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特色:“春节” PK“情人节”_惠民文化_新浪博客

                       

    今年农历春节的年初一和西方的“情人节”恰在同{yt},于是许多媒体就做开了“文章”,有大声欢呼 “双喜临门”的,有担忧两个节日互相冲突、人们无从选择的,有预测两节将发生正面对垒、交锋、比拼的,有干脆发起网上调查的——2000多位网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74.2%认为春节比“情人节”重要, 4.1%认为“情人节”更重要;50.6%选择在家陪父母,31.1%选择带恋人见父母。网调结果总算给了“保卫春节”论者留了面子。春节在节庆行列中的“龙头老大”地位仍未动摇,舶来的“情人节”尚无资格作为对手来进行PK。

    其实,无论“春节”还是“情人节”,距离它们产生的历史年代,早就远不可及了。因此,传统的“年味”和“情味”,不可避免地日趋淡薄乃至消解。关于春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到伤感的追问和严肃的警告: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欢乐和记忆的年俗为什么渐行渐远,风光不再?传统的农耕社会早就让位给现代化社会,曾经的计划经济已然被市场经济所取代。鲁迅《祝福》描写的“年味”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渐行渐远”诚乃必然趋势。舶来的“情人节”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其西方故乡就没有牢牢站稳脚跟,初始的特殊个性日趋寡淡。

   从前西方人庆祝“情人节”很简单,拿张纸,画上一颗心和一支箭,使箭穿过心脏,写上“我爱你”,再签上“猜是谁”,把这张纸放到深爱之人家门口,按一下门铃撒腿就跑。现在,青年人过“情人节”,想爱谁或想得到谁的爱,可以立即直接表达,不受时空所限。以充满情趣的卡片书写情诗的方式早被遗忘,采用{zxj}的IT手段,将情人即刻呼到电脑荧屏前或手机显示屏上,面对面地倾情交流已成时尚。总之,春节以及其他传统节日,情人节以及其他洋节,都不可避免地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由浪漫方式转变为现实方式,由朴素转变为豪华,由注重精神转变为注重物质,由自然操持转变为商业运作,由追求希望转变为享用当下……

    笔者曾与冯骥才先生一样,竭力呼唤过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回归,但终于偃旗息鼓。为什么?传统佳节表现的道具与载体,并不难觅;聚集一帮人来跑跑龙套,仿古模拟也不难办,难的是传统节庆产生与发展的特定背景已如大江东去xx复返,那么其内涵亦必有所流失,世易时移,岂能亘古不变?正像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样式,无疑将世代承传下去。新诗作者也必将继续流光溢彩,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璀璨若星河的伟大诗人却已“黄鹤一去不复返”,诗坛再也不可能产生他们那样的盖世杰作。即如毕生坚持改革创新的鲁迅也不免喟然长叹:“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论或许偏激了些,但作为巨匠的阅读体会,何尝不反映着真实情形呢?

   春节以及其他传统节庆,还能“消几番风雨”?咱们无须一步三回首,不如坦然地往前走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虎年特色:“春节” PK“情人节”_惠民文化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