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对广电真是好事么?--灯少的IPTV世界

       从三网融合政策到试点城市猜测到国家有线网络公司,这段时间一系列的新闻的出现,引得媒体群起而拥之。在舆论潮里有很大的声音导向,似乎在这一轮较量里广电占了大便宜,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其实不然,揭开信息本身,深入探寻其本质,其实广电不是赢家,甚至还是输家,尤其随着产业的变革深入化,会越来越明显。

        正如中国数字电视杂志主编包冉所说,三网融合新政,给了广电一直想要的东西,但也把广电推上了不可逆转的市场之路。广电这些年来就如一个纨绔,仗着背后有政策撑腰,不仅到处指手画脚,还非常自以为是。但其实,有很多事的建立,需要的是日积月累,而非一蹴而就,可以广电就盯着人家数钱,忘了背后的汗水。

        于是,广电要接入,要增值电信,要IP电话,可这些资源真给了广电,又有多少个有线公司能借此形成自身的价值和战斗力呢,别的不说,人才、网络、资金、服务的理念。他们都欠缺。如果真是具备了,那么数字电视整转的民怨声音也不会那么大了。所以融合试点的对称进入也好,非对称倾向也好,都是表面的,真正决定双方得失的是后续的执行力。可能只有个别的地方有线能借船上岸,80%是要在和被觉醒的电信的竞争中被挑落马下的。

       而广电自身割据分裂,资源各地不均衡是导致广电在三网融合中发展不利的{zd0}原因。随着融合试点的进展,地方有线将逐步失去原有的行业政策保护,因此广电总局为了{zh1}扶地方有线一把,就竭力要求增加融合试点城市的数量,以为尽可能多的地方有线提供{zh1}的晚餐。据说这次广电上报的试点名单有60多个城市,受到了工信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么多数量,已经失去了试点的严肃性和稳妥性(当然这其中也有工信自己的考虑)。其实另做一个假设,如果真的有那么多城市开展了,得利的又是是谁,还是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服务,资金都齐备,只要政策一开口,各地的IPTV用户数字都可以以十万级的规模递增,而广电能做到么?宽带接入、IP电话,估计是要拿着金饭碗哭穷的。

       因此,融合试点城市将会形成一个有线公司的马太效应,原本基础条件好的,如华数、天威等将借此巩固发展,而80%以上的有线将面临更残酷的竞争环境,其中不仅有来自内部体系的直播星、互联网电视,也有来自外部的IPTV竞争,更糟糕的是,原本是同仇敌忾的电视台、传媒公司,可能一转眼就成为电信IPTV的同盟军,内忧外患下的有线公司,可能面临的境遇就是在竞争环境下最终不得不选择将矛盾上交,融入上一层的有线整合进程,因此,对于没有进入试点城市的有线网络地区,可能会减少其省网整合的阻力。而这也成为近期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雏形。

     但建立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对于广电真的是好事么?姑且不说把分散割裂的地方有线整合的难度,即使真的如愿景那般由地方到省,到国家,再由国家投资,建立起了国家有线网络公司,这个公司也就已经和广电毫无瓜葛了,这么大的国家投资企业,势必要划归国资委所管辖,而主要业务涉及通信行业,也必然受到工信部的管辖,而广电最终只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却为他人做了一场嫁衣而言。可以说有线公司成立之时,就是广电总局消亡之际。

      而谈及到广电总局的发展前途,这几年总局所运作的事,可谓是四面楚歌,无论是体制内还是外,都对其虎视眈眈,当其失去了有线这一基地后,也就离起消失不远了,相信在2013年,广电总局将在大部制的改革下和文化部合而为一,成为一个纯粹的监管机构,而工信融合文化部,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对于新媒体发展的管理机构,类似美国FCC。

    所以这次的三网融合体制,我们需要的是冷静观察,从目前的现象表明看到其背后,不要只着眼目前的得失,而要从xx双方的运营底蕴来看其发展潜力。

     而2010年之后的后广电时代,我们谈及广电,要分清其究竟是电视台、有线公司还是传媒公司,其虽然同属于广电体系,但在整和新媒体的发展中已经处于一种xx的竞合之态,而这也构成了2010年后整个新煤体产业跌宕起伏的源泉。

郑重声明:资讯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对广电真是好事么?--灯少的IPTV世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