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Fm书刊的包装_印刷机械_机械制图xx-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机械设计 ...

书刊的包装
有关书刊的包装尚无统一标准,下面的包装要求是参考了新华书店储运公司的部分规定提出的,不是标准,仅供参考。
一、北京印刷厂包装要求
(1)精装书用80g/m2以上牛皮纸包装;平装书用70g/m2以上牛皮纸包装。如用其它纸包装,纸质需坚韧不脆,不分裂。
(2)根据用户的要求,运往外埠的书籍可用纸箱或其它包装形式。
(3)图书包装规格。
①包件高度。根据图书的开本尺寸,每包件的高度如表9-1所列。
表9-1 图书包件高度
开本 每包高度(mm) 备注
8开 100~120
16开 100~120
24开 100~120
32开 200~220 包括大小32开本,{zg}不超过230mm
40开 100~120 双摞包装
48开 100~120 双摞包装
60开 200~220 双摞包装
64开 200~220 双摞包装
②成套图书一个定价的要配套包装;分本定价的要单独包装。
③包装精装书带塑料套,平装书带塑料压膜封面的图书时,本与本之间要夹垫一张与书的开本尺寸一样的白纸,以免粘连。
④包装纸搭口要在包件的两边书口处,包紧粘牢。
⑤一种书籍用纸的厚度有差异时,包装时以厚本书为标准。
(6)每包内每刀穿插数规定如表9-2所列。
表9-2 每刀穿插数规定
装帧 每包数量(本) 包内每刀穿插数(本)
平装 2~10 2、4
平装 11~30 5、10
平装 30~100 10、20 零头限5本
平装 100~200 20、30、50 零头限10本
平装 200本以上 40、50 零头限10本
精装 不分薄厚 1 必须对口
二、包装方法
目前,我国的印刷厂主要运用纸张包装,对于一些有非凡要求的书籍也运用书套包装。

1.纸张包装。按照图书包装要求,将书摞放到包装纸上,运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把书册和纸张压紧,用绳子或塑料带十字穿插将书籍捆扎在一起,构成包件,如图9-1所示的形式。
常见的包装形式是包装纸塔口在包装件两边书口处,运用手工包装时,也有包装纸搭口在下面的形式。

2.书套包装。书套包装形式运用的不多,而且多用手工制造,因此大多用于礼品、纪念品、袖珍本书籍,或根据出版者的要求制造的书套、书盒。
书套是专用封套纸板制造,其厚度有0.7mm、1.5mm、2.0mm、2.5mm四种。纸板的外面包上印刷精美的纸张或经烫印图文的精装面料。
书套的外形有直角形的梯形斜面形。按照书套中所装书籍的份数,又有一本装、两本装或多本装书套。书套的形式如图9-2所示。
三、机械包装
用手工包装书刊,休息强度大、消费效率低。目前印刷业已广泛采用机械包装书刊。在大批量消费中,每个联动消费线上都装配有书刊包装机。常用的书刊包装机有YB-1型、PSQB型等平装书籍包装机。其主要技术规格如表9-3。
表9-3 书刊包装机的技术规格
型号 YP-1型 PSQB型
包装速度 包/min 8、10、12 10
包装规格 大、小32开本 32开本
包装用纸g/m2 50以上(牛皮纸) 50(牛皮纸)
包装用纸宽 mm 380~410 380~440
包装纸卷筒直径 mm 500 500
包装高度mm 190~220 160~210
常用杂志捆扎机有SK-4A半自动型捆扎机和SK-1A型全自动捆扎机等。
SK-1A型全自动捆扎机的{zd0}捆扎高度为400~1000mm,{zd0}捆扎宽度为400~1200mm;最小捆扎尺寸为50mm×80mm;捆扎速度为3.5s/道;运用的塑料带宽度为12~16mm。
书刊产品的封签、运输和保管
封签。书刊产品包装好后,在包件的两端贴上尺寸为60mm×90mm的出厂封签。封签上应写明
以下内容:书名、数量、定价、版别、日期及送书单位。字迹要清楚,书名写全称,数量、定价用阿拉伯数字。
运输及保管。书刊在往成品库等运输的过程中,包件和封签应完好无损;在往运输工具上摆放或卸下包件时,应轻拿轻放、不能提着绳子乱扔。
在仓库中存放包件时,地面上应垫上高度为0.3~0.5m的木板。然后将包件堆放成垛,其高度不超过1.8m。仓库应当密封、干燥,防止大气中和土壤中的潮气侵入。
从印刷机印出的大印张,要经过折页、配帖、订联、包封面、切边等多道工序加工之后,才 得以呈现出书刊的相貌。以上这些工序的总合就是装订。装订是书刊印刷的{zh1}一道大工序 ,也是书刊消费中工艺操作最繁琐,占用的休息量最多的一道大工序。
一、书刊装订的方式
1.五十年代书刊装订业的调整
五十年代以前,在书刊印刷业中,技术最落后,手工作业占的比例{zd0}的是装订。在装订 工序中,除了脚踏订书、手搬切书运用机器以外,其他的折页、配帖、刷浆糊、穿线、包封 面 等操作,无不是手工作业。在一些边远城市,有的装订还运用弯刀裁纸,锥子打眼和锤子订 书。由于装订作业的设备比较粗陋,所以书刊装订消费大多是分散在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式小 型装订厂里停止。
装订既是书刊消费中不可短少的一道工序,它的消费必须同印刷消费保持平衡。五十年代初 ,出版总署为了协调发展书刊印刷工业,使书刊印刷中排字、印刷、装订同步发展,对书刊 印刷业的构造重新作了调整,将一些规模过小的装订作坊合并成为规模较大的专业装订厂, 或同书刊印刷厂合并成为印刷厂里一个装订车间。非凡是经过1956年的公私合营以后,这些 小规模的装订厂纷纷被合并或兼并。以上海为例,1949年有大小装订厂家130户,1956年合 并成24家书刊装订厂。在其他城市也同上海相似,经过五十年代初、中期的行业调整,一切 的 书刊印刷厂根本上都配置有装订车间。北京市原来就有一定根底的龙门装订厂,仍保留下来 ,以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专业化的北京制本厂。
2.图书的平装和精装
图书的装订,简而言之,分书身的外装和书芯的订联两个方面。书身的外装是为了保护书芯 ,以求外形美观而采取的措施,如包封面,装书壳,加护封,切书边等;书芯的订联则是为 了把散页的书帖联结成书芯,北京设计公司,便于保存和阅读。书身的外装分平装和精装两大类。
(1)平装。是图书装订技术中较为普及的装订方式。它工艺比较复杂,用料少成本低,合适发行量较大 的通俗读物、教科书、儿童读物等。平装工艺流程:折页→配帖→胶背→订书芯→压实→包封面、烫背→裁切。
(2)精装。对于重要的经典著作、学术著作、重要史料、画册、图集、工具书等多采用精装。精装书有 巩固的书壳,有的还加护封,对书芯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由于精装书用料考究、工艺繁杂, 所以精装书的成本较平装书要高。精装书已属图书的精品了,对于某些图书,为了提高它的 收藏价值,甚至采用豪华装,不但装帧设计美观,装帧用料更属上乘。但这究竟是书中{jp} ,非常稀有。
精装书的工艺流程大体分四个阶段:
书芯订联:折页→配帖→穿线→压实→胶背→裁切
书芯加工:圆背→起脊→贴纱布→贴堵头布→贴卡纸
书壳加工:下料→刷胶→贴面料→包边角→晾干
上书壳:套书壳→压槽→贴环衬→压实→定型
书芯订联和书壳加工可以分别同时停止。当书芯加工完成以后,再把加工好的书壳套在书芯 上,进一步加工定型。
3.书芯订联技术的沿革
装订技术的提高,主要是围绕着书芯的订联方式而发展 。书芯的联结方法如下:
(1)三眼订。
在书帖的订口周围打三个订眼,用线穿过订眼把书帖联结成书芯。三眼订是老式的手工订 书方法,消费效率低。书芯翻开后不易摊平,五十年代以后就很少运用。
(2)铁丝平订。
淘汰了三眼订以后,在书帖订口处用铁丝订书机将书帖联结成书芯。用铁丝联结,书芯结实 ,消费效率高,同三眼订一样,书芯翻开后不易摊平,铁丝随便生锈污染书芯。
(3)穿线订。
对于书芯在200页以下的图书尚可用铁丝平订,而对于书芯较厚的图书,就必须运用穿线订 。将书帖按照页码顺序在订口处用线串订成书芯。穿线订的好处是不管书芯多么厚,都可用 线穿订,且书芯摊开后,恣意翻开,都能摊平。穿线订并不是新技术。只不过五十年代以前 用手工穿线,六十年代以后,才逐渐运用上了穿线机。
(4)缝纫订。
这也是平订的一种。用工业缝纫机沿书帖订口处订缝,把书帖联结成书芯。对于书芯在100 页以下图书或小册子,不用铁丝订时,可用缝纫订。
(5)无线胶订。
这是在七十年代以后才逐渐盛行的一种书芯订联方式。顾名思义,这种订联方法不用线,而 是 在书帖订口处先破开毛口,再涂上胶粘剂将书帖在订口处相互粘结成书芯的一种联结方法。胶粘剂一般用白乳胶或热熔胶。无线胶订的书芯翻阅摊平都很好,便于完成机械化作业,不 足的是有时书帖粘联不牢,随便脱页。自八十年代以后它已是书芯平订的主要方式。
(6)骑马订。
对于只要一二个印张的薄册子和刊物,可采用骑马订。把铁丝在书帖的折缝处从外向里穿过 折缝,把书帖联结成册。骑马订工艺复杂,消费效率高,成本低,随便完成机械化。但这种 订书方式也有不足,一是铁丝随便生锈;二是书页随便脱落,所以多用于期刊的装订,是中 国期刊装订的主要方式,被大量采用,1bQl[事业]宏达科技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
二、书刊装订的机械化
装订技术属于典型的劳力密集型消费技术。在书刊印刷厂里,装订人员要占到全厂总人数的 三分之一左右。装订的{dy}道工序是折页,行将印刷完成的大印张,按照书刊的开本要求和 页码顺序,经多次折叠成为书帖。一切的印刷大张都无例外要一张一张地经过折叠,这是一 项相当破费人力,破费工夫的反复休息。折页的工作量,大约占整个装订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装订机械化就是从折页机械化末尾的。
1.装订机械化的起步
五十年代初,华北xx政治部印刷厂装订工人杨秀芝,发明了自动折页机,一机多用,可抵 30 个工人的休息。1953年,长春新华印刷厂创造了"五合一"包封面法,将封面的折、抽、续 、点(浆糊)、包5道工序合为一道,提高工效近一倍。
1956年,长春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厂试制成功小型栅式折页机,虽然它的构造还比较复杂, 还得人工给纸,但它究竟是以机械动作代替手工休息的。折页机革新成功,以及在消费上的 应用,把装订工人从繁重的体力休息中束缚出来,提高了消费效率;折页机革新成功也极大 地鼓舞了工人技术革新的热情。此后,沈阳、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书刊印刷厂里相继革新成 功了多种型号的折页机,有栅式的,也有刀式的;有对开的,也有四开的。在装订技术上群 众性的技术革新浪潮,从此持继不断地向前推进。
1958年和1959年,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两度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印刷工业技术革新阅历交流 会上,展出的技术革新成果中,除了折页机之外,配页、订书、包封面、切书等各工序,都 有不少技术革新成果参展。
长春新华印刷厂改单头铁丝订为单头骑订联动机。北京新华印刷厂试制出自动搭页机。到六 十年代中期,沈阳新华印刷厂又试制成功了单联包封面机。该机后经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改 进设计,由商丘印刷机械厂批量消费。1970年,上海新华印刷厂试制成功双圆盘包封面机 ,以后交由上海市印刷机械厂批量消费。1973年,长春新华印刷厂,在总结阅历的根底上, 进一步研制出双联包封面机。
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前期,书刊装订工序中除了折页、订书和包封面等操作逐渐完成 机械化以外,其他装订工序的革新成果也很多。如上海订书机械厂制造的ZSX-02型全自动穿 线机已被许多印刷厂采用。精装书用的圆背机、起脊机等也相继研制成功。
2.无线胶订的末尾
无线胶订是一种全新的联结书帖的方法,它既不用穿线,也不用铁丝,而是把胶料涂在书帖 脊背上,将书帖粘结成册。
早在五十年代,天津人民印刷厂就曾实验成功无线胶订法。但是由于推行这一工艺的要害材 料 热熔胶或白胶,当时还难以供给,使得新的装订技术无法推广。1962年,北京印刷技术研究 所同有关单位协作,试制出聚乙烯醇和聚醋酸乙烯配制成的白胶,为大面积推行无线胶订新 工艺创造了条件,此后,无线胶订才逐渐推广开来。
刚应用无线胶订时,是在书帖背用锯启齿,粘结还是不理想,后来采用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印 刷厂发明的花轮刀打背,提高了书帖粘结的牢度。到八十年代,无线胶订已根本完成了机械 化。
在印刷厂、印刷机械制造厂和印刷科研单位的亲密配合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装订工 艺上大搞技术革新,到七十年代初期,装订的几个主要工序,折、配、订、穿、包、切等, 都 完成了单机操作,减轻了工人的休息强度,提高了书刊装订的品质。到1974年,全国书刊装 订综合效率每人班产提高到1.3令以上,比过去xx靠手工作业时每人班产效率提高一倍 以上。
三、由单机向联动消费线发展
七十年代印刷机械向高速发展,印刷产量上去了,而装订的机械化才刚刚起步,装订消费力 上不去,印装消费才能不平衡的矛盾日趋突出。1974年,全国书刊装订的消费才能大约只能 平衡书刊印刷消费才能的75%,还有25%的缺口。
装订机械化虽然比手工作业行进了一大步,但是装订工序外部环节多,前后环节之间不平衡 的矛盾还时有发生。况且装订外部工艺流程中,半成品往返搬运,以及前后环节之间衔接不 好,都会直接影响消费的顺利停止。
1975年10月,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长春召开全国书刊装订技术革新阅历交流会。会议对以 往书刊装订技术革新的阅历停止了总结,提出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要书刊印刷厂在三 五年内完成"三条线"的奋斗目的。这"三条线"就是精装、平装和骑马订三条联动消费线 。
所谓联动消费线,就是把装订各工序的单机消费变成都在一条消费线上,上下工序相互衔接 的联动消费线。在此以前技术革新的目的大多是处理单一工序完成机械化。如折页机、订书 机、穿线机等。处理这些技术问题对印刷厂来说,虽有一定难度,但还力所能及;对于联动 消费线,处理的不只是机械化,更重要的是自动控制、联机联动等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
1.骑马订联动线 早在七十年代初,上海订书机械厂就消费出PDQ-2型骑马订书联动机,装订速度达40-100本/ 分。它是三条线方案中完成最早的一条。经过10多年适用检验证明,国产的这条骑马订联动消费 线,技术上是比较成功的
2.无线胶订联动线 平装按照书芯联结的方式,有穿线订、铁丝订和胶订。除铁丝订外,七十年代胶订已经有一 定 根底。中国印刷迷信技术研究所、商丘印刷机械厂、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以及内蒙古新华 印刷厂于1976年共同研制成功的PRD-01型无线热熔胶订联动机,于八十年代投入运用。同时 DF 01型聚醋酸乙烯白乳胶无线胶订联动机运用也较普遍。1981年6月,中国印刷物资公司在福 州举办第四期平装无线胶订联动机技术学习班,进一步推广无线胶订联动机装订技术。
3.精装联动线 中国精装书的种类和产量比平装书要少得多,只占图书装订总量的4~5%,加之精装工艺流 程 长,技术比较繁琐,所以精装书联动线的研制,不如平装联动线那样有广泛的群众根底。新 邵印刷机械厂于七十年代曾研制出精装书芯加工联动机,另外北京新华印刷厂、长春新华印 刷厂、山东新华印刷厂以及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厂和上海商务印刷厂等,在精装书联动线的研 制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在制版、印刷、装订三个大环节中,印刷是较早完成高速化的,印刷的速度提高了,装订实 现联动化势在必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了吸收国外书 刊装订的先进技术,从1982年起,上海市出版系统先后从瑞士引进了马天尼联动机,从xx 德国引进了柯尔布斯精装联动机,1984年,上海市书刊装订人均综合班产量达4令左右
四、乡镇书刊装订厂的兴起
七十年代末,在印刷与装订消费才能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下,人们把希望寄予于完成书刊装订 的 联动化,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组织国外科研力气技术攻关,研制装订"三条联 动消费线";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国内研制不能够一蹴而就,很快见到成效,国外 的先进设备又不能大量引进。就在这"远水处理不了近渴",的状况下,几年的功夫印装不 平衡的矛盾,就得到了缓解,这要归功于乡镇书刊装订厂的兴起。
八十年代,中国乡村经济的显着变化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在上海、北京这样大城市的 周围 乡镇印刷厂、制版厂、装订厂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兴起。乡镇印刷厂运用的设备,大多是 从城市印刷厂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技术骨干是从印刷厂聘来的退休老工人。乡镇装订厂开 始办厂时,就像城市五十年代装订车间那样,主要是手工作业。但是他们以其灵敏的运营方 法 ,低廉的消费成本,从大城市里分流了不少的印刷、装订消费量。城市里的大印刷厂周围, 都有不少这类乡镇小厂作为它的卫星厂。
八十年代以后,图书出版的总数和印刷量逐年添加,但每一个种类的印数却在增加,绝大多 数 的图书的印数都是"短版活"。对于印数只要一两千印的图书,印刷厂宁愿意拿到乡镇企业 去装订,也不愿意动用厂里的联动消费线。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形,乡镇装订厂消费红火,国 营印刷厂装订联动线却门庭热闹。但是不管怎样,印装不平衡的矛盾总算处理了。
五、图书的线装
中国的图书装订史源远流长,几经演进到唐末宋初便出现了线装图书,此后线装便成了传统 的图书装帧形式,至今在古籍印刷或仿古籍印刷及史料的整理中还沿用线装技术。
当代中国的印刷技术虽已发生了庞大变化,但是传统的线装技术同雕刻木版印刷一样,虽古 老而不衰。线装技术既不像精装技术那样复杂,线装书也不像精装书那样硬挺。但是线装书 的古朴典雅,笨重伸展透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为文化人所喜欢
古籍印刷运用宣纸单面印。在书页中缝处印有"鱼尾"、也有称"黑口"、"白口"。折页 时,字面朝外,白面朝里,在鱼尾处对折。如没有鱼尾,以栏线对称为准折页。然后配页, 也称排书,即按照页码顺序将书页叠放。理齐后打眼穿纸捻将整体书页联成一体。配上封面 后三边切齐,{zh1}才在订口处打好针眼穿线订书。
对于多卷本,为了更好地保护书籍,便于拿放,往往还要做书函盛装。

郑重声明:资讯 【5aFm书刊的包装_印刷机械_机械制图xx-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机械设计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