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装置节能原理与技术_LED节能灯_百度空间
【内容介绍】

本书取材立足于实用,从制冷空调装置的设计、节能改造、操作调节、
维护保养及节能管理五个方面,论述各个环节的节能原理和国内外实用节能
新技术。在阐明节能原理的基础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书中介绍的大多数
节能技术已在国内的实践中使用,有些已在不同范围内推广,获得直接的节
能效益。本书共有11章,各章都有思考题,便于学习时掌握相关要点。附录
中收录了与节能有关的设备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合理用电评价,以及相关
国家标准与规范目录。
本书适合于制冷空调装置的设计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
作为制冷空调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书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制冷方式、制冷剂和控制方式的选择
1.1 制冷方式的选择
1.1.1 各种相变制冷方法的特点
1.1.2 气体节流和膨胀制冷
1.1.3 涡流管制冷
1.1.4 半导体制冷
1.1.5 制冷方法选择要点
1.2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设计参数
1.2.1 冷凝温度的确定
1.2.2 蒸发温度的确定
1.2.3 压缩机吸气温度的确定
1.2.4 节流前液态制冷剂过冷温度的确定
1.2.5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中间温度)的确定
1.3 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选择
1.3.1 制冷剂选择的原则
1.3.2 制冷剂的热力完善度
1.3.3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1.4 制冷空调装置的控制方式与节能
1.4.1 工业制冷装置的控制方式与特点
1.4.2 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
思考题
第2章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形式
2.1 单级压缩制冷的循环形式选择
2.1.1 过冷循环
2.1.2 过热循环
2.1.3 回热循环
2.1.4 带有辅助回路的单级压缩制冷新流程
2.2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压缩级数
2.2.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
2.2.2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
2.2.3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
2.3 两级压缩制冷的循环方案与节能
2.3.1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型式
2.3.2 中间冷却型式的选择
2.3.3 一次节流与两次节流的选择
2.4 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
2.4.1 直接膨胀供液系统
2.4.2 重力供液系统
2.4.3 泵循环供液系统
2.4.4 加压供液系统
2.4.5 喷射式供液系统
思考题
第3章 制冷空调压缩机与设备的选择
3.1 制冷压缩机的选型
3.1.1 常用制冷压缩机的特点
3.1.2 制冷空调压缩机的选型要点
3.2 制冷压缩机的台数与容量
3.3 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方式的选择
3.3.1 活塞式压缩机的能量调节方式
3.3.2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
3.3.3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
3.3.4 制冷压缩机的变速能量调节
3.4 冷凝器的选择
3.4.1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3.4.2 水冷式冷凝器
3.4.3 蒸发式和淋水式冷凝器
3.5 蒸发器的选择
3.5.1 蒸发器的种类及特点
3.5.2 蒸发器的选择
3.6 节流装置的选择
3.6.1 浮球调节阀
3.6.2 热力膨胀阀
3.6.3 电子膨胀阀
思考题
第4章 制冷空调系统热负荷的控制
4.1 低温建筑和空调建筑的隔热
4.1.1 隔热材料
4.1.2 低温建筑的隔热层厚度
4.1.3 防潮隔汽层
4.1.4 隔热结构的恶化
4.1.5 空调采暖建筑的隔热
4.2 太阳辐射热
4.3 门洞及通风换气的冷损失
4.3.1 冷库开门冷损失
4.3.2 减少门洞冷损失的措施
4.3.3 通风换气的耗冷量
4.4 低温建筑和空调建筑内的热负荷
4.4.1 设备发热产生的热负荷
4.4.2 低温和空调空间内人员和照明产生的热负荷
思考题
第5章 制冷空调装置电气系统的节能
5.1 变压器的合理选配
5.1.1 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
5.1.2 变压器的系列和容量选择
5.1.3 变压器的台数选择
5.2 制冷装置中电动机的合理匹配
5.2.1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5.2.2 单级制冷压缩机的电动机匹配
5.2.3 两级压缩机的电动机匹配
5.3 用户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5.3.1 电力网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基本概念
5.3.2 提高用户的自然功率因数
5.3.3 设置无功补偿装置
思考题
第6章 空调系统的节能
6.1 空调节能评价
6.1.1 相关的空调节能法规与标准
6.1.2 节能评价水准
6.1.3 节能评价指数
6.1.4 空调中的火甩分析
6.2 空调系统耗能特点与节能途径
6.2.1 建筑空调负荷的概念
6.2.2 减少空调负荷的原理
6.2.3 影响空调系统耗能的主要因素
6.2.4 空调系统耗能特点
6.2.5 空气调节的节能途径与方法
6.3 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
6.3.1 合理确定设计和运行参数
6.3.2 空气处理设备的节能
6.3.3 输送系统的节能
6.3.4 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与节能控制
6.4 空调系统的热回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6.4.1 热回收换热装置
6.4.2 空调系统中的能量循环利用
6.4.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6.5 空调系统总耗能量计算
6.5.1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
6.5.2 负荷频率表法
6.5.3 度日法
6.5.4 电子计算机模拟计算法
思考题
第7章 蓄冷空调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
7.1 蓄冷空调的发展背景与特点
7.1.1 蓄冷空调的发展背景
7.1.2 蓄冷空调的特点
7.2 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应用
7.2.1 蓄冷系统工作原理
7.2.2 冷负荷分布与蓄冷空调的适应性
7.2.3 水蓄冷空调系统
7.2.4 冰蓄冷空调系统
7.3 蓄冷空调的效益
7.3.1 电力部门的效益
7.3.2 用户侧的效益
7.3.3 蓄冷工程效益分析
7.4 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结合的经济性与能耗分析
7.4.1 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空调的结合形式
7.4.2 低温送风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7.4.3 低温大温差输配系统的经济性与能耗
7.4.4 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得热与温升
7.5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节能分析
7.5.1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工作原理
7.5.2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能效分析
7.5.3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应用
思考题
第8章 制冷空调装置的节能技术改造
8.1 压缩机所匹配的电动机的更新
8.2 电动机的磁性槽泥改造
8.2.1 磁泥改造的节电原理
8.2.2 磁性槽泥材料
8.2.3 磁性槽泥改造施工工艺
8.2.4 采用磁性槽泥改造电动机的节电效果和注意事项
8.3 电动机的△丫转换改造
8.4 用户电力负荷曲线的改进和变压器节能改造
8.5 水泵及水系统的节能改造
8.5.1 水泵特性、管路特性与工作点
8.5.2 现役水泵的技术改造
8.5.3 水系统的管路改造
8.6 风机与风机系统的节能改造
8.7 隔热层的维修改造
8.7.1 外贴隔热层法维修和改造冷库
8.7.2 内贴隔热层的维修改造
8.8 盐水制冰装置的节能改造
8.9 异步电动机节电器及其应用
8.10 交流接触器的节能运行技术
8.11 制冷空调装置的热(冷)回收利用
8.11.1 制冷压缩机排气显热的回收利用
8.11.2 制冷空调装置全部冷凝热的回收利用
8.11.3 从空调排风中回收冷(热)量
8.11.4 制冷装置中“废冷”的回收利用
思考题
第9章 制冷空调装置运行调节中的节能技术
9.1 制冷空调系统主要运行参数及其控制
9.1.1 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
9.1.2 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
9.1.3 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9.1.4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9.1.5 两级压缩循环的中间温度
9.2 制冷系统的调整操作
9.2.1 不同制冷系统的调整要点
9.2.2 配用压缩机要点
9.2.3 系统供液与压缩机的调整
9.2.4 压缩机发生湿行程的操作调整
9.3 制冷系统不正常情况的分析和排除
9.3.1 制冷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
9.3.2 制冷系统中的不正常现象及排除方法
9.4 制冷系统运行调整中的节能技术
9.4.1 适当调高冷凝压力实现节能
9.4.2 采用较高的蒸发温度实现节能
9.4.3 制冷装置夜间运行的节能
9.4.4 食品冷却过程中的节能
9.4.5 食品冻结过程中的节能
9.4.6 系统能量管理技术
9.5 制冷空调设备和系统的效率指标
9.5.1 制冷压缩机或机组的性能系数
9.5.2 制冷空调系统的效率指标
思考题
第10章 制冷空调装置的维护和保养
10.1 制冷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10.1.1 制冷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
10.1.2 制冷系统中的润滑油
10.1.3 制冷系统中的机械杂质
10.1.4 制冷装置中的水
10.2 制冷压缩机的维护和检修
10.2.1 压缩机维护和检修的必要性和计划
10.2.2 制冷压缩机的正常维护保养
10.2.3 制冷压缩机定期检修的内容
10.3 溴化锂制冷装置的操作维护
10.3.1 溴化锂机组的正常运转操作
10.3.2 溴化锂制冷装置的维护保养
10.4 制冷空调中静止工作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10.4.1 冷凝器的操作和维护
10.4.2 蒸发器的操作和维护
10.4.3 风机盘管的维护和保养
10.4.4 空调机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10.4.5 辅助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10.5 制冷空调装置中相关设施的维护
10.5.1 冷却水系统与冷冻水系统
10.5.2 冷库建筑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10.6 制冷空调装置运行维护的综合管理
10.6.1 制冷空调装置综合管理的主要任务
10.6.2 综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贯彻
10.6.3 设备管理学科的发展
思考题
第11章 制冷空调装置节能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11.1 能源计量
11.2 制冷空调装置的工作日记
11.2.1 压缩机车间(机房)工作日记
11.2.2 冷加工产品的产量统计
11.3 能源统计分析与制冷运行指标分析
11.3.1 能源统计分析
11.3.2 单位产品耗电量计算
11.3.3 制冷空调辅助材料消耗量
11.3.4 制冷运行指标分析
11.4 产品电耗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11.5 制冷空调装置用户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
11.5.1 用户管理节能与科技进步节能
11.5.2 用户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
11.6 宏观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
11.6.1 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11.6.2 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
11.6.3 培育节能服务体系
11.6.4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11.6.5 我国节能法制建设的发展与现状
思考题
附录
附录A 冷库管理规范(试行)
附录B 冷库管理检查评比办法
附录C 空气调节节能途径与方法
附录D 深圳市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规定
附录E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附录F 制冷空调节能相关国家标准与规范目录
参考文献


郑重声明:资讯 【制冷空调装置节能原理与技术_LED节能灯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