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6 14:45:58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 经济环境
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
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其中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8%。2008年中国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dy}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趋势
2007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仍以较快速度增长,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2006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dy}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2006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2006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2006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2003-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如下表所示:
由于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强烈,土地购置量和新开工项目增速较快,在2008年观望的市场氛围中,开发商一方面按照有关规定即时开工新项目,另一方面继续开发建设已经开工的房地产项目,因此,2008年以来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一直在32%左右,6月份更是达到了33.5%。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疲弱状况始终未出现明显变化,开发商的投资态度开始调整,突出表现为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采取了调整开发节奏、拉长开发周期、取消拿地计划等对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008年下半年快速下降,累计增速降幅接近13个百分点,当月同比增速降幅更大。进入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的萧条状况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如果市场继续维持上述疲弱状况,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将出现负增长状况。因此,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不仅不会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的亮点,而且会是影响投资增长的关键因素,即关键阻力所在。
我国固定资产增长率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在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有所反弹。2008年中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增速比2007年加快0.7个百分点。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以及对其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锦秋财智咨询认为,2009年以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会有所下降。
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7.8%。
2007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847亿美元。
2007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3.6%。2007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3.3%。
信贷总体情况及货币政策
2007年,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形势,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采取综合措施,维护总量平衡。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xx基准利率。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在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加快的势头有所减缓,金融运行平稳,但信贷扩张压力依然较大。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7%,增速比2006年低0.2个百分点。人民币xx余额同比增长16.1%,增速比2006年高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
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2006年低0.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3万亿元,同比多增3356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比年初增加5.4万亿元,同比多增4599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599亿美元,同比下降0.9%。
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xx增加1.18万亿元,其中,短期xx增加3257亿元,中长期xx增加854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它部门xx增加2.45万亿元,其中,短期xx增加1.25万亿元,票据融资下降4414亿元,中长期xx增加1.65万亿元。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2008年新增xx规模与2007年持平,即新增xx的总量在3.6万亿元左右。截至2007年底,央行一年中已经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具体2007年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情况如下:
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
针对我国部分煤化工部分投资过热,国家逐步提高部分产品的进入门槛。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7月就曾发文,明确要求各地不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这一文件为煤化工产业制定了高门槛。
国家支持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
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实施方案》讨论稿已经下发至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国有企业。《方案》详细列出了禁止进口和限制进口的石化装备产品目录,并且在首台首套设备使用、重大装备采购管理上给予国产设备以扶持和倾斜政策。而不久前,财政部也出台了推行首购制,促进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有关具体政策。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标志着2006年6月国务院在西安召开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国政府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正在进入实质性阶段。国产装备业市场年均750亿元大型石化装备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之一。讨论稿提出,“十一五”期间,石化装备国产化目标要达到75%。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石化项目基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国产设备参加招投标困难的现实,讨论稿提出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要从源头、从招标环节抓起,规定石化企业上新项目时,要提交装备清单。其中,国内已经有能力国产化并已推广使用的设备,一律禁止进口;对具有国产化能力,但还没有推广应用的,政府将通过税收政策限制进口。讨论稿拟定的禁止进口设备包括:80-200万吨的加氢裂化反应器,70万吨裂解气压缩机和30万吨丙烯压缩机等;而100万吨的裂解气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60万吨PTA空气压缩机等设备被列为限制进口。目前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的设计制造能力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多数石化装备都能够自行设计制造,部分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炼油装备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年产30万吨乙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PTA装置部分设备也实现了国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石化成套装备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百万吨级乙烯核心设备也取得了突破,并且开始应用,xx没有必要重复引进。
三、 技术环境
煤化工领域
2007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并取得全球{lx1}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
自主开发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技术指标比引进的同类水煤浆气化技术先进,工业化装置运行良好,目前在国内已推广10套,共20台炉子;“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建设投煤量为1000吨煤/天的粉煤加压气化制备工业化装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自主开发的“非熔渣—熔渣分级氧化气化技术”建成两台单炉日处理煤500吨、操作压力4.0MPa的工业级气化装置,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使中国煤气化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007年我国醇醚燃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年建成投产的甲醇和二甲醚装置分别达到了几百万吨,并且在建的装置总规模也达到了千万吨级,为醇醚燃料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dy}节 汽车刹车片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 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据不xx统计,我国国内现有摩擦材料生产企业约为600多家,基本分为四大区块:浙江杭州区块(杭州西湖汽车零部件集团、浙江杭万等);山东区块(山东金麒麟、山东信义、山东双连等);河北故城区块(河北星月等);湖北枣阳区块(湖北飞龙、枣阳等)。四大区块生产的产品总产值约占全国75%以上,此外还有一些较xx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如杭州泰明顿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石家庄泰明顿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辉门摩擦产品有限公司、霍尼韦尔摩擦材料(广州)有限公司、乳山韩京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等。
从企业数量分布与产值分布来看,我国刹车片企业集中度较高,有利于发展产业集群经济,通过区域化发展,使汽车刹车片行业做大作强。
二、 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据不xx统计,我国国内现有摩擦材料生产企业约为600多家,销售产值约100亿人民币,其中80%产品为汽车用制动器衬片。2008年,国内摩擦与密封材料的产量、产值和销售收入增幅放缓,总产量(不包括半成品材料)为48.67万吨,比2007年增长9.05%;总产值98.46亿元,比2007年增长17.35%;销售收入97.14亿元,比2007年增长16.53%。销售收入与总产值的差额缩小,库存积压减小。
第二节 汽车刹车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52家规模以上刹车片生产企业财务数据,计算得出了刹车片行业主要运营指标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2006-2008年三年间,行业的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均呈下降趋势。截止2008年底分别达到6.35%和5.13%。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三年来,钢材、有色金属、石油等刹车片原材料相关行业产品价格高涨,大大压缩了刹车片行业盈利空间。2008年上半年,刹车片各类原材料价格冲到历史{zg}点,不少中小型刹车片生产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而停产,甚至倒闭。8月份后,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急速下挫,石油期货价格更是跌去70%。各类原材料价格均已趋于理性,相信在2009年,汽车刹车片行业盈利能力会有所回升。
第三节 汽车刹车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下图是2006-2008年我国刹车片行业偿债能力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可以看到,我国刹车片行业的速动比率以及流动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速动比率下降到0.78,说明行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在下降;行业资产负债率三年来一直升高,2008年底为57.89%,总体来看,资产负债率还在健康范围之内,具备较强的中长期债务偿还能力。
第四节 汽车刹车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下图为2006-2008年我国刹车片行业运营能力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产周转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使得产业链交易处于非常慎重状态;金融危机逐渐蔓延至实体经济,市场需求减弱,由于对资金回笼的担心,不少客户不愿付现,首付比例也不断下压,使得刹车片行业资金运转能力有所下降。不过随着原材料价格企稳,汽车工业回暖,这些问题也将xx,行业的运营能力也会逐渐恢复。
第五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 在第二产业中的地位
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129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9%;私营企业增长20.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13.2%。
2008年1到10月份,零部件行业总产值为7830亿元,占汽车总产值的79.63%。而刹车片行业又是零部件行业中的很小一部分,可以说,从产值上来讲,刹车片行业只是第二产业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子行业,直接产值贡献率也很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刹车片行业对第二产业的间接贡献率却值得关注。首先,刹车片行业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具有出口创汇能力的子行业之一,我国刹车片的技术水平及行业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席之地,山东金麒麟和东瀛信义两家企业的产品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国际市场上的许多老牌刹车片生产企业,对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形成了一定的贡献;其次,刹车片作为汽车上的关键零部件,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的影响,关键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汽车行业经济实力的提升,相反,若是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落后则会形成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刹车片行业的发展恰恰成为提升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推动力。
二、 在GDP中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刹车片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刹车片虽小,但作为与汽车安全性能密切相关的零部件,其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刹车片行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更值得关注。
摩擦材料产品中,约有80%用于汽车制动和传动,其中刹车片占主导地位。
1999年,全国摩擦材料行业总产值近7亿元人民币,出口额约为8000万元人民币;2005年全国摩擦材料行业总产值为5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为14亿元人民币。2006年刹车片行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20%,出口额也进一步增加。
目前一些国内刹车片企业的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批{lx1}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其中,山东金麒麟集团先后获得“xxxx商标”和“中国xx产品”称号;东营信义集团和山东双连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在成功为福特公司与戴克集团进行配套后,向国际中xx市场出口的步子越走越快。与此同时,行业内近10%的企业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绩引人注目。
这一系列的成就都成为我国GDP增量的构成要素,因此,刹车片行业在GDP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第六节 发展中的刹车片行业问题犹存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成长。如今,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零部件产业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制约,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事实上,零部件产业里的每个分行业都不能回避这类问题。目前刹车片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小企业数目众多制约行业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近600家刹车片生产企业,80%以上的企业规模较小。这些企业产品品种较少、规格不全,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不得不使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占领市场。这种低水平的竞争影响整个市场健康发展。对于那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会发挥作用。
2008年排名在前十位的刹车片企业占据国内60%的市场份额。虽然这个数字表明刹车片行业的集中度不低,但目前,在价格仍然是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大量小企业的存在对行业整体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2、刹车片行业标准滞后,研发投入有待增加
虽然我国刹车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取得很大提升,但行业标准却相当落后,甚至与国内主机厂的要求不配套。以离合器面片的耐温指标为例,主机厂要求达到300℃,而国家标准规定达到200℃即为合格。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直到2005年才真正开始起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刹车片企业来说,其自主研发能力主要体现在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上。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资本积累薄弱,国内刹车片企业对生产改造和自主研发的投入远远低于国外同行。
{dy}节 2008-2009年世界中老年奶粉行业发展概况
一、 全球中老年奶粉产业特点分析
中老年奶粉是根据中老年这一特殊人群的全面营养需要所设计的产品。一般情况下,从50岁开始,人就会逐渐地出现生理衰老的现象,各种腺体的分泌功能下降,抵抗能力降低,容易患病,所以应当在中老年食品中强化一些功能性营养成分。例如:中老年人对维生素和无机物质的需要量一般要高于正常人,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钙、磷、铁等成分。中老年奶粉正是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在营养丰富的奶粉中又添加了必要的功能性营养添加剂,可以加强营养,中老年人适当地饮用中老年奶粉有利于健康。
中老年奶粉调整了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并强化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对中老年人的保健作用,对各种营养缺乏症具有一定辅助xx功能。有很多老人,尤其是农村的老人易发生乳糖不耐受的状况,即喝了鲜奶或普通奶粉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而中老年奶粉大多经过脱脂处理,以低聚糖取代了部分乳糖,能够适应中老年人的肠道功能,利于吸收。
另外,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产品,一般身体较胖者,或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选择高蛋白、低脂型产品,其他的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高蛋白、低脂型产品或高蛋白、高脂型产品。
我国国家质检总局曾经针对中年奶粉产品发布消费提示,强调中老年奶粉营养成分表中标明的营养成分应齐全并且含量合理,营养成分表中一般要标明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成分,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部分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铁、锌、磷,或者还要标明添加的其他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应为18%—25%;脂肪可分为低脂型和高脂型,低脂型含量一般为≤14%,高脂型含量一般为14%-20%;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为≤60%;维生素A一般应为≥1000国际单位/100g、维生素D为≥200国际单位/100g、维生素C为≥30mg/100g、钙为≥600mg/100g、铁为≥6mg/100g。
二、 全球中老年奶粉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口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的行列,中老年人已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在中老年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其生理机能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体质的下降,免疫机能的降低,对各类营养的吸收能力的减退,极易发生如骨钙流失造成的骨质疏松营养缺乏等病症,所以中老年人更需在营养上注意协调,因此中老年奶粉以钙含量较高的特点成为目前奶粉市场的热点。随着进入秋冬季流感易发季节,如何xxxxx成了健康生活的重点。因此,秋冬季是中老年奶粉的销售旺季。
从市场环节看,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以进口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从消费环节看,发展中国家中老年奶粉人均占有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高度集中在大中城市,过低的消费水平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三、 全球中老年奶粉技术分析
实际上,如果从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而言,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已经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差无几。真正制约乳品安全的是原料奶的质量,而奶源质量的高低则与奶牛养殖模式息息相关。
发达国家奶源模式早已实现规模化养殖,机械化挤奶;而我国奶牛养殖牧场只占30%左右,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70%左右,平均每户规模仅有2-3头。我国牛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这增加了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
我国的中老年奶粉由于受关注少,监管力度小,实际上不少产品存在许多问题,如之前曾有产品被检出xx总数超标、蛋白质含量不足等质量安全问题。由于中老年人身体体质与娇弱的婴幼儿相比强很多,食用质量不合格的奶粉后不那么容易及时出现症状,不会有“大头婴儿”之类的病例出现,但若长期食用不合格的奶粉,会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中老年奶粉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奶业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欧美及大洋洲各国奶业产值一般都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3左右,奶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丹麦、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类总产量占其畜牧业主要产品总产量的比重都在60%以上,目前世界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平均比重约为20%。当前世界奶业生产的基本格局是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市场,奶及奶制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居世界前列。这些国家无论是奶业生产还是乳制品的加工水平都处于{sjlx}地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5年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牛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9.57%、16.99%和4.69%,三大洲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1.26%,是世界上人均产量{zg}的地区,世界产奶量排名前15位的国家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2006年美国、丹麦、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类产量在畜牧业主要产品(肉、蛋、奶)总产量中占60%以上,美国奶类总产量占其畜牧业主要产品总产量的64.4%,法国则{zg}达到77.7%,加拿大达到64.1%。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多年来把发展奶业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奶类总产量发展日趋平缓,且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奶类总产量开始出现下降,发展中国家则以3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在2005年世界牛奶产量中,亚洲国家已经达到1.2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3.04%。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牛奶总产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人均占有量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的统计,人均产量{zg}的国家是新西兰(人均牛奶占有量为3180kg),其次为澳大利亚(584kg)、北美洲(312kg)和欧洲(284kg),{zd1}的地区是亚洲,人均产量只有25kg。
此外,当前世界奶业发展逐渐从增加奶牛头数转向提高母牛单产水平。发达国家的奶业发展从上世纪70年xx始就实行减少奶牛饲养头数,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以保持奶产量的稳步增长。发展中国家由于奶业生产力水平低,多年来,奶业以粗放经营为主,奶产量增长主要靠的是头数增加。但亚洲一些奶业大国如印度和中国已逐渐重视奶业的集约经营,在头数增加的同时,强调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世界乳品市场竞争激烈,乳制品国际贸易极不平衡。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乳品市场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大多数乳制品出口产品价格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在乳制品的国际贸易中,出口国主要是发达国家,进口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以奶粉为例,2005年全球全脂奶粉出口量为172万吨,其中欧盟、美国和大洋洲国家的出口量达到125.2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72.79%;2005年全球脱脂奶粉出口量为110万吨,其中欧盟、美国和大洋洲国家的出口量达到99.4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90.36%。同年,中国进口全脂奶粉9万吨,进口脱脂奶粉5.5万吨,分别占全球进口总量的5.63%和5%。
总体上发展中国家乳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生产环节看,发展中国家乳品生产普遍存在单产水平低且产品单一的特点,主要的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型的;从市场环节看,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以进口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从消费环节看,发展中国家乳品人均占有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高度集中在大中城市,过低的消费水平不利于乳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节 2009-2012年世界中老年奶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世界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都将乳制品生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乳制品是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的。乳制品中有非常高的钙含量,8种必须氨基酸搭配很合理,乳糖和蛋白质的比例也最合适。所以全世界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把乳制品生产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预计未来几年内国内外的中老年奶粉行业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老年奶粉的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将大于生产增长速度,因为乳制品行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稳定的质量和持续增加的原奶来源。
2.原奶价格提高是世界性趋势。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原奶的价格走势,虽然目前原奶价格有所下滑,但价格提高是整体的趋势,这对产业链的稳定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4.利润压力更加严峻。生产成本上涨将压缩企业获利空间;产品结构调整将增加产品附加值及售价与降低成本;行业处于成长期内,企业需要在发展与维持利润两种选择中择其一。
5.复杂性日益增强。品牌与产品的多元化提高企业的经营复杂度;地域的扩张也提高了产品生产与运送的复杂度。
6.兼并与整合将加速进行。市场集中度高,但企业数量仍较多,规模与质量相差悬殊;中小型企业需依自身竞争力设定发展重心。
一、 优势分析
(一) 市场进入门槛较低
1、 技术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与国外差距正逐步缩小
尽管国内LED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工艺水平比较低,但国内一些企业通过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许多企业已经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内优质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台湾大厂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与国际大厂的整体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2、 建厂资金投入少
LED初始投资一亿元就可建厂,联创光电、士兰微等行业内知名上市公司总资产也就10余亿元,国内企业进入门槛较低,容易实现滚动发展,这与集成电路制造及液晶面板制造动辄几十亿到上百亿人民币的投资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国内企业容易进入形成产业集群。
(二) 国内部分优势企业已具备核心专利技术
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与微电子相比,我国LED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较小。我国自主研制的{dy}个发光二极管(LED),比世界上{dy}个发光二极管仅仅晚几个月。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只相差3年左右。通过“863”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支持,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从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器件封装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现在全国从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器件及照明系统生产的规模以上的企业有400多家,产品封装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三) LED中下游产业具有人力成本优势
半导体照明产业,特别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芯片封装和照明系统产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难度和风险都大大低于微电子产业。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并增加出口,吸纳就业。技术成熟后,LED下游封装和器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我国具备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四) 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
我国LED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LED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安全照明、特种照明和普通照明光源等领域,其市场潜力有上千亿元。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进入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2006年国产芯片市场占有率达44%,已经开发成功包括LED车灯、矿灯等四大类140多个新产品,2001-2006年,半导体照明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48%。我国已经成为世界{dy}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出口国。2006年,中国照明行业产值约1600亿元,出口1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18%。一场抢占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制高点的争夺战,已经在全球打响。2006年,全球半导体照明市场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预计未来5-10年将形成500亿-100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
鉴于半导体照明产业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近年日本“21世纪光计划”、美国“下一代照明计划”、欧盟“彩虹计划”、韩国“GaN半导体发光计划”等政府计划纷纷启动。中国在2003年6月也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
面对半导体照明市场的巨大诱惑,世界三大传统照明工业巨头飞利浦、通用电气、欧司朗也与半导体公司合作,成立半导体照明企业。目前,半导体照明发光效率高于白炽灯,正以更快的速度拓展其多种应用范围,大尺寸液晶电视背光源、汽车、商业和工业用照明都已逐步成为LED主要应用领域。预计2010年,LED还将超过荧光灯,进入普通照明领域,节能效果将更加显著。
半导体照明被看好,是源于其令人信服的技术,半导体照明灯具具有长寿命、节能、安全、绿色环保等显著优点,它的耗电量只有普通照明的1/10,但半导体照明行业仍是笼罩着一片乌云,成本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其应用还在推广中。但是,所有行业内人士都相当看好半导体照明的前途,认为新光源将掀起一股替代运动,这场运动将以半导体照明灯具全面替代传统的荧光和白炽照明灯具画上句号。
只要目前1/3的白炽灯被半导体灯所取代,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省用电1000亿度,几乎相当于节省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LED产业链包括LED外延片生产、LED芯片生产、LED芯片封装及LED产品应用等四个环节。其中外延片的技术含量{zg},芯片次之。
在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努力下,我国LED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南地区、北京与大连等北方地区四大区域,每一区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总体而言,我国的LED产业格局南方产业化程度较高,而北方依托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品研发实力较强。在地域分布上,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国内LED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相关企业,也是国内LED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产业综合优势比较明显。与LED有关的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纷纷在这两个区域落户,与国际应用市场便捷的联系为LED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服务及市场环境,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五) 产业政策支持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财政部计划2009年中央财政将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能的使用范围。我国目前每年用于照明的电力接近2500亿度,其中若能有三分之一采用半导体照明,每年可节约800亿度电,基本上相当于三峡电站总的发电量。为此,政策上正在大力引导与推广节能灯具。特别是利用财政补贴重点支持如半导体(LED)高效照明产品等。
因具备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独特优势,LED(发光二极管)近几年需求暴发式增长。预计2012年全球LED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23亿美元,其中,中国到2010年LED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千亿元。该产品目前主要专利和xx产品由欧美日5大厂商控制,后进入者易受专利诉讼的威胁。可以说,目前已拥有LED半导体材料国内生产企业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优势。
二级市场上,半导体节能材料股也被市场热列追捧。像主营业务LED的三安光电即因为题材炒作因素,股价一度大幅度上涨,从底部启动后的累积涨幅已经超过200%,可见投资者对LED新能源材料的投资热情。而目前在国内LED行业中,除了xxxx三安光电外,成长性最快的华微电子与士微兰。
总之,中国LED照明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超乎预期的技术升级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广阔,但中国能否抓住LED产业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归根结底要靠自己。自主创新是中国LED产业突破重围的{wy}出路。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中国LED产业才能开辟出一条“中国式”道路,在日益增强的国际化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广阔的市场机遇下做大做强中国LED产业。
(六) 国内下游应用领域市场容量巨大产品具有发展潜力
国内LED主要应用领域,该产品除了大量用于各种电器及装置、仪器仪表、设备的显示外,主要集中在:
1、大、中、小LED显示屏:室内外广告牌、体育场记分牌、信息显示屏等。
2、交通信号灯: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市内交通信号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信号灯。
3、光色照明:室外景观照明和室内装饰照明。
4、专用普通照明:便携式照明(手电筒、头灯)、低照度照明(廊灯、门牌灯、庭用灯)、阅读照明(飞机、火车、汽车的阅读灯)、显微镜灯、照相机闪光灯、台灯、路灯。
5、安全照明:矿灯、防爆灯、应急灯、安全指标灯。
6、特种照明:xx照明灯(无红外辐射)、医用手术灯(无热辐射)、医用xx灯、农作物和花卉专用照明灯。
从国内LED应用市场看,建筑照明、显示屏及交通信号灯合计占比56%,这些市场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相对分散,技术标准也不统一;而在小尺寸背光与汽车上的应用合计只有7%。
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市场巨大,LED未来主要市场是通用照明市场,市场容量大,终端消费市场比较分散,不易形成垄断,国内企业生存空间广阔。
二、 劣势分析
(一) 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小
目前,在从事LED照明灯具产品生产的企业中,xx产品仍然以国外厂商为主。而反观国内LED灯具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低的现状。
从区域分布来看,国内照明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传统照明企业分布类似,中国LED照明企业也主要分布在上述两个地区。但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LED封装企业、配件生产企业均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更加完善的LED产业链,所以LED照明灯具企业更多的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二) 技术受限xx客户少
我国高光效、高可靠的LED应用产品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的xx外延芯片,我国的LED外延芯片生产近年虽有很大发展和进步,但仍停留在中低档水平。
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目前来看,高性能LED芯片和功率型LED芯片,国内能够提供的还很少,仍需要大量进口,这严重地制约了整个LED产业的发展。国内企业LED产品技术水平与海外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争取xx客户方面处于劣势。
(三) LED上游产品制造基础薄弱
LED的生产过程包括单晶生长和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和封装。一般将单晶生长和外延生长视为这个产业的上游,芯片制造为中游,封装以及应用为下游。产业链的上游具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下游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从产业链上看,我国在LED衬底、外延、芯片环节比较包薄弱。
(四) 核心专利缺乏限制产业国际化战略发展
国内核心专利缺乏,特别在关系到产业长远发展的蓝光核心专利及白光专利缺乏,这将使国内产业的长期发展受制。中国本土企业现阶段主要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对掌握专利的大厂构不成威胁,专利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是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旦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专利问题将成为隐患。目前对国内企业而言,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提高未来取得大厂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或逐步通过研发突破核心专利。
三、 机会分析
(一) 建筑照明、室内外显示屏仍将主导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应用市场主要在建筑照明、室内外显示屏。LED显示屏以其易拼装、低功耗、高亮度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银行、证券、广场、车站、体育场馆中,未来这一市场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在奥运会、世博会、一些城市夜景工程示范效应的带动以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等众多有利因素的促进下,建筑照明市场依然前景广阔,未来的市场建筑照明及室内外显示屏仍将主导市场。
(二) 手机、小尺寸液晶背光、汽车、特种照明领域潜力巨大
LED已在手机、MP3、MP4、DC/DV及PDA等小尺寸LCD面板领域取得了成熟广泛的应用与普及。随着彩屏手机,以及高像素拍照手机、大屏幕音影手机、多功能3G手机的盛行,预计每部手机所需LED颗数高达12-18颗。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生产的手机所需LED颗数高达60亿颗左右。国内封装企业正在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或引进设备,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特别是近年日本、韩国小尺寸液晶背光厂正在向中国转移。
国内LED汽车灯具市场已超过10亿元。随着LED发光组件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价格的下降,LED组合尾灯、LED刹车灯、LED转向灯等将会成为我国轿车车灯的主流配置。预计2010年我国LED前装市场(OEM配套市场),LED组合尾灯、LED中央高位刹车灯、汽车仪器|仪表背光以及其它LED灯的配套将达到40亿元。车用LED的下一应用趋势将是汽车前大灯。
国内太阳能LED照明产值超过30亿元。LED是低压、直流供电,与太阳能光伏电池低压、直流供电的方式非常匹配,两者结合不需要交流逆变器,真正实现新能源与新光源的结合。太阳能半导体照明草坪灯、庭院灯、信号指示灯等已开始在国内的小区、园林建设、农村地区道路照明中使用,目前中国已占领全球太阳能半导体照明产品80%以上市场。
(三) LED交通指示灯市场趋于饱和
交通信号灯的市场规模达1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高亮度LED城市交通信号灯也已广泛应用,趋于饱和状态。如上海市明确规定新上交通信号灯一律采用LED作为光源。另外,LED在铁路信号机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信号机以双灯丝白炽灯泡为光源,灯泡寿命只有1000小时。我国政府计划未来平均每年新建1700公里铁路线,至2020年我国铁路线总长将达到10万公里,高可靠性、安全性及少维护的高亮LED将会大有作为。并且,手持信号灯、客车床头阅读灯、安全标志灯等铁路信号及照明产品也开始使用LED。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公路、机场、海港等领域的信号、标识类用灯,也是LED应用很有潜力的市场。
四、 威胁分析
(一) 外资主导技术市场
目前,外资主要领导着LEDxx产品。与国内彩电企业这一时间的新品主打蓝光和网络功能不同,索尼、三星的产品则采用了LED背光源技术,并主打超薄概念。外资彩电企业在未来的LED液晶电视市场上再次先行一步。
LED光源液晶电视被认为是液晶显示技术进化的主要趋势。这一技术可以令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更为出色,体积更加轻薄,同时也更为节能环保。国内彩电市场具有代表性的LED液晶电视是2006年6月海信推出的一款42英寸产品。海信LED液晶电视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一技术的产品,也是国内市场{dy}款量产的LED电视。
(二) xx市场仍被外资垄断
世界LED巨头的封装厂和我国台湾先进封装企业群聚内地,不仅带来了先进封装技术和人才,更带来了先进封装的客户流和信息流,为我国内地封装企业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学习交流机会,其培养的本土先进封装技术人才,也可以为我所用。但同时,由于我国内地封装测试产业整体水平不高,xx封装产能几乎全部被垄断。
(三) 台资以及国际巨头进军国内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随着{dy}批LED显示屏相继计入更新换代的时期,客户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维护服务了,对产品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粗放型”的市场模式再也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了,正是看到了这种市场转型特征,一批批在国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yl}企业寻机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国内成了了本土团队,给原本就竞争相当激烈的LED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之所以说他们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在国外有着多年的经验,产品经历了成熟市场考验,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品牌优势。
(四) 专利限制
LED照明作为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行业,正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发展前景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专利技术在LED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其独特的专利分布方式,专利的转让、授权及纠纷将极大的影响LED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LED照明技术的核心专利基本都被外国几大公司控制,如日本的日亚、丰田合成、东芝,美国的umileds、Cree,德国的Osram公司等。这些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采取横向(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和纵向(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扩展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了严密的专利网。
对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韩国等LED产业的后来者,虽然LED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在专利技术方面的被动,其发展却受到专利的很大牵制,这种情况在中国台湾地区表现最为突出。但这些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企业都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在争取授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专利格局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预计今后几年,国际间专利的转让、授权、纠纷将会表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1、NICHIA仍是技术转让、授权、诉讼的主要发起人
由于在LED蓝光芯片及白光LED专利技术方面的霸主地位,Nichia在未来几年的专利转让、授权、诉讼中将继续处于主导地位。尽管Osram为主的欧美企业对技术转让授权持积极态度,但受持有专利所限,专利授权的主导方向还是有Nichia来确定。
从各种授权及纠纷的发生数量来看,以Nichia为主导的占据所有授权及纠纷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Osram公司。这种状况在近几年不会有太大改变。
2、Nichia对外授权将不断增加
在专利授权方面,欧美企业一向日本企业更为积极。随着Osram、Lumileds等企业在技术专利方面的增强以及对台湾地区和韩国企业授权增加,Nichia等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将加快对外授权的速度。特别是,2005年Nichia、TG等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通过专利授权或委托加工将是一项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另外,韩国及我国台湾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或获取其它公司授权,避开Nichia专利诉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专利诉讼不能限制台湾企业继续争夺市场空间的情况下,授权生产也将是日本LED企业的{zh0}选择。
?Nichia有意开放专利授权,将会以产能较大的下游封装厂为主,并会将未获相关专?授权的企业作为优先对象,台湾企业将会是重点所在。
3、相互授权将进一步增加
Nichia的技术垄断能力在不断降低,其对我国台湾、韩国等芯片生产商提出诉讼的能力逐步减弱。另外,随着这些生产商逐步研发出独特的专利技术,部分独有专利也会为Nichia等专利垄断企业带来较大产品品质提升,这些企业与Nichia等企业之间相互授权的可能性逐步加强。
目前,Nichia面临的主要技术威胁主要来自我国台湾。如:台湾晶电公司的ITO技术可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做太大调整,而在?产成品率及成本控制上具有相当大地优势。?将其应用在Nichia的芯片生产上,可马上提升其产品??30%-50%,在相关材?技术尚无法有效突破之际,对Nichia在提升产品??上可望具相当之吸引?。所以这类技术即可以?低侵权诉讼纠纷,还可以作为与Nichia交互授权的谈判筹码。
4、国内企业面临专利纠纷可能,但仍有机会突破
我国LED技术起步较晚,在LED专利方面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有可能受到国际大公司的关注而卷入专纠纷中。
随着国内LED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台湾地区及韩国企业专利诉讼的减少,不排除Nichia等大公司将专利诉讼重点向国内企业转移的趋势。
但我国LED产业仍然有机会取得突破,打破这种被动的专利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我国在复合衬底专利方面有一定优势,有机会转化为较强的竞争力。
2、白光普通照明的芯片技术与现有的技术可能会有较大差异,目前与国外大公司基本处于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取得主动地位。
如果在这两个方面,国内能够获得实用的专利技术,国内企业将更容易获得国外专利垄断企业的授权,甚至是相互授权,改变国内专利的被动局面。
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我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有申请量超过或接近外国申请量的技术分支,尤其是在上游产业上拥有一些外围发明专利,这为日后我国应对可能发生的专利诉讼提供了谈判筹码。
联系电话:(010)82961271 传 真:(010)82961279
网 址: 电子邮件:lnpu_zhaoyg@163.com
联 系 人:赵勇刚