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多媒体广播,文化产业的未来之星?
文/金元帅
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受权全文播发。
《规划》全文近6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在重点任务的第七大项,数字多媒体广播作为一种新兴电视文化业态,被提升到文化产业振兴高度,成为国家层面大力倡导的一种创新实践。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在广电行业,“数字多媒体广播”一词用的有些混乱,早些时候应用数字技术的广播音频传输能够附加视频图像的一种DMB体系,或者就是应用了数字技术的音频广播技术DAB架构,都可以笼统称为数字多媒体广播。
当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在奥运会的东风鼓动下,风靡神州大地时候,数字多媒体广播,更多时候是指电视上融合了互联网浏览技术的一种新电视形态,规划中第七项重点任务的{dy}个要支持的就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那么排在其后的“数字多媒体广播”肯定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通常理解为多种媒体形态的综合应用。
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只能够播发视频和音频,即图像声音的电视肯定不是数字多媒体广播形态的内容需求,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回顾数字电视的发展,可以看到数字多媒体的演变。
1、数据广播平台从“阳光政务”向“阳光业务”升级。
中国的数据广播从1990年亚运会试播图文电视信息服务开始起步,发展至今,全国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几乎全都搭建了一个能够给用户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的业务平台。
数据广播作为一个新事物,有一个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从最初低速数据广播(VBI图文电视)经过中速数据广播(QPSK),发展到高速数据广播(QAM)系统,传输速率有了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增长,传输内容从最初以文字为主到现在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信息,传输的信息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极大地改观。
有线电视的数据广播业务,起步于青岛模式“阳光政务”平台,到佛山、深圳等地数字电视陆续新添《全国文化信息资源栏目》,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搭起了文化消费进入千家万户的新通道。
2006年5月14日,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佛山珠江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佛山市图书馆三方签订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电视应用示范单位合作协议书,并在佛山市举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佛山有线数字电视专栏开通仪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栏开通后,市民只要进入数字电视中的佛山视窗,选择文化共享栏目,就可以免费观看各种艺术门类,也可以观看文化知识讲座,了解全国文化信息。据了解,佛山是继青岛市之后,全国第二个开通有线电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栏目》的城市。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性文化工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文化信息进行联合编目,实现包括图书文献、优秀地方剧目、影片、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珍贵文物、文化史料、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通过网络{zd0}限度地服务社会公众。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4月份在全国启动,目的是应用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高新科技成果,把各种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全国各地,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丰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深圳建立了25个卫星接收小站、并开通了“共享工程”数字电视栏目。如今,安装了数字电视的深圳市民家庭,都可以足不出户在数字电视的“影视点播”栏目中,免费收看到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电影、戏剧、舞台艺术、文化讲坛、文物鉴赏、美术作品、图书信息等。
在这些共享工程的后台技术支撑,都要用到数字电视DVB数据广播平台,完成了由政府主导的“阳光政务”任务后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是不是要考虑将平台价值延伸,向“阳光业务”应用型拓展?
2、数据广播业务的全国联播,实现数字电视的区域性跨界融合。
戈德指出,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在信息化的推广过程中,信息孤岛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单位的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的业务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划,而且由于部门垄断和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后果。
总局提出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要用新的技术整合全国的网络,从信息的传播层面上出发,就是要让孤岛都能通过3Tnet技术连成片,最终形成聚合效应和规模经济。
在"协同覆盖、可管可控、全程全网、互联互通"的总体要求下,现有的5000多万个已有机顶盒的数字电视能不能演进到下一代网络?
技术升级的办法,有多种形式,用系统体系的更换,一步到位,缺点是投入巨大、工程施工量大、周期长、盈亏平衡点难掌控。
用软件升级的办法,采取媒介补救策略,可以部分满足广大用户多样多层次文化需求,实现一种平稳过渡,缺点是要协调产业链各方关系的利益。
利用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在电视荧屏上提供浏览图文的互动电视业务,在占用频点带宽的前提下,可以发布诸如电视杂志、生活资讯、付费电视推介、各地新视窗联播等多种用电视业务,真正实现数字电视软实力提升。
带领上市公司广电网络建设“NGB示范区”的陕西广电网络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吕晓明说,数字化后,用户不仅能看到数百套电视节目,收听高品质的广播节目,还可以自主点播电视,浏览电视杂志,收发电视邮件;用户可以通过电视逛商场,支付水电气等各种费用,进行股市交易、视频通话,享受远程教育培训等,把电视变为多媒体信息终端,成为工作、学习、娱乐的一体化工具。
电视文化的消费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一方面是符合大众欣赏口味的影视剧、新闻、体育、综艺等电视节目,全国的用户都喜闻乐见。
另一方面,地域性特点的秀美山河、名胜景观、风土人情、特产乡情、地理人文等图文并茂的新电视内容形态对跨地域的电视用户更具吸引力,如果能将各省的网络运营公司建立数据多媒体节目互换联播机制,无疑对于拉动旅游消费和增进电视用户互动体验起到积极作用,也符合规划中“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
3、数字多媒体广播,下一代广播电视的“璀璨之星”
提到互动电视,视频点播VOD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电视业务,但是由于需要网络双向、终端设备支撑、用户视频内容需求分析等限制条件,再加上互联网络视频的发展,这个电视业务要获得{zj0}发展,就需要在研究多媒体广播形态上下功夫,贴近用户实际需要的点播才会产生价值。
互动电视的更广泛应用是渗透到每一个频道的多媒体图文、资讯、视频、音频、链接转换,内容、广告、生活的有机集合交织、浏览、观看、响应,让电视用户在消费电视内容的同时体验“电视生活家”的服务。
规划要求各文化单位要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电视文化消费具备越用越多的资源非枯竭特点,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将内容需求背后的生活资讯做多次开发,并用一个简单美观的界面展现出来,用户在这种互动的体验中,会不断使用电视,得到更多满足,产业也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建国60年,网络媒体再一次展现了新兴媒体的优势,CCTV网络电视台联合人民网、北青网、国际在线、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策划选定的中国盛典、盛世盛典、盛世华章、人间正道等主题,从中国强、中国红、中国志、中国人、中国印、中国结、中国心等多个视角,立体展示了举国同庆的多层面盛典,已经让网民体验了多媒体的魅力。
媒介按照时间空间的特点,分为以下两种:
空间性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因而较适宜用来传播高深的观念、复杂的思想、琐碎的情报和严谨的材料,也适合于传播篇幅长的、准备作为信证或不紧急的信息资料。
时间性媒介是以有规律的诉诸听觉器官的声音符号为主,因此比较适合传播悦耳的音乐,紧急的事情和短促的、无需保留或不准备作为信证的信息,也适合用来表述“弦外之音”和进行情感暗示。
互联网络的优势更多体现空间排序的优势,传统电视媒体体现的是时间排序的特点。
“100多个频道如何看?1000多个栏目你换台?”数字多媒体广播,这种新电视形态能成为用户观看优质付费电视内容的好帮手,是付费频道推介的空中桥梁。
做一个有创意的生活家,是城市家庭的时尚想法。每一个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心灵,都会休闲放松的状态中,让疲惫的身躯在情趣生活的氛围中陶冶。旧的家具背负着往昔岁月的回忆,新的居所空间憧憬着美妙体验的诱惑。新开通的付费电视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日常生活主题,小小荧屏凝聚着大千世界。
掌中遥控,随性自然,心游无限。做一个电视生活家,数字多媒体广播有家园影像,从过去xx到未来。
数字多媒体广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技术,综合了时间和空间媒介的特点,像一颗璀璨明珠,在下一代广播电视构建,会发出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