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原理与建筑应用
摘要:本文从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出发,论述了光伏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应用方式、安装要求等,分析了光伏技术在建筑等领域应用的现状及前景,旨在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设计应用、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光伏技术太阳能电池板 蓄电池 控制器 逆变器 屋顶发电 并网发电 固体光源 LED 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属能耗大国。根据我国现已探明可开采的化石能源储量的统计和使用这些能源的速度,可以预测,煤炭可以使用的时间约为 54-81 年,石油为 15-20 年,天然气为 28-58 年,核燃料使用的时间也不会超过百年。而在电力方面,全国每年仍有 10 — 20 多个省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因此,努力开发利用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们避免人类能源短缺与枯竭的紧迫任务。
  现在比较成熟的光伏元件是硅元件,分为晶体硅和非晶体硅。晶体硅目前能规模生产的产品发电效率在 13 ~ 17 %,非晶体硅效率在 7 ~ 10 %左右。即 1 ㎡电池板在 1kW 太阳能量的照射下,分别产生 130 ~ 170Wp 和 70 ~ 100Wp 的电能(电池板发电能力以 Wp 来表示,读作“峰瓦”,表示电池板在标准条件下所产生的电力)。由于晶体硅比非晶体硅的发电效率高,所以目前市场上晶体硅太阳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占主导地位。
  单一太阳电池是一只硅晶体二极管,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学特性,当太阳光照射到由 P 型和 N 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同质半导体材料构成的 P-N 结上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太阳光谱中波长小于 1.1μm 的光线进入 P-N 结区附近),太阳能辐射被半导体材料吸收,在导带和价带中产生非平衡载流子,即电子和空穴。由于 P-N 结势垒区存在着较强的内建静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 N 区的空穴向着 P 区移动,而 P 区的电子则向着 N 区移动,{zh1}在太阳电池的受光面上积累大量的负电荷(电子),而在它的背光面上积累大量的正电荷(空穴)。即在光照作用下太阳电池内部形成电流密度 J 、短路电流 Isc 、开路电压 Uoc 。此时如果在太阳电池的两个表面引出金属电极,并用导线接上负载,即形成由 P-N 结、连接电路和负载组成的回路,在负载上就有“光生电流”流过,实现对负载的功率输出。
  并网系统的特点是: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由于直接将电能输入到电网,免除了蓄电池的配置,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且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电力,减少了能量的损耗。但另一方面,系统中需要配置专用的并网逆变器,以保证输出的电能满足电网电力对电压、频率等用电性能指标的要求。因为逆变器效率的问题,会有部分的能量损失。
  固体光源 ──LED 具有功耗低、寿命长( 1.0×105h )、光效高(目前为 50~80lm/W ,今后可达 100~120lm/W )、反应速度快(可在高频下使用,可任意控制其功耗和亮度,而不影响其寿命)、直流低压工作安全可靠( 24V 、 12V 、 4.8V ,免逆变器)、环保(耐震、耐冲击、不易破、废弃物可回收、没有污染)、可平面封装、易开发成轻薄短小产品等优点;没有白炽灯泡高耗电、易碎以及日光灯废弃物含汞污染等缺点;兼备照明、装饰功效,是被业界看好在未来 10 年内,成为替代传统照明器具的一大潜力产品。


郑重声明:资讯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原理与建筑应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