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低温冷链配送存在的问题及专利技术介绍

目前低温冷链配送存在的问题及专利技术介绍

2009-11-27 00:06:58 阅读78 评论0 字号:

 冷链低温配送的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摘要:现有的冷链低温配送过程采用的基本上是冷藏车制冷机组或者干冰的制冷模式,其能耗之大,对于小批量的低温配送也非常不经济。据统计,冷藏车制冷机组每百公里油耗2~4升,汽车的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而如果采用干冰制冷的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又成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以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都尤为突出。采用新型的相变蓄冷材料作为冷源的制冷模式已经成为国外物流行业的主要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冷链配送领域的{zj0}选择。

 按照能源供给方式,目前,国内外低温物流制模式可以分为电力驱动型(冷藏车)与无源蓄能型。而无源蓄能型按照载冷剂的不同又分为干冰载冷型和相变蓄冷材料载冷型两种。这三种模式的冷链配送方式都存在一定优缺点、成为目前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三种冷链配送模式予以分析。

 一、冷藏车制冷低温配送

 有源型低温物流制冷方式就是自带制冷单元的冷藏箱,常见的是自带压缩机组的冷藏车。冷藏车制冷的优点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这种低温物流制冷方式主要应用于大批量低温货物的长途配送。

  冷藏车的制冷原理,是利用压缩机的工作提供冷源,这种供冷模式决定了采用冷藏车进行低温配送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燃油),其每百公里油耗能够达到2~4升。另外,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采用冷藏车制冷的模式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据分析,带制冷机组的冷藏车比普通货车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在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这种配送模式无疑是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的,这也导致了国内很多冷藏配送公司对冷链配送的期待成为一种泡影,大量冷藏车限制的情况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怪现象。

 此外,冷藏车车厢容积多为1500升以上。这对于疫苗、样品与低温食品等多次少量配送的货物配送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对于这些小剂量物品的配送来说,昂贵的物流成本自不必说,经常遭遇物流公司的闭门羹也常常成为这些生物制剂、医药保健公司面临的一大困惑。

  二、以干冰作为冷源的低温配送模式

 干冰曾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存温度在0度以下的生物制品、食品、水产品等的配送与保存,其出色的制冷效果让干冰一度成为冷链配送的宠儿。但是,最近干冰也难逃在冷链配送中被扼杀的命运,各大航空公司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干冰作为制冷剂。

 干冰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800倍于自己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爆炸。另外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污染,致使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然而,由于苦于没有合适的替代产品来保证特定货物的低温配送,造成了航空公司虽然明令禁止,但是又不得不偶尔为之的尴尬局面。

  干冰除了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外,干冰的采购、储存与使用都十分不方便,买回来的干冰必须马上使用掉,否则很快就会挥发掉,造成干冰使用成本的上升。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干冰作为货运制冷剂退出物流配送的市场必然性。

  三、相变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模式

  以蓄冷材料(冰袋或者干冰)作为冷源的低温配送模式是利用蓄冷材料在相变过程中释放冷量来维持货物的低温,该模式非常使用于小批量、少量、多次的货物低温配送。作为一种全新的低温物流配送制冷方式,采用相变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模式造价较低,无需额外的能源,使用非常方便。该种蓄冷材料在业内又有一种新的叫法,叫做干冰型冰袋,顾名思义,以干冰冰袋为冷源的配送模式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与干冰一绝高下的市场策略上。那么以干冰型冰袋为冷源的配送模式究竟有那些独到之处呢。

 首先,干冰型冰袋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节能环保。干冰型冰袋是通过储存冰箱中的冷量,并在运输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制冷模式,其能耗成本只是冷藏车制冷机组的1.5%,干冰的1%。同时由于其不会排放出对化境有害的气体,同时也不会对污染造成环境,可以说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制冷方式。

  其次,干冰型冰袋蓄冷量高,用量少,可反复使用,xxx优于干冰与冷藏车制冷。据介绍,这种类型的干冰型冰袋蓄冷量足,不会像干冰那样在配送过程中释放出气体带走冷量,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其实际使用量要比干冰少,其整体xxx优于干冰。此外,干冰型冰袋可以反复使用,实际使用成本远远低于干冰或者冷藏车制冷的方式。

  再次,干冰型冰袋储存和使用十分方便,无损耗无浪费。干冰型低温冰袋可以像常见的普通冰袋一样储存,使用十分方便。客户只需要在使用之前放入低温冰箱中充分冻结,使用时取出与物品同时放入保温箱内并密封箱口,就可以保持低温在120小时以上。不会出现干冰那样买回来必须马上使用的情况,因此也不会出现买回来10公斤实际只需要3公斤,其它7公斤浪费的情况。

 第四干冰型冰袋的使用不受航空限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干冰型冰袋制冷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本身是xx,对环境友善。目前该产品已经通过航空安全认证和国际GSGxx认证,保证的该成品的安全可靠。

 另外,干冰型冰袋存在多个温度区域可供选择,满足不同温区货物配送。-55℃、-33℃、-18℃、-12℃、-6℃、2~8℃的系列干冰型冰袋,在{zd0}程度上满足了货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持续120小时常时间保温性能(—55℃~-18℃)确保生物制剂与食品的配送安全。

 综合以上对三种低温配配送模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相变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模式必将逐渐取代干冰,并分享冷藏车配送的部分市场,成为冷链低温配送中的新的宠儿。

          

                         低温冷链配送存在的问题2--责任主体不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同时,整体运作始终与能耗成本相关联。

       人们往往认为,食品从生产地到低温物流冷库或冷链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只要冷库的温度达标,冷藏运输过程达标,就可以保证食品的相对保质期。市场上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第三方物流商在运输低温食品时,该用冷藏的不用冷藏,用了冷藏的不达标现象。所以,通常产品有问题时,都认为是出现在运输过程中。然而,事实却并非xx如此。

        上海领鲜物流公司发展部经理钟立困惑地说:“我们企业的冷藏运输和冷藏库都严格按照食品达标温度控制,但从供应商那里接货的时候,经常发现供应商就没有把货物按照相应的温度来操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将该食品重新冷却再运输到各个门店。而一旦在门店出了问题,供应商会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我们物流商。”

       目前国内的冷链行业在整体规划上仍有很大不足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指出:全国由于冷链物流缺失或存在问题导致每年约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这已占到了总产量的25%,每年全国的食物在生产后约40%被浪费。

  而在发达国家,因为冷链体系相对完善,每年的食物浪费比率被控制在5%以下。

  以上差距,不仅源于冷链设施设备的不足和冷链技术标准的缺位,产业链不健全、配套不完善也是关键的要素。       

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冷藏市场,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销售,组织化程度低。这种模式造成了食品的流通链条过长。

以美国为例,美国78.5%的农产品物流通过“生产者——冷链配送中心——各种零售商——消费者”这个链条走进千家万户。

而中国的物流通道为“农户——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超市零售商——市民”,链条长度几乎扩张了1倍。这种超长的流通链条造成的结果,一是冷链在流通环节中作用不明显,毛利偏低,使得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进而令食品损耗难于控制;更重要的是,流通环节过多、缺乏统一规划使得食品安全的保障难度大大增加。近期国内出现的数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都起自食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如果能以完善的食品冷链体系将其统一规划,食品安全监测将更加有效。                                         


                                    “可充式储能保温箱”发明专利优点介绍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目前低温冷链配送存在的问题及专利技术介绍】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