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09年第4辑 辽海出版社
东北地区明清档案述要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
【内容提要】东北地区明清档案资料丰富,但是,很长时间来,这些档案并未系统地加以概括描述,未见其全貌,本文就根据东北三省的档案馆中所存明清时期的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dy}部分主要写东北三省所藏明清时期档案的情况;第二部分总结东北三省省级档案馆的档案汇编出版情况;第三部分通过对档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揭示这些档案的价值所在以及对现在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东北 明清档案
东北地区的历史档案非常丰富,明代档案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内容对于研究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政治状况有很大帮助。而盛京(今沈阳)是清的发源地,清入关后以此作为陪都,按照定制,皇室活动的材料中重要的内容都要抄送盛京备份,清代圣训、实录、玉牒等材料以及满文老档对于清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依据。作为东北边陲地带,在此设立军督部堂、吉林将军衙门和黑龙江将军衙门等边疆机构,所保存下来的档案中,对清代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翔实的记载,是我们研究清代地方官制机构设置沿革、组织制度等的重要材料。
1.东北三省档案馆所存明清档案的内容
(1)东北三省省级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情况
①政治方面
a明代档案材料
辽宁省档案馆中保存了明代辽东都指挥使司(在辽阳设立的以军治边机构,简称辽东都司)及其卫、所的档案。共有档案1081卷,按内容分为三部分:辽东察院档案,大多是万历朝以后形成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军务活动的记载、赋役的征收事宜、马市贸易、盐铁业的管理、驿递方面、科举考试、案件诉讼审理、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山东总督备倭署档案几乎全是嘉靖朝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军务和政务活动以及查办官员、押解犯人等,其中还包括戚继光任山东都指挥佥事时亲笔批示的文件;兵部档案多是崇祯朝形成的,内容主要是报告夷人入境抢掠,广西贵州等地的军事情况,为将领请赏,修城堡、备军械等材料。
b清代皇室档案
辽宁省档案馆中保存有完整系统的“满文老档(JB5)”以及“清朝圣训(JB2)”、“实录(JB3)”、“玉牒(JB4)”等,这些档案对于研究清代各朝皇帝以及皇族人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满文老档”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大学士阿桂照原本重抄而成的。“《满文老档》所记史事起于清太祖建元天命之前九年(1607年),止于清太宗崇德元年(163年),记载了建州女真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后统一征伐,建立后金政权的整个历史过程。”《满文老档》中记载了大量其它史籍中所没有的内容,是研究清前史以及早期满族社会的珍贵资料。档案主要内容有“关于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统一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历史活动的记载;反映努尔哈赤、皇太极同蒙古各部的关系;关于努尔哈赤、皇太极同朝鲜的交往及交涉活动;关于努尔哈赤、皇太极同明中央政府的交涉及战争之记载;有关努尔哈赤、皇太极制定并推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及其政治、军事思想的记载。”
清帝王告戒臣下的诏令、言辞称之为圣训。新皇帝嗣位后,令儒臣将先帝的诏令、言辞汇集成册,这是对先皇在用人行政、治国安邦方面的统治思想的编纂。圣训按照门类选择谕旨,每一类别下再按时间顺序逐条记述,便于后代恪守祖训,也便于查阅。
实录也是由嗣皇帝为先皇开馆编修的。内容丰富,清朝十二个皇帝,除溥仪外都编有实录,为溥仪编写的《宣统政纪》,性质与实录相同。实录内容涉及到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清史必须凭借的档案材料。
玉牒,是清代皇室的家谱。“清代的统治者为了划分宗族内封爵等级,维护宗室、觉罗之间的团结,稳定皇族各支派的袭封秩序,定期分配俸米和俸银,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和权利,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议准每十年纂修一次玉牒。”清代玉牒按皇族血缘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以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本支为宗室,入于黄册;其叔伯兄弟旁支为觉罗,入于红册。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记载皇族繁衍情况。”玉牒中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
c清代东北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档案
清入关后,东北地区沿袭了清入关前的行政管理制度——旗制管理,如辽宁省档案馆的“军督部堂”(盛京将军衙门 JB14),吉林省档案馆的“吉林将军衙门(J1)”,黑龙江省档案馆的“黑龙江将军衙门(旧字20)”“黑龙江行省公署(旧字21)”全宗档案等记录了东北地区各将军衙门及驻防八旗官兵的设置、沿革、调动等方面的情况。
军督部堂(“1900-1909年”)主要管理奉天旗民和地方的军务,并兼管粮饷。档案主要内容有反映各机构的设置、更替、职能变化以及官员任免奖惩、改薪等的记载;有日俄战争中,清政府整编xx对人民的镇压,处理与日、俄xx冲突等记载;有关于清末地方增加捐税的记载;有关于近代交通、邮电、冶矿以及外国人开设对外贸易公司,开展贸易,处理地方各种商务纠纷的记载;对于近代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记载也较为具体详细;还包括中国政府关于日俄战争、传教士的活动以及义和团与教民的冲突事件同日俄的交涉记载。
吉林将军衙门(1754-1911年)是吉林地方{zg}行政机关,主要职能是绥和军民,固守边疆。档案共有41534卷,主要内容有关于机构的变更,文武官员的任免奖惩等以及吏治整顿的文件;有对外反映吉林人民同日俄侵略者的斗争,对内反映人民抗税罢工,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记载;有沙俄与日本侵略者会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对吉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有反映吉林xx的案卷;有各衙署各项支出的文件,税务征收以及统计清册;有律例制定,民刑案件,缉盗捕匪材料;有开采矿产,开办企业,整顿实业的案卷;有户籍保甲等民政方面的记载;有书刊和学堂兴办、出国留学、创建医院、疫情防疫等文教卫生方面的案卷;有礼俗、宗教、建筑、贡品、皇室婚丧寿庆等方面的档案。
“黑龙江将军衙门,是清代八旗驻防地方的军事机关,统帅本地区的副都统、总管、协领以下八旗官兵,总理本地区军政、外交、旗务,兼管地方民刑等事宜。”档案主要内容是“关于康熙、雍正的治国之道,嘉庆帝赐令和绅自尽、禁呈古玩的谕旨,将军衙署和所属地方衙门的设置更迭文件;有出派官兵巡边人数、日期及路线;有请领发送攻取雅克萨所用火矢、火炮及防守操演用枪械火药、铅丸;还有绘制的旗营标旗、官兵服式章记、各式兵器船只式样图册。有将军奏报关于黑龙江全境疆域和人口的记载;有各旗户籍统计的文件;有奏报建成已故将军穆图善、富明阿、恩泽等专祠折及报请优抚恩赏孤寡、褒奖旌表节妇的文件;有减免税赋,赈济灾民,收抚难户等项文件;有将军衙门设置刑司、理刑员外郎等并专理地方刑讼事宜;有省城设立法政肄习所、巡警学堂及请领经费,招收学员,商会与巡警局筹办省城消防队等文件。有与俄交涉索还占领地区,引发争端的交涉性文件,有美、英、意等国官员游历、商人贸易,保护侨民等文件。”
d地方衙署下设各管理行政的司、局、处档案和旗务机构档案
各地方档案馆所存大量的司、局、处行政档案,系统记录了清朝各级地方衙门机构设置、官员任免及日常行政工作。如辽宁省档案馆所藏的“奉天旗务处(JC28)”、“三姓副都统衙门(JB9)”、“双城堡总管衙门(JB10)”、“奉天调查局(JB20)”,吉林省档案馆所存的“吉林分巡道(J9)”、“吉林行省文案处(J66)”、“吉林边务文案处(J4)”、“吉林全省旗务处(J49)”、“吉林蒙务处(J50)”、“吉林咨议局(J46)”、“吉林官报局(J34)”、“吉林文报总局(J54)”,黑龙江省档案馆所存“黑龙江城副都统衙门(旧字54)”。
奉天旗务处(1907-1911)档案仅有16卷,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变通旗帜办法;关于旗地、皇产情况的变化;关于八旗人口、婚嫁、职业、旗营、俸饷、旗地租课等情况的统计。
三姓副都统衙门(1736-1908年)是“控制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及濒东海地区和库页岛辽阔疆域的军政合一的重要地方机构。”档案共有20218件,主要内容包括所辖区域内边疆各民族向清政府进贡貂皮,清政府按照乡民的身份地位赏赐乌林(财帛)的规定、办法、清册等情况;沙俄入侵辖区和辖区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姓地区农业生产活动;清政府放宽限制,关内流民进入对东北地区的垦荒开发活动;“赏奴的发遣和安置;台站、卡伦的设置及作用;三姓副都统衙门及驻防八旗官兵的设置、沿革”。
双城堡总管衙门(1850-1924年),是为了安置京旗闲散人员,屯田养兵。主要内容有进行军事训练,双城堡马队调至各地征战;地租和捐税的征收,官兵饷银和津贴的发放;关于八旗事务的记载;沙俄对松花江和吉林各地的掳掠和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占地扰民情况;关于人民的反抗斗争的记载及其他情况,如外国人游历、传教等。
奉天调查局(1907-1921年)档案大多在清末散失,现存共计20卷。档案主要内容有关于设立奉天调查局,人员任命、薪金等方面的记载;有各地各机关报送的各项统计报表。
吉林分巡道(1882-1908年)档案共有7761卷。档案主要内容有划分边界和处理边界纠纷的文件;有改添府、厅、州、县的奏折;有整顿吏治的谕旨,官员履历,官员奖惩、抚恤等文件;有各署预决算书,征收各种赋税的文件、清册,开设银行筹办股票等的呈文;有发展农林的呈文,开商埠、办店铺的呈文,以及兴办矿业采金、交通邮驿等实业的文件;有变通科举、留学学生章程,新建各类学堂的呈札文,兴办施医局、引痘局的呈札文;修庙宇、缉私、祈雨、立牌坊等礼俗活动;xx守边、驻扎、演练,保护衙署和外国游人的呈文,出兵征战和招募人员的呈文等;对外签订各项条约和条款的记载。
吉林行省文案处(1865-1911年)共有档案25000卷,内容主要是关于吉林将军衙门及下属机构的增设裁撤等文件;关于各衙门人员的调动奖惩等;各单位财务经费文件;筹措开办实业、公司的文件;发生灾害,赈济情况;文教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领发执照、祭祀、婚庆等活动的记载。
吉林边务文案处(1881-1901年)共有档案20300卷,主要内容是关于xx裁撤、改编的文件;各级职官的任免奖惩等文件;招募、奖赏、抚恤兵丁的文件;军械、办公费用的发放处理;职官俸禄的领取;军兵饷银的发放;军事活动及军械军需的记载。
吉林全省旗务处(1907-1911年)共有7792卷档案,主要是关于举行祭祀庆典的祭品记录,各地进送贡品的文件;机构设立及人员任调、官员履历等文件;旗地的租赋;旗人的生计;蒙荒调查蒙务的处理;各项统计报告报表等。
吉林蒙务处(1908-1911年)共有档案119卷。其主要内容有关于吉林旗务处的机构设置;哲理木盟十旗的调查表;勘查蒙界的移文;征收蒙地地租文件和开放蒙荒的批文以及保护外国人游历的文件等。
吉林咨议局(1908-1911年),共存有档案276卷。档案主要内容有关于机构设置方面的文件;有吉林与韩、俄关于国界重立标志的议案,xx邻国损害我国权利的建议及与吉林地方有关的其它议案;还有关于咨议局领取经费、票据账单等内容的档案。
吉林官报局(1906-1912年)共计档案207卷,档案主要内容涉及机构的设置;宣统年间各种官员一览表和民政财政统计表以及各项经费开支的文件等。
吉林文报总局(1909-1913年)档案共33卷。主要内容包括吉林文报总局和各文报局人员的任职和履历,设立东北路文报各局所的文件;事务归劝业道管理的文件,为禁止官员吸食xx的札文;对各局递送公文的规定以及吉林文报总局的各种经费款项的文件。
黑龙江城副都统衙门(1683-1908年)档案有4012卷。档案涉及方面广泛,主要内容包括:皇族、八旗事务,管制机构的变添和人事任免的文件及官员履历名册;进行军事训练和军需用品的文件;庚子之乱后红十字会救助难民的文件,查报各项灾情请领救济的文件,禁烟方面的文件;司法、财政、农林工矿、文教、民族方面的记载;与俄国交涉的文件和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文件。
②经济方面
a反映清朝皇室经济的档案,主要集中在辽宁和吉林地区,如辽宁省档案馆的“顺治年间档(JB6)”、“黑图档(JB7)”、“盛京总管内务府(JB8)”,吉林省档案馆的“吉林果子楼(J52)”等全宗档案等,记录了清代总管内务府下辖各旗佐领皇室包衣承办盛京地区皇室事务和采办、进送贡品等经济活动。
顺治年间档(1647-1651年)共有71件,是依据北京总管内务府的来文和盛京镶黄、正黄二旗包衣佐领的择录留存稿簿而形成的。该档主要内容是“包衣人丁的调动;包衣人丁的替补;增编新的皇庄;指定人丁的婚配;人丁应差服役;包衣人丁的奖惩及其它较为重要的内容”。
黑图档记录了上至康熙,下至咸丰时期各部间的来往公文,档案共有1149册。主要内容包括盛京上三旗的机构设置和官兵管理;内务府人口各项事宜的管理和庄园生产情况;进贡物品的情况;皇帝出巡、祭祖等及各项差务;内务府清点上报圣训、玉器等的保管情况;宫殿的修、改建工程;马群的管理办法;诉讼案件的调查审理;挑选秀女、滋生银两的xx等内容。
盛京总管内务府设立于乾隆年间,包括以后各朝直到民国十四年的档案,共有45489卷。内容主要有关于盛京内务府官员的调迁奖惩俸禄等档案;关于上三旗兵丁管理情况;关于内务府庄园经济生产情况;关于内务府土地占有、买卖和处理土地纠纷的档案;关于内务府为皇帝巡游、祭祖等事宜的筹备;关于送往京城的各种生活需要的贡品记载;关于京城移送到盛京的圣训、玉牒、实录、珠玉等的记载;关于庄园人丁及子女的婚娶和选取秀女的记载;关于一些上谕的事件等。
吉林果子楼(1842-1911年)是吉林将军衙门下属的为朝廷采集贡品的专门机构,共有档案74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果子楼人员任免、奖惩的札移文;关于果子楼办公和采办供品的经费问题的文件,吉林行省、度支使司采办供品的札移文,关于进送贡品的车马等经费的文件;关于保护贡场贡品等的文件;以及各地呈送供品的文件。
b反映清代地方财政、税收部门的档案
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度支司(J38)”、“吉林全省清理财政局(J39)”、“吉林饷捐总局(J41)”、“吉林清赋放荒总局(J17)”的全宗档案,反映了清代地方征收租税的情况。
吉林省度支司(1906-1911年)负责管理全省国税事宜,档案共有2074卷。主要内容是公文名称变更、邮差损失公文的通报,各府、厅、州、县关于请、销经费的文件等;有机构的成立日期和各府州厅县设税务处的文件等;有吉林行省和各府州厅县关于预决算的表册,各署收支表和领薪发放赈济的文件;有征收租税的制度办法和整顿税务的札文等文件。
吉林全省清理财政局(1904-1931年)档案共计417卷,主要内容有关于各项财政规则的文件,关于发行官帖的移文,旗务事宜调查表等文件;本局机构的沿革和职官设置等材料;关于征收租税的文件和各项税务的税务清册。
吉林饷捐总局(1901-1908年)共有109卷档案,主要内容有转发商部关于清理矿产的章程,地方商民呈请开采煤矿的文件,煤矿领执照以及派人勘查煤矿开采的呈文等;有光绪三十二、三十三年征收屋间、官税数目册和煤矿拖欠水矿的造报。
吉林清赋放荒总局(1901-1907)共有案卷39卷,主要内容有呈请放荒、争领荒地的呈文;呈请勘查丈量荒山的案卷;各地拒交租税的案卷;租税做学堂经费用途的案卷等。
c清朝路矿实业及农林部门档案
清末列强的经济侵略已经从沿海通商口岸侵入到内地,清政府也开始尝试实行实业救国,官商合办工厂。而且,农业和林业等基础产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辽宁省档案馆所存的“蒙荒总局(JB22)”,吉林省档案馆的“吉林省劝业道(J10)”、“吉林矿政调查总局(J12)”、“吉林度量权衡局(J40)”、“吉林全省农务总会(J18)”、“吉林省农事实验场(J20)”、“吉林山蚕局(J19)”、“吉林桑蚕局(J21)”、“吉林全省林业总局(J15)”、“吉林四合川林业分局(J16)”,黑龙江省档案馆的“黑龙江全省垦务总局(旧字22)”。这些全宗档案内容涉及勘报矿产资源、开矿、兴办工厂、实业统计、垦荒种植等各个方面。
蒙荒总局(1903-1911年)档案共18卷,数量很少,主要是关于开发内蒙古地区的准备工作和提出建议的文件以及丈量荒地发展农业的记载。
吉林省劝业道(1907-1914年)主要管理本省的实业,共有档案1329卷。档案主要内容是关于本省农林、工商、交通、邮政事业发展情况具体事宜的文件。
吉林矿政调查总局(1908-1910年)隶属于吉林省劝业道,主要职能是调查勘探省内各地矿产,组织开采、颁发采矿执照。档案主要内容:“有委任本局官职员及薪水等级的文件;开局启用关防日期的呈文;为派员调查缸窑、珲春、官马嘴、小喇叭沟、三岔口等地矿产资源的呈文;矿商请发开矿执照的呈文以及批文,本局收支款项的呈文等”。
吉林度量权衡局(1909-1911年)共有档案126卷,档案主要内容:“有中央各部、吉林行省下发的关于度量工作的章则制度和有关文件;吉林省筹备宪政事宜的移交文件;本局和有关部门启用关防、委任官员的呈、移文;各署造报的度量权衡调查表;财政统计表、预决算书册等”。
吉林全省农务总会(1910-1912年)共有568卷档案。主要内容有:关于机构人事的选举、考核任免官员的文件;有农务总会购置备品,设立民食公所赈济市民,操办全国农业联合会事宜的文件;有农业生产情况的报告,颁发地照等文件;有本会预决算,领取经费、收缴会费等文件。
吉林省农事实验场(1908-1936年)档案共有671卷。主要内容是关于机构的变更、人员的任免等文件;处理本机关纠纷和杂事的档案,安排中小学生实习的呈文;关于农业试验的材料以及本机关财物事宜。
吉林山蚕局(1907-1912年)共有298卷档案,主要内容有机构章程、人员委派和发放薪金的文件;查禁官员吸食xx,工徒毕业和与其他机关往来文件;关于领发款项和呈报支出、预决算的文件。
吉林桑蚕局(1907-1912年)档案共有88卷,主要内容有领桑秧、种桑蚕的文件,收支和预决算的文件,关于裁员和招生、安排毕业生的批文。
吉林全省林业总局(1907-1911年)档案共有315卷,主要内容是关于机构的变更,人员的任免、招募和考核等文件;对于林木的调查和管理,本局财务收支情况等的文件。
吉林四合川林业分局(1907-1911年)共有86卷档案,主要内容是关于设立关卡、派驻兵保护林木的移文;将部分分卡裁归四合川管理,分卡报送收支情况的呈文;关于抽取山分的文件等。
黑龙江全省垦务总局(1904-1913年)共有1435卷档案,主要内容有:关于职官的任免、官制的更改、机构的设置与裁撤以及众议院、参议院选举法;各府县垦荒的文件和呈报种树章程的文件;有各种章程和拟办学堂的文件;有财政经费和赋税章程的文件;有关于经费、财政条款和征税章程等文件;有本省土木工程造报条例和建造局房等文件;有黑龙江商务总会拟定试办便宜章程及由北洋购到通商约章成案汇览等件;以及军警民政方面的其他文件。
③军事方面
吉林省档案馆“吉林兵司(J6)”记载了吉林地方八旗官兵训练、装备等方面的历史状况。
吉林兵司(1839-1907年)隶属于吉林将军衙门,档案共2354卷。档案主要内容有靖边军各营的官兵名册,对官兵的奖励、抚恤的文件;有请领军费、购置军需的文件;有进行军事活动的呈文;有关于旗务事宜的档案;有管理邮驿事务的文件以及各署机构人员任免、规章制度的文件。
④外交方面
辽宁省档案馆的“奉天交涉总局(JB15)”、“奉天开埠局(JB17)”,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交涉司(J44)”,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全省交涉总(分)局(旧字27)”、“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旧字28-29)”等全宗档案中有关于各国在东北强占土地、掠夺资源、滋扰生事的文件。
奉天交涉总局(1900-1907年)档案共计2462卷,主要执掌奉天的对外交涉事务,档案内容有本机构和下属机构的变化、章程、官员任免的材料;有关日俄交涉活动的材料和有关于中国政府自己投资修筑铁路、开设工厂的记载;清政府通过奉天交涉总局与列强关于整顿军警和加强司法方面交涉的记载;关于民众抗击侵略、清政府镇压人民的记载。
奉天开埠局(1906-1917年)档案共有12卷,主要内容有关于本局及所属机构的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免、公费筹办的文件;关于海关和税务事宜;关于在商埠地段购置房产等的记载;关于西方商人在商埠购地买房、商定税章、滋扰生事等情况的记载。
吉林省交涉司(1908-1911年)档案共计871卷,主要内容包括总务科转发中央的奏折和移文,本司和下属机构的机构设置、人事任免的文件,界约科关于中国与俄、韩、日关于边境开垦、在华冲突、签发护照等涉外司法交涉性文件;互市科关于征税、开办商埠、调查洋商纳税事宜的详文等对外贸易性文件。
黑龙江全省交涉总局(1898-1913年)共有档案2054卷,主要内容包括交涉司的机构设置和人事任免奖励的文件;各地程控俄兵、匪抢掠伤人的案卷,旗、民人私卖私租土地给外人的案卷等;有俄人越境掠夺、砍木等非法活动,违约在黑龙江各地掏煤、采金等的交涉性文件;有阻止俄船在内河航行停泊的文件;有保护游历外人,禁止其拍照的文件等;有与俄、美公司进行对外贸易的文件。
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分)局(1902-1935年)共有档案1207卷,主要内有包括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分局的机构设置和人事任免、组织法与官制章程、文牍庶务、这一时期政治事务等情况的文件;关于铁路交涉事宜的文件;关于中俄、中日及其他各国外交事宜的文件;关于民政、财政金融、农林、实业、司法、军警、文卫事业、交通邮电事业的发展情况的文件。
⑤治安司法方面
辽宁省档案馆的“奉天民政司(JB18)”、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民政司(J23)”、“吉林省垣火灾善后局(J56)”以及相关全宗的档案反映了清末治安司法管理情况。在沈阳市档案馆中保存了宣统年间沈阳县公署、奉天市政公所形成的档案,共计256卷。
奉天民政司(1907-1912年)共有26卷档案。档案主要内容是奉天各府、厅、州、县主管官员的任命、调补;本司和所属机构年度经费预算表册;奉天各县呈报韩侨户口表册;本司筹集自治经费情况;修建市政工程事宜;开设粥厂赈济贫民;与日英关于被租被占房舍的交涉活动;筹办各州、县自治会等文件记载。
吉林省民政司(1907-1911年)共有档案3301卷,档案主要内容有关于本司和所属各司的机构设置、官员任免奖惩情况的文件;关于巡警局管理治安、缉拿盗匪的文件,禁烟禁赌章程和调查罂粟种植数目的清册等;有关于防疫的章程和与防疫有关的统计清册;关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详细文件以及善后处理情况等;关于人口户籍的调查和土地情况统计;关于礼俗方面的文件等。
吉林省垣火灾善后局(1911-1912年)共有档案73卷,主要内容有“关于本署成立、委任兼职总办的札文;反映本署执掌的文件;受灾各署造报被焚损失财物的调查表,本署筹措赈济事宜的详文,接纳日、俄两国领事助赈官帖、羌银等款清册;购运米、面进行平粜施赈的详文等”。
⑥文教卫生方面
吉林省档案馆的“吉林提学使司(J33)”、“吉林禁烟公所(J24)”、“吉林防疫总局(J29)”全宗内有关于疫情调查、防治及善后等方面的档案。“吉林方言学堂(J35)”、“吉林高等巡警学堂(J27)”、“吉林武备学堂(J51)”体现了吉林的教育活动。
吉林提学使司(1904-1912年)共有档案2667卷,档案主要内容是关于本司下设各处和各科——学务处、总务处、普通科、会计课、专门科、实业科、图书科、统计处办理各项事宜的文件。
吉林禁烟公所(1907-1911年)共有档案1275卷,档案主要包括官员的任免和奖惩抚恤;禁烟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具体事宜等;经商官膏、领取票照的文件;财务的预决算、各类收支报表等。
吉林防疫总局(1910-1911年)共有档案40卷,主要内容包括防疫机构的人员设置、各所的设裁等情况的文件;对疫情的防疫情况和疫后人员的安置情况;关于防疫的经费问题;对防疫有功人员提案褒奖的文件等。
吉林方言学堂(1907-1909年)共有档案109卷,主要内容有创办外国语学堂的奏折;聘用教师、招生考试的文件;学堂经费和预算的文件;添设蒙、满文并改名为吉林方言学堂的呈文;禁止在学堂吸烟和学生减收火车费的文件;普法性文件和各机关来往文件等。
吉林高等巡警学堂(1906-1912年)共有253卷档案,主要内容有关于学堂的章程、职员的聘用、学堂监督的委任等文件;关于教学事务的文件,如学生的招考、成绩、履历,毕业xx等内容;关于学堂的各项经费支出的文件。
吉林武备学堂(1896-1900年)主要职能是为xx培养人才,档案共计221卷,主要是关于武备学堂的教学事务和经费问题方面的文件。
⑦宗教方面
有辽宁省档案馆所保存的的“盛京礼部(JB16)”。盛京礼部(1745-1905年)共有档案482卷,主要内容有:关于寺庙的日常事务管理活动的记载;“在1900年‘庚子之乱’及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寺庙被洋兵毁坏、寺庙内财产遭洋兵抢掠、寺庙地亩受洋兵占据等事情,档案中亦有记载”;此外,还记载了盛京礼部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事宜。
(2)东北三省市县级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情况
①辽宁地区
a沈阳市档案馆中保存的清代档案,多是沈阳县公署、奉天市政公所全宗形成于宣统年间(1909-1911年)的档案。在沈阳市档案馆中,也有一些清代的零散档案保存下来。比如两件咸丰十年颁赐的敕命,锡伯族哈斯呼里氏族谱,以及一些功牌、房契、家族陵寝官员总册、大清全图等。
b大连市档案馆馆藏馆藏了从1787年(乾隆52年)到1952年形成的契约档案。这些档案时间跨度很大,主要是关于大连地区土地、房屋的买卖租赁,财产分配、借款xx的契约等。
c鞍山市档案馆藏的清代档案从嘉庆八年至宣统三年(1803-1911年),共有33件。
d丹东市档案馆保存了安东海关在清代、民国、伪满时期以及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档案,起止时间从1880年到1947年,跨度很长,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机构设置沿革、人员任免、公务活动、缉私、开放港口等方面。
e营口市档案馆中存有日俄战争后形成的刊物《盛京时报》,该报创办于1906年,终刊于1944年,在这38年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情况都有所记载,收录了大量信息,对于现在东北地区的建设以及研究中国的近代史都有很大的意义。
②吉林地区
a长春市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形成了几个全宗,主要是吉林西南路道公署、长春府、长春府财务处、长春劝学所、清朝全宗汇集档案。
吉林西南路道公署(1908-1911年)共有1522卷档案,主要是关于吉林西南路道的内部机构行政事务;司法案卷材料;军警的活动及枪械管理等材料;关于与日、俄、英等国关于租界、军火、烟馆等问题的交涉材料;电信邮政、盐业等实业的文件;关于医院及文教方面的文件;关于货币管理及税务的案卷。
长春府(1899-1911年)共形成了414卷案卷,内容主要是关于人员的任免;对日俄等国非法侵略行为的交涉材料;犯罪案件的处理;咨议局及议事会材料;选举材料以及经济、文教建设中的具体事宜的档案。
长春府财务处(1909-1911年)共有档案279卷,内容主要是关于“启用钤记、人事任免、机构设置变动、预算决算;xx日本租界、偷漏捐税案、惩处商贩、分卡呈送税款、捐税经费、各种税款及征收;控告官员、报销、禁烟、简章的材料”。
长春劝学所(1908-1911年)共有681卷档案,内容主要是关于长春府所管辖范围内的各学堂管理情况;报纸材料以及医院、禁烟、防疫等的统计情况。
清朝全宗汇集(1908-1911年)共有60卷,内容主要是关于长春地方审判厅、长春巡警局、长春官医院、长春防疫所这四个机构日常办公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土地债务纠纷、查抓赌徒、医务活动以及防疫情况的材料。
在长春市档案馆中,保存有绘制于清代光绪二年地图《长春厅舆地全图》以及清宣统三年绘制的《长春府城区地图》,对我们了解长春地区格局变化提供资料。还有革命党人熊成基由哈尔滨押解至长春听候审理的文件,曹锟令吉林西南路道道员陈吉士要求接待东巡的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的书信,发行于清宣统元年的《长春日报》,这都是长春市档案馆珍藏的清代的珍贵档案。
b榆树市档案馆所存清代、民国、伪满时期档案材料2245卷,主要是榆树直隶厅和榆树公署在这段时期形成的档案材料,内容涉及很广泛,包括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
c吉林市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8380卷,“主要有永吉州、吉林厅、理事厅、吉林将军衙门各处(司营)、吉林理事府、吉林府及其所属正堂、劝学所、度支股、民政股、巡警总局等机构形成的档案。其内容涉及官员升降、机构调整、清乡、区划、驻防、建立驿站、办厂兴矿、新学普及、官民教育、水旱灾情、民事诉讼、土地勘验、赋税等事项,也有俄军侵边、涉外经济、军事往来等事项”。
d舒兰市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主要是“吉林省省长公署、舒兰县正堂、税捐经征局、实业局、巡警局、商务会、劝学会等机构形成的档案”, 这些档案材料内容涉及本地区的行政、经济、治安、教育、与邻国的关系等。
e公主岭档案馆主要是怀德县正堂在光绪、宣统年间形成的档案,内容包括行政、司法、实业、教育等方面。
f梨树县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14卷,主要是关于奉化商务分会于光绪至宣统年间(1906-1911年)形成的,内容主要有关于税收农业、矿务等材料,关于戒烟章程和吉林劝业道的报告书等。
g辽源市档案馆馆藏1093卷清代档案,“主要西安县衙门及所属部门、西安县公署、西安县地方法院、西安县预警办事处、西安县教育会、西安县劝学所、西安县城乡议事会、西安县城乡董事会等机构形成的档案。其内容涉及行政区划、官员升降、民官设置、保甲、清乡、收捐、办厂建矿、兴办教育、人口统计等”。
h东丰县档案馆有588卷清代档案,主要是1902年东丰县建立以后,机构变革,人员任免,公务活动材料,其中占大部分的还是本地区教育方面的档案。
i梅河口市档案馆形成了358卷档案,是海龙府在机构设置、章程制办、实业税收、教育卫生、贸易治安等方面形成的文书、诉讼案卷。
j通化县档案馆的档案主要是“通化县公署、通化县巡警总局、通化县商务分会、通化县警防营、通化县城乡董事会等机构形成的档案”,共有1277卷。这些档案内容是关于行政、官员、机构、财税、农田水利、人口户籍、民俗等方面。
k白山市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46卷,为宣统年间(1909-1911年)形成的关于临江县公署教育机构、体制变革等方面的情况。
l长白朝鲜自治县档案馆共有1180卷档案,是光绪三十四年以后的长白县各行政机构在机关事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内容主要是关于行政、教育、财政金融、治安司法等方面。
m扶余县档案馆有3892卷档案,主要是伯都讷旗务承办处、新城府正堂及其他机构形成的关于机构、人员、规章、财税、教育、司法方面的材料记载。
n大安市档案馆保存了清末、民国、伪满时期(1905-1945年)档案11645卷,主要是关于各个时期本地区政权机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档案。
o镇赉县档案馆馆藏洮南府、镇国公旗从1908到1910年间形成的关于行政区划、人员升迁薪酬、土地丈量、警务机构的设立、禁烟等材料。
p通榆县档案馆共有1339卷清代档案,主要是开通县衙署关于机构、政区、人事、文教卫生、治安财税等方面的记载。
q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共有晚清时期(1901-1911年)档案7380卷,主要是珲春副都统及所属各部门形成的档案。这些档案材料内容涉及晚清旗人事务管理以及清政府的边务政策,与日交涉材料等。
r龙井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清末宣统时期(1909-1911年)形成的档案,共有21卷,主要内容是延吉地区的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选举办法,学堂教育及治安司法等方面。
③黑龙江地区
a双城市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主要是清代协统衙门和理事抚民府形成的关于奏折、呈报、命令,本地区六部所呈报的材料以及刑事案件的审理等。
b延寿县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主要是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县级机构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沿革、人员任免、司法教育、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材料。
c木兰县档案馆所藏木兰县公署档案是清末形成的,主要是关于本行政机构的行政办理事宜以及其他方面的记载。
d在鹤岗市档案馆馆藏有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战迹舆图。
e佳木斯市档案馆中保存了602卷清代档案,是从桦川县档案馆接收来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行政、经济、军事、外交、对人民斗争的镇压、治安司法、文教卫生等方面。
2.东北三省档案馆所存清代档案汇编出版情况
通过编辑档案史料,使我们能够对清代的皇宫活动和东北三省地方政府的设立沿革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史料系统的认识。
(1)辽宁省档案馆的汇编成果主要有:
①《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全书共101册。这本书是对明代官府档案的系统综述,也是现存的明代珍贵档案的总集。该书分为四编,{dy}编为散件类,第二编为簿册类,第三编为典籍类,第四编为明代辽东问题档案。该书的出版,对于明史的研究提供了更系统的文献参考和依据,极大拓展了明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②《》是辽沈书社1985年出版的,分为上下两册,共20万字。汇编的档案分为两类,“信牌档”和“屏风档”。其中“信牌档”主要是辽东都司及其所属各卫、所的往来文件;“屏风档”主要是山东都司及其所属各卫、所的往来文件。
③《》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这部份档案用满文书写而成,是顺治四年到顺治八年间北京总管内务府给盛京正黄、镶黄二旗包衣佐领下达的文书,其中主要记录了清代宫廷与王公庄园的一些人丁和事务办理的具体情况。
④《》辽海出版社2006年出版,共82万字。这本书不但收录了粮庄的管理情况,而且还有棉庄、盐庄、靛庄的情况。对于盛京皇庄的经济的研究和东北地区皇室事务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
⑤《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上下)》辽沈书社1993年出版,内务府粮庄的存在,与清王朝的兴衰并存。它从经济的侧面反映了清王室和八旗的盛衰以及盛京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
⑥《》是辽海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本书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从康熙三年到光绪三十一年的档案材料,内容有关于职官设立、处罚官员、征收参税等,体现了盛京参采活动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的经济活动,参采活动从兴到衰,与清代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历史相对应。
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这些档案材料反映了三姓副都统衙门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活动情况,本书史料充实,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研究清代东北边疆事务的重要资料。
⑧《》由辽沈书社1984年出版,约34万字。本书分为十部分,主要反映了官府向皇室进贡贡品,抚恤遇难官兵,处理沙俄入侵事件,进行反侵略斗争,换取少数民族的野生牲畜等。
⑨《》由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全书收录了410件文件,时间断线从嘉庆二十一年到民国四年。内容主要是官员的任免奖惩,红白事的恩赏,关于土地的买卖和民刑案件的处理以及让官兵入仁学馆学习等情况。这些档案汇编对于研究满族史,旗人史有很重要的价值。
⑩《》由辽海出版社2003年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故宫宫殿的维修和看守太庙等内容,三陵陵寝的维修、陵寝的物品以及皇帝巡游三部分,是研究沈阳故宫和三陵的珍贵资料。
11《》由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这些档案文件分为宫廷、陵寝、清帝巡游三大部分,并按礼仪、维修、藏品等内容做了分类。这些档案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一宫三陵”的状况,为研究历史、民族、宗教、文化、风俗、建筑、皇室经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12《东北历史档案选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选辑所收录的档案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垦荒、移民等很多方面,是对清入关后大量流民进入东北地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的描述。
13《是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清政府宣布中立,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本书主要是关于日俄战争中的照会、文件、各地的奏报等。
14《》辽沈书社1984年出版,共671页,约53万字。主要反映了忠义军对俄作战,抗击俄军侵略的史实。
15《》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约53万字。这本书收录了东北三省档案馆中所存的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档案内容,时间从1899年到1909年,其中大多数是清代形成的文件材料,按省份分为三部分,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源流、背景及其活动状况,清政府对义和团先镇压再勾结的态度变化,义和团参与对俄战争,清政府勾结俄国屈辱求和并联俄对付义和团等史实。
16《东北边疆档案选辑(清代、民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辽宁省档案馆合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辑录了五部分内容,包括旗人生计(清代旗人在东北地区的生存生活情况)、外交(中日、中俄、中朝外交关系)、安东贸易(中朝边境的贸易情况)、边务(东北军事情况)和朝鲜移民(清代末期到民国时期朝鲜向中国移民情况)。
(2)吉林省档案馆的汇编成果主要有:
①《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蚕业)》吉林省档案馆于1983年内部出版,本书共284页。记述了蚕业的养殖和蚕业的推广等情况。
②《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工业)》吉林省档案馆于1985年内部出版,分为上中下三册,记述了清代吉林地方开设厂矿、兴办实业等内容的工业的发展状况。
③《清代吉林盐政》是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吉林省档案馆编写的,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主要是关于盐业事物的办理,采参票据的管理,清代东北的盐政制度等。
④《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上谕奏折)》吉林省档案馆1981年内部出版,共386页。
⑤《吉林驿站》1987年吉林省档案馆内部出版,共387页,是专门研究吉林驿站情况的出版物。
⑥《吉林旗务》由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对吉林旗人和旗务活动有详细的记载。
⑦《》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全书收录史料281件,约33万字。其中包括民国时期已经公布的和未公布的重要档案材料,它是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之一,也是吉林省档案馆的重要收藏。
⑧《》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也是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之一,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吉林地区向皇室朝贡的机构、官员以及进送和护送贡品等的情况。
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族谱中真实的记载了家族的由来,族规乡约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研究满族人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资料。
⑩《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选编》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吉林省档案馆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出版,分为上中下三册,收录1700件档案。该选编内容丰富,所列大类不仅有军事、政治、外交、司法方面,还有财、农、工、矿、邮驿和教育,根据各大类的特点,又设小类具体记载,史料翔实,非常珍贵,是研究清代珲春地区军事及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资料。
11《》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这本书对于研究清代中朝的朝贡贸易等有重要作用。
(3)黑龙江省档案馆的汇编成果主要有:
①《黑龙江设治》由黑龙江省出版局内部发行,从所选入的档案文件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全面设治,同时记载了将军和行省添设道、府、州、县,这是改革吏治的一项重大措施。本书中还记载了黑龙江的经济建设、人口分布、山川地理等内容,是研究黑龙江经济开发的材料。
②《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收录了光绪元年到光绪二十六年的清代黑龙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满汉文档史料选编。
③《中东铁路》{dy}册是黑龙江出版总社在1986年出版。主要收录了“驻俄公使徐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订立的入股伙开银行合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开采煤斤、林业矿产合同,黑龙江流域行船章程,铁路交涉局、税务局等机构的设置”,俄军犯下的各种暴行,中俄诉讼材料以及俄国在中国攫取各项权利等。
④《黑龙江少数民族》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合编,黑龙江省出版总社于1987年内部发行,本书分为两大部分,{dy}部分“内容包括对各地民族种类、户数及生活状况等问题的调查、人丁户口册的查报、方志中有关各民族人种、风俗、礼仪等问题的记载、八旗生计以及文化教育、人籍等。”第二部分是按照各少数民族材料的多少排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
⑤《黑龙江省报刊档案史料选编》黑龙江省出版总社1985年出版,该选编主要收录了从清末到伪满十七年黑龙江省范围内的报刊资料以及与黑龙江相关的部分报刊材料,这对于研究黑龙江地方史提供了依据。
3.东北三省档案馆所存清代档案的价值
(1)对研究明清史有很大帮助。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末期,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距今时间较近,留存下了很多珍贵的档案材料。这些材料信息涵盖范围广泛,尤其是清代的档案,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等各个方面都是有据可查、内容翔实的,对于研究过去,借鉴当今,对于祖国各项事业的建设,都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它为编修明清史提供了可靠的素材。纂修明清史,尤其是2003年正式启动的清史编修工作,也会利用到地方档案。比如盛京(沈阳)作为清代的发源地,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了清代珍贵的满文老档、圣训、玉牒、实录等,还有关乎皇室经济的“顺治年间档”、“黑图档”、“盛京总管内务府档”,为皇室采集、进送贡品的“吉林果子楼”,这些档案材料不仅反映了清代的政治、军事活动,而且对庄园经济的管理也是一大特色,更是研究区别于其他地方管理方法的重要原始档案史料。可以说,东北地区的明代和清代档案史料对于研究明史、女真社会发展史、清代皇族家谱和皇室各项事宜有重要价值。但是,在明清史的研究中,还有很多档案史料仍待考证,需要更多的史实材料来判断其真伪,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的编纂材料更加客观,对档案材料有更全面的把握。
其次,可以研究明清时期边疆政策和特点。东北三省作为东北边陲地带,毗邻俄国、日本和朝鲜,历来备受关注。在清代设立了军督部堂、吉林将军衙门、黑龙江将军衙门和一些都统衙门,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它们既是政治机构,同时又掌管军事方面的事务,处理对外关系。例如,黑龙江将军衙门中就有关于攻占雅克萨请求领取军火枪械的记载;军督部堂档案中记载了在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处理日俄冲突的材料;吉林将军衙门档案中也大量记载了日俄会同其他国家的侵略者对吉林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侵略。通过对这些档案的了解,对于研究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深入研究变化的原因提供了参考。
第三,对现在指导具体工作具有实用价值。在这些档案中,有很多是关于各地的路矿实业和农林牧等方面的记载。例如吉林省劝业道档案中主要就是关于吉林本省在农林、工商、交通等方面具体运作时形成的札文、呈文、清册、统计表、电报等文件资料;吉林矿政调查总局档案中主要记载了对吉林地区调查勘探矿业情况、矿产资源的呈文、颁发采矿执照等。这些档案中的实物不仅可以作为历史价值的文物拿来保存,更重要的是,在现代地区建设中,这些材料也能作为地区资源勘探、旅游景区开发的依据,解决实际问题。
(2)可以看出东北地区行政机构的沿革,对东北地方史的研究提供有益材料。这些行政机构留下的档案材料,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状况。而且,从机构的更迭,职能的变化,人员的升迁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和政策的转变。比如,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它以数万件的衙署公文记述了清朝在该地方驻防、行政的真实情况和历史进程”,珲春协领衙门设于康熙五十三年,起初只是管理一些八旗的事物,到清朝末期,随着边疆地区事务增多,人员流入,对日俄的交涉事务也日益频繁,光绪七年改为珲春副都统衙门,后又逐步完善各机构。“副都统衙门设置后二十余年内,大量移民(包括朝鲜移民)涌入这一地区,使当地人口数量大为增长;大片荒地被开垦为农田,加速了农业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当地出现了许多店铺,促进了商业发展,也增加了税收。使珲春由一个人烟稀少的封禁地区发展成为新兴的边境城镇。”又如,奉天开埠局是根据中美通商条约在光绪二十九年设立的,后来,由于外国商民的增多,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于是设立会丈局,撤销开埠总局,总理租地经商等对外事宜。
(3)对满汉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发展史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在东北地区,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一直居住于此的鄂伦春、赫哲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朝鲜族、蒙古族创立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白山黑水之间创造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清入关后,很多满族旗人随着入关,同时,又有一些汉族流民到达关外地区,对于东北地区的习俗和生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东北地区的进步和发展。在清代东北地区的档案中,就有满文、汉文以及满汉合璧的文字形式。辽宁省档案馆的清代圣训、实录、玉牒均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满文老档和顺治年间档是满文形式,而黑图档、盛京内务府等多数档案中则满文汉文各占部分。比如,在奉天旗务处、吉林全省旗务处档案中,对于旗人皇产旗地、人口婚嫁、屯田开垦、旗兵活动等情况有详细的记录。
(4)反映了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东北的侵略史实。俄国对东北地区的蚕食,自清朝起就从未中断。与东北地区接壤的地理优势,使东北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入口。俄国通过签订通商条约,租地经商等手段,一步一步向中国进发。日俄战争是对中国的极大侮辱和蔑视,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土地上激战,对中国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东北地区在继续遭受俄国的蹂躏之时,又加上了日本的残暴统治和掠夺。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工矿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进行了全面的侵略。而在东北地区攫取了经济利益之后,进一步膨胀了它侵略中国的野心。对于日俄战争和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在东北三省经商、租地、越境滋事等多种途径对东北的侵略和掠夺,档案史料中有具体的记载,这对于研究日俄侵略史、边境问题、外交发展史都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5)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面对侵略,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便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运动。在东北三省的档案史料中,记载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情况,以及义和团英勇抗击侵略的斗争,在清政府的两面政策下,加上义和团自身的局限性,这次斗争失败了,但是这作为一次大规模的人民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