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Buzz 重新发明Gmail | iFanr 爱范儿专注于拇指设备的小众讨论

by Tim O’Reilly from | Logout 译,转载请注明 ifanr.com 译文链接。

当我{dy}次听说 Google Buzz 的时候,曾担心这将是又一个模仿产品。毕竟人人都想分 Twitter 的一杯羹。但通过刚发布的 Buzz,你可以看到 Google 已经汲取了 Twitter 的社交媒体经验,并用在自己的核心产品上。

我非常喜欢 Gmail Buzz,它为电子邮件增加了非对称 follow 的能力。

这是个很棒的点子。电子邮件仍是很多人的核心信息平台,是我们用来分享点子、链接、图片以及与真实社交网络中的成员进行交谈的最强大而可靠的载具。但以前我们只能与具体的个人或团体进行分享。现在我们可以发布可供任何人阅读的信息。 Sergey Brin 说 Buzz 赋予了“无需填收件人就能发布信息”的能力。这话非常准确——回头再看这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它云端 email 系统也会进行模仿。

你可以直接在 Gmail 分享 Buzz 信息,也可以把其它社交分享站点上的内容拖下来,包括 Twitter、Picasa、YouTube 和 Flickr。

特别酷的是你 follow 的人自动在邮件以外的社交网络生成。如果你和他们通信,他们就会成为你的 Buzz 云的种子。不论你喜不喜欢来自那个网络的 Buzz 项目,Buzz 云已经适应了它。

Google 还很妙地借用了 Twitter 的“@名”语法,你为电子邮件地址加上 @ 前缀就能把消息发到该用户的 Gmail 收件箱。比如说 @foo@gmail.com(或者 @foo@bar.com)会把信息送进 foo 的 Buzz 云里,就像你在 Twitter 里说 @foo 一样,但信息还会出现在 foo 的收件箱里,确保能被对方看见。你还可以让信息仅为特定的收件人或群组可见(我很喜欢这功能,我在 Twitter 上就有两个帐号,一个用于公开分享,另一个用于私下分享)。

一直很让我费解的是,设备厂商管理着我们通信网络中的每个部分(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手机),却没能在自己的产品里构建社交网络功能。Google 现在显然是要干这事,持续将自己的通信产品融入强大的社交媒体平台。Gmail 已经内置了即时消息 Gtalk,地址簿里也有一些自动社交化学习功能,增加 Buzz 更让它威力倍增。而 Buzz 为 Google Profile 新增的各种内容很可能将会把今天这个残缺的 Google Profile 变成下一代个人主页。

你已经可以一窥全貌:Gmail 整合、Buzz、Reader、Voice、Geo、Blogger、YouTube、Calendar、Contacts……Buzz 是改变规则的{dy}步,Google 明年的可能动向更让人激动……

这对任何一个想挤进拥挤的市场的人而言都是重要的一课——结合你的强项。认真想想那个热火朝天的新创公司到底为它的用户做了什么,而不是去抄袭它的表面,把学到的东西用在你自己的生意中去。

把电子邮件作为社交媒体平台有很多好处。几乎人人都知道怎么用(不管那些小年轻们怎么看不起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实用性确保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替代);电子邮件极为灵活——你可以分享任何东西、评论长度任意,说到清楚为止;电子邮件有全球{wy}的地址,让你可以找到几乎任何人,通过一个地址连接人和内容;电子邮件跨平台,可以从任何地方访问。

在某些方面,Gmail Buzz 把 Google Wave 的很多优点带给了 Gmail。每个 Buzz 都可以变成一个对话(就像 Wave 或 Friendfeed 里那样),人们可以在你的 Buzz 上进行评论,在你的评论上进行评论或者用 @ 回复你。没错,它缺少超酷的 wiki 风格编辑功能(不过新版本可能加入),但它也没有让 Wave 沦为“概念产品”的关键问题——我不再需要用新工具或者打造新的社交网络。它只是为我已经在用的工具和网络增加了更丰富的功能。

Google 为分享出来的链接提供了出色的内嵌预览。特别是照片和视频,内嵌幻灯显示效果棒极了,比绝大多数原生照片或视频分享应用更棒。你可以像分享 Picasa 链接那样便利地分享 Flickr 链接(这就打破了厂商为把你锁在自家服务而构筑的壁垒)。Google 承诺自己将让 Buzz 成为“一个榜样,代表着如何构筑一个开放的、适应多标准、顺应用户利益的社交产品……”。我期待着看到这个承诺随 Buzz 的进化而实现。

更多 Buzz 背后的功能请看 O’Reilly Answers: “.”

P.S. 移动方面也有一个关于 Buzz 的好消息,显示出 Google 的平台思维。在手机上,Buzz 自动“捕获”你的位置,并通过当前时间之类的信息找出最可能的位置(比如白天你可能会在 Google 总部,但晚上的话你更可能在它对面的 Shoreline 剧院)。Buzz 找到的地点会出现在相应的 Google Placepage 和 Google Map 的 Buzz 图层里面。我们从中看到了 Buzz 相关的算法应用,以及“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威力。

文章同步于

7 条评论了已经

Trackbacks/Pingbacks.

发表评论

字体为 粗体 是必填项目,邮箱地址 永远不会 公布。

允许部分 HTML 代码: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URLs(网站链接)必须完整有效 (比如: http://www.ifanr.com),所有标签都必须完整的关闭。

超出部分系统将会自动分段及换行。

请保证评论内容是与日志或 Blog 内容相关的,灌水、攻击性或不恰当的评论 可能 会被编辑或删除。

    • (124)
    • (170)
    • (52)
    • (147)
    • (97)
    • (38)
    • (20)
    • (267)
    • (159)
    • (56)
    • (80)
    • (58)
    • (121)
      • (60)
      • (13)
      • (12)
      • (11)
    • (16)
    • (16)
    • (4)
    • 实际上,关系很大。Twitter 的流行,和他只要 ID 识别很大关系,比如说对于一些明星或公众人物来说,他们显然并不愿意公布自己的个人邮箱,但是 ID 却是人所共知。RT 关账户凭据什么事,无非因为少了一个public首页。
    • iPhone 4G 前面板?: 确切的说是疑似 iPhone 4G 的一部分组件——前面板。消息来自手持设备维修公司 iResQ 的网站。
    • 直觉上, buzz 更适合小圈子的交流。这点和 Twitter 感觉不同。Twitter 只需要你一个 ID,而 Buzz 需要你的邮箱,后者更为私密和牢靠,因而也更不容易和陌生人分享。#ifanring
    • 推群推荐:各智能手机平台:@iMaemo 。交易交换群:@iflea 。智能资讯聊群:@ifanring 。互follow 后 dm 群聊。
    • RT : 谁有 HTC EXCA300 ? 我想入手一部收藏~~~
    • 很多报告提到Chrome OS的启动速度只需几秒,而且可以从U盘启动等等。只要是 Google 的产品,大家似乎都会自动接受,但要知道 Google 也有一些产品半途而废。http://www.ifanr.com/6875
    • 祝贺到手~
    • 写在ipad发布之后——当你被乔布斯大叔洗脑之后, ifanr 论坛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讨论:
    • 祝贺!

郑重声明:资讯 【Google Buzz 重新发明Gmail | iFanr 爱范儿专注于拇指设备的小众讨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