产的。”从雪佛兰的网站,我得知,小排量,燃油效率较高的乐骋的平均油耗为16.66公里/升。所以,每次张先生开车到常德,将耗油的5.4升,花费三十四点一四元。

当我去常德时,坐公共汽车。车站距离我的公寓3/4英里,我和张先生居住在同一个公寓。我通常步行到车站,但我也可以坐公共汽车,花费0.5元(实际上是1元 by unstop)或者花3元(实际上是4元)坐出租车走。巴士从6点到下午6点连续运营,从这里到常德。票价为21元。如果我采用了最昂贵的公交组合去常德(叫一辆出租车到车站,加上21块的车票,这总共将花费24元),我仍然可以一次比张先生节省10.14元。重复多次的话,我能比他省得多很多。如果把张先生买车的钱(16 000美元),他的汽车保险以及汽车的成本耗损考虑进来,我大省了一笔。

不仅是中国公交用户省了一大笔,如果更多的人利用公交系统,减少个人购买汽车,那么也将为环境“省一大笔” 。(我并不是说现在没多少公交用户,的确许多人在坐巴士,但这个数字减少。)平均每辆去常德的巴士搭载22个人。据其中一个司机说,每趟行使要用23升柴油。如果所有这22个人都开着自己的雪佛兰乐骋(Aveo)去常德,他们将用掉118.8 93公升的93号汽油。差了九十五点八升!虽然柴油的车辆废气中含有较少的二氧化碳,但它们却包含更多的诸如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此外,生产一升的柴油燃料使用的原油量要比其生产所需的汽油多约25%。尽管存在这些因素,柴油动力的巴士车搭载了22人去常德,仅使用23升柴油而且污染物排放也远低于22个人各自驾驶着,“节油”的雪佛兰乐骋(Aveo)。如果我们把生产这22辆车造成的污染也算上,那我们上面算的还不算是公正的。即使在这种情况——我们在拿老式的巴士和{zx1}的“省油、环保”的轿车做比较,这些数字仍然清楚地表明,公共交通是一个更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更环保的替代个人驾驶轿车的交通方式。

我在中国到过超过一半的省份,我很少在交通上遇到问题。我从来没有发现交通不方便或是太昂贵。我还从没有在想去某个地方上遇到麻烦,无论目标在哪或是时间上的问题。事实上,在中国有有一辆自己的车并不比搭巴士好多少。

中国的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绿色交通革命的沃土。结合中国在燃料效率和能源效率的运输技术上的投资,在某些地区它肯定是这样,在中国,自行车复苏之风刮遍了全国。中国还可能会急剧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但是当下自行车并不“酷”,在中国,这并不是一个趋势。公交巴士并非是人们所向往的,它不过为他们解决交通问题罢了。在中国,购买自己的大排量SUV是“潮”,踩单车是“OUT”。

中国蓬勃兴起的消费文化和美国高消耗的传统如出一辙。如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对发展的评价是根据这个国家多大程度上靠近于“美式繁荣”(或者说,美式过度消费)。如果美国人不改变他们的坏习惯,似乎中国人也无心改变。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不会突然重新定义繁荣,而美国将继续吞食世界的大部分资源。确实,现在球在美国人的手中。

我知道你们会像,“为什么我们要改变?我们喜欢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有一个选择它的权利!”是的,这是事实。但是美国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本文的重点不是要责备美国人,而是想让读者管中窥豹,稍稍看一下美国超消费的严重后果。虽然美国人有权这么做,我们也有责任为世界(因为经常我们自称为“自由世界的{ldz}”),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做一个好的例子。现在,即便我们不是问题的核心,也是问题的一部分,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国家。

人类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严重非常真实的边界上。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动荡,这都是因为我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现在是时候我们改变我们的习惯了,世界撑不了多久了。按专家的说法,我们没有时间了。如果我们不改革,将无路可退。英国皇家学会——一个有官方背景的科学机构,在去年发布了开创性的报告,它表示:“对缓和气候变化xxx,可预测的方法是及早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没有工程技术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或易于接受的替代方法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虽然各国急切的期待着美国抓紧它的排气管,美国还是继续推动世界上许多不良的趋势。但是,我们仍然有时间去改变这些我们已经为自己确定的可怕的道路。这些恶劣的环境趋势,可以通过真正改革我们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来与之做斗争。如果我们不来为这种变化而改变自己,难道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孩子的孩子来改变吗?

Alex Steffen,Worldchanging的执行编辑,他说,“建设美好的绿色城市:这就是伟大的道德和我们当今的政治挑战。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这个时代的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成为革命的一部分,将开创新的思维模式,然后给世界上数十亿人更多的时间去走出一条自己的通往繁荣的路。”我们有两个选择:“采取行动或者被作为我们今天生活方式而释放出得巨大力量而‘行动’。”我想我们都同意,“行动”似乎比“继续我们目前的道路”更像是一个好的选择。

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也可能不会一次都发生(虽然我们需要迅速和大胆)。它可能会具有周期性和阶段。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改革我们的交通习惯和交通模式,这也就是本文想表达的观点:我们必须改变我们使用汽车的习惯。但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改变?”美国该如何改变其交通习惯和交通系统?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们不能通过后退来实现这种变化。根据最近路透社的报道,在美国城市中公共交通费正在上升而路线数在削减。不是在朝着一个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促进公共交通,而是似乎有回到了过度消耗,充斥着私家车的路子上。尽管如此,美国的一些大城市仍然提供公共交通方案,如纽约,波士顿,旧金山,芝加哥和西雅图。事实上,根据美国公共交通协会最近的一项研究,在美国公交方案使用者每年比私家车使用者节省车旅费9242美元。公共交通的使用费用低廉,而且比拥有自己的汽车个人更环保。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要买私家车呢?

虽然像波士顿和纽约市的公共交通比驾驶自己的车要便宜,方便得多。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这样。如果要我们离开当下使用汽车的路子,这需要一个动机。不是我们的公共交通发展需要,变得更经济和方便,就是我们的城市规划需要改变——让人们住的近一点。不幸的是,在美国没有一个想法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们许多人痛恨变化而且灌水想想,要有上百万的血汗钱要被用来建设新的系统就足够吓人一跳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把我们花在驾驶上的钱也算上,我认为更多的人会欢迎这种变化的。布鲁金斯研究人员指出,“运输成本是平均家庭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平均交通支出为总支出的19.1%,是除房屋后的{zg}开支。“

根据Growing Cooler富有创意的出版物:“自1980年以来,美国人驾驶的里程数的增长速度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速度的三倍,而且比车辆登记数的增长要快一倍……几十年来,城市中的人们用于上下班的时间节节攀升,许多美国人现在上下班花的时间比他们度假的时间更多。”在美国,人们仍坚持着他们闲云野鹤的生活习惯,许多美国人不太喜欢聚居的想法,似乎它包含着大量的私人空间,而且其家庭和工作生活距离遥远的内容,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并不像他们所说一样开心。

这就是经济学家所称的“通勤悖论”。许多人宁愿长途奔波,因为他们愿意为更好的东西来担下这个担子,无论是房子,工资,或好的学校。他们觉得为了这些,值得上。但研究表明,通勤者的幸福感并不比非通勤者要多。“一个{yt}花一小时奔波通勤者必须要比非通勤者多挣40%的工资,他才能对他的生活感到满意。”美国经济学家Bruno S. Frey和Alois Stutzer在苏黎世研究所大学的经济试验学研究中如是说。人们通常高估了他们通过多奔波而挣到的东西——更多钱、更多的物质产品、更高的声望。同时也低估了他们正在失去的东西:社会关系,兴趣爱好和健康。“通勤是个借钱不还的痞子” Stutzer说。

通勤并不能让我们更快乐。个人汽车并不能使我们富裕起来。它们在肆意地破坏我们的环境,而且在破坏我们的子孙的环境。这显而易见——我们需要改变。幸运的是,我们尚有多种选择:搭建更方便的公共交通平台,构建紧凑的社区,开发氢能源车和更省油的汽车,更多的使用火车,以及其他正在被想出来的解决方案。但是,现在是时候作出决定了。现在是时候停止观察和开始改变了。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现在行动,为时不晚。

我在{dy}部分:新的世界汽车{zw}与他的未来,确立了主要节目的舞台。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探讨一些当下已经在被执行的关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看看这些已经被摆在桌上的不同的想法,并探讨一下以后可能是怎样。既然像我们这样的人必须要改变我们的做法,我想知道你怎么想。美国该如何改变其汽车使用习惯和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我们该如何改善公共交通,增加它的功用?我们如何从这里开始一种生态和谐的生活?我有些眉目了,现在我想知道你的答案!请您抽时间来考虑一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将从根本上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世界,和后代们的生存环境。请花些时间来思考,然后在这里写下你的想法。

[1]该数字使用下列公式计算而得出:0.772(美国个人汽车数量/美国人口] × 1338612968 [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的世界概况中中国人口的数据)。

[2] 该数字使用下列公式计算而得出:1030000000(根据目前中国的个人汽车数量及增长局势预计所得)× 67.93亿(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所估计的目前世界人口四舍五入)。

————————

是一位国际友人的作品,他是我的好朋友。原文可以看。把它翻译过来放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人来xx环境,xx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