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的补救办法

染色过程中,染色产品会因各种因素造成色斑、色花、色点、色差以及染色不均等现象,这样会直接影响染色产品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针对此,可使用两种方法补救:一是将其改染成比原来颜色更深的颜色;二是剥色后再复染回修。实际操作中,第二种方法,将纤维上的染料{zd0}限量地剥掉,再重新染色的方法为较好方案。要使剥色效果达到要求,找到一种有效的剥色剂、及与之配套的剥色方法和成本低廉是关键问题。

一、剥色

1、剥色原理:
剥色是利用化学作用,将纤维上的染料破坏,使之失去颜色。现常用的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还原性剥色剂,它是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因而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常用的有保险粉、雕白粉等。另一类是氧化性剥色剂,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破坏。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染料的褪色或消色,因而从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作xx剥色处理。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尤佳。常用的有双氧水和次氯酸钠等。

2、剥色方法要求:
(1)剥色方法简单,且能有效地将染料剥落;
(2)纤维不受到严重的损伤,剥色后的纤维仍然保持良好的染色性,以便重新染色;
(3)剥色的费用低廉。

3、剥色质量要求:
目前评价指标主要有:染料的去除、手感、复染性能、强力损失等。一般在实际中可定量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剥色效果,一是颜色变浅程度大,二是染色制品强度损失小。

(1)颜色变浅程度测定
在电脑测配色系统上测定染色产品剥色前后的K/S值,计算K/S降低百分率,由K/S值及其降低百分率的大小表明剥色结果。剥色织物的K/S值越大,说明颜色越深,即剥色效果越差。K/S值降低百分率愈大,说明剥色效果愈好。
K/S值降低百分率=

(2)剥色强度损失测定
在织物强力测试仪上测定断裂强力,强力前后数值之差越大,说明剥色剂对织物的损伤也越大。

二、国内剥色回修介绍

1、国内传统的剥色工艺
截止目前,传统的剥色工艺还在实际使用,它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就几个典型工艺列举如下:

① 还原染料染色的棉纤维剥色方法
常用保险粉加平平加O在碱性条件下剥色,工艺举例:浴比1:20,加入10%(o.w.f)保险粉,9.6%(o.w.f)氢氧化钠,80℃处理20min。

② 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纤维剥色方法
常用的剥色方法有:保险粉与烧碱配合使用在高温下剥色;雕白粉在高温下剥色;二氧化硫脲在碱性条件下剥色等。其中保险粉与烧碱配合使用在高温下剥色工艺如下:浴比1:20,加入5g/L保险粉,10g/L氢氧化钠,1g/L平平加O,60℃处理20min。

③ 活性染料染色的棉纤维的剥色方法
常用保险粉在碱性条件下剥色;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剥色;次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剥色。其中保险粉在碱性条件下剥色工艺:浴比1:20,加入5g/L保险粉,10g/L氢氧化钠,1g/L平平加O,65℃处理30min。

④ 阳离子染料染色的腈纶纤维剥色方法
常用次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剥色:浴比1:20,加入20%(o.w.f)次氯酸钠,10%(o.w.f)醋酸,100℃处理30min,降温水洗,再用浴比1:20,15%(o.w.f)亚硫酸氢钠,60℃处理40min,再逐渐降温60℃出布。

2、国内新型剥色工艺:
新的剥色剂种类较多,其中WF-8836剥色油(海赛博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组分为多种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体。WF-8836剥色油可与保险粉、烧碱同浴使用,对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染色的纯棉和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剥色或回修处理。



郑重声明:资讯 【染色的补救办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