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人接触ISO的时间脉络为主线,在此谈谈对ISO的发展:
{dy}次接触ISO这个东西,是在一家当时(1994年)深圳知名的做大功率通讯开关电源(程控交换机用电源)的民营企业就职一名普通的品质助理工程师(进这家公司是因为我有一张大学毕业前因参加全国电视讲座形式的一次"全面质量"—-注:那两年国内很多xx国企正推行TQM---的培训证书),又因有在企业报上发表过几次”豆腐干”(从小有写日记的习惯,大学读书期间还兼校刊栏目编辑),当时我的经理(现已任深圳某xxxx老总,在此再次感谢他的栽培与提携)考虑公司要推行ISO9002(当时还只流行87版,94版的真正盛行要到96年),在成立ISO推行委员会后的{dy}步就是定选”准ISO内审员”(经过培训及考核后才能获得内审员证书的种子选手).
而”准内审员”必须在了解部门或公司运作的基础上还要有写作功底(文笔好),因要编写出四阶,三阶,二阶类文件(一阶QM质量手册一般是品质或品管经理负责”执笔”),因此,本人成为部门内最有资格获此机会的人选.
当时公司选择的管理顾问公司(几乎当时,乃至2001年前所有的工厂或企业要想推行ISO,必须得请一家咨询或顾问机构,2001年后,因懂ISO或有资格统筹推行体系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工厂或企业就由品保经理牵头或”管理者代表”组织其内部的ISO推行小组进行—毕竟请顾问机构要花一笔不少的费用)是时任深圳ISO9000协会的会长创办的公司,我们的老师是我当时任职公司点名要的刘会长,当时公司的种子选手共8名,要接收几乎封闭式的培训与练习10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中有4小时在听课,2小时的讨论).
每人在{zh1}考核是要从拟好的1000道考题(类似于考”驾照”的笔试,只是题型不一样,考驾照是选择题,考ISO内审员是问答题)中随机选取100道(分10次,每次10道题),题目都是一些案例,即一些工厂或企业在现有运作中的相关描述,我们得根据案例描述进行分析,并与ISO标准进行对比,违反了标准的哪一条哪一款,应判什么级别的不符合,应该怎么去纠正(注:87版还没有”预防”这一要素)----类似于法官在判刑时的量刑.
因此,我们那个时候的ISO内审员(有人戏称98年前的为”{dy}代”)是深切理解体系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这也为我今后走向”工厂管理”领域打下了夯实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而且, ”{dy}代” ISO内审员只要拥有一份由有资质的机构颁发的ISO9000,找工作时,几乎不用出具xxx书或xx,就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至少2000年前是这样!
“第二代”ISO内审员大概泛指98至2001间的这批,这也是珠江三角洲一带”走在行业前面”的一批急需扩大出口或OEM量的工厂紧缺的一批”后起之秀”,他们的存在,随着ISO9000九四版及ISO14001(环境)九六版,以及QS9000(汽车行业的管理体系)/TL9000(通讯行业的管理体系)的推出与发展,使通过ISO认证的企业,一个月的量抵得上过去1-2年的量,这也是一大批ISO咨询服务机构抓住商机的大好时段.
随着ISO9001:2000(版)/SA8000(劳保管理体系)/QC080000(ROHS方面的管理体系)/TS16949(QS9000的升级版)/VDA6.1/ICTI(玩具行业的行为准则)等的发展,”第三代” ISO内审员得到了随心所欲的展露空间,但也正因为需求太大,各种参差不齐的ISO内审员培训机构不断涌现,这样,简短的参加一个3-5小时课程的人员,花个3-500元,就能领个”内审员”证书(ISO9001/ISO14001/TS16949三证同发,也只需800-1000元)的大有人在,这也是当今很多工厂或企业不重视ISO或体系管理的要因之一.
其实,大部份的工厂或企业,所出现的绝大部分(至少符合8020原则的80%主要因素)生产/品质/成本/交货期/效率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因:组织职责不清,流程不顺畅,接口关系不明,品质标准不统一,统计数据混乱,培训不到位等系统管理不当引起.
如果你不信,请你不妨把你工厂或企业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或面临的困境(请尽量写得详细点)发至我的工作邮箱:81929691@vip.sina.com,让我给你所在的部门或组织及整个企业做一次免费的体系诊断,你一定会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但愿鱼龙混杂的”第三代”不要延续太久,经过规范化的整理整顿,迎来ISO内审员的又一轮”春天”---第四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