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这两天眼睛似乎有些问题,下眼睑有点儿充血,外带时不时来点儿粘糊糊的眼眵。翻过育儿百科,上面提到这种症状很像结膜炎,要用磺胺类的眼xx来xx。于是,吃过晚饭之后,我到小区里的药店买眼xx。一进门,过来一个小妹妹,挺热情,问我买啥药,有啥症状。我正埋头寻找磺胺类的眼xx,没工夫搭理她,只回了一句结膜炎。她马上从货架最显眼的地方拿出一盒某某xx,说要推荐给我,还说是中成药啥的,没有副作用,我扫了一眼,大概是什么牛黄冰片一类,这时候我已经确定这家药店没有磺胺眼xx,于是另拿了一瓶xxxxx,一看国药准字,行了,就这个,小妹讪讪。

如果说倒回去十来年,我也许就会听她的,拿起那盒中成药心满意足地离开,可多活了这么些年,吃亏吃多了,人自然也就机灵了点儿,我知道这里边儿有不少猫腻,而我能看出的有:

1)热情推荐的背后,或许并不是热心帮助你,而是这种药相比之下利润或者提成比较高。

2)这种中成药我见得多了,所谓山寨版:无名小厂生产,多是各省卫消准字类,禁忌尚不明确,孕妇服用尚不明确,儿童服用尚不明确,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3){zd0}的猫腻,在这些药品的配方里,你看到的都是实打实的中药成分,而且什么名贵来什么。但据我所知,很多这样的中成药已经不是纯粹的土著,而是掺入了相应的西药成分,而往往真正起效的还是其中那些西药。

这种情况实际上难以避免,因为某些原因,甚至生产这些xx的厂家也无法说清它们的机制,疗效就更别提了,这种药是不会有病人愿意买的,而一些厂家为了继续吃祖先传下来的老本,就只能往里边儿掺现代西药。其实我觉着就算加了也无妨,你大大方方说出来,而不是用xx副作用这种鬼话来恶心人,且不说其中掺的西药有没有副作用(肯定有,大小多少而已),就算是中药,它的安全框架也并非无可置疑。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都知道阿司匹林在退热镇痛的同时,可能对胃肠道或肝肾系统造成损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水杨酸,最早是德国人从柳树皮中提取而来。而水杨酸除了可以在柳树皮中找到之外,还存在于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而白珠树叶恰恰是一味中药。那么,既然西药阿司匹林和中药白珠树叶含有同样的有效成分水杨酸,却非要说只有阿司匹林有副作用而白珠树叶没有,你会相信吗?

还有一个例子,来自:关于前些年沸沸扬扬的中成药糖脂宁胶囊致死案,同样也是掺了西药格列本脲,无良药商在电视上大作广告宣传无副作用的中药,又没有给患者指出真相及安全用量,终于酿成惨祸。

实际上这种事情已经无需举例证明,市场上xx感冒的中成药也都普遍添加了西药,让患者觉得有疗效。香港、台湾药检部门多次在大陆产的治感冒中成药中检测出没有标明的西药成分,世界各地卫生机构也已经发现 。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无意对中医中药不敬,因为我本人曾深受祖国传统医学的恩惠,所以一有机会我还是愿意为真正的中医药大讲好话。问题是,我实在无法忍受这些所谓中成药们的可恶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