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歌 种 种
小时候,我们没听过母亲给我唱那些经典的广州儿歌,大概母亲是个新潮人,她给我唱渔光曲。某日晚饭,我突然记起一首,便唱了起来:“嗳姑乖,嗳姑大,嗳大姑仔嫁後街……”母亲即时兴头大起,不愧为当年西关小姐,一首一首接下去,把我记漏记错的都提醒过来了。(噯:粤音oi2
普通话拼音āi
哄孩子的声音。姑:孩子。)(西关小姐:清末民初,老广州城墙西门外是新兴商贸集中地,洋人商船靠岸地区,富有新潮开放,那里的女孩被称西关小姐。与此相对的是东山区是官员军界聚居处,人称东山少爷。)
其实这些经典儿歌是催眠曲,小孩是不唱的,但从她母亲的谆谆善诱中,潜移默化,铭记在心,直到她亦为人母时,便琅琅上口,或如流水行云,以优美的曲调,向心爱的宝宝讲述自然常识,人生趣事,或如泣如诉,把心头的委屈,无可奈何的向{wy}能倾听她的哀曲的孩子独白。
让我把这些古旧的催眠曲记得滚瓜烂熟的是我的姨妈,一位没有结婚的姨妈。
这位西关小姐,从祖辈的摇篮中继承了这些催眠曲。当两位母亲相继离世,日本鬼子入侵,带着父亲和几个异母弟妹走难粤北老隆时,便扛起母亲的职责,用自己的青春和这些充满爱心的摇篮曲,带大了弟妹,又带大了侄子姨甥。在新田里的趟栊里,我就是听她背着表弟妹们,婉转悠扬的歌唱,以至耳熟能详。
不象我们唱“排排坐,食果果”,是数白榄(数快板)般的直读,而是有优美的旋律的,我把曲谱也写出来,看各位听到过的是不是如此的抑扬顿挫,又可以把这些古旧的摇篮曲,原汁原味的交给下一辈:
{晏:粤音aan3普通话拼音yàn
迟,晚,下午。例:晏昼(下午);食晏(吃午饭)}
更多的摇篮曲是讲述当时风俗民情,童话故事,自然常识,对苏虾(粤语,婴儿之意)的良好祝愿。这里不厌其烦,多选录几首,均是几经核对,{jd1}西关嫡传的。
“鸡公仔”开头的:
“鸡公仔,尾婆娑,三岁孩儿学唱歌,唔使爹娘教导我,自己精乖无奈何。”(唔:粤音m4
普通话拼音ńɡ 不的意思。唔使是不用的意思)
“鸡公公,人扒海,你扒涌,扒到一条桂木树,桂木开花满地红。”
“鸡公公,快啲埋笼,就来黑夜起寒风,咪过似住有毛唔怕冻,上层唔冷冷鸡胸,鸡儿精嘅快啲埋笼,快啲埋笼争好位,迟啲埋笼夹在中,夹在中间多苦痛,早入香甜梦,明朝鸡咳就要开喉咙。”(啲:粤音di1
普通话拼音dī 些的意思。埋:粤音maai4,普通话拼音mái
。埋笼是回笼的意思。现在流行说买单,其实用错字,应为埋单,结账的意思。)
“嗳姑乖”开头的:
“嗳姑乖,嗳姑大,嗳大姑仔嫁後街,後街有啲鲜鱼鲜肉卖,又有鲜花戴,戴唔晒,挤落床头老鼠拉,拉去边,拉去大新街,大新街又有个扯皮鞋,扯下开,又扯下埋。”(晒:粤音saai3,戴唔晒是戴不了那么多。挤:粤音zai1,挤落是放落的意思)
“嗳姑乖,嫁後街,唔嫁後街就嫁官,嫁官自有官厅坐,八人抬轿入衙门,入到衙门狗又吠,入到官厅鸡又啼,啼醒我,我劏鸡,鸡又话鸡毛鸡垃圾,劏我不如劏只鸭,鸭又话鸭毛多,劏我不如劏只鹅,鹅又话鹅颈长,劏我不如劏只羊,羊又话羊脚叉,劏我不如劏只狗,狗又话我会看门口,东边贼来我又知,西边贼来我又知,劏我不如劏只大猫儿,猫又话主人有三萝谷,老鼠拉谷我就赶,主人有三萝糠,老鼠拉糠我又看,劏我不如劏只牛,牛又话我会耕田归养口,劏我不如劏只马,马又话我会送官出道堂,劏我不如劏只大灰狼,灰狼跳落井,摸到个大烧饼,烧饼跌落塘,摸到嚿大冰糖,冰糖跌落涌,摸到个大虾公,虾公跌落镬,仔爷仔乸来剥壳,剥得一梢箕零两大镬,虾头似竹壳,虾尾似搉凿,一凿凿落你个头壳。{搉头壳(敲脑袋)}”(劏:粤音tong1
普通话拼音tāng 宰杀。嚿:粤音gau6 普通话拼音huò
块。搉:粤音kok3 普通话拼音què 敲打。)
“嗳姑乖,莫个嬲,姐夫吩咐卖丝绸,噤好丝绸畀件姑仔着,噤好绫罗畀件添,咛啷戒指戴满手,饱衣足食叹风流。”(噤:粤音gam3/kam1 那么。畀:粤音bei2 普通话拼音bì
给与)
“嗳姑姑,嫁丈夫,嫁得丈夫年纪老,带埋铰剪剪胡须,胡须搭落床屏上,老鼠拉须过隔墙。”
“嗳姑细,梳孪髻,摘朵红花伴髻围,烟带(袋)又长脚又细,嘀嘀嗒嗒娶番归,噤好番薯劈落灶,噤好花鞋踩落泥,噤好姑娘嫁个烂赌仔。”(嘀嘀嗒嗒:喇叭声。娶番归:娶回家。劈:粤音pek3
扔。)
“月光光”开头的:
“月光光,照纱窗,照见阿娘做衣裳,做好衣裳阿儿着,阿儿长大孝爹娘,金瓯装饭阿娘食,银瓯装饭阿娘添。”
脍炙人口的这首: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买蚨鞑,蚨鞑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只船,船浸底,浸死两个番鬼仔,一个浮(读浦)头,一个浸底,一个匿埋门扇底,一个眼睇睇。(还有后续的:一个摸慈姑偷马蹄)”
解放后亦有艺术家把这些摇篮曲改编的,名为去其糟粕。改得好的有这首月光光:
但有一xx喻户晓的“落雨大”,改成了“落雨大,冇浸街……”,令我觉得失去趣味,落雨大哪能不浸街呢,解放前西关曾经浸过二楼,解放初搞了不少疏水工程,黉桥街也发动街坊填高了不少街道,落雨大,少浸屋了,但浸街是自然现象呀。其实“落雨大”是笑女人要靓唔要命,落雨大还穿绣花鞋出街,而男人则为两餐频扑。细细品味一下: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落地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
前面说过,小孩不唱这些儿歌。不懂事时听不明白,稍大些,思想开始反叛,开始唱些调皮的,无厘头的,自编自导自演的儿歌,现在回味起来,更激起对童年天真的怀念。
讥笑别人的:
“肥佬肥腾腾,买嚿猪肉去拜神! 行到半路屎窟痕。”
“牙刷刷,脷刮刮,屙屎唔出用手挖。”
“xxx个头,
大过五层楼, xxx只手, 细过荷兰豆, xxx嘅屎窟屙豆豆。”
“萝卜头,点豉油,点得多,咸过头,点得少,淡谋谋。”
“伯爷公,吹火筒,买嚿蔗,又生虫,买个饼,又穿窿。”
“日光日白,老鼠偷萝卜。盲佬睇见,哑佬嗌贼,跛脚佬追到,无牙婆咬啖。”(嗌:粤音aai3
喊)
用当时流行的歌曲改的:
“阿妈生我一副哨牙,用嚟刨西瓜,好天可以遮太阳,落雨唔使怕。”(用小白船曲)(嚟:粤音lei4 普通话拼音lí 来)
“打开蚊帐打开蚊帐,有只蚊,有只蚊,快啲攞把扇来,快啲攞把扇来,拨走距拨走距。打开书包,打开书包,有只猪有只猪,快啲攞支针来,快啲攞支针来,桔死佢桔死佢。”
(用打/(回避网监)倒列强曲)(攞:粤音lo2 普通话拼音luó
取)
“人之初,初之人,先生着错老婆裙,老婆着错先生裤,先生打出个姑姑姑。”(篡改三字经)
用于玩游戏的:
“榃榃叮叮,椰子夹酸姜,鸡蛋煲茶十五样,麻糖鸡X黐住你只手,问你走唔走,唔走黐住你只手。”主持人摊开手板,参加者各伸出食指,点到手掌上,主持人唱完xx掌一抓,捉到谁就被选中。比如伏匿匿的伏者,双臂叠合,伏在墙边,机灵者凭耳朵搜索,狡猾者便会偷看,一边喊道:“一就预备,二就匿埋,三就嚟到,四就抓到。”喊到四便可以去捉人。(榃:粤音dam4
普通话拼音tán 在这里作像声词,小鼓声音。榃榃叮叮:小鼓小锣的声音。匿:粤音nik1
伏匿匿:抓迷藏。)
最曳的细蚊仔会唱烂口歌,我认识的只有一个人敢唱,其他人默记在心里,要不我今天怎么写得出来。他叫“铁牛”,不是外号,他爸爸起的名。铁牛唱到二年级也不唱了,他唱得很起劲,扯大喉咙,唯恐别人听不清楚,一脸玩世不恭的表情。为了记录历史,还是把它公开吧:(曳:粤音jai4
普通话拼音yè 淘气)
“二百文一个春袋皮,有老有嫩有皱皮,有掹鸡,有豆皮。”(首句用“跑马溜溜的山上”曲)(掹:粤音maang1 普通话拼音mēng
拉,拽。掹鸡:眼眉边有个xx。豆皮:麻子)
“你阿妈个X,有老泥,晚晚都唔洗,叫我嚟,我都话唔制,你阿妈又监硬嚟。”(前四句用“解放区的天”曲)
“一人想起,二人同床,衫裤……十足滋味”(这首不能写白了,只能意会算了。)
童言无忌,倒是老人家不敢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