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六十年,中国造纸工业的“建国大业”_中华纸业杂志社_新浪博客

◎ 胡宗渊(中国造纸学会顾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六十年,建国以来,风云澎湃,中国造纸工业蓬勃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造纸生产和消费大国之林,2008年生产量已居世界{dy}位。笔者是一位老造纸工作者,从学校毕业参加造纸行业工作也整整六十年,亲身经历了中国造纸工业的成长和壮大,现回顾这不平凡的六十年。

 

1 造纸工业源远流长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伟大贡献。公元105年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蔡伦用植物纤维原料,经过切断、臼捣、水上悬浮、抄造、干燥等加工工序,抄出由纤维自由交织而成的纸。这奠定了植物纤维纸及其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
    中国的手工造纸技术传遍全世界。自公元四世纪起,中国造纸技术,东经朝鲜,传入日本;西经中东阿拉伯国家,传到非洲和欧洲;在十八世纪,欧洲把中国的造纸技术,又传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由此,世界各地都有了中国发明的造纸加工技术。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长期应用手工造纸。由于需要大量纸张,当时,手工纸不但产量增多,质量提高,也增加了花色品种,同时,也发展了各种造纸原料和纸加工技术。
    中国机制纸出现较晚。十八世纪末期,欧洲发生了产业革命,造纸业发展为机器生产。1894年中国才有{dy}家机制纸厂。但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造纸工业不仅产量不高,而且品种少,主要靠进口。在全国解放的1949年,机制纸产量仅为10.8万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纸和纸板的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到2008年我国纸和纸板产量已达7980万吨,居世界{dy}位。

 

2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2.1 三年恢复和“一五”时期,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7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1年的三年恢复时期,国家没收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所有的48家造纸企业。这些企业经过民主改造,生产逐步恢复,产值占全行业产值56.1%,公私合营企业产值占1.5%,民族资本企业产值占42.4%。当时国家投资的国营企业进行改建和扩建,三年增加纸和纸板生产能力8.9万吨,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产量达到37.1万吨,比解放前1943年旧中国的{zg}年产量16.5万吨增长1.25倍。
    1953~1957年的{dy}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造纸工业作为轻工业建设的重点之一。投资建成14个项目,新增纸和纸板生产能力24.9万吨,建成一批生产新闻纸和工业技术用纸的骨干企业。1957年纸和纸板产量达到91.3万吨,比1952年增长1.45倍。产品自给率由1952年的72.6%提高到1957年的95.3%。这个时期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中国造纸工业得到健康发展并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三年“大跃进”和“二五”时期,曲折前进阶段(1958~1965年)
    1958~1960年三年“大跃进”期间,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造纸工业采取所谓“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急于求增产,缺乏尊重科学态度的作风,掀起了大办小纸厂即所谓大搞“小、土、群”之风,建起了1850多个小纸厂。全国纸和纸板产量由1958年的122万吨,猛增到1960年的180万吨,但生产管理粗放,许多重要的技术规程受到破坏,生产追求高指标,推广一些不科学的工艺技术,造成事故频繁,浪费严重。致使当时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纸张“黑、粗、厚”是这个时期最突出问题。
    1961年,国民经济开始进行调整,造纸工业执行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政策,几个主要工程建设项目纷纷缓建、停建下马。许多因陋就简办起来的小纸厂,由于生产不正常,产品质量差,被迫关停并转。1962年纸和纸板产量下降到112万吨。深刻的教训,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主观愿望替代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1963年,中国造纸工业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加强了生产管理,建立起正常生产秩序,充实了专业管理机构,生产逐步回升。到1965年纸和纸板生产量达到173万吨,主要产品质量和原材料消耗都达到历史{zh0}水平。经过三年调整,中国造纸工业生产建设又开创了新局面。
2.3 十年动乱,挫折徘徊阶段(1966~1978年)
    1966~1978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中国造纸工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又遭受到严重挫折。专业管理工作被削弱,企业管理制度混乱,生产时起时落,到1975年纸和纸板产量仅341万吨。1966年到1977年这十二年是中国造纸工业徘徊前进阶段,因市场纸张供应紧张,将在“大跃进”期间停建的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又有计划地恢复建设。1976年10月,十年动乱结束,中国造纸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与发展,1978年纸和纸板产量达到438.7万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中国造纸工业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2.4 改革开放后大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1979年以来,中国造纸工业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恢复了专业管理机构,重新加强了行业归口管理工作,中国造纸工业又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造纸工业取得的成绩更是显赫辉煌。主要成就表现在:
    (1)生产持续稳步发展。消费和生产同步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纸和纸板产量7980万吨,是1978年439万吨的18.2倍,消费量7935万吨,是1978年462万吨的17.2倍;进口量358万吨,是1978年36万吨的9.9倍;出口量403万吨,是1978年的31倍。1978~2008年,纸和纸板生产量年均递增率10.15%,消费量年均递增率9.94%。总体趋势生产增速与消费增速趋于平衡。目前中国已进入世界纸张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行列。
    (2)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花色品种增加,出口产品数量逐年增加,出口趋势明显增长。2000年中国纸和纸板出口量仅为71.8万吨,2005年出口量达193.9万吨,2008年即达到403万吨。
    (3)中国造纸企业的结构调整,有了很大变化。目前造纸企业总数已减为3500多家,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将各地小草浆厂纷纷关停。同时,企业生产规模开始向大型化发展,大型企业向集团化发展。
    (4)中国造纸工业国际化、集中化、专业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在设备现代化程度上,近年来国内许多造纸企业引进数量很多的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同时,由于国内造纸原料短缺,每年又大量从国外购进商品木浆和废纸,也还有许多企业在向国外出口纸张。因此,目前中国许多大的造纸企业已经xx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国造纸工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另外,中国目前造纸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块:即珠江三角洲,主要是以生产包装用纸为主;其次,是长江三角州,以外企为主,主要生产xx纸张,如铜版纸和xx文化用纸;再有是环渤海集群的核心地带——山东半岛,是目前纸张产量{zg}区域,生产各种纸张。这三大区域是目前中国纸张集中生产地。随着产品的不断整合,中国造纸企业专业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几个大的造纸企业都有各自的拳头产品。造纸企业在向生产xx专业产品方向努力。
    (5)中国造纸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有较大改善,污染情况有所减轻。作为防治重点的废水,2007年造纸排放废水量42.5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220.8亿吨的19.25%,造纸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38.30亿吨,占造纸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90.12%。排放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为157.4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453.1万吨的34.7%。造纸工业万元产值COD排放强度近九年大幅度降低,已由1998年462千克/万元降至2007年40千克/万元,年均降低23.8%,治理成效突出。
    (6)企业经济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形成多元化格局。2008年不同经济类型造纸企业的企业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占同行业比例表明,民营、外资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增添中国造纸行业发展活力的生力军。
    (7)中国制浆造纸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专业设备制造体系。目前,通过自我创新研制开发和成套引进关键部件的方法,提高了中国制浆造纸设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中国已拥有世界上{lx1}的技术和设备,缩小了中国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提高国产纸张和纸板的竞争能力。这大大推动了中国造纸工业的飞跃发展。
    (8)近年来,中国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许多造纸企业的科技人员,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智慧,造纸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硕果累累。在造纸制浆各个领域研究开发出许多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使中国造纸企业在生产上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成效。
    (9)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78年全国500万元以上造纸企业从业人员47.8万人,产量439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为9.18吨/人·年,到2008年已增长到75.2万人,产量7980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为106.1吨/人·年,实物劳动生产率2008年比1978年提高11.5倍。全国造纸业(纸和纸板)资产总计2008年1~11月为4697亿元,是1978年40.7亿元的115.4倍,资产快速增长,特别是2000~2008年期间,资产总计由1944亿元增至4697亿元,年均增加大约344亿元,增速平均11.7%。工业总产值2008年是4571亿元,是1978年49.8亿元的91.8倍。利税总额2008年约390亿元,是1978年11.2亿元的34.8倍。人均利税2008年达51862元,是1978年2343元的22.1倍。利润总额2008年约210亿元,是1978年6.8亿元的30.9倍。人均利润2008年27926元,是1978年1423元的19.6倍。
    (10)面对中国造纸工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世界纸业巨头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目前,国外纸业巨头投资项目都集中在xx纸品领域。同时,在国内纸张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许多国内纸业巨头和国外纸业巨头都有合作要求,正在“强强联合”。

 

3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过程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3.1 中国造纸工业的定位
    从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造纸工业就被列为“日用消费品工业”范畴,因此,在体制上也就隶属于中央轻工业部领导与管理。根据建国以来中国造纸工业各个历史时期国家投资情况的统计资料来看,在工业投资中所占比重是日趋下降,国家规定制浆造纸项目的xx利率也高得多。在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造纸工业被列为国家xx制造业之一的支柱产业。经多年呼吁,特别是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国家才真正认识到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在2007年国家公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才正式明确了造纸工业的定位问题,明确指出了中国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它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容量大,是拉动林业、农业、化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造纸产业是以木材、竹、芦苇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
3.2 造纸工业的原料方针
    建国以来,中国造纸工业原料方针多次调整变化。先后在不同时期,曾有不同提法和作法,这对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即提出“造纸工业的原料,从长远来看,应以木为主,以草为辅,要注意利用草类、竹植物纤维”。因此,当时木浆和草浆几个骨干厂发展很快。但从1957年开始了“草木之争”,当时认为用木材造纸是浪费。结果造纸试办的林场受到“不务正业”的批判而停办了。继而1958年确定了“以非木材纤维为主”的原料方针,结果使木浆造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在“大跃进”的影响下,中国造纸工业开始走上了“小、土、草”的发展道路。造纸纤维原料的结构越来越不合理,木浆比重以及商品木浆产量逐年下降,为缓解国内木浆供应的紧张局面,国家每年不得不进口相当大数量的商品木浆、废纸。针对中国国情,根据我国造纸原料资源情况以及造纸工业发展规律,改革开放以后,确定了“草木并举,因地制宜,逐步增加木材比重,加速原料基地建设”的原料方针。这对调整原料结构,扩大利用造纸原料资源,促进中国造纸工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这期间,因为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造纸工业和林业长时期是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造纸属轻工业部管,林业属林业部管,因此,中国造纸学会和中国林学会的专家们开始提出“林纸结合”,曾共同向国家领导呼吁,当时协调结果是试办:“纸办林”、“林办纸”,后来又一度提出林业部发展“林浆结合”,而轻工业部造纸搞“浆纸结合”,但因步履艰难,困难重重,很多实际问题解决不了,因此,也就没有得出什么实质性结果。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彻底打破了部门所有的体制束缚,专家们又将“林纸结合”改为“林纸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林纸一体化”才取得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国家正式确定“林纸一体化”作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战略。国务院2002年2月正式颁发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接着2004年2月又公布《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2007年国家正式颁布《造纸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造纸工业的原料方针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木浆比重,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浆,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废纸为主,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
3.3 现今中国造纸工业不足之处
    中国已是世界纸业大国,但还不是纸业强国。和世界造纸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当今世界造纸工业是向高速、高效、高质量、低消耗、生产连续化、自动化,并且是与环境相协调、走循环经济道路,朝着新兴现代化大工业的方向发展。但从中国造纸行业整体来看,不管是生产水平、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和人家都不可比。
    中国造纸工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任务仍很艰巨。中国大多数造纸企业的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式的,环保压力很大。造纸原料短缺,原料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在资源消耗、节能减排方面还需下大力气来认真解决。
    在科学技术领域,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努力研发出来的许多科研成果,还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有的推广起来困难重重。当然,其中有些科研成果在技术上可行,但在经济上却不可行,因此,也无法在实际生产上应用。更有些科技难题,还未能突破。
3.4 当前中国造纸工业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环境污染和造纸原料短缺的双重压力。
    造纸工业是传统工业中的污染大户。上世纪60年代,国外造纸工业也曾对环境造成过严重污染。但是,从60年代后期,由于制浆造纸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成效,特别是走循环经济道路,它们已经实现了清洁生产,不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中国的传统造纸工业是能耗、水耗大户,并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是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特别是因中国造纸原料短缺,原料是以草为主,加上许多造纸厂又缺少资金,许多小草浆厂规模小,装备落后,又没有治污措施,因此,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但近年来新建和改建一大批现代化制浆造纸工厂,技术装备新,管理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治理,建有完善的治污措施,走循环经济道路,实施清洁生产,情况就大不一样。这些企业的废水及排放COD指标都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甚至超过了世界水平。
    造纸工业的发展与资源关系极为密切。但从总体来说,中国造纸工业还没摆脱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表现在资源利用率低。现在大多数中小型造纸企业的管理落后、浪费大,生产中各种原材料、水资源和能源消耗都很高,因而造纸节约用水的潜力很大。近年来,中国新建和改建的许多造纸企业,它们的用水量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还低于世界水平。工厂的生产用水量增加,必然也增加了工厂的排水量,也就增加了工厂废水的治理难度。
    随着中国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造纸纤维原料的供给不足已成为影响造纸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木材资源缺乏,致使造纸原料结构长期不合理,木浆比重低。虽然现在已将林纸一体化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但林纸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这些年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商品木浆,进口数量还在逐年大幅度增加。造纸工业属资源性行业,国家在《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虽然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但笔者认为,因发展需要,这几年中国造纸工业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商品木浆和废纸,是迫不得已。但若长此下去,xx依赖进口来解决原料的不足,不可取。唯有加快“林纸一体化”进程,增加国内商品木浆生产量和加强及改进国内废纸回收工作,才是上策。目前,国家已经重视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应该是大有希望。
3.5 中国造纸工业如何合理利用好非木材纤维原料
    国家颁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指出:“要治理草浆企业,把草浆企业的污染治理作为造纸工业治理环境的关键”。当前,因许多小草浆厂没有污染治理的根本有效措施,国家只有采取强制将这些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小草浆厂关停,将这些小草浆厂作为落后的造纸产能予以淘汰。但在关停这些小草浆厂后,也就必然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又明确指出:“要合理使用非木浆”。这主要是指要合理使用草类原料的草浆。长期以来,非木纤维特别是草类纤维是中国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中国是世界上一个草浆产量最多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以非木材纤维原料制浆造纸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较丰富的草类资源,特别是稻、麦草和棉秆等都是很宝贵的再生资源,这些农村的农业剩余物,价廉、数量又大,但综合利用率低,现大都焚烧处理。面对中国造纸原料短缺,如何利用好这些草类资源,关键是对规模较小的草浆企业如何从技术上解决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中国大多数传统小草浆厂是沿用传统的碱法制浆生产模式,制浆废液是主要污染源。因为草类纤维原料的纤维形态和结构,与木材xx不同,因此,这些小草浆厂制浆废液的处理在技术上比木浆困难得多,加上有些草浆生产企业又没有很好重视治理污染。
    草类原料碱法制浆能不能解决不给环境造成污染?经过业内外专家学者的多年研究试验和探索实践,现在可以说已经有了突破。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现有传统工艺和技术装备的改进,提高纸浆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和减低排放浓度,废液处理采用碱回收或综合利用,强化末端治理。另一类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换用新型化学药剂并彻底改变制浆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不产生污染源。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排放标准越来越高,最近国家又正式颁布执行废水排放新标准,众多的中、小造纸企业将很难适应,特别是有些已建有黑液回收和废水处理装置并已达标的草浆企业也将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为此,这些企业特别是草浆企业将面临两个选择:或进一步增加投资来研究改进废液的深度处理和环保治理问题;或必须停产作为落后产能予以淘汰。笔者认为,从当前中国草浆企业现实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主张污染物还是应以从源头控制为主,末端治理对保护环境是不得已而为之,因其不能从根本上xx污染。同时,加大深度治理设施的投入和增加运行费用,都将会给企业加重负担。
    近年来,许多科研单位和造纸工作者本着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突破了造纸传统的老框框和陈旧理念,改变传统的碱法制浆工艺路线,改用新型化学品药剂,进行草类纤维原料无污染制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开发试验研究工作。有的成果现已在不同规模的示范生产线上生产运行。这些自主研究开发的制浆新技术,给草浆企业制浆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利国利民”、“利工利农”的大好事。因此,使其逐步产业化、工业化将是使造纸工业在利用好非木纤维原料的问题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科学发展道路,对这项新技术的评价还有待业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期待取得共识。
    中国造纸工业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辉煌的成绩,举世瞩目。在奠定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开创中国造纸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中国造纸工业,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本文选自《中华纸业》2009年第19期,敬请查阅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激荡六十年,中国造纸工业的“建国大业”_中华纸业杂志社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