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秋回忆录:“报时器”让周总理很生气(图)_梦回西花厅相聚海棠花下_ ...

  郭影秋:往事漫忆

  郭影秋(1909-1985)是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诗人,早年投身革命,1957年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等职。《往事漫忆——郭影秋回忆录》(王俊义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回顾他xx的一生,为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研究“xx”提供了重要史料。

  万隆会议前后与周总理在昆明

  在云南工作期间,同xxx总理的几次接触,给我留下美好而珍贵的回忆。

  1955年,周总理率领陈毅、乔冠华、陈家康、杨奇清、李富昆等同志,出席万隆亚非会议前后,都曾在昆明停留。我在陪同过程中,与总理有过亲切的相处。出国前,在昆明议论各项准备工作时,传来我国先遣队所乘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在港被炸、机上人员遇难的消息。总理闻讯异常悲愤,为平缓总理的心情,我陪他在昆明近郊的一些名胜处游览,曾到过大观楼、黑龙潭等处。那时总理刚刚动过大手术,尚未复原,走路都很吃力,每上七步台阶就得歇一会,就连走平地也得把脚抬高再往下放。我由此感到总理为国事操劳的忘我精神实令人敬佩,按理刚刚动完手术,应静卧休养,但为贯彻我们党和政府的外交路线,不得不在身体衰弱的情况下,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而且在会上气宇轩昂,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外交斗争,侃侃陈述我们的外交方针,赢得举世瞩目。

  总理在昆明期间,我们安排他住在龙云先生原来住过的震庄。那座房子附近的近日楼上安有报时器。{yt}中午,我陪总理吃饭时,报时器突然呜响。总理听见后,放下筷子问我和刘明辉(当时云南省的公安厅长):“这是什么?”我们回答是报时器之后,总理又说:“在市区内应该有个安静的环境,你们要这个东西干什么?让它影响工作,扰乱群众的休息。”我连忙向总理解释说:“这是原来就有的。”总理听说更加生气地说:“什么原来就有的,还不是你们省长大老爷的新政!”总理严肃认真的态度,使我无言以对,报时器确实是原来就有的,我们听惯了习以为常,没有考虑到影响市区的安静和群众的休息,而未采取措施,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受到总理的批评,吃晚饭时我有些拘谨。总理则又主动给我和刘明辉斟酒,还很风趣地说:“批评是要批评的,酒还是要喝的!”顿然使紧张的气氛消逝。

  总理开完万隆会议后,又回到昆明。万隆会议,确立了国际上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云南省委决定举行大规模的游行庆祝大会,组织三十万人的游行。我们事先搭了个观礼台,距马路约十米,总理也看过了,他很满意,但后来,公安部门的负责同志觉得不安全,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斗争形势还比较复杂,恐怕出什么意外。他们找我们商量,建议把观礼台撤到距马路五十米的地方,旨在位于手榴弹的杀伤力达不到的距离处。为确保总理安全,我们只好同意。又连夜把观礼台后撤。但是,庆祝大会开过后,我陪总理吃午饭时,他很不高兴地责问我:“你们把台子撤那么远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什么问题?”我只好如实向他作了汇报。不料,总理听后更加生气地说:“你们这么做毫无道理,我在国外都不怕死,怎么回到国内倒怕死了。你们把台子撤那么远,使领导人见不着群众,群众也看不见领导,是不是想让领导离群众越远越好?相互间连面都不能见,这是什么问题,这是意识形态问题。”总理的这番批评使我终生难忘,他时时事事考虑的总是群众而不是自己。

  当天下午,我又陪总理到云南民族学院参观,学员们都穿上了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打着象脚鼓,和着优美的音乐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地欢迎总理。

  总理下车后,一下子就跑到人群之中,和群众手拉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只见他和群众没有任何界限,人家举手,他也举手,人家抬腿,他也抬腿。其实,他并不会跳那些民族的舞蹈,只是跟着一起跳,但却一下子置身于群众之中。这件事尤其对我有深刻的教育,后来我常以总理为榜样自我反省:为什么总理职位那样高,工作那么忙,还能到群众之中,那么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我自己为什么就做不到这一点呢?可见自己的领导干部架子没有xx放下来!

  周总理一行回北京的前{yt}晚上,云南省委设宴为他们饯行,特意找了几个酒量大的人陪同,我和秦基伟同志都被推选上了。

  但在宴会开始时,总理和陈毅同志都不喝,而是乔冠华、陈家康、李富昆等和我们频频碰杯。

  他们都是海量,咕嘟咕嘟几大杯下去,像没事人一样,而我却已有几分醉意。

  正在这时,陈老总过来了,我又一气和陈老总对了六七杯,全是一两多一杯的茅台。

  这时总理又举起杯走来说:“我身体不太好,本不打算喝酒。但今天这样热闹,我不能不陪大家一起喝几杯。”总理来敬酒,结果又一连碰了十一杯。这时已感头脑发昏,不知东南西北了。还要举杯,被总理微笑地劝阻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突然想到总理要乘飞机返回北京。我连忙赶到宾馆为他送行。

  心想,总理不知是否也醉了。谁知到那一看,总理若无其事地正在和所有的服务员、炊事员一一握手,合影留念。

  总理看到我后朗朗大笑说:“影秋同志,我们不知你的酒量这样小,竟使你醉了,对不起!对不起!”总理待人,总是那样亲切而热情,充满了情趣和魅力。

  康生对我的拉拢、打击和陷害

  我个人对于康生的认识和了解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原来总觉得他是老党员、老革命,又是身居高位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大理论家,对他一直是比较敬重的,常按党内流行的称呼尊之为“康老”。他还曾送给我用左手写的书法。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他是“中央xx小组”的顾问,我作为北京新市委文教书记,北京市“文化大革命”方面的工作有时需要请示他。当时尚处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许多问题还没有展开,当时并没觉察他那么坏,只是觉得他有些事做得不大对头,我并没有觉察到他有什么问题。

  1966年5月26日,也就是聂元梓大字报贴出的第二天,康生曾找我谈过话。谈话是从国务院外办发出的一个文件谈起的。他说昨天外办发了文件允许外国人对大字报照相,这是错误的,容易泄密。为此,他又让外办重新起草了个文件,还为此打电话给北京市委和我。他还说:“北京市委是修正主义的市委,是大党阀。《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上就有嘛!把中央文件弄出来可以教育人。这是超出报纸上已有的范围,为什么不看《通知》,那才是躲在三家村死狗身上。是否有修正主义代理人,要等中央文件出来再说,现在不能说。”他又说:“北京市委、中宣部瘫痪了,我顾不得。你们(指北京新市委,当时尚未公布)要站稳立场,不要糊里糊涂。北大的隐患在后头,是要继续拥护宋硕大学部。学生不造反,我们就号召造反”,“要大闹天宫”,如此等等。他讲的这些话,现在看来很平常,但当时是语出惊人。在xxx未对聂的大字报公开表态之前,许多人都还在观望。而康生言外之意是对我较信任,明显有拉拢的意图。但尽管康生在当时红得发紫,我也不愿意和他在工作之外有更多的个人接触。

  其次是6月1日聂元梓的大字报公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李雪峰、吴德等新市委的领导都感到措手不及,当时进行了紧急研究。面对新的局面和形势,各方面的关系如何处理,李雪峰有些心中无数。为此,他指示我和吴德在6月2日,去向康生汇报和请示。

  康生先说了:“北大出事不出事,关键在党委。”康生说的很多,从1959年北戴河会议讲到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彭真的表现,直讲到“文化大革命”前北大的“四清”和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彭真和北京市如何抗拒xxx的指示。说北京市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北大是陆平和彭真多年把持的据点。而且说彭真和陆平直到现在还在抗拒。正是在这次谈话后,6月3日,新华社就发布了中共中央决定改组北京市委的消息,新改组的北京市委决定:(1)向北大派新领导;(2)撤销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陆平、副书记彭珮云的一切职务。

  再次就是6月14日到6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央xx小组”成立大会前后。那次会上主要是陈伯达、姚文元谈如何开展大批判,如何批判周扬,布置写批判文章的事。在此期间,康生又找我谈过话。他曾问我:“孙泱这个人怎么样?”我说:“他还不错,是革命烈士孙炳文的后代,做过朱老总的秘书,政治思想表现和工作能力都可以”。但康生却沉着脸说:“是这样吗?!”稍后又说:“这个人很坏,不能说做过朱老总的秘书就一定可信,你要注意。”随着运动的发展,没想到戚本禹唆使人大的“造反派”在校内外贴出“xx大军阀、大野心家朱德”的大标语,到中南海去揪朱德。后来因xxx干预才停下来。但康生在上海和我的谈话“孙泱这个人很坏”说明,他们想通过孙泱反对朱老总,是早就有预谋的。后来,戚本禹到人民大学宣布,孙泱是人大的{dy}号敌人,我是人大的第二号敌人。这说明不和他们同流合污都要被他们xx。

  在7月27日北师大的群众大会上,康生信口雌黄地说:“在今年2月底3月初,彭真这个大黑帮策划xx,策划把无产阶级专政xx,变成他们的资产阶级专政,计划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各驻上一个营的xx。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而且在北大、人大都看过房子。这件事包含着极大的阴谋,陆平知道,人民大学的郭影秋也xx知道。”

  康生讲了所谓的“二月兵变”的第二天晚上——7月28日,人民大学的“造反派”就兴师动众到市委把我揪回人大。

  1967年三四月康生在一次群众会上,信誓旦旦地说:“郭影秋是叛徒,现在已有确凿的证据。”这又是进一步的栽赃陷害,必置我于死地而后快。



郑重声明:资讯 【郭影秋回忆录:“报时器”让周总理很生气(图)_梦回西花厅相聚海棠花下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