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牛杂,好好味! - 粤亮的博客- 敏思博客

 

 

“萝卜牛杂,好好味!”这句话,用粤语来讲,比用普通话说,有味。

 

一直,都说不好粤语,但是,这句话却能讲的很地道,或许,“萝卜牛杂”独特的浓香,不仅能香溢唇齿之间,还能香入语言中枢,难怪,算是东北人、又是老年人的我,怎么也无法抵御它的诱惑。

 

萝卜牛杂,是广东的风味小吃。

 

在都市街头巷尾,还有马路两旁,特别又是在北风劲吹之时,常可见三三两两的简易小推车,下面是煤炉,上面架个锅(盆),里盛满了热气腾腾的浓汤,那成块状的萝卜、牛肚、和牛肺,还有成条状的牛肠之类的混杂着,翻滚着,远远的就能闻到飘散的香味扑面而来,不少路人,驻足品尝,其中,不乏衣着入时的人,很多时候我也会挤进去,围着小摊贩,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她)手持一把大剪刀,熟练的“咔嚓咔嚓咔嚓”地剪萝卜和牛杂,然后,装入小碗,或是用长竹签串起来,递到手中,小推车上摆放了各种酱料,可根据需要来添加和蘸着吃。

 

萝卜牛杂,柔软绵延,爽脆不韧,其{zd0}的特色,就是一个香字,那是一种很入味的香,一种很诱人的香。萝卜牛杂的汤汁香,萝卜香,牛杂香,嚼的香,口留香;即便不买来吃,只要经过,不免也会被它的香,惹得垂涎欲滴,稍有定力不够,极易中招,所以,精明的小贩,把流动摊位,摆放在人流密集之处,还有就是车站旁边。这种纯正的传统小吃,不是大雅之堂上的山珍海味,不是裹腹之食,不油腻,几块钱就能解解馋,平民都能吃得起。且吃的时候,就是要站在街边路旁,吹着北风,捧着一碗或拿着一串,忘乎所以的、津津有味的咀嚼,尽享其中的好滋味,以至于什么身份了,乙肝了,卫生了,形象了,全都可抛到脑后。还有就是吃萝卜牛杂,不分年龄、老板、白领、学生、打工仔、路人、和街坊,只要想吃,就没啥好讲究的,不过,如果牙力差,嚼起来就没有那么好味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小吃,一份平等。鲜美和味的萝卜牛杂,是繁华大都市一道独特的街景,也是我超喜欢的、总也吃不厌的小吃。

 

     2010年23,《广州日报》有一条题为萝卜牛杂艇仔粥将申遗”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写到:

力争五年内广州10种名小吃能成功登上“国家非遗”宝座

 

昨日,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艇仔粥、布拉肠粉、姜撞奶、叉烧包、云吞面、萝卜牛杂等10种广州名小吃将申遗。

 

广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名小吃申遗,有利于保护传统小吃的制作工艺,有助小吃行业规范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也有助于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借亚运为契机,把广式小吃向海内外推广,让世人感受广式小吃的魅力。”

 

报道中还提到,很多市民力挺小吃申遗,这一点,xx可以理解,本地人,从小吃萝卜牛杂长大,对它当然是有感情了,事实上,不少外地人,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也喜欢上物美价廉的小吃,如同街边的湖南“臭豆腐”,不也慢慢被羊城的年轻人接受了吗?一个城市的小吃,蕴含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要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我为包括“萝卜牛杂艇仔粥”在内的10种广州名小吃,能成功登上“国家非遗”宝座,而再用粤语大声说一遍:萝卜牛杂,好嘢!好味!真系好好味!

 

      附:《广州日报》 

  申遗名小吃

  沙河粉、艇仔粥、布拉肠粉、泮塘马蹄糕、姜撞奶、叉烧包、虾饺、云吞面、萝卜牛杂、顺记椰子雪糕

 

郑重声明:资讯 【萝卜牛杂,好好味! - 粤亮的博客- 敏思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