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摘评(二)

  一.关于“化生”

“化生”是气化学说的重要术语,是用于解释生物出现的,意思是很多生物最初是直接“气化生成”的。这种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但以宋代最为xx学者称道。程朱之学即认为人类最初也是一步“气化生成”的,其他生物最初也自然是“化生”的。换言之,气化学说从来没有发展到进化学说。李时珍xx继承了这种思想。我们知道,这种思想和西方19世纪中叶还比较盛行的“自然生成”说xx一致。巴斯德的xx实验最终摧毁了这种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最终确立。“化生”虽然不把生命起源归功于上帝,但是根本没有解决生物如何出现、为什么有高级、低级之不同等问题。

下面是《本草纲目》中关于“化生”的比较典型的例子。

本草纲目 虫之三(化生类 31种)

人虱:(时珍曰)人物皆有虱,但形各不同。始由气化,而后乃遗卵出虮也。抱朴子云:头虱黑,着身变白;身虱白,着头变黑,所渐然也。又有虱癥、虱瘤诸方法,可见虱之为害非小。千金方云:有人啮虱在腹中,生长为癥,能毙人。……洪迈夷坚志云:临川有人颊生瘤,痒不可忍,唯以火炙。一医剖之,出虱无数,{zh1}出二大虱,一白一黑,顿愈,亦无瘢痕。……(洪钧按:纲目虫之二,本属卵生类)

蠐螬:(时珍曰)其状如蚕而大,身短节促,足长有毛。生树根及粪土中者,外黄内黑;生旧茅屋上者,外白内暗。皆湿热之气熏蒸而化,宋齐丘所谓“燥湿相遇,不母而生”是矣。久则羽化而去。(洪钧按:化生类{dy}种)

蚱蝉:颂曰:……本生土中,云是蜣螂所转,久而化成此虫,至夏登木而蜕。(发明)时珍曰: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主疗,皆一切风热之证。

本草纲目第46卷介部二 介之二(蚌蛤类29种)

牡蛎:释名(时珍曰)哈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洪钧按;前有藏器曰:天地万物皆有牝牡。唯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xxxx,何从而生?)

又,“湿生”是“化生”的一种形式,只是加上“湿”这个条件。

 本草纲目虫之四(湿生类23种 附录7种)

蟾蜍:集解:(时珍曰)蟾蜍锐头膰腹,促眉浊声,土形,有大如盘者。自然论云:蟾蜍吐生,掷粪自其口中出也。抱朴子云:蟾蜍千岁,头上有角,腹下丹书,名曰肉芝,能食山精。人得食之可仙。术家用以起雾祁雨,辟兵解缚。今有技者,聚蟾为戏,能听指使。物性有灵,于此可推。许氏说文谓三足者为蟾,而寇氏非之,固是;但龟、鳖皆有三足,则蟾之三足非怪也。若谓入药必用三足,则谬矣。……发明(时珍曰)蟾蜍,土之精也。上应月魄而性灵异,穴土食虫,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而为疳病廱疽诸疮要药。

蛤蟆:集解(时珍曰)蛤蟆亦能化鹑,出淮南子。

蚯蚓:集解(时珍曰)……孟夏始出,仲冬蛰结。雨则先出,晴则夜鸣。或云结时能化为百合也。

蛔虫:集解:(时珍曰)……凡一切癥瘕,久皆成虫……虫之变不可胜穷,要之皆以湿热为主。虫得木气乃生,得雨气乃化,岂非风木主热,雨泽主湿耶?故五行之中皆有虫。……

二.关于“龙”和“龙骨”

“龙”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动物”,李时珍相信它是“神物”,并用“九九阳数”说明其神圣。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龙”是自然界不存在的“动物”。“龙骨”则是多种动物的化石。其中包括恐龙化石。

 本草纲目 鳞之一(龙类九种)

龙:集解(时珍曰)……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81鳞,具九九阳数。

龙骨:(时珍曰)龙骨,本经以为死龙,陶氏以为蜕骨,苏、寇诸说皆两疑之。窃谓龙,神物也,似无自死之理。然观苏氏所引斗死之龙,及左传云,豢龙氏醢龙以食;述异记云,汉和帝时大雨,龙堕宫中,帝命做羹赐群臣;博物志云,张华得龙肉酢,言得醋则生五色等说,是龙固有自死者矣。当以本经为正。

三.关于河豚、海豚

我们知道,河豚、海豚都是哺乳动物,李时珍的认识离真理只差一步。有关河豚还有下面的注解中涉及的问题。

河豚:集解(时珍曰)今吴越最多。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背色青白,有黄溇文,无鳞、无鳃、无胆,腹下白而不光。率以三头为一部。彼人春月甚珍贵之,尤重其腹腴,呼为西施乳……南人言,鱼之无鳞无鳃,无胆有声,目能眨者,皆有毒。河豚备此数者,故人畏之。……

注:此所谓河豚应该是东方鲀属(Fugufar east puffers)鲀形目鲀科的1属。约有19种。通称河豚,又名吹吐鱼,艇鲅鱼,气泡鱼。一般体长在100—300毫米左右,大的可达630毫米以上。

现代动物分类学已经明确界定,河鲀与河豚实际上是不同纲的两类动物。河鲀是硬骨鱼纲鲀形目鲀总科鲀科鱼类,生活在河流入海段及近海;有些种类(如东方鲀属)的脏器(肝脏、生殖腺)和血液有剧毒(称“河鲀毒素”),可作药用,加之其肉味鲜美,故具有捕杀加工食用的价值。而河豚则应是哺乳纲河豚总科河豚科(也称淡水豚科)动物,如白鳍豚,江豚(豚即猪,故江豚俗称“江猪”)等;它们在淡水中生活,脏器xx。海洋中,有人们熟知的海豚,也是水生哺乳动物,而非鱼类。

专家认为,在新闻媒体和出版物上,应当尽量多使用“河(鱼豕)”而少使用“河豚”,以使之逐步规范化。总有{yt},“拼死吃河豚”这句熟语会被改为“拼死吃河(鱼豕)”。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河豚”这个名称还会较长时间地流行于世。

海豚:集解(时珍曰)其状大如数百斤猪,形色青黑如鲶鱼,有两乳,有雌雄,类人。数枚同行,一浮以没,谓之拜风。

四.关于龟

龟曾经是占卜的灵物,汉代之前非常盛行,唐代官方废弃占龟。李时珍仍然相信神龟。

本草纲目第46卷介部二一 介之一(龟鳖类17种)

水龟:集解:(时珍曰)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龟形象离,其神在坎。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背阴向阳,蛇头龙颈。外骨内肉,肠属于首,能云任脉。……龟以春夏出蜇脱甲,秋冬藏六导引,故灵而多寿。

秦龟:集解(时珍曰)山中常龟,鹿喜食之。其大而可卜者,曰灵龟。年至百岁能变化者,曰筮龟。

五.关于金鱼

金鱼是中国古代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物种。李时珍时代,金鱼似乎还不像今天这样千姿百态。他也没有提出人工选择的概念。

 金鱼:集解(时珍曰)金鱼有鲤、鲫、鳅、?数种。鰍、?最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春末生子于草上,好自吞啖,亦宜化生。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银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

六、关于金属

《纲目》记载了关于金属的许多感性知识,但理论把握很使人失望。

本草纲目第8卷金石部(金类28种)

金:释名:(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五金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生于土,故字左右注,象金在土中之形。……发明:(时珍曰)金乃西方之行,性能制木,故疗惊痫风热之病,而古方罕用。

银:发明:(好古曰)白银属肺。……(时珍曰)生银初煎出如缦理,乃其天真,故xx。融者投以少铜,则成丝纹金花,铜多则反败银,去铜则复还银,而初入少铜终不能出,作伪者又制以药石铅锡。……其入药亦是平肝镇怯之义。故太清服炼书言,银秉西方辛阴之神,结精为质,性刚戾,服之能伤肝,是也。

铜:释名:(时珍曰)铜与金同,故字从金、同也。集解(时珍曰)铜有赤铜、白铜、青铜。……人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砒石炼为白铜,杂锡炼为响铜。……发明(时珍曰)铜秉东方乙阴之气结成,性利,服之伤肾。既云伤肾,而又能接骨,何哉?

铅:集解:(时珍曰)铅生山穴石间,人夹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斫取之。其气毒人,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数致疾而死。……发明:(时珍曰)铅秉北方癸水之气,阴极之精,其体重实,其性濡滑,其色黑,内通于肾。故局方黑锡丹、宣明补真丹皆用之。得汞交感,即能治一切阴阳混乱,上盛下虚,气升不降,发为呕吐眩晕、噎膈反胃危笃诸疾,所谓镇坠之剂,有反正之功。但性带阴毒,不可多服,恐伤人心胃耳。……铅变化为胡粉、黄丹、密陀僧、铅白霜,其功皆与铅同。

锡:集解(时珍曰)锡出云南,衡州。许慎说文云:锡者,银铅之间也。土宿本草云:锡受太阴之气而生,二百年不动成砒,砒二百年而锡始生。锡秉阴气,故其质柔。二百年不动,遇太阳之气乃成银。今人置酒于新锡器内,浸渍日久或xx者,以砒能化锡,岁月尚近,便被采取,其中蕴毒故也。

铁:集解(时珍曰)铁皆取矿土炒成。……铁受太阳之气。始生之初,卤石产焉。一百五十年而成磁石,二百年孕而成铁,又二百年不经采炼而成铜,铜复化为白金,白金化为黄金,是铁与金银同一根源也。……发明:(时珍曰)铁于五金,色黑配水,而其性则制木,故痫疾宜之。素问治阳气太盛,病狂善怒者,用生铁落,正取伐木之意。日华子言其镇心安五脏。岂其然哉!本草载太清服食法,言服铁伤肺者,乃肝字之误。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本草纲目》摘评(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