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菜里亦可出政权_草根福布斯_新浪博客

民国政要和美食
发布: 2009-8-17 22:12 |  作者: 二毛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谭延闿历任国民政府{dy}任行政院院长,还一度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活冯道”。他在政治上奉行“三不主义”——不负责、不谏言、不得罪人,无所作为,但在美食上却极有研究,一手将湘菜xx成有全国影响的大菜系,被称为“民国{dy}美食家”。

  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直接影响了现在的“美食地图”。

  先从“国父”孙中山说起。孙中山为人勤俭,对美食没有太苛刻要求,他{za}吃的一道菜是酿豆腐。这道菜堪称“味美价廉”,孙中山把它上升到了革命的高度,号召在官宴中用这道菜,既保证了美味又节俭,在国民党xx中非常流行。后来酿豆腐在全国的普遍流行,可能也与孙中山的这种提倡有关。

  袁世凯逼迫孙中山辞职,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还短暂的当了3个月的洪宪皇帝,他对美食很有些讲究。袁出身河南,家乡并没有太多美食,但他很好吃,胃口也很好,每天早上必吃一碗鸡丝面。另外,他最喜欢的一道菜是清蒸鸭子。这道菜与慈禧爱吃的清炖鸭子同出一辙。清蒸鸭子所用的鸭子非常讲究,甚至超过了慈禧,这种鸭子的饲料是用非常名贵的鹿茸,捣碎,再拌上高粱。这说起来有些过分,但实际上,饲料的好坏对肉质、味道的影响是公认的,比如现在我们都愿意吃没有饲料添加剂养大的猪肉和鸭肉等。

  清蒸鸭脯的做法是用糯米一杯,加上火腿、大头菜、酱油、笋丁、麻油,一起放到去骨后的鸭肚子里,然后放到一个盘子里,倒入鸡汤,再隔水来蒸,严格来讲要蒸4天。这道菜和慈禧的清炖肥鸭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皮特别好吃,也是袁世凯{za}吃的部分,蒸熟之后,这个鸭子的皮可以用筷子直接卷下来吃。

  袁世凯爱吃的这道清蒸鸭子实际上是清代的一道宫廷名菜叫做“糯米鸭子”,后来上海菜也有道名菜叫做“八宝鸭子”,就是源于糯米鸭子还有袁世凯的清蒸鸭子。每年的入冬之后,袁世凯基本上每天都要吃这道清蒸鸭子。
美丽厨娘   2009年09月05日 11:47  中国经营报
  二毛

  在美食界,有位性感的英国女人奈吉拉·劳森大名鼎鼎。她主持的充满了食色诱惑的电视节目“吃定奈吉拉”颠倒众生,特别是她做菜时,用手指尝菜,放在嘴里吮吸的招牌动作,引起惊呼一片,她也由此被誉为“美丽女厨神”、“性感厨娘”。

  国内美食节目众多,但能比得上奈吉拉·劳森的还没有,凤凰卫视《美女私房菜》里的沈星清纯有余,性感不足,偏于寡淡,总不能很好的挑动食欲。至于那些大叔、大婶、丑男主持的节目,更是让人不忍一看了。

  说到厨神级的美女,中国古代还真有那么几位。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厨往往都是男人,因为做菜需要操刀杀生,忍受烟熏火燎,有时候甚至是重体力劳动,不是一般柔弱女性所能胜任,特别是美女。但在中国xx历史名厨中,居然有6位是女性,包括秦淮名妓董小宛,这实在出人意料。或许,美丽的女子难得,会做菜的就格外容易被人记住吧。

  唐代的膳祖。看着名字你就知道她做菜有多么牛了。膳祖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对美食的选料、加工、制作等各方面都非常精通。也是在此基础上,成就了段文昌传世的《食经》50章。

  段文昌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儿子段成式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一本《酉阳杂俎》堪称奇书,被历代文人所重视。《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时各地的很多美食,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菜,也就是膳祖所创。有兴趣可以找《酉阳杂俎》来细研,一探唐代厨娘的风采。

  梵正。梵正是个尼姑,这自然是她的出家法号,既然遁入空门不知还为何如此热衷美食,这大概与当时社会风气相关,比如同样出家的鱼玄机,在唐代也是大大有名。史书上没有记载梵正的长相,想来也是眉清目秀吧。

  据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单凭这一道菜,梵正就可名列xx名厨了。这道根据唐代xx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的画图做的拼盘,可谓色、形、意具备,不但需要精湛的手艺,更需要对王维诗画的深刻理解,需要艺术构思,达到“菜上有山水,盘中有诗歌”。梵正实在算是一个才女型的厨师了,可惜遁入空门,难道是不堪尘世的羁绊?

  宋代的刘娘子。刘娘子是宋高宗赵构的家厨,在赵构未登基前,掌赵府膳食。宋高宗登基后,成为御厨,这实际上有些违背规矩。按照规定,女人是不能做御厨的,因为尚食是5品官,由一个女子来担任是不太合适的。但宋高宗就是喜欢吃她做的菜,也没有办法,只好破例。得宋高宗如此青睐,想来模样也不差。

  第四位是宋五嫂。宋五嫂原籍山东,随宋南渡,在杭州城外开一个小餐馆。最擅长做鱼羹,闻名京城。宋五嫂做的鱼羹一直传到今天,名为“宋嫂鱼羹”,是浙菜名菜。

  宋嫂鱼羹由鳜鱼做成,味道鲜美,非常像螃蟹,又名“赛鱼羹”,在当时就非常有名。据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就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又根据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赵构乘御舟游西湖,至钱塘门外,时近中午。侍从告诉他说这里有家菜馆鱼羹鲜美,赵构就找宋五嫂上船,现场烹制,赵构吃后大赞鲜美,赏钱,从此扬名。直到今天,宋五嫂仍被尊为“烩鱼之祖”。

  第五位是明末清初的名妓董小宛。董小宛位列“秦淮八艳”之一,她与当时名士冒辟疆、钱谦益的交往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繁衍出很多故事。董小宛不仅美丽多才,在美食上也是很有造诣,烹制的糕点、美食,被人争相模仿,名满江南。她做的桃糕、西瓜糕、菊花糕等都堪称绝美,引得无数文人愈加仰慕。

  第六位是清朝的萧美人。当时居住在江苏的仪征,她最擅长做点心。在清代xx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单独有一则《萧美人》点心,“仪征南门外,萧美人擅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袁枚对萧美人点心的热爱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乾隆五十七年重阳节,袁枚曾托人专门到仪征订购了3000只点心,并将其中的1000只送给当时的江苏巡抚奇丰额。

  有了这些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宣传,萧美人真是想不出名都难。至今扬州还多有号称得到萧美人点心真传的店卖点心,间有美味者,但恐已不是当年“萧美人味道”。

  另有,谭家菜创始人谭宗浚儿媳妇赵荔凤。赵荔凤虚心好学,广采多家名菜特长,成为谭家菜的集大成者,使谭家菜有200多道名菜,最出名的是“黄焖鱼翅”。谭家菜最初是私家菜,后来走向社会,成为京城xx菜馆,当时有“食界无口不夸谭”的说法,报界有“其味之鲜美,需南面王尤不及”的评价。民国大画家张大千嗜爱“黄焖鱼翅”,曾有空运刚出锅的鱼翅到南京的豪举。

  在黄萍荪的《四十年来之北平》一书中,记载了吃谭家菜的盛况。“耳食之徒,震于其代价之高贵,觉得能以谭家菜请客是一种光宠。弄到后来,简直不但无‘虚夕’,并且无‘虚昼’,订座往往要排到一个月以后,还不嫌太迟。”

  还有一位就是“麻婆豆腐”的创始人陈麻婆。这应算是一位另类美女吧。

  关于美女厨娘的话题,我曾经与xx美食家沈宏非有个探讨。得出的共识是,现在的美女都在“远庖厨”,会做菜的美女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美女,很难有自己的拿手菜。自己的拿手菜,应该是自己发明的,独到的,而不是什么西红柿鸡蛋、鱼香肉丝等。

  朋友中间算得上美丽厨娘的,作家虹影是一位。她有本书叫做《我这温柔的厨娘》,她是把西餐和川菜揉和在一起,比较成功。

  “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抓住他的胃。”女人除了美丽和才情之外,学会美食,能平添很多额外的魅力。话题扯远一点,一代才子胡适当年娶没有多少文化的江冬秀,相伴一生,美食可能起了不小的作用。

  后附多年前写的一首小诗,算是一个诠释,《为心爱的人下厨》:炉堂里/柴火为你燃烧/房顶上炊烟为你袅袅/我系上围腰/手握明晃晃的菜刀/心爱的/你想吃什么/阳光拌豆苗/月亮煮清粥/米线过小桥/再加上两支红辣椒/心爱的/你只要喜欢/我会为你把春风用来青炒/雨丝用来下面/落叶用来红烧/哪怕去捉五洋的鳖九天的鸟/飞雪山中的野味道/哦/你是盐你是醋你是酱我的红颜调料/只有你懂我手中的勺秘制的香料/鼎沸中的微妙/情爱中的独到/你说我下厨的样子好爽好飘/说这顿饭是你一生中的美味佳肴/哦/心爱的/只要你需要/我会永远紧握这把菜刀/为你下厨到老/下辈子为你烹调。

  栏语/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菜在江湖味不由己。从道家辟谷到术士炼丹,从《金瓶梅》的灿烂食色到《水浒》的豪情酒肉都莫不沾染江湖色彩,饮食其实就是江湖中最持久的大娱大乐。

  作者简介/

  二毛,男,20世纪60年代生。莽汉主义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博客地址: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名人与名菜   2009年08月08日 11:55  中国经营报
  二毛

  栏语/

  烹饪是男人的绝活儿,就像打渔打猎和打江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道菜里亦可出政权。所以我们吃吃喝喝,还是那句老话,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作者简介/

  二毛,男,60年代生。莽汉主义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国有很多地方名菜,这些名菜多赖于当地特殊的食材加上水质,久而得名。但这只是{dy}步,菜要从地方走向全国,成为“名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本地名人带到外地去。当然如果能请政要甚至皇帝来到你们“贵宝地”,就更加幸运了。

  “宫爆鸡丁”是清末非常出名的一道菜,它的出名得益于封疆大吏丁宝桢的南北“宦游”。丁宝桢出身贵州,其实早在贵州的时候,丁宝桢的家厨已经开发出了宫爆鸡丁的做法,当时是用糍粑辣椒加上花生仁,来炒鸡丁。丁宝桢到山东任巡抚的时候,结合当地的食材进行了改进,用鸡丁也用肉丁,用酱来炒,叫“酱爆鸡丁”,后来因为丁宝桢被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这道菜就被称为“宫保鸡丁”,但从美食的角度看,叫做“宫爆鸡丁”更加准确。

  “宫爆鸡丁”的最终成型是在丁宝桢到四川任总督时,做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四川有名的“二斤条”辣椒,味道更加鲜明,最终也成为川菜名菜之一。

  “宫爆”的做法后来又衍生出很多菜,比如宫爆肉丁、宫爆肥肠、宫爆田鸡、宫爆鳕鱼等。在具体做的时候,花生仁也可以换做腰果来做,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酥脆的口感,以突出主料肉质的细嫩。

  虽然“宫爆”在山东叫“酱爆”,但实际上现在xx的做法,“宫爆鸡丁”是不加酱的,特别是豆瓣酱。“宫爆”实际上要做出荔枝味来,带一点辣,“爆”是指把主料放在油里边爆,达到肉和骨分离的程度,这道菜{zh1}一道工序是勾豉汁,里边有少许的醋、糖、酱油、味精或鸡精,加上料酒、水豆粉、薄芡,淋下去,颠锅弄匀,就可以上桌了。

  现在“宫爆鸡丁”的做法有加黄瓜丁的,这就有些破坏宫爆荔枝味的感觉了,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不提倡做宫爆系列菜的时候加豆瓣酱,即使加花椒也只能是几粒。“宫爆鸡丁”对鸡的要求不高,一般的柴鸡就能做出很好的味道,现在更方便了,超市里直接有鸡脯肉和鸡腿单卖。

  “宫爆”已经成为大众口味,可以说是南北皆好,中外皆宜了。

  另一道名菜是湖南菜中的武昌鱼。武昌鱼也叫团头鲂,最晚在三国时代就出现了。当时的吴主孙皓迁都武昌,受到大臣的反对,左丞相陆凯上书写道:“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武昌鱼产在樊口一个梁子湖通长江的水道上,纯野生的肉质异常鲜美,自古就是美食,《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的句子。到了1956年xxx来到武汉,借用了陆凯的句子,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5.47,0.26,4.99%)。”武昌鱼的名菜地位在当代更加巩固。

  我做过一道“暗味鲳鱼”,具体做法把鱼处理干净后,加上盐、花椒、姜丝等腌制一个小时,中途把鱼翻身一次,腌好之后,用八成油热的菜籽油(油温太低鱼会粘锅,太热则易糊)把鱼下锅炸,两边炸到金黄,盛在一个大盘子里,把油沥出来,剩一点油,加上猪油,形成混合油,再加上姜、蒜、糖、豆瓣,配炕过的微糊的干辣椒下锅炒,这种干辣椒{zh0}用手搓碎再放到锅里,炒的时候也可以加几粒花椒,再加一点骨头汤,如果没有也可以加清水。加了之后,让这些汤和调料慢慢收汁,{zh1}浇到鱼身上。

  浇汁到鱼身上之前,{zh0}加一点新鲜的蒜末。浇汁后,因为有豆瓣和辣椒,鱼的颜色是绯红的,很打眼,{zh1}撒上一把绿色的葱花,形成强烈的颜色对比,上桌很受欢迎。

  在孙皓那个时代,武昌鱼的做法应是清蒸的,即使现在湖南名菜的武昌鱼也是清蒸的,但这对鱼的要求很高,野生的,自然是清蒸好吃,但现在多是饲养的鱼,用“暗味鲳鱼”这种厚重的做法,才能味道足。

  徽菜的一道名菜叫“李鸿章杂碎”,现在徽菜菜谱上叫做“李鸿章杂烩”,xxx的叫法应该是“杂碎”,这从原料上可以看出来:海参、燕窝、鱼肚儿、火腿等。

  这道菜是1901年的时候,李鸿章到美国访问,到一个岭南籍留美博士陈杰初的“醉月楼”杂碎馆,请美国公使吃饭,吃到这道菜的时候,李鸿章连声叫好,美国人就问陈杰初这道菜的名字,这位老板灵机一动,说就叫“李鸿章杂碎”。借着名人效应和新闻炒作,这道菜很快蜚声美国,盛极一时,后来几乎所有的华人餐馆都有这道菜,有好事者统计,当时至少有3000多华人依靠卖这道菜发了财。流风所至,北美掀起了“李鸿章系列食品”的热潮,比如李鸿章面条、李鸿章炒饭等。后来又返回到国内,成为徽菜的名菜。

  受此启发,也是受四川民间烩菜的影响,1993年我创作一道菜叫“二毛鸡杂”,把鸡肠、鸡心、鸡肾、鸡胗等放到一起,加上四川特有的泡姜、酸萝卜等,烩成菜,现在已经成为“天下盐”的主打品牌菜。在此基础上,1995年又创作了“二毛海杂”,用鱿鱼、虾仁、海蜇、扇贝等,然后用泡萝卜、泡姜、泡椒等放在一起,也就是用“大海的内脏”做成的。这可以称作是现在风靡全国的“麻辣香锅”的源流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就有意的用动物的杂碎,加上海带、青菜等,放到锅里,边煮边吃,当时还没有煤气炉,只有煤油炉,小火慢煨,客人可以边煮边吃。当时叫“煨菜”,算是体验式餐饮最早的实践之一。 美丽厨娘   2009年09月05日 11:47  中国经营报
  二毛

  在美食界,有位性感的英国女人奈吉拉·劳森大名鼎鼎。她主持的充满了食色诱惑的电视节目“吃定奈吉拉”颠倒众生,特别是她做菜时,用手指尝菜,放在嘴里吮吸的招牌动作,引起惊呼一片,她也由此被誉为“美丽女厨神”、“性感厨娘”。

  国内美食节目众多,但能比得上奈吉拉·劳森的还没有,凤凰卫视《美女私房菜》里的沈星清纯有余,性感不足,偏于寡淡,总不能很好的挑动食欲。至于那些大叔、大婶、丑男主持的节目,更是让人不忍一看了。

  说到厨神级的美女,中国古代还真有那么几位。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厨往往都是男人,因为做菜需要操刀杀生,忍受烟熏火燎,有时候甚至是重体力劳动,不是一般柔弱女性所能胜任,特别是美女。但在中国xx历史名厨中,居然有6位是女性,包括秦淮名妓董小宛,这实在出人意料。或许,美丽的女子难得,会做菜的就格外容易被人记住吧。

  唐代的膳祖。看着名字你就知道她做菜有多么牛了。膳祖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对美食的选料、加工、制作等各方面都非常精通。也是在此基础上,成就了段文昌传世的《食经》50章。

  段文昌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儿子段成式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一本《酉阳杂俎》堪称奇书,被历代文人所重视。《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时各地的很多美食,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菜,也就是膳祖所创。有兴趣可以找《酉阳杂俎》来细研,一探唐代厨娘的风采。

  梵正。梵正是个尼姑,这自然是她的出家法号,既然遁入空门不知还为何如此热衷美食,这大概与当时社会风气相关,比如同样出家的鱼玄机,在唐代也是大大有名。史书上没有记载梵正的长相,想来也是眉清目秀吧。

  据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单凭这一道菜,梵正就可名列xx名厨了。这道根据唐代xx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的画图做的拼盘,可谓色、形、意具备,不但需要精湛的手艺,更需要对王维诗画的深刻理解,需要艺术构思,达到“菜上有山水,盘中有诗歌”。梵正实在算是一个才女型的厨师了,可惜遁入空门,难道是不堪尘世的羁绊?

  宋代的刘娘子。刘娘子是宋高宗赵构的家厨,在赵构未登基前,掌赵府膳食。宋高宗登基后,成为御厨,这实际上有些违背规矩。按照规定,女人是不能做御厨的,因为尚食是5品官,由一个女子来担任是不太合适的。但宋高宗就是喜欢吃她做的菜,也没有办法,只好破例。得宋高宗如此青睐,想来模样也不差。

  第四位是宋五嫂。宋五嫂原籍山东,随宋南渡,在杭州城外开一个小餐馆。最擅长做鱼羹,闻名京城。宋五嫂做的鱼羹一直传到今天,名为“宋嫂鱼羹”,是浙菜名菜。

  宋嫂鱼羹由鳜鱼做成,味道鲜美,非常像螃蟹,又名“赛鱼羹”,在当时就非常有名。据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就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又根据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赵构乘御舟游西湖,至钱塘门外,时近中午。侍从告诉他说这里有家菜馆鱼羹鲜美,赵构就找宋五嫂上船,现场烹制,赵构吃后大赞鲜美,赏钱,从此扬名。直到今天,宋五嫂仍被尊为“烩鱼之祖”。

  第五位是明末清初的名妓董小宛。董小宛位列“秦淮八艳”之一,她与当时名士冒辟疆、钱谦益的交往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繁衍出很多故事。董小宛不仅美丽多才,在美食上也是很有造诣,烹制的糕点、美食,被人争相模仿,名满江南。她做的桃糕、西瓜糕、菊花糕等都堪称绝美,引得无数文人愈加仰慕。

  第六位是清朝的萧美人。当时居住在江苏的仪征,她最擅长做点心。在清代xx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单独有一则《萧美人》点心,“仪征南门外,萧美人擅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袁枚对萧美人点心的热爱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乾隆五十七年重阳节,袁枚曾托人专门到仪征订购了3000只点心,并将其中的1000只送给当时的江苏巡抚奇丰额。

  有了这些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宣传,萧美人真是想不出名都难。至今扬州还多有号称得到萧美人点心真传的店卖点心,间有美味者,但恐已不是当年“萧美人味道”。

  另有,谭家菜创始人谭宗浚儿媳妇赵荔凤。赵荔凤虚心好学,广采多家名菜特长,成为谭家菜的集大成者,使谭家菜有200多道名菜,最出名的是“黄焖鱼翅”。谭家菜最初是私家菜,后来走向社会,成为京城xx菜馆,当时有“食界无口不夸谭”的说法,报界有“其味之鲜美,需南面王尤不及”的评价。民国大画家张大千嗜爱“黄焖鱼翅”,曾有空运刚出锅的鱼翅到南京的豪举。

  在黄萍荪的《四十年来之北平》一书中,记载了吃谭家菜的盛况。“耳食之徒,震于其代价之高贵,觉得能以谭家菜请客是一种光宠。弄到后来,简直不但无‘虚夕’,并且无‘虚昼’,订座往往要排到一个月以后,还不嫌太迟。”

  还有一位就是“麻婆豆腐”的创始人陈麻婆。这应算是一位另类美女吧。

  关于美女厨娘的话题,我曾经与xx美食家沈宏非有个探讨。得出的共识是,现在的美女都在“远庖厨”,会做菜的美女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美女,很难有自己的拿手菜。自己的拿手菜,应该是自己发明的,独到的,而不是什么西红柿鸡蛋、鱼香肉丝等。

  朋友中间算得上美丽厨娘的,作家虹影是一位。她有本书叫做《我这温柔的厨娘》,她是把西餐和川菜揉和在一起,比较成功。

  “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抓住他的胃。”女人除了美丽和才情之外,学会美食,能平添很多额外的魅力。话题扯远一点,一代才子胡适当年娶没有多少文化的江冬秀,相伴一生,美食可能起了不小的作用。

  后附多年前写的一首小诗,算是一个诠释,《为心爱的人下厨》:炉堂里/柴火为你燃烧/房顶上炊烟为你袅袅/我系上围腰/手握明晃晃的菜刀/心爱的/你想吃什么/阳光拌豆苗/月亮煮清粥/米线过小桥/再加上两支红辣椒/心爱的/你只要喜欢/我会为你把春风用来青炒/雨丝用来下面/落叶用来红烧/哪怕去捉五洋的鳖九天的鸟/飞雪山中的野味道/哦/你是盐你是醋你是酱我的红颜调料/只有你懂我手中的勺秘制的香料/鼎沸中的微妙/情爱中的独到/你说我下厨的样子好爽好飘/说这顿饭是你一生中的美味佳肴/哦/心爱的/只要你需要/我会永远紧握这把菜刀/为你下厨到老/下辈子为你烹调。

  栏语/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菜在江湖味不由己。从道家辟谷到术士炼丹,从《金瓶梅》的灿烂食色到《水浒》的豪情酒肉都莫不沾染江湖色彩,饮食其实就是江湖中最持久的大娱大乐。

  作者简介/

  二毛,男,20世纪60年代生。莽汉主义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博客地址:
鱼藏剑与酿菜   2009年06月13日 12:15  中国经营报
  二毛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jd1}离不开请客吃饭,最早将请客吃饭作为革命手段的,当属春秋战国时代的吴国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他死后却没有传位给公子光,而是传给了弟弟馀祭,馀祭死后再传弟弟夷昧,后者准备传给贤能的三弟季子札,但这位三弟似乎太爱惜自己的“贤名”,不肯接受王位逃走了,于是王位落到了夷昧的儿子手里,就是吴王僚。这让公子光大为不满:如果按兄弟次序,是三叔即位,三叔不干,按儿子顺序那就应该是我呀,哪能轮得到僚?于是成天琢磨杀掉僚。

  吴王僚爱吃鱼,尤其是炙鱼,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烤鱼,这就给了公子光机会。当时在苏州太湖边有一个名厨叫做太和公,这个人会做很多菜,被认为是中国历史xx名厨之一,他做的炙鱼尤其xx,深得吴王僚的喜爱。

  因家仇逃到吴国的楚人伍子胥知道此事,就找到了自己结识的哥们儿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并出主意说:让专诸到太湖找太和公学炙鱼,以美食接近吴王僚,伺机行刺。

  专诸是一个看起来非常高大勇猛,有些鲁莽的人,但他却非常的细心,手也很巧,三个月学成烤鱼技术,在公子光家里试了这道菜,色香味都达到了太和公的水平。

  时机成熟,公子光请吴王僚来家里吃鱼。

  吴王僚不能说没有充分防范:从王宫到公子光家里沿途布满了卫士,宴会上所有人不能带兵器等危险物品,连上菜的人也要脱光了外衣,只穿内衣半裸着跪地而行,举起菜盘,在两名卫士的监视陪伴下提供服务。如此,吴王僚还是不放心,身边紧挨着两名持长铍的卫士,随时防范有人行刺。

  席至高潮,炙鱼要上桌,公子光借口腿疼离开了,就在这当口,炙鱼的香味儿已经弥漫到厅里,撩拨的吴王僚口水直流,顾不得怀疑公子光的异常行为。

  专诸光着膀子,跪地而行,一步一步的把炙鱼送到僚面前,在僚俯下身子闻的时候,专诸突然从鱼腹里拽出一把剑刺向吴王僚的胸口。几乎与此同时,僚的两个卫士手中的铍也插向了专诸的两肋。僚应声倒下,专诸也一命呜呼,公子光的卫士趁乱全部冲上去,消灭了僚的卫兵,成功夺取王位,称为吴王阖闾。

  当上吴王的公子光没有忘记伍子胥和专诸的帮助,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伍子胥更是平步青云,称为吴楚争霸中的风云人物。

  抛开王位争夺、朝代更迭的政治不谈,吴王僚能为一道炙鱼丧命丢位,足见这道菜的魅力。

  单就这道菜本身来说,做法非常考究。

  吴王僚那个时候吃的炙鱼是白鱼做的,这种鱼生活在太湖边上,肉质肥美,非常鲜嫩。炙鱼的做法是先用盐、姜等调料将鱼腌制一两个小时,然后在鱼的外面裹包上猪网油,再将鲜猪肉、笋和蘑菇剁细后,做成馅装在鱼腹里,用木炭烤。这样烤出来的鱼有一种木炭的清香在里面,远比现在常用的电烤味道好。

  “鱼藏剑”所依托的是炙鱼的特殊菜式,炙鱼的做法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美食家们,特别是“塞馅”,直接启发了“酿菜”的形成。

  现在这种“塞馅”的方式已经是美食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豆腐箱子,就是酿菜的一种,是把豆腐切成小箱子或者三角形(中间掏空),把肉馅塞在里面然后拿来做菜。

  “鱼藏剑”传承到现在,更多的使用桂鱼,因而这道菜又叫做叉烧桂鱼,在苏州地区仍然很流行。这种做法和古代还是很相像,只不过现在还在馅里面加了火腿,烤的方式也更多了,除了炭火,有的会用调料直接在锅里面煎,但就这道菜而言,还是碳烤的味道{zh0}。

  受“鱼藏剑”的影响,到了秦汉时期有一道菜叫做胡炮肉,做法就是用一岁的羊,将羊肉剁碎加调料腌,然后将羊肚的里面翻出来洗干净,把馅酿在羊肚里面,用针缝好,不用炭火烤,而是找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壤挖一个坑,在坑里烧一堆柴火,烧光之后土会发热,这个时候将羊肚埋进坑里,再在土上面烧一把火,上下加热。一堆柴烧完之后,把羊肚捞出来切成片,做菜上桌,味道也是非常鲜美。

  曹雪芹也有一道酿菜叫做“老蚌怀珠”,其做法是用香料将煮熟的雀蛋剥壳后装入鳜鱼腹中,将鳜鱼煎成深黄色,再加调料烧制而成。食用时“轻启鱼腹”,则明珠“灿然在目”。类似的做法也流传到现在,有道菜叫做“肚包鸡”,也叫做“胎藏凤”,做法是将猪肚洗干净,把童子鸡腌制好后酿在猪肚里,缝上,然后猛火慢煨成,上桌的时候,需要用剪刀把肚剪开,弄成肉块就汤吃。

  我曾经创造过一道文化菜,也是受“鱼藏剑”的启发。

  这道菜名叫“哲学鱼”,就是在大鱼里面酿一只小鱼,小鱼里面又酿一只虾,取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整道菜又上桌被人吃掉,这是生存的哲学。

  具体做法是,大鱼用鲤鱼,小鱼用鲫鱼,虾是基围虾,在虾半分熟的时候,酿一些五花肉馅在虾里面,再一起馅在鲫鱼里:鲫鱼的做法是先拿来喷,然后和另外一些调料一起酿在大鱼里用火烤熟。

  说到“鱼藏剑”,四川雅安还真有一种鱼身上藏了一把“剑”。雅鱼和雅女、雅雨并称为雅安三雅,在雅鱼脊背的地方,有一块骨头和剑的形状很像,当地的人们喜欢在吃完雅鱼之后把“剑”抽出来,拿回去放在家里,作为辟邪的吉祥物。

   版权声明:本专栏文章未经二毛先生本人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印刷出版物。

  开栏语/

  烹饪是男人的绝活儿,就像打鱼打猎和打江山。枪杆子里边出政权,一道菜里亦可出政权,无论是一道菜的政治意义还是一道菜的创意巧思,还是归于那句话: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作者简介/

  二毛,男,上世纪60年代生。莽汉主义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做过一道“裙带丝鸭”,用土鸭,也就是在河里吃鱼儿和青草长大的鸭子。内脏处理干净后,用海带丝放在鸭子的肚子里,露出一半的鸭子,像裙子一样。这道菜我还放入了猪肉丸子、鸽子蛋、酥肉(炸酥的猪肉),放在一起炖4个小时。这道菜与袁世凯的清炖鸭子和上海菜的八宝鸭子相比,做法相类,但更加平民,材料易得,味道更加多元,适合家庭日常操作。现在我正在做并推向商业化的一道“老坛厚皮鸭”,也是这种做法。

  袁世凯喜欢吃的鱼是来自开封北面黑岗口的黄河鲤鱼,主要用来做一道熘鱼焙面。这道菜也是慈禧喜欢吃的,当年慈禧到河南视察,地方官员进献的就是这道菜。做法是鲤鱼炸熟、面条也炸好,鱼放在面条上面,然后再浇汁。这个汁主要是糖醋汁,同时里边又有很多调料。这个菜的特点就是外酥里嫩,讲究不见油,不见糖,不见醋,甜中透酸,酸中透咸,鱼肉肥嫩爽口而不腻,鱼肉食完而汁不尽,上火回汁,下入精细的焙面,口感极妙。这道菜也叫做鲤鱼焙面,是现在河南菜的一道名菜。

  这种浇头的做法,实际上是现在很多面的通用做法,浇头有很多种。清水煮面至八成熟的时候,煨浇头至八成热,把面捞出倒入浇头中。这里浇头{zh0}用无鳞的少刺鱼,包括田鸡、猪蹄,味厚汁浓,面入味深,非常可口。

  蒋介石是民国掌权时间最长的“{lx}”,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西湖醋鱼,这也是他两任妻子陈洁如、宋美龄的{za}。蒋介石夫妇{za}吃的是杭州楼外楼的西湖醋鱼。

  说到蒋介石和西湖醋鱼,还有一个趣闻。1949年1月,因为内战失败,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心情很是烦闷,就由汤恩伯陪同去西湖楼外楼吃饭,当时由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曾用名陈毅,字公侠、公洽)做东,自然少不了西湖醋鱼。汤恩伯是陈仪的学生,吃饭自然是给陈仪面子。饭间,陈仪就劝慰蒋介石说:“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蒋介石理解为奚落他,拂袖而去,从此结下怨恨。这顿饭是1949年1月吃的,1949年2月,陈仪就被捕了,1950年,退到台湾后,以“勾结共党,阴谋叛乱”罪将陈仪枪杀。

  在美食上,孙、袁、蒋都算不上有建树,“民国{dy}美食家”是来自湖南的谭延闿。这位谭将军系清朝进士出身,是民国政治舞台上一位重要人物。他3次出任湖南督军,还一度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是国民政府{dy}任行政院院长,是动荡时局中的“政坛不倒翁”,嗜好美食,擅长书法,被称为“伴食画诺的活冯道”。

当年孙中山落难,谭延闿全力扶救,孙中山很感激,就准备把小姨子宋美玲介绍给谭,被谭以“不娶二妻”拒绝,后来由谭牵线,宋美玲和蒋介石结婚。

  现在湖南菜代表菜中有道“祖庵鱼翅”,又名“红煨鱼翅”,即为谭延闿家创。

  祖庵是谭延闿的字,谭是当时的湘军总司令。这道鱼翅是他几乎每顿都要吃的菜,没有鱼翅谭延闿几乎食不甘味。

  为了做鱼翅,谭延闿专门从湖南老家找了一个叫曹敬臣的人做他的副官,实际上就是他的家厨,做红煨鱼翅是曹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道菜的做法是,用肥鸡一只,宣威火腿一方,与鱼翅合炖24小时,使其烂熟。用的鱼翅是长须排翅,盛在名贵的盘子里,味厚汁浓,满口留香。

  谭延闿把吃喝悟来作为自己的处世之道,他有xx的“三不主义”——不负责、不谏言、不得罪人。“三不”加上经常请人吃喝,谭延闿在国民党内还是非常有人缘的。

  谭延闿除了经常请人到家里吃饭,还和一些政要在北京开了家曲园酒楼,做湘菜,堪称是历史上最早的湘菜馆,原来在西单大街,历经多次搬迁,现在在展览路一带落脚。

  在谭延闿之前,国民党内流行的是淮扬菜、粤菜、上海菜、鲁菜,由于谭延闿的提倡和影响力,湘菜也风行起来,成为民国第五大菜系。应该说,正是从谭延闿开始,湘菜开始流行全国了,成为有影响力的大菜系。

  栏语/

  烹饪是男人的绝活儿,就像打鱼打猎和打江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道菜里亦可出政权,无论是一道菜的政治意义还是一道菜的创意巧思,还是归于那句话: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作者简介/

  二毛,男,60年代生。莽汉主义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博客地址:
帝王的餐桌
发布: 2009-7-11 22:29 |  作者: 二毛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我一直认为,一个专心致志搞政治的人不会是一个美食家,刘邦不是,朱元璋不是,武则天也不是,他们有爱吃的菜,但是却没有什么专门的美食嗜好。但是也有把美食和政治兼顾的王公贵族,比如南宋考宗皇帝、清代康熙皇帝和唐代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

  皇帝吃饭叫用膳,我们不妨把各个朝代帝王的饮膳放在一起做个比较。

  出身卑微的刘邦年轻的时候穷困不堪,自然没有什么家传的“刘家菜”。现在考证,刘邦{za}吃的菜有四道。

  {dy}道菜是烤鹿肚。这个喜好来自于他当地方亭长的时候,但是这个烤还不是胡炮肉或者鱼藏剑里面酿有东西的形式,而是光烤鹿肚本身,和现在烧烤摊上的板筋类似,算是很简朴的饮食。

  大家都知道刘邦喜欢吃狗肉,宫廷里以吃狗肉为时尚。在狗肉宴里,有一道刘邦非常喜欢吃的菜,{zh1}成了汉朝的一道宫廷菜,叫做“肥狗之和”,就是用狗肉和石耳(类似于木耳,长在石头上)烹成的羹汤,这是第二道。

  第三道菜是红烧熊掌。熊掌谁都喜欢,但是刘邦吃的熊掌做法却非常独特:用芍药酱来闷制;第四道菜是炖豹胎。豹胎就是母豹的胎盘,用文火慢炖而成,这个食材非常难得,现在已经是不可复制的了。

  隋炀帝是历史上xx的亡国之君,由于其父隋文帝过于节俭,这位隋炀帝在当上皇帝之前,和刘邦一样,也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当上皇帝后,地方的臣子知道他的爱好,就像“烧尾宴”一样,向他进献美食。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鲈鱼烩。

  这个菜是以鲈鱼肉为主料,辅料是金橙,再和香柔花叶一起烹制而成。当今的烹饪中用橙子和香柔花叶做鱼的手段还很少,现在淮阳菜的蟹酿橙就是受了鲈鱼烩的启发,做法是把螃蟹肉、蟹黄一起酿在一个大的橙子里,然后放在锅里面蒸熟。

  但是隋炀帝还不能算是一个美食家,到了唐朝,帝王饮宴又上了一层楼,代表人物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

  张易之由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深受武则天宠爱,他的弟弟张昌宗“美如莲花”,原先为太平公主的男宠,在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失宠被杀后,太平公主便将张昌宗送给母亲解闷。从此,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就成为武则天最心爱的侍寝男宠,每天都跟随在女皇的身边。

  这对张氏兄弟着实在美食上很有造诣。张易之创立了一道菜叫做鹅鸭炙,堪称登峰造极之作。具体做法是,把一只活鲜鲜的白鹅装进铁笼里,再烧起炭火,铁笼里同时放了七八个铜盆,每个铜盆里都装一种带汁的调料:醋、酱油、白酒以及一些混合的香料。随着炭火的燃烧,铁笼里的温度越来越高,被火炙烤着的白鹅开始掉毛,出于本能这只鹅就去吃铜盆里面的水汁调料来解渴,直到把调料喝干,鹅也就烤得焦干了,可以上桌供人食用了。

  抛开这道菜做法残忍不说,鹅鸭炙在烹饪手段上很有独创的想象力。由于鹅是自己把调料吃到肚子里去的,和杀死鹅之后再腌制的做法就有了本质的区别,调料的味道可以直接进入鹅的血液循环中,鹅肉自然鲜美异常。

  川菜中有道“豆腐煮泥鳅”的做法和鹅鸭炙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具体做法是把鲜活的泥鳅放在清水盆里,滴一些菜籽油让它吐净泥沙,再用清水冲一下。把一块块的白豆腐放在装着清水的锅里,然后把泥鳅放进去,盖好锅盖给锅加热,泥鳅会热得受不了,它们争先恐后地往豆腐里钻,等豆腐熟了泥鳅也熟了。吃法上,可以直接用蘸碟食用,也可以再用调料把泥鳅豆腐烧制,味道也是异常鲜美。

  南宋的考宗皇帝也算得上帝王中的一个美食家。他特别爱吃的一道菜是“坑羊”,还经常请别人同享。这道菜其实是烤全羊,但做法很特别。首先每次做坑羊都要选择一片肥沃的土地,挖地三尺,做一个坑,再用砖垒成一个灶,上面架一个锅,锅的上方放一个铁架,把宰杀好的、经过盐、花椒、香料、葱等腌三五个小时之后的整羊倒挂在架子上。然后开始加柴火烧,把空锅烧得通红。这样,肥沃泥土的气味,铁锅气味和水气,加上腌制的调料,汇合在一起,热烤七八个小时,羊就xx熟透,可以食用了,味道自然是鲜美异常。

  “坑羊”的做法直接启发了后世“烤鸭”的做法,但是讲究的烤鸭虽然用的是炉子和果木烧烤,炉子毕竟是多次重复使用的,没有了像坑羊那样的鲜土味道,烤的时间也短了很多,味道已经不能相比了。还有道菜叫云林鸭(由古代画家倪瓒所创),做法也很类似于坑羊:把鸭子先用佐料码好,然后横挂在铁杆上,架在一口大锅里,锅里面放上一杯酒,也是把锅烧红,这样酒的香气就会散发在鸭肉里面,这比坑羊要进步一点儿。除了放酒外,锅里还可以放其他调料来蒸发,来调节鸭肉的味道。

  朱元璋是一个贫苦出身的皇帝,比刘邦少时还穷。他最喜欢的一道菜也充满了草根味道,是“烧香菇”,居然也进入了明朝的宫廷名菜。具体做法就是把干香菇用水发了之后拿来烧。现在的香菇大多是人工种植的,烧烤的话已经不复有朱元璋时代的鲜香,但配上鸡汤和蒜片来慢慢熬,直到香菇吸干了高汤,再加一点儿盐,还是非常鲜美的。

  康熙是一个喜欢自己动手的美食家。他经常在木兰围场里打野鹿,自己烤着吃,最喜欢吃的是烤鹿肝和鹿肉。康熙还喜欢吃一道菜“清蒸细磷鱼”,这种鱼产在辽河里,康熙就命人把鱼苗运到承德的避暑山庄,慢慢养大,再自己钓出来,烹成佳肴。

  说到帝王饮食,最登峰造极的当属清末的“女皇帝”慈禧,我们留作下回细说。

  栏语/

  烹饪是男人的绝活儿,就像打鱼打猎和打江山。枪杆子里边出政权,一道菜里亦可出政权,无论是一道菜的政治意义还是一道菜的创意巧思,还是归于那句话: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作者简介/

  二毛,男,20世纪60年代生。莽汉主义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重声明:资讯 【一道菜里亦可出政权_草根福布斯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